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突觸核蛋白(Alpha-synuclein)是路易小體(Lewy body)的主要成分,與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病變密切相關。日前,科學家們使用尖端技術MicroED(micro-electron diffraction)解析了Alpha-突觸核蛋白的毒性核心,獲得了解析度超高的晶體結構。程亦凡博士在九月九日的Nature雜誌上發表文章,探討了這一重大進展在結構生物學中的意義。
程亦凡博士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副教授,他原本是物理學博士,後來改用物理學方法研究生物問題。 近來程博士在冷凍電鏡方面陸續發表了多項重要成果,受到了廣泛的關注。2015年,程亦凡博士成為了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Alpha-突觸核蛋白的毒性核心由11個殘基組成,被稱為NACore。NACore可以形成有序的三維晶體,但這種晶體實在太小,光學顯微鏡觀察不到,也難以進行X射線衍射。於是研究人員採用了以冷凍電鏡(cryo-EM)為基礎的新技術,MicroED。
用冷凍電鏡進行結構分析時,需要在液氮溫度下瞬間冷凍蛋白質懸液,讓蛋白質分子周圍的水分保持類似液體的狀態,然後再通過成像解析蛋白分子的三維結構。隨著硬體設備和軟體算法等方面的突破,不依賴結晶的冷凍電鏡技術越來越受到結構生物家的重視。
MicroED主要通過電子衍射來確定微小晶體的3D結構。這種技術最初發表在2013年底的eLife雜誌上,並被《Nature Methods》雜誌評為2015年最值得關注的技術之一。令人驚嘆的是,MicroED在這項研究中的解析度高達1.4埃。
程亦凡博士指出,這是人們首次用MicroED確定未知的分子結構,而1.4埃是迄今為止冷凍電鏡達到的最高解析度。這項研究展示了MicroED在結構生物學領域的巨大應用潛力。不過MicroED也有自己的局限,比如晶體結構解析中的相位問題(phase problem)。此外,MicroED很可能對晶體大小也有限制,強散射會令大晶體難以被電子束穿過。儘管如此,MicroED為結構生物學家提供了一個前景廣闊的新工具,可以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