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如何影響傳染病的傳播空間和方式,進而威脅獅子的生存?

2020-12-05 大貓來了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不可忽略的事實。氣候變暖不僅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乾旱、熱浪、持續性強降雨等極端天氣的增加,還嚴重影響了一大批野生動物的生存。北極熊、北極狐、企鵝、灰狼、蟾蜍、鮭魚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動物學家發現,就算是稱霸草原的獅子,也未能免於氣候變暖帶來的威脅。

氣候變暖對獅子的直接影響:棲息地被破壞

每一種野生動物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棲息地,有些物種已經在其中生活了數百萬年。氣候變暖對棲息地的破壞通常是由於溫度和水的供應變化造成的,這會影響植被的分布以及各種植食性動物的生存,影響物種的繁殖及後代存活率,改變物種之間的競爭關係,從而降低其滿足物種需求的能力

受氣候變化影響的野生動植物種群有時可能會遷入新的空間並繼續蓬勃發展,但不能忽略的是,人類的大量存在以及建築、交通等的修建,給野生動植物開拓新的生存空間製造了很大的阻礙

獅子就是這樣。隨著氣溫升高,乾旱、火災等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草原退化嚴重,現有的一些獅子棲息地逐漸變得不再適合獅子生存。然而,這只是氣候變暖對獅子帶來的諸多不良影響中的一個最直接的影響罷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氣候變暖通過影響傳染病的傳播方式,進而威脅到獅子種群的生存和繁衍。

氣候變暖使傳染病的傳播範圍出現變化,導致人與獅子的衝突增加

在20世紀的100年裡,獅子失去了大約80%的棲息地;而在進入21世紀不足20年的時間裡,野生獅子的數量再次下降了大約40%。棲息地的喪失、過度獵殺,以及人與獅子之間的衝突,是獅子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非洲,當獅子捕食家畜,破壞人類財產或攻擊人類時,就可能遭到人類的報復性獵殺。不過在非洲東部的一些地區,由於獅子和人類的放牧區域並沒有重疊,這種衝突得以保持在最低限度。

圖:非洲獅分布圖

那麼,為何人類不在這些地區放牧呢?這其中,採採蠅的存在是不適合放牧的一個主要因素

採採蠅也叫舌蠅,是一種吸血類昆蟲,以人類、家畜及野生動物的血液為食。它們攜帶著可導致牛患上牛錐蟲病(也叫昏睡病)的寄生蟲,該寄生蟲也可導致人類和其他家畜患病。當採採蠅採食血液時,就可能把疾病傳播給牛和其他家畜。患上錐蟲病的牛會出現發燒、疼痛、神經紊亂,直至死亡。在非洲,每年大約有300萬頭牛因此死亡。因此,在採採蠅分布較多的地區,牧民一般是不會進行放牧活動的。

圖:採採蠅

然而,科學家發現,隨著氣候變暖的加劇,採採蠅的地理分布區域也在逐漸發生變化。比如,在非洲一些曾經錐蟲病頻繁發生的區域,近些年來牛的數量大幅增加。

採採蠅地理分布區域的變化,會導致人類的放牧區域出現變化,進而使人與獅子更接近,人獅衝突事件發生的概率增加,引發獅子數量的進一步下降。

圖:人類和牛群正在不斷侵佔獅子的棲息地

一項發表在《保護生物學》雜誌上的科學研究認為,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採採蠅的分布區域發生變化,在未來幾十年的時間裡,非洲地區牛錐蟲病的整體出現範圍將會逐步擴大,但在坦尚尼亞的塞盧斯自然保護區和莫三比克的尼亞薩保護區等非洲東部38個獅子保護區中的三分之一,牛錐蟲病將會消失。這會導致牧民將他們的家畜遷移到這些地區,進一步侵佔獅子的棲息地。

然而,如今獅子對棲息地已無太多的選擇,當人類入侵之後,獅子極難再找到一片合適的區域生存。因此,這可能會引發更多的人獅衝突,導致獅子的數量進一步下降。

圖:一隻獅子因捕殺了牛被牧民下毒殺死,不遠處有一隻等待機會的鬣狗

科學家推測,預計到2050年,牛錐蟲病發生範圍的變化引發的人獅衝突,可能會影響3900頭至6500頭獅子。當前,非洲獅的總數也不過2萬多頭,因此這個影響規模是非常大的。

牛錐蟲病只是眾多傳染病的一種,它就足以伴隨著氣候變暖給獅子種群帶來更大打擊,那麼其他的傳染病會如何隨著氣候變暖威脅獅子的生存呢?我們還不得而知。

氣候變暖為不同傳染病的融合提供了條件,給獅子帶來毀滅性打擊

牛錐蟲病的傳播範圍發生變化進而影響獅子種群的生存,這只是氣候變化在傳染病傳播中的一個方面。科學家研究發現,氣候變暖會導致通常單獨發生的傳染病同時發生,進而給獅子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圖:獅子捕殺水牛

比如,獅子會患上犬瘟熱病毒引起的犬瘟熱和血液寄生蟲巴貝斯蟲引起的巴貝斯蟲病。世界頂級貓科動物專家克雷格·帕克和同事分析了30多年的研究數據,發現這兩種傳染病通常在獅群中單獨發生,獅子對這兩種傳染病也有著較強的抵抗力,當它們單獨發生時並不會引起獅子大規模死亡

但是在1994年和2001年,氣候變暖導致坦尚尼亞出現了嚴重的乾旱,接著又是連續的傾盆大雨,為犬瘟熱和巴貝斯蟲病兩種傳染病的融合和發展提供了理想的條件,導致很多獅子死亡。

