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效應:將別人的智慧收為己用!

2021-01-16 老袁說職場

和植物一樣,人們聚在一起也是共生的關係,群體之間存在著互相吸引、互相照應、互相促進的關係。這對於職場人士更加重要,只要認識到「共生效應」,有一種共生的心態,不管你處於什麼樣的群體,不管群體中別人給你的定位有多高,你都可以從別人那裡發現精彩。

「共生放應」源於自然界中的一種普遍現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它看上去矮小而單調,當它與眾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 則變得根梁葉茂、生機盎然。植物界中廣泛存在著這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現象,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共生效應」。

後來,心理學家發現,在人類群體中也存在「共生效應」。如英國著名的卡迪文實驗室,從1901- 1982年,這個實驗室先後出現了25位諾貝爾獲獎者,印證了「共生效應」的真實性。

在和同事交往的過程中,有些人會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自已沒有想到的別人想到了,自己沒有做到的別人做到了,但是再去看看別人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總是會說不過如此嘛,他們只是比自己早一步發現而已。實際上有這種想法的人往往很難有所進步,也很難看得更遠,永遠都是井底之蛙,看不到更廣闊的天空。

如果一個人缺乏低姿態的心,那他就如同一個盛滿了驕傲的容器,任何人的智慧都不可能進入其中,被自己吸收利用,最後只能讓差別演變成差距。就算在最好的團隊中,這種人也不會重視其他人,總是以我為主,無法看到「共生效應」的積極作用。因此,我們要有一顆謙虛的心,要明白思想比結果更重要。

方志和趙聰是第一工作室的設計師,方志能力沒有趙聰強,但人緣很好。對此,趙聰有些看不慣,:

有一次,他公開評價方志的設計作品,說:「老方的作品就是為讓客戶滿意,沒有思想,也沒有創意。如果大家都這麼設計作品的話,所有的作品千篇一律,那算什麼設計啊?」

當時,大家都覺得非常尷尬,但方志的表情卻很平靜,他拍拍趙聰的肩膀,說:「老趙,你說得很在理。呵呵,以後有好思路、好想法一定要給我們講講。「這讓趙聰更加得意。 但他不知道,從那時起,方志便細心地研究每一位設計員的思路,不停地優化自己的設計理念。

半年過去了,有一次,一個大客戶有合作意向,公司讓每一個人設計一場作品,並要求大家認真對待。而且許諾,作品通過的員工可以升職為設計總監。後來,領導直接把所有的作品都發給了客戶。

客戶從設計稿中選中了一幅作品,原來是方志的作品。這讓趙聰非常不解,他硬要客戶給個理由,領導也被他纏得沒有辦法,就給客戶打了電話。

客戶回答:「方志的作品有思想, 能夠抓住消費者的心理,而趙聰的作品更適合去當藝術作品欣賞,而不是針對產品和商品。」聽到這個評價後,趙聰開始反思自己的思路和想法。這才意識到,這半年方志都在謙虛地學習,武裝自己的大腦。他一直在不斷進步。

思想永遠比產品更加重要,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假如我們不能學會在團隊中「偷」別人的智慧,掌握別人的思路和方法,那麼只能像小時候做數學題一樣,照抄別人一個正確答案罷了。如果你希望最大程度地受益於「共生效應」,想要有更好的發展,那你就要選擇把自己倒空,不然,就算進人一個再好的團隊,你看到的都不會是別人的優點,而是覺得別人也「不過如此」。

除了虛心地向別人學習之外,我們還應該真心誠意地幫助團隊中的其他成員。其實,在給別人提供幫助的同時,也是一個自我學習、自我升華的過程,你的能力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你考慮和處理事情的方法越來越多,思路也越來越開闊。通過這種共生的團體精神的帶動,你的團隊也會逐步發展成精英團隊,並會越來越受領導的重視,大家也都能有更好的發展。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有一點必須要注意:學習別人的前提是堅持自己的判斷,最好的既不是自己的,也不是別人的;最好的是結合別人的最好的,發展自己的最好的,最後達到團隊的最好的。只有有這樣的心態,你才是擁有了真正的智慧。

