幸福是什麼?心理學家這樣說

2021-01-21 顏小同學

和現在的人談幸福似乎是很奢侈的事,因為我們變得越來越刁難。

八十歲的婆婆說,想吃啥有啥,這就是幸福;正上中學的女兒則認為,度過一天沒有作業的日子最幸福;而對於像我這樣的中年人來說,想要的不僅有物質上寬裕,還有精神上的安寧。

其實,所謂想要的幸福,都是由於內心稀缺。

自然界給了每一個人幸福的機會,人們都知道,卻不知如何得到它。----克勞狄

也就是說,無論窮人還是富人,在幸福面前都是人人平等,而我們缺少的只是發現幸福的眼睛。

正如《幸福的方法》裡所說,幸福與狀態無關,決定人們是否幸福的關鍵是思維方式的不同。

所以,沙哈爾博士在書中,總結了人們在追求幸福這件事上的四種生活狀態。

01享樂主義型

趨利避害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人類進化中為保護自身的一種防禦機制。

而孟子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可以說,及時行樂的人都是在逃避痛苦。現實中,有許多讓他們不想去做又不得去做的事情。於是在天性的驅使下,他們會選擇輕鬆愉悅的事情取而代之,好讓自己好過些。

比方說,打遊戲,刷視頻。陷入這種狀態下的人們完全不能自已,被所謂的快感控制著。可是過後,又會有無限的空虛包圍著。還會為耽誤了該做的事而懊悔或焦慮。

在工作上他們的表現則是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在混日子中一點點消耗自己的青春和激情。

由此看來,享樂主義的人是屈服於天性的人,他們喜歡安逸,畏懼困難,往往這種人的人生十分平庸。

02忙碌奔波型

忙碌奔波的人通常都是現在過得很辛苦,甚至是痛苦,但在心裡有信念,把希望都寄托在不久的將來。

比方人們常說的話:等我有了什麼,我就怎樣。或者是等我以後怎樣怎樣。就代表他們是忙碌型的人。

這讓我想起了朋友小興。多年前他的夢想是有一輛自己的挖掘機。可是等他努力得來之後,他的夢想逐漸升級,第二輛,第三輛……於是每日裡披星戴月,從未停下忙碌的腳步。

我問過他,幸福嗎?從他臉上流露出來更多的是憔悴。他事業上的成功,是我們外人豔羨的榜樣。然而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給自己的壓力如此之大,直嘆他活得太累。

忙碌奔波型的人就像希臘神話裡推石頭的西弗弗斯,從山底到山頂,周而復始,永無止境。

03虛無主義型

如果說享樂主義是活在當下,忙碌奔波型是活在未來。而具有虛無主義型的人則是既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對未來也沒有任何期望。

這裡引出一個有名的心理測驗結論----習得性無助。具有這種心態的人處於一種麻木的狀態。他們在失敗和挫折面前,不掙扎,不反抗,任由命運的安排。

古語說,哀莫大於心死。在經歷了生活的打壓後,他們變得不再相信自己,不敢對人生抱有希望。他們定是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老舍先生筆下的駱駝祥子就是一個例子。在舊社會的摧殘和命運的裹挾下,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逐漸活成了虛無主義者。

這種悲催的生活狀態裡,人們就像是一具失去了靈魂的軀殼。沒有目標,沒有希望,對於生活裡的一切都是無所謂。

04感悟幸福型

心理學家認為,以上三種人生模式都是對幸福的一種誤解。真正幸福的獲得,一不是靠感官的刺激,二不是藉助外物的轉贈。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從內心為自己尋找一個有意義的目標,在努力實現的過程中心理上的體驗。也就是不止看重結果,還要享受過程。

換言之,人生最愜意的生活狀態是,不但能夠享受當下所做的事情,而是通過目前的行為,也可以擁有更加滿意的未來。

可以說,擁有這種狀態的人一定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做事也能全神貫注,達到心流狀態,進而事情盡力做到極致。