圖:坦尚尼亞塞倫蓋蒂草原上的一個獅群

首先,持續不斷的乾旱使得獅子的主要獵物非洲水牛沒有充足的植物可以進食,抵抗力大大削弱;隨著降雨的到來,巴貝斯蟲快速繁殖,許多水牛因感染巴貝斯蟲病而死亡。飢餓的獅子以病死的水牛為食,同時也將大量的巴貝斯蟲攝入體內,進而引發巴貝斯蟲病。當獅群中爆發犬瘟熱和巴貝斯蟲病後,由於犬瘟熱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因此大大增加了巴貝斯蟲病的影響。

圖:生活在坦尚尼亞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的獅子

最終結果是,兩種融合的傳染病在1994年殺死了塞倫蓋蒂大草原上獅子種群的大約30%(1000多頭獅子死亡),在2001年殺死了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獅子種群的大約34%

氣候變暖對獅子的影響是多方位的

可以看出,氣候變暖對獅子的影響是多方位的:它導致適合獅子生存的棲息地面積銳減,並進一步破碎化;人獅衝突加劇,更多的獅子會在人獅衝突中喪生;傳染病的傳播空間和傳播方式逐步發生改變,接下來傳染病可能會成為獅子種群面臨的主要威脅……

可以預見的是,伴隨著氣候變暖,各種極端天氣的增加,獅子的生存將變得越來越艱難。一旦這種維護生態平衡的「大專家」消失,那麼地球上將會出現更多的生態災難,人類也將面臨更多的威脅。

當然,目前人類還有機會改變獅子的艱難處境。比如,制定更好的保護策略,確保獅子棲息地的安全,連同獅子等野生動物的遷移路線,進一步防止人獅衝突和獵殺獅子事件的發生。同時,人類也應加大保護環境的力度,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這不僅是為了人類,更是為了地球上的無數生靈。

相關焦點

  • 全球氣候變暖對傳染病的發生有影響嗎?
    全球變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度上升。近百年來全球的氣候正在逐漸變暖,與此同時,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的含量也在急劇增加。許多科學家都認為,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溫室效應的加劇是全球變暖的基本原因。
  • 氣候變化影響人體健康和社會安全
    由全球氣候變暖引起的生態環境的急劇變化,必然會影響到人類健康。而當人類健康普遍受到影響時,則在一定範圍內影響到「社會安全(Social security)」。因此,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勢必會影響到某個社區群體,進而影響到社會安全或公共安全。
  • 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全球變暖直接影響健康
    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會有不利影響,這在許多人眼中或許是個笑話。然而,事實卻證明,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頻繁發生威脅著人類的生命。  今年1月以來,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州的強降雨令多處道路和房屋遭到洪水或泥石流衝擊,842人死亡,逾2萬人流離失所。
  • 氣候變化促進蚊子傳播病毒:全球一半人口或受蚊媒傳染病威脅
    近日,據媒體報導,氣候變化導致氣候變暖,蚊子、跳蚤、蝨子等得以向新地區遷移,而潮溼的環境和高溫是許多致命微生物的傳播沃土,因此或將引發更多傳染病。聯合國IPCC氣候變化報告主要作者、華盛頓大學教授、新綜合氣候變化評估委員會主席Kristie L.Ebi表示,有利於蚊子、蝨子和蒼蠅傳播疾病的氣溫來的一年比一年早,在過去,活躍期會晚很多,而且對於一些蚊子來說,高溫還利於它們的繁殖。
  • 氣候變暖與人類健康
    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但目前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氣候變暖危及人類健康,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人類有很強的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這種適應能力是在數千年時間過程產生的,當前及未來氣候變化的速率表明,人類適應的代價是昂貴的。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因氣候變暖而死亡的人數超過10萬人,如果世界各國不能採取有力措施確保氣候正常,到2030年,全世界每年將有30萬人死於氣候變暖。
  • 氣候變化警報拉響!全球變暖可能引發疾病傳播,人類需要做好準備
    如果你認為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僅僅是海平面上升和風暴增加,那麼這種認識真的是太膚淺了,舉一個簡單的粒子,南北極和西伯利亞凍土中埋藏著數千萬年甚至數億年前的病毒,一旦冰川融化使它們重見天日,那麼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 科學家提醒,人類不能忽視,新冠病毒傳播與全球變暖之間的聯繫
    COVID-19的出現表明,全球變暖對人類福祉的威脅可能比許多人所認識的更為嚴重。正如科學文獻所指出的那樣,地球目前的變暖不僅會增加像COVID-19這樣的空氣傳染病的可能性,而且還會損害人們的健康和福利。
  • 地球「母親」體溫逐步上升-全球氣候變暖
    新冠病毒疫情依然嚴峻的今天,全國民眾依然把焦點放在醫療和科研機構單位研發抑制新冠病毒的藥物與居民如何有效地隔離的問題。但是小夥伴是否發現最近幾天的氣溫較往年都有大幅度的升高,全球性氣候變暖的話題再一次讓我們擺上了餐桌,讓我們必須重新重視起來。
  • 水蒸氣是全球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主要影響因素
    美國德克薩斯州A&M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的安德魯-戴斯勒(Andrew Dessler)和他的同事證實,水蒸氣的熱效應足夠強大,它等同於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造成的全球變暖效應加強了一倍。科學家使用新的觀測手段,通過實驗驗證:現有的氣候