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英文經管類圖書的同學應該會聽說過Clayton Christensen(克萊頓·克裡斯坦森)這一名字,他是哈佛商學院管理學教授,曾經提出過一系列知名管理學理論,比如「創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以及「顛覆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同時,他還是一名優秀的作者,出版過很多經管類暢銷書。
今天要介紹的書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是他寫的一部勵志類書籍,在書中他應用管理學理論來指導我們如何過好這一生。
作者每年在哈佛商學院的最後一堂課都會和學生聊到他和當年校友們的近況。作者之前就讀的商學院每隔五年都會舉行一次校友聚會。第一個五年聚會大家看起來都很成功,每個人都過得很開心。但從第十年校友聚會開始,事情似乎有了不同。儘管很多校友都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他們過得並不開心。很多人經歷了婚姻和家庭危機,一些人甚至還因為商業醜聞而鋃鐺入獄。這讓作者開始思考決定人生幸福的真正因素是什麼,這些思考最終形成了本書。作者在書中根據一些商業案例和理論來說明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滿足感,如何維持好和家人以及朋友的關係以及如何教育下一代等等。其中很多觀點非常具有啟發性,比如下面這幾個:
(1)決定工作滿意度的並不只是金錢
是什麼決定了工作滿意度?很多人都會認為是金錢,但這並不是唯一因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比如很多公益組織員工報酬很低,但他們非常努力,對工作的滿意度也很高,這一點顯然無法用金錢來解釋。作者提到工作滿意度由兩個因素決定: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以及激勵因素(motivational factors)。保健因素是指薪水、福利以及工作環境這些外在因素,激勵因素則是指興趣、工作成就感以及個人成長這些因素。將這兩個因素結合起來有助於我們提高工作滿意度,這也是我們選擇工作時需要重點注意的事項。
(2)要多花時間陪伴家人和朋友
家人和朋友為我們提供了物質和精神支持,是人生幸福感的重要來源,但很多人傾向於將時間用來工作賺錢而不是陪伴他們,這是因為將時間投入到工作中效果顯而易見,而花時間陪伴家人朋友卻是一個長期投資,短期內很難看到效果。另外一點是真正關心我們的家人和朋友不會經常要求我們的陪伴,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需要我們花時間在上面。
如果我們一直不肯花時間陪伴他們,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嚴重影響人生幸福感。比如兒童在人生前幾年是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父母在這一階段缺席,後期無論再花多少時間精力陪伴孩子也難以消除影響。
(3)直覺和共情能力是提高人際關係的關鍵
很多公司在銷售產品時只專注於如何將更多產品賣出去,卻忽略了顧客的真正需求,很多人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也容易犯相同的錯誤。作者舉了一個例子:丈夫工作一天回家後發現廚房很亂,於是想到妻子白天可能很忙沒空收拾。他將廚房收拾好後期待妻子會表揚她,但妻子仍然悶悶不樂。後來他詢問了原因才知道妻子每天在家帶兩個孩子非常消耗精力,白天根本沒有機會和其他人說話,此時她最需要的不是清潔廚房,而是丈夫能聽她講講話。
在這一案例中丈夫的直覺是廚房需要清潔,但妻子的需求是有人能聽她說說話,只有理解妻子的真正需求才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在人際交往中除了直覺(intuition)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共情能力(empathy),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從原版書閱讀的角度來講,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這本書非常好讀。書的用詞很簡單,幾乎沒有出現過大詞難詞,但金句頻出,很多句子都值得背下來作為寫作素材。推薦感興趣的同學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