相關焦點

  • 物聯網的共生效應是怎樣的
    我們可以看出工業化的核心動能是建立在能量動力增長基礎上的規模效應。 為了配合工業經濟的規模效應,新興的企業主階層讓產品標準化,解放農奴獲得足夠自由流動的勞動力,讓更多的人成為中產階級從而具備消費能力,擴建鐵路滿足大規模的運輸。甚至學校和家庭,也成為了有利於工業化生產的後備組織。股份公司和複式記帳法的發明也都為工業時代的規模效應做了鋪墊和基礎。
  • 職場效應之:共生效應、投射效應、互惠效應
    共生效應——一起生活、一起工作的我們,都會互相影響職場共生效應:職場中,我們會經常有不同的分工,那就需要不同的是人做,這過程中我們需要儘可能地打開自己,與團隊合作、互相學習、探討,因為我們所有人的經歷、知識結構、技術專長、思維方式等都不一樣,只有互相合作,才能暴露出自己的短處,讓自己也能學習到別人的長處
  • PPT中圖片的導入導出進階教程:如何將喜歡的PPT背景圖片收為己用
    難道還要用原始的方法一張一張插入嗎?相信大家的手指都會表示深深的拒絕。當我們要把數量較多的圖片導入到我們的PPT當中,一張一張來的操作顯然是不科學的,那怎麼做可以快速地導入較多的圖片到不同的幻燈片中呢?這裡我們就需要用到PPT裡的【相冊】功能啦。
  • 共生效應與成才土壤
    人們把植物界這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現象,稱為「共生效應」。  事實上,「共生效應」 在人類社會也廣泛存在。英國的卡文笛實驗室從20世紀至今培養了大批優秀科學家,其中包括25位諾貝爾獲獎者。一個實驗室何以造就這麼多卓越人才?一個重要原因是,這裡打破了「文人相輕」的怪圈,倡導並養成了密切合作的風氣。
  • 女到中年,還想讓男人愛你入骨,就要學會運用「共生效應」的原理
    她本身的控制欲並不是很強,可是她覺得兩個人的感情已經不穩固了,認為自己已經比不上別人了,由於這種心魔作祟,她一次又一次的和丈夫大吵大鬧,甚至用自己的思想去扭曲丈夫的行為。作為一名中年女性,都會在婚姻關係裡有這種危機感,但是像劉女士這樣的行為,並不會使兩人的關係得到好轉,反而會逼迫男人一步步地逃離她。
  • 不一樣的心理學:共生效應,成功優秀、自律的人,遵循的行動指南
    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15篇——共生效應。共生效應常聽別人說,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看看他周圍的朋友就大致知道了;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是否自律,看看他的身材以及他周圍朋友的身材和氣質就大致明白了;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否可信和靠譜,看看他周圍的朋友是怎麼說話和做事的就大致清楚了
  • 羅崇敏 I 共生宣言
    以他之死,獲己之生,以他之貧,獲己之富,以他之痛,獲己之樂。 共生,使圓的地球變成了平的世界,使人類成為共同生命體,使宇宙承載著一切生命而有序運行。共生,消除人類群體性的相互殘殺的惡性,消除戰爭,消除貧困,消除疾病困擾,消除生態惡化。共生,信奉的是共生主義,堅守共生價值,發展共生智慧,遵循共生規則,實現世界大同,使人類共創共享。
  • 拿起來就用的心理學,波紋效應:如何做別人就不和對著幹了?
    從這一點上來說,要想把心理學當成一種工具,拿起來就用。——社群營銷諮詢【 白磚家】拿起來就用的心理學,波紋效應::如何做別人就不和對著幹了?你和別人對著幹,別人也一定會和你對著來。人際交往的時候,不要想著和別人對著幹,如果你這麼去做了,那麼這種對立情緒將一直存在,任憑你怎麼消弭都無濟於事。【操作務實】二戰時,範·拉塞爾在美國好萊塢經營一家影業公司。拉塞爾手下有一名技術專家名叫皮特·裡弗斯,此人的脾氣非常暴躁,無論是誰只要一不小心說錯了話,便會被他訓斥一番,連老闆拉塞爾也不例外,甚至在其他員工面前,也是如此,一點面子都不給拉塞爾。
  • 「共生效應」請了解一下
    其實,老王只是眾多家長中的一個典範,他們為了促進自家孩子的各方麵條件,總喜歡拿別人家優秀的孩子和自家孩子做比較,稍有不足之處,就要各種方式鞭策他們,讓他們跟上"優等生"的步伐,並且融入到他們的圈子中。從心理學上來看,老王的行為就是"共生效應"所引發的現象。那麼,何為共生效應呢?了解一下。
  • 2021年1月發布首款車型,上汽、浦東、阿里攜手發布智己汽車
