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生活的環境已經深深地烙印在基因中,即使發生了基因突變

2020-08-10 孜然實驗室

上排:雄性藏雞(左)和雌性藏雞(右)。下排:雄性低地雞(左)和雌性低地雞(右)。

生物對新環境的適應有多種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基因突變,生物體通過基因突變獲得新的功能和性狀,並以此適應新的環境。另外一種是表型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這種變化並不會改變DNA的遺傳密碼,但是改變了不同基因的活性,從而使生物體的行為、形態、生理發生改變。

進化生物學家對兩者的關係一直爭論不休,生物體如何決定使用表型可塑性和基因突變?以及表型可塑性不是基因突變的墊腳石?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生物體對其祖先的生活環境有長期的「記憶」,有助於它們適應環境變化。而當生物體進入全新的環境時,更加依賴基因突變所獲得的新性狀。

這項研究對比了在青藏高原和附近低海拔地區的家雞。在大約4000至4500年前,家雞由東南亞的野生紅原雞馴化而來的。藏雞大約在1200年前進入青藏高原,同人類一樣,它們獲得了適應高海拔的新基因,血液中攜帶氧氣的紅細胞增加了。

紅原雞

為了研究表型可塑性和基因突變的相對作用,科學家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他們選擇了青藏高原海拔3300米地區以及附近四川省海拔670米地區的家雞品種,並在兩個地區同時孵化和飼養了這兩個家雞品種。

科學家研究了低地雞和藏雞在五種組織類型:腦、肝、肺、心臟和肌肉中的基因表達差異。為此,他們需要分析這些組織細胞中的RNA。

基因組由DNA組成,其中包含構建生物體所有遺傳指令。為了執行這些指令,細胞需要讀取DNA並將其轉錄成信使RNA。

DNA、RNA、蛋白質的轉化關係

通過分析細胞中整個RNA的集合(稱為轉錄組),科學家可以確定某個基因什麼時候被激活以及什麼時候被關閉。

科學家發現,當家雞首次進入青藏高原時,許多突變引起的表型改變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當藏雞被帶回低海拔地區時,表型變化很大程度上是由轉錄組決定的。

研究生物體重新進入祖先環境時如何重新適應將是非常有趣的。與適應全新環境相比,當生物返回祖先家園時,表型可塑性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這些發現揭示了過去的經驗影響未來進化的一種機制。