正如稻盛和夫說,心不喚物物不至。這時候的人們一定會受到命運之神的青睞。

05寫在最後

小時候聽過一個小馬過河的故事。小馬發現河水既沒有松鼠說得那麼深,也沒有老牛說得那麼淺。也就是說,每個人的路都要自己去走。如同我們對於幸福的考量。

幸福的來源還是要看我們的內心,取決於我們選擇什麼樣的思維方式。

海子說,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不負這韶光。

相關焦點

  • 幸福是相對的嗎,比幸福更重要的是什麼?
    而最早發現這個秘密的心理學家菲利普·布裡克曼(Philip Brickman),作為那個年代最了解幸福的人之一,卻在事業一帆風順的時候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年僅 38 歲。圖片來源:Pixabay金錢為何買不到幸福你可能沒聽過布裡克曼,卻已經知道這樣一個論斷:無論是幸運中了彩票的人,還是不幸遭遇事故的人,儘管在短期內他們會感到極其幸福或不幸,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他們的幸福感都會回到原先的水平。
  • 快樂=幸福?你錯了,快樂興奮刺激但短暫,蜥蜴告訴你什麼是幸福
    幸福的一家人關於這個問題,我問大兒子,(老大今年8歲)他說:「我打遊戲的時候很幸福。」吃冰激凌的小孩似乎,每個人對快幸福的定義都不一樣,我什麼時候感覺很享福呢?我想了想,好像是每天看著今日頭條的那個小圓點紅了,通知漲粉的時候最快樂。而關於幸福,積極心理學家有非常獨特的見解。
  • 啥是幸福?好像沒有答案,但在心理學家馬斯洛理論裡能發掘出秘密
    記得去年國內最大的一家電視媒體,曾經做過這樣一個社會調查,現場採訪大量來自各行各業的、不同年齡的、不同性別的人。問題是:「什麼是幸福?」答案是百花齊放、千姿百態。可見,每個人對於幸福的理解都是不一樣。這也充分說明,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幸福只和心靈有關,物質條件就不那麼重要呢?顯然不是。沒有地基的大廈如何挺立起來呢?
  • 右腦幸福定律:理性在左 幸福在右
    右腦幸福定律:右腦使人幸福,左腦用得多的人不易感到幸福。 --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克萊貝爾令人幸福的神奇右腦還記得這張神奇的舞女圖嗎?你看到的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這樣比賽也有麻煩,球進籃筐裡,就得有人爬上去把球拿出來才能繼續比賽,這樣無疑影響觀眾看球的心情,比賽本身的激烈程度也大打折扣。後來甚至發明了一種專門撿球的裝置,能很快地把球從籃筐裡拿出來,但也是無法解決終端比賽的問題。一天,一個孩子和父親去看籃球比賽,從未看過籃球比賽的孩子異常興奮,但卻對撿球的事實非常困惑。
  • 著名的心理學家羅傑斯: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心理需求的核心是感受,親密關係的一個重要價值就在於交流並相互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有人總結過婚姻幸福的秘訣:「因為理解,所以接納;因為接納,所以幸福。大部分不幸的婚姻,源於「不理解,不接納。」
  • 心理學家:夢到哪一種動物,你容易嚇醒?測你潛意識最害怕什麼
    心理學家:夢到哪一種動物,你容易嚇醒?,賺不到錢對你來說打擊很大,所以,一定要更加努力不斷學習,找到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才能真正開始賺錢,走向更光明的未來。選擇B的人,你最害怕婚姻不幸福夢見蛇,蛇代表的是家庭,代表的是孕育後代,說明你最害怕婚姻不幸福,你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在家庭生活中不斷退讓,十分遷就對方,所以,最害怕婚姻仍然不幸福,這樣對你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你對自己的生活追求十全十美,一旦有任何的不幸,你就會變得特別暴躁,慌亂。
  • 心理學家:你為什麼活得壓抑又擰巴?你的不幸福,都源自作繭自縛
    在生活中常常有這種煩惱:「我總是很在意別人怎麼看我,所以每次說話、做事都會斟酌、再斟酌,說出去之後還在想:這樣說會不會不太好,會不會讓對方不開心或者不舒服。心理學家艾瑞克·伯恩提出「人生腳本」的概念,指人們在內心深處會無意識寫下自己的人生腳本,並照此生活。這個魔咒,就是我們潛意識給自己寫下的人生腳本。只要腳本已定,無論我們是否願意,都會無意間去按照人生腳本的內容來演繹自己的人生。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素:我們不幸福的根源是什麼?
    在《幸福之路》的序言裡,羅素說,這本書裡沒有高深的哲理,沒有艱澀的學問,書中的內容都是他日常生活的觀察、思考和感悟。而這些東西,常會給他帶來莫大的幸福感。因此,他很想把這些感悟分享出來,給大家一些啟迪。幸福這個話題,是古往今來所有人都在關注和探討的問題。那麼,怎樣的生活才是幸福生活呢?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 為何有人要假裝幸福?心理學:摘下幸福的假面,才能擁有幸福!
    看到這張大頭照合影時,凡正好外出辦事不在家,後來雅就當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偷偷地將照片放回角落,不過她還是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心裡不知不覺地留下了一個惱人的疙瘩。兩人第一次矛盾爆發是在孩子降生以後,那時候,家裡的家務活突然多了起來,兩個人天天為誰做家務鬧彆扭,可以說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河合隼雄:什麼是最好的父母?