    11月26日,由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集團三方聯合打造的百億級「巨無霸」項目——高端智能純電汽車項目「智己汽車」,正式啟動,同時宣布落戶浦東新區張江智能園區。智己汽車,即上汽集團內部代號為「L」的高端智能電動車項目。
  • 視頻|「IM智己」智能時代汽車會有什麼不一樣?
    秉承「我自 由我」的品牌主張,IM智己將在人工智慧的偉大時代,與用戶共生,定義智能時代汽車該有的樣子,成就「智能時代出行變革的實現者」。IM智己——智能時代汽車會有什麼不一樣?時代車輪下不可逆轉的巨大變革為IM智己賦予了全新命題:智能時代,汽車該是什麼樣子?一輛智能時代的汽車,應該能夠和用戶交流面對日月星辰、山川大海、花開花落時的感悟。
  • 高考議論文經典素材及適用話題:共生效應
    高考議論文經典素材及適用話題:共生效應 2012-02-06 15:57 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李蘭所
  • 「心理投射效應」一席談
    《莊子·秋水篇》  投射效應是指個人將自己的思想、態度、願望、情緒、性格等個性特徵,不自覺地反應於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種心理作用,也就是個人的人格結構對感知、組織以及解釋環境的方式發生影響的過程。即推己及人的認知障礙。
  • 俗話說:「求人不如求己」,如果經常麻煩別人,會討人喜歡嗎?
    這類人的心理反應有以下幾點: 1、「求人不如求己」的刻板印象 2、極度高傲,自尊心過於強烈,認為請求別人幫忙,會低人一等 3、原生家庭的教育,從小被灌輸不要調皮搗蛋,不要給別人製造麻煩 4、迴避型人格,內心敏感,害怕被拒絕,從而在社交上退縮
  • 智己汽車給你完整答案
    首先,智己汽車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團聯合打造,於1月13日在中國上海、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和英國倫敦三地同步發布,至此高端智能純電動汽車品牌-IM智己,全新誕生。品牌Logo的設計蘊藏了從0到1的數字密碼,表達簡潔,又能變化無窮地去締造新世界。在大數據時代,這個由0和1構成的Icon,用簡約、親和、互聯的語言,體現出智能科技帶有溫度感的張力。
  • 2020年了還有人在糾結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為」該怎麼讀嗎?
    」,這句話講的是有一個叫楊子的人,他哪怕拔一根毛也能救天下,但他卻不願意,所以孟子說楊子「為我」,自私自利,不為他人和天下著想。 還有一種說法是出自《佛說十善業道經》,這裡有完整的上下句:「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就可以用二聲的讀音來解釋:人修身是天經地義,不修身則天地不容。
  • 地水火風 緣起再生:人與地球的共生智慧
    地水火風 緣起再生:人與地球的共生智慧(圖片來源:資料圖片)……敬請觀影鳳凰衛視精選節目《地水火風緣起再生——人與地球的共生智慧》。
  • 深圳的城市共生
    如果誰率先打開通道,在時空上,它將比同類早建立先發優勢,這種優勢在未來的城市競爭中,產生積極的指數效應,與周邊城市的差距,將隨著時間標尺的推移發生難以彌補的差距。這方面,深圳搶跑了一步,率先引入外資,這個先發效應到了四十年後,還在發生深遠的作用。有了陽光,還需要有底層生產者,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才能讓能量在生態體系裡流通。
  • 用尺子衡量別人的時候,也別忘了度量一下自己
    《呂氏春秋·論人》更是將量人用「八觀六驗」來對標,即綜合一個人在面對通、貴、富、聽、止、習、窮、賤和喜、樂、怒、懼、哀、苦時的表現,給出一個較為全面的評定。 2 人人心中皆有把尺,量人也量己,量得又量失。中國有句俗語:「裁縫的尺子——量人不量己。」
  • 戊、己祿神的不同天幹配像,會有怎樣的吉兇效應?
    故此,戊土祿於巳,旺於午,祿神在巳;己土祿於午,旺於巳,祿神在午;戊己土的祿神幹支配像,就有如下吉兇效應。 一、戊土祿神的不同天幹配像; 1、戊土見已巳; 戊土見己巳,《三命通會》中說:「九天庫祿,主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