雞蛋的孵化率也觀察到了類似的結果。低地雞蛋在青藏高原上孵化時,孵化率顯著低於藏雞蛋。但是,當藏雞蛋在低地孵化時,兩種雞蛋的孵化率沒有明顯差異。

更早時候對孔雀魚和大腸桿菌的研究中,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

這些研究說明,從細菌到脊椎動物都有類似的適應性記憶現象,生物體的基因記憶了祖先的環境,在需要的時候通過表型可塑性表現出來。

相關焦點

  • 祖先生活的環境已經深深地烙印在基因中,即使發生了基因突變
    下排:雄性低地雞(左)和雌性低地雞(右)。生物對新環境的適應有多種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基因突變,生物體通過基因突變獲得新的功能和性狀,並以此適應新的環境。另外一種是表型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這種變化並不會改變DNA的遺傳密碼,但是改變了不同基因的活性,從而使生物體的行為、形態、生理發生改變。進化生物學家對兩者的關係一直爭論不休,生物體如何決定使用表型可塑性和基因突變?以及表型可塑性不是基因突變的墊腳石?
  • 親子鑑定中發生基因突變是怎麼一回事?
    親子鑑定基因突變是怎麼回事?基因突變是指構成基因的鹼基順序發生了改變,導致遺傳性狀的改變。
  • 這一隻黑猩猩已經基因突變,差點變成人,它們與人類只差1.2%
    人與動物的基因差別微乎其微。黑猩猩與人的基因差別只有1.2% ,甚至有隻黑猩猩差一點突變為人類,這是怎麼回事呢?黑猩猩發生基因突變,生活習慣竟然與人類相似我們都知道人類和黑猩猩有共同的祖先,在基因上更是差別不大。
  • 種子在太空會發生基因突變,人類卻沒事,難道我們適應太空生活?
    我們要明確一點並非是所有上個太空的種子最後都能發生基因突變,也並非所有發生基因突變的種子,最後結出的果實都是又大又甜的,只能說一切都是隨機的。最終得到人類需要的性狀概率也是很小的,並不能說上過太空的種子就能結大果實。太空中的環境比較特殊,任何生物沒有特殊保護都很難在太空中生存下去。
  • 基因定向遺傳和基因突變
    如非洲豹快速追捕瞪羚時,瞪羚在全力奔跑一陣後,會突然停住,馬上改向一側跑去.如果它不拐彎,仍照直跑,那麼它很有可能被獵豹抓住;鳥類在繁殖期間這種搶佔地盤的現象稱為&34;,它所佔地盤稱為&34;.這個領域是在巢區內有一定範圍的作為該動物特別加以保護和防禦的區域,絕不允許其他個體侵入;非洲獵豹在進行波動時,如果某一方翻身倒地,仰面朝天輕輕呻吟起來,就表示自己已經投降;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園丁鳥在繁殖期間會變成出色的園藝家
  • 一切罪惡根源於基因差異 性別起源於基因突變?
    抑鬱症雖然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但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人體內的抑鬱基因。  現在一般對智力障礙的定義是:一個成人的智商分數低於70,不能獨立生活。按照這一定義,在美國有2%至3%的人有智力障礙,而其中40%來自基因,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能導致智力障礙的100多種基因變異。
  • 基因突變讓人類祖先獲得40倍的酒精代謝速度
    另一個研究發現人類飲酒能力強的突變基因。 醉猴假說認為:由於某個基因突變,使人類祖先能更容易地分解酒精,從而可以在必要時食用已經發酵的水果。使人類祖先能安全度過地球氣候變冷導致的食物匱乏。由於地球溫度變冷,人類祖先依靠新鮮水果無法滿足食物的需要,只能下樹去尋找那些落地的水果為食物,這些水果大多已經腐爛發酵,含有大量酒精。
  • 【諾獎中的「基因」】人類真的可以誘導基因突變嗎?
    【諾獎中的「基因」】 很多電影裡面,主角獲得超能力的方式總被解釋為某些特殊的影響而導致「基因突變」,例如我們熟悉的蜘蛛俠是被毒蜘蛛咬到,而哥斯拉是受到核爆影響。但是,這些橋段並非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在自然界中,基因突變在頻繁發生。
  • 基因到底能延續多少代?我們身上還有祖先多少基因?
    現代,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我們對血緣有個更深層次的認識,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基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基因,也正由於基因的關係,每個人的外貌基本都不同,並且生活習性和性格也不同。我們的基因都是繼承自父母親,而父母親的基因來自於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這時候就有一個疑問了,在我們身上到底還有多少祖先留下來的基因?
  • 七萬年前的基因突變,讓人類祖先橫掃各類人種,人類崛起基於語言
    照理說,人類處於食物鏈頂端已經沒有危險了,不同的人種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進化特徵和生活習慣。如果不出意外,他們也許能共存至今。但奇怪的是,五萬年前,丹尼索瓦人幾乎滅絕。三萬年前,尼安德特人也消失了。一萬年前,地球上的人類只剩下了智人一種,其他人種去哪裡了呢?智人成為地球最後的人種,原因是什麼呢?
