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非洲連續乾旱促使數恩加米湖即將乾涸 環境變暖的背後是動物滅頂之災

2021-02-13 珍寶堂爬蟲

非洲乾旱,這是恆古不變的話題,由於非洲位於兩回歸線之間,很大一部分都處於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不容易降水,氣溫高,蒸發量大於降水量。

這些年環境的不斷變化導致非洲越來越炎熱,自1980年起位於波札那的恩加米湖的湖水逐年減少,但這不妨礙恩加米湖依然是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

恩加米湖:波札那北部淺水窪地。位於奧卡萬戈沼澤地(Okavango Swamp)西南角。面積10,400平方公裡(4,000平方哩)。海拔932公尺(3,057呎)。

在20世紀初曾受到許多著名人士的青睞,因此時至今日恩加米湖也是波札那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然而曾經備受文人青睞的恩加米湖近日被爆出即將乾涸,附近的動物在泥潭裡無奈的掙扎,數百萬牛馬被困,漁民們為了生存正在抓緊最後的時間撈湖裡僅剩的魚。

即將乾涸的恩加米湖以及深陷泥潭的動物們/來源:環球網

然而這是全球變暖的唯一犧牲品嗎?很顯然並不是,在此之前筆者報導《亞馬遜雨林大火》事件中就可看出,新上任的巴西總統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對巴西的未來「著想」,大肆砍伐樹木,傷害當地土著和熱帶雨林的生態環境。

「發展並不可恥,可恥的是踩在自然生物的屍體上。」

 

就像筆者看到一句評論說的挺好。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以外,一場火災,一場乾旱,一場暴雨。直到最後一刻才會發現,這些意外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剛才我們也說了這並不是唯一的案例,據外媒報導,9月20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自1970年來,北美洲鳥類數量減少了約29%,相當於近30億隻。而其中最大的因素是因為「人類對環境的不尊重導致許多動物的棲息地逐漸變少」。

據2018年統計,全球人口總數有75.94億,而消失了30億隻鳥類,可以理解為突然消失了一半的人類。當然這個比喻可能稍微有點不恰當,但事實的確如此。

 

鳥類的大面積減少有許多因素,不僅僅是因為棲息地的原因,由於人類的不斷發展,殺蟲劑、氣候變化、還有捕食者等原因都是導致鳥類迅速消失的原因。

 

現如今鳥類科學家表示,這是非常嚴重的一場生態危機。

每個生物都有相生相剋的原理,例如鳥類,植物和昆蟲。如果其中一種物種突然滅絕或者消失,那麼另外的物種就會出現混亂。筆者認為這也就是為什麼鳥類科學家擔憂的原因了。

也就是同一原理,人類也無法獨裁這個世界,如果這世界上只剩下人類一種物種,那麼可以說,離人類滅絕也不會太遙遠了。

但現在人類的行為仿佛都朝著「滅絕」這一目標不斷「努力」著,大肆破壞地球綠色生態,為了利益獵殺名貴動物,往海洋內投放大量白色垃圾……

環境在變化,全球氣候在變暖,實際上只有少數的哺乳動物和嚙齒類和食蟲動物從全球升溫中獲得好處。據國際自然保護協會的數據表明,有47%的陸生哺乳動物和23.4%的鳥類受到氣候變化威脅。比想像中的數量要巨大很多。

