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乾旱,這是恆古不變的話題,由於非洲位於兩回歸線之間,很大一部分都處於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不容易降水,氣溫高,蒸發量大於降水量。
這些年環境的不斷變化導致非洲越來越炎熱,自1980年起位於波札那的恩加米湖的湖水逐年減少,但這不妨礙恩加米湖依然是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
恩加米湖:波札那北部淺水窪地。位於奧卡萬戈沼澤地(Okavango Swamp)西南角。面積10,400平方公裡(4,000平方哩)。海拔932公尺(3,057呎)。
在20世紀初曾受到許多著名人士的青睞,因此時至今日恩加米湖也是波札那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然而曾經備受文人青睞的恩加米湖近日被爆出即將乾涸,附近的動物在泥潭裡無奈的掙扎,數百萬牛馬被困,漁民們為了生存正在抓緊最後的時間撈湖裡僅剩的魚。
即將乾涸的恩加米湖以及深陷泥潭的動物們/來源:環球網
然而這是全球變暖的唯一犧牲品嗎?很顯然並不是,在此之前筆者報導《亞馬遜雨林大火》事件中就可看出,新上任的巴西總統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對巴西的未來「著想」,大肆砍伐樹木,傷害當地土著和熱帶雨林的生態環境。
「發展並不可恥,可恥的是踩在自然生物的屍體上。」
就像筆者看到一句評論說的挺好。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以外,一場火災,一場乾旱,一場暴雨。直到最後一刻才會發現,這些意外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剛才我們也說了這並不是唯一的案例,據外媒報導,9月20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自1970年來,北美洲鳥類數量減少了約29%,相當於近30億隻。而其中最大的因素是因為「人類對環境的不尊重導致許多動物的棲息地逐漸變少」。
據2018年統計,全球人口總數有75.94億,而消失了30億隻鳥類,可以理解為突然消失了一半的人類。當然這個比喻可能稍微有點不恰當,但事實的確如此。
鳥類的大面積減少有許多因素,不僅僅是因為棲息地的原因,由於人類的不斷發展,殺蟲劑、氣候變化、還有捕食者等原因都是導致鳥類迅速消失的原因。
現如今鳥類科學家表示,這是非常嚴重的一場生態危機。
每個生物都有相生相剋的原理,例如鳥類,植物和昆蟲。如果其中一種物種突然滅絕或者消失,那麼另外的物種就會出現混亂。筆者認為這也就是為什麼鳥類科學家擔憂的原因了。
也就是同一原理,人類也無法獨裁這個世界,如果這世界上只剩下人類一種物種,那麼可以說,離人類滅絕也不會太遙遠了。
但現在人類的行為仿佛都朝著「滅絕」這一目標不斷「努力」著,大肆破壞地球綠色生態,為了利益獵殺名貴動物,往海洋內投放大量白色垃圾……
環境在變化,全球氣候在變暖,實際上只有少數的哺乳動物和嚙齒類和食蟲動物從全球升溫中獲得好處。據國際自然保護協會的數據表明,有47%的陸生哺乳動物和23.4%的鳥類受到氣候變化威脅。比想像中的數量要巨大很多。
最後筆者還是想說一句,夏天熱的時候開空調無可厚非,但是像白色垃圾汙染還是克制一下自己想亂扔垃圾的雙手吧,對於你來說可能沒什麼,對於動物來說也許就是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