  • 基因突變會帶來什麼後果?
    不過,這種保真性是相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DNA分子會發生損傷,或者說突變,這樣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導致複製或轉錄障礙,一種就是導致複製後基因突變,使DNA序列發生永久性的改變。通常,我們容易把突變誤解為都是危害生命的。誠然,某些基因突變會導致遺傳疾病和腫瘤疾病的發生。但是,DNA突變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
  • 某些基因的丟失可能有助於鯨魚的祖先適應海底生活
    就像剝下來遊泳一樣,鯨魚和海豚的祖先可能在從陸地笨拙者過渡到水生動物的過程中脫落了一些基因。研究人員在9月25日的《科學進展》上報告說,由於逆戟鯨,瓶鼻海豚和其他鯨類的祖先喪失了至少85個基因的功能,因為它們適應了在水中全日生存。
  • 這隻黑猩猩基因發生突變,差點變成人,它們和人類的差別只有1.2%
    大家可能看過一個影片叫做《猩球崛起》,在影片中,主人公是一隻黑猩猩,它因為被科學家注射了某種藥物,而有了人類的智商。從此之後,它開始影響人類社會,領著黑猩猩族群走向崛起。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有著像這個黑猩猩這樣的存在。這隻黑猩猩基因發生突變,差點變成人,它們和人類的差別只有1.2%。
  • 解讀:中國科研團隊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已經發生基因突變
    文章指出,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在近期產生了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了兩個亞型,分別是L亞型和S亞型,兩種亞型在地域分布以及人群中的比例差距較大。新型冠狀病毒的不同分型(來源:Tang, Wu, Li, et al.
  • 人類真的可以誘導基因突變嗎?
    但是,這些橋段並非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在自然界中,基因突變在頻繁發生。那麼,人類行為真的可以誘導基因突變嗎?又是誰發現了這個秘密?中寫道:已十分肯定地發現,用較高劑量的X射線處理精子,能誘發受處理的生殖細胞發生高比例的真正的「基因突變」......他十分明確地指出,無論是以X射線引起的基因突變還是自然界中的突變,其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進化過程中的「一磚一瓦」,也即突變為生物進化提供基本的材料。
  • 人類真的可以誘導基因突變嗎?
    【諾獎中的「基因」】很多電影裡面,主角獲得超能力的方式總被解釋為某些特殊的影響而導致「基因突變」,例如我們熟悉的蜘蛛俠是被毒蜘蛛咬到,而哥斯拉是受到核爆影響。但是,這些橋段並非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在自然界中,基因突變在頻繁發生。
  • 進化史上最幸運的8項基因突變
    3、鐮狀細胞貧血突變導致鐮狀細胞貧血的基因突變已經獨立地在多個種群中出現,它其實是一把雙刃劍,既帶來了生存優勢的有益作用,又有負面作用。在人體的基因序列中,有一種名叫肌強直的蛋白質,它能夠抑制肌肉的生長,但在小男孩的體內這種基因發生了變異,抑制了肌強直的產生,從而造就了這位「超級肌肉男孩」。 聯想到中國古代的項羽「力能扛鼎」?
  • 為什麼隨著衰老出現的基因突變會導致癌症的發生?
    我們的細胞可以抵禦這些破壞,但這些機制並非萬無一失,細胞會在一生中逐漸累積DNA損傷。由於這種損害,你的基因組在每個細胞中都變得不太一樣。當細胞分裂時,它將傳遞這些變化,並且隨著它們的積累,存在越來越多的效應。如果這些變化 - 我們稱之為突變 - 切斷控制細胞增殖和存活的系統,這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
  • 揭秘基因突變與多種癌症發生之間的神秘關聯!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讀基因突變與多種癌症發生之間的關聯,分享給大家!是最為頻繁發生突變的剪接因子編碼基因,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期刊上。doi:10.7554/eLife.43668根據開放獲取的期刊《eLife》上的一篇新報告,科學家已經確切地展示了兩種不同基因的突變如何協調驅動惡性肺部腫瘤的發展。這項在新型基因工程小鼠身上進行的研究觀察了肺腫瘤的特徵--從小到肉眼看不到到大到可能致命的腫瘤。
  • 基因突變新模式?這項研究正在挑戰達爾文
    這種突變增加僅僅是基因自我修復過程中的一個附帶的結果;還是,像一些研究者聲稱的那樣,突變率增加本身就是一種進化出的適應性,有助於細菌在壓力環境中更快地進化出有利的特徵?這個問題極具挑戰性,科學家不僅需要有力地證明惡劣環境能引起非隨機突變,還需要一種分子生物學上合理的解釋,一種讓這種「幸運突變」變得更頻繁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