最後筆者還是想說一句,夏天熱的時候開空調無可厚非,但是像白色垃圾汙染還是克制一下自己想亂扔垃圾的雙手吧,對於你來說可能沒什麼,對於動物來說也許就是滅頂之災。

相關焦點

  • 如果海洋乾涸了,結果是乾旱?還是極度溫室效應?你猜想不到!
    關於人類海洋乾涸的話題,劉慈欣在《夢之海》中就把地球的海洋給弄乾了,地球上的冰雪藝術節引來了某個超級文明的「低溫藝術家」,將地球上所有的水包括南北冰蓋與格陵蘭島的冰統統都被低溫藝術家送入了地球近地軌道,成為了一個環繞地球軌道運行的冰環!如何?這就是地球冰環組成的效果圖,絕美但在這無比絢爛的冰環背後卻隱藏著無情的死亡!
  • 黑白非洲,是動物們無聲的吶喊
    尤其是東非高原有遼闊的熱帶草原,生活著的野生動物有近200種,僅大型哺乳動物就有700至800萬頭,其中有許多非洲特有的珍稀種類。然而,由於氣候變暖造成的極端天氣,連續的乾旱災害、蝗蟲災害,不僅威脅著當地的糧食生產,也威脅著動物們的生存空間。
  • 「超級乾旱」,要來了嗎?
    北極臭氧層空洞癒合、2015-2019年史上最熱五年……當然,最引人關注的,還是關係到人們「口糧安全」的——乾旱!從北半球到南半球,無論正在入夏還是即將入冬,乾旱的陰影籠罩在許多土地之上。甚至在世界上某些地方,還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旱災…聽了感覺是否有點淚眼汪汪?快來了解一下吧!美國過去幾個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南部經歷了持續乾旱!
  • 地球變暖的先兆:此湖在22年內兩次乾涸,99%居民遷離
    人類的發展離不開溫室效應,即地球表面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被統稱為溫室氣體,能大幅吸收地面輻射的紅外線使地球溫度逐漸上升,地球變暖又使全球氣候產生突變,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降水量被重新分配、冰川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等。
  • 全球變暖0.9℃,輕微的溫度變化,為何會引發一系列的地球災難?
    劉慈欣在他的《流浪地球》中,寫過這樣一段話,起初一顆小草死了,一條小溪乾涸了,一場暴風雨,或者是火山爆發泥石流,它們離我們的生活,似乎遙不可及。沒有人在意那些生活在災難邊緣的動物或者植物,然而我們應該明白在地球這個大家庭中,每一場災難都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巴西的一隻蝴蝶輕輕扇動翅膀,就可能給歐洲帶來一場龍捲風,這就是蝴蝶效應。
  • 乾涸大地寂寥沙漠
    在納米比亞、智利、南加州和下加州、西澳大利亞、阿拉伯半島和非洲之角,以及撒哈拉沙漠的西部邊緣,都有這種沙漠分布。極端乾旱的土地至少連續12個月沒有降水,乾旱的土地年降水量不到250毫米,半乾旱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50-500毫米之間。極度乾旱和乾旱的土地都被認為是沙漠,而半乾旱的土地在有草生長時一般被稱為草原。目前這一概念已經被世界廣泛接受。        沙漠的成因主要是缺水,一旦沙漠遭遇到水就會變得生機勃勃,沙漠中偶爾出現的綠洲主要是因為那裡的地表以下還殘存著地下水,那是沙漠的天堂。
  • 地球發出一級警報,全球第五大瀑布幾近乾涸,人類還不醒醒嗎?
    地球發出一級警報,全球第五大瀑布幾近乾涸,人類還不醒醒嗎?地球對人類來說是何其的重要,它賦予人類生命,提供適宜的溫度、環境、水源、陽光等,它的地位無可撼動。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人類越來越覺得自己行了,開始對地球無止境的索取,破壞生態環境,如今比較嚴峻的問題處處皆是,例如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的上升,亂砍濫伐,各種各樣的汙染等,地球正在遭到潛移默化的破壞,持續這樣,未來地球的面貌不堪設想。
  • 世界最乾旱的地方出現了綠色,科學家卻很擔憂,為何會這樣?
    非洲、亞洲、美洲以及大洋洲等地區的國家存在不少沙漠,例如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我國西部地區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等等。一般來說,能夠在沙漠裡生存的生命都具有極為頑強的生命力,例如仙人掌、駱駝。如果一個沙漠幾百年都沒下過雨,但之後突然降雨,還出現了生命,那就真是怪事一件了。
  • 全球變暖的危害及措施 全球變暖人類會滅亡嗎
    談到全球變暖這個話題,與人類息息相關,卻被很多人忽略,但其實全球變暖的危害已經逐步逼近人類了。了解了具體內情的人們甚至擔心,全球變暖人類會滅亡嗎?若是再不實行強有力的控制措施去補救,人類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要知道網上有很多消息稱全球變暖接近臨界點,挽救地球的行動刻不容緩。
  • 海水上漲印尼首都雅加達面臨滅頂之災(圖)
    印尼有多個海島面臨著滅頂之災月5日報導 11月3日,來自190多個國家的代表和科學家本周齊聚印度尼西亞的峇里島,參加200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商討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等問題。不過,對於主辦國印尼來說,這次會議似乎有種「關乎生死存亡」的意味,因為面對因氣候變暖而不斷上漲的海水,這個「千島之國」岌岌可危,其1.7萬多座島嶼中有2000座可能將葬身海底。
  • 如果某一天,海洋突然乾涸了,人類能支撐多久?