    河合隼雄,日本著名心理學家,日本首位榮格心理分析師,被村上春樹視為心靈導師和知己。本文選自他的新書《什麼是最好的父母》,以一問一答的形式,輔以詳細解說,剖析親子關係,以及養育的本質。Q1:為什麼孩子總和我唱反調?
  • 塞利格曼大師行:當我們在談論幸福時到底在談論什麼
    而積極心理學是積極心理學家研究幸福問題的一個學科。積極心理學家提倡用人類積極的心理力量——包括審美、感情、關係、自我成就等,去達到幸福的目的,所以說二者之間的差別還是挺大的。韓焱:梁老師您以前了解積極心理學嗎?梁冬:我一直以來都對心理學家有一種隱隱的偏見,我可能代表了很多不了解這個領域的人。
  • 有人說幸福是由健康和財富組成,你的幸福定義是什麼?
    羅振宇在節目中,坦言了這樣一份危機感:「我最近就在考慮給全家人買一份昂貴的醫療保險,因為我們都知道今後的醫療資源會越來越稀缺。」他甚至還說,這份保險的作用就是一定保證給你有個舒適的床位。為什麼現在就有這種擔憂?為什麼說之後的醫療資源會越來越稀缺?作為普通人,我們又該怎樣安排自己的老年生活?
  • 心理學家:你與父親的關係,決定了你「命」有多好
    如果說有一段關係,能對一個人的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那麼不用想,我們也知道,這是與父母的關係。部分心理學家有這麼一個觀點:一個人與母親的關係,會影響一個人的表層性格,但一個人與父親的關係,則會影響更深入,更本質的東西。甚至可以說,這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命運。
  • 其實,馬斯洛需求理論是錯的,當代心理學家已經證明!
    當代的心理學家已經建立了很多不同的模型來描述人的心理需求,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了。他把人的心理需求分成5種: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
  • 「小艾伯特」的悲劇:殘忍心理學家的實驗,最終成為禍事
    提出是一方面,同樣來證明這個理論的對錯也很重要,於是便有了實驗一說。在我們歷史上有過大大小小許多的實驗,他們通過實驗來檢驗自己理論的對錯,做出了對人類有益的事。我今天說的這個也是關於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同樣論證出了一個道理,但是呢在我看來這個實驗是殘酷的,結果也是一場悲劇。這個實驗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小艾伯特實驗」。
  • 所謂的幸福是什麼,到底幸福的模樣是什麼
    所謂的幸福是什麼,到底幸福的模樣是什麼「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幸福嗎?追求不同,心境更不同,無論事實是怎樣的,苟同不苟同,我不敢下定論! 高官厚祿,豪宅豪車,山珍海味,錦衣綢緞…………甚或帥哥靚女,幸福嗎?
  • 心理學家: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出軌,原來基因就決定了
    很多的心理學家都對這個進行了研究,而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心理學家們發現,人們戀愛的本質其實是為了繁衍後代。傳宗接代不單單是中國人特有的觀念,人類基因的本能就是如此。人類為了繁衍後代,拋開國家機器,回歸很久以前,生存在原始森林之中,你覺得如何保證自己的基因得到延續?實際上,根據自身生理上的不同,男人們和女人們採取了不同的策略。
  • 有一種幸福叫我願意
    古往今來,人們都渴望幸福,追求幸福,尋找著讓自己更幸福的方法,我也一樣。那麼幸福是什麼呢?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認識,有人認為有錢是幸福,有人認為有權是幸福,也有人認為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是幸福。01幸福是什麼什麼是幸福,怎樣獲得幸福?
  •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教導父母:我們應該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其中收穫最大的是人本主義中關於「發揮功能的人」發揮功能的人發揮功能的人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給出的定義。在人本主義學看來,讓所有的當前需要都得到滿足並不是生活的全部,這樣的幸福快樂並不會持久。那什麼才是終極的幸福快樂呢?是我們努力滿足欲望的過程。人本主義相信,我們始終在朝著某種令人滿足的個人狀態前進。噹噹前的需要被滿足後,我們就不再感到滿意,就會尋求更高的目標,這也就會促使人們努力向上,積極發展。
  • 幸福的科學
    以下,是為了關注我的人,也為了自己,通過查閱無數資料,與切身體會,真正悟到的真諦,希望能夠對大家的生活有所幫助人,吃飽喝足便能感知幸福嗎?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單位時間的報酬不斷提高(比如:第一天一小時五美金,第二天一小時八美金.)問題:可以待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