    如果海洋裡的水突然乾涸了,那麼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海洋生物了大部分的兩棲動物或許還能逃過一劫,但是對於海洋生物來說就是致命的打擊了。沒有了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大量的海魚、海洋植物都只能接受滅絕的厄運。當所有海水都乾涸後,就只剩下大陸中的內陸湖有水了。再加上世界上的內陸湖並不多,而且總面積加起來還沒有中國的國土面積大,因此屆時人類一定會為這僅剩的水資源大打出手。現在的人類打仗不再是只用坦克、飛機和大炮了,核武器將會被大量應用在戰場上,因此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在所難免了。
  • 一生不可錯過的美景:因氣候變暖正在消失,再不去可能就見不到了
    但是即便這樣聞名世界的山脈,也有可能會徹底消失,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急劇上升的溫度使得這裡的冰川無時無刻不在融化,根據數據顯示,每年都會有大約3%的冰川融化,據推測,整座山脈可能會在2050年徹底消失,也就是說還有不足30年的時間。2. 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死海死海在巴勒斯坦和約旦的交界處,它的湖面海拔為-430.5米,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
  • 森林砍伐鹽湖乾涸 鏡頭記錄澳大利亞環境變遷
    森林砍伐鹽湖乾涸 鏡頭記錄澳大利亞環境變遷 (2/5) "← →"翻頁
  • 衛星遙感,大地量子|熾熱的天氣,乾涸的土地,農業如何止損?
    進入六月,內蒙古東南部、石家莊、邢臺、邯鄲等多地氣溫破40℃,中央氣象臺連續3天發布高溫預警。高溫一詞,大多數情況下都會伴隨乾旱出現,自5月以來,內蒙古中西部就存在降雨量不足的情況,隨著6月氣溫持續升高,內蒙古遭遇大範圍旱情,截至6月8日,乾旱面積達44.36萬平方公裡,約佔土地總面積的45%,其中特旱、重旱地區約佔乾旱總面積的52%。
  • 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我們的歸宿是什麼?西瓜視頻為你揭秘
    西瓜視頻內容如下: 二氧化碳增加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自由女神背後不再有城市且不再有棲息之地。由於城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大量排入海中,使營養物質在水體中富集,浮遊生物的驟然大量增殖,形成赤潮遍布全球。過去的沃土變成沙漠,水土流失,森林退化,地球上人口將近超過90億,乾旱是草原一片死寂,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我們看到了什麼?
  • 全球變暖全方位影響人類 世界地球日關注環境
    全球變暖全方位影響人類 世界地球日關注環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2日 22:15 來源: 來源:湖北日報根據專家的解釋,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升高2攝氏度,地球上15%至40%的物種將面臨滅絕危險;如果不採取措施,到本世紀中葉,全球將有2億人口會因海平面升高、洪澇或乾旱而不得不放棄家園。實際上,氣候變暖造成的後果還遠不止這些,它對整個地球和人類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法國最新一期《科學與生活》雜誌發表文章指出,氣候變暖對經濟發展造成重創,尤其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農業。
  • 氣候變暖如何影響傳染病的傳播空間和方式,進而威脅獅子的生存?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不可忽略的事實。氣候變暖不僅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乾旱、熱浪、持續性強降雨等極端天氣的增加,還嚴重影響了一大批野生動物的生存。北極熊、北極狐、企鵝、灰狼、蟾蜍、鮭魚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動物學家發現,就算是稱霸草原的獅子,也未能免於氣候變暖帶來的威脅。
  • 動物們如何應對乾旱和寒冷的極端環境?
    花慄鼠屬於齧齒動物,共有25個亞種,它們沒有選擇為了抵禦漫長的冬天而長胖,而是把食物藏在隆起的臉頰裡。 「對於生活在食物匱乏環境中的動物來說,這是一種重要的生態策略,」無論是寒冷地區還是偏僻的深海,都是如此。 研究這類適應性特徵還能幫助科學家了解野生動物如何應對環境變化,如氣候變化。
  • 全球海洋酸化加劇氣候變暖中美兩大國責任重大
    這一點目前幫助減緩了全球變暖,否則如果這些二氧化碳均保留在大氣之中的話,氣候變暖將會比現在迅速的多。但這種幫助的代價也是昂貴的。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官阿基姆-施泰納表示:「該報告讓我們意識到了一直被我們忽視的海洋環境的變化。海洋氣候的變化將會改變海洋裡的生命,降低海洋的產量,同時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
  •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乾旱區會變得溼潤還是更加乾旱?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乾旱區會變得溼潤還是更加乾旱,是當今科學界討論的一個熱點問題。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陳亞寧研究員團隊,利用乾旱指數分析了過去60多年(1948-2008)全球乾旱區的時空變化特徵。本版特約研究者撰文介紹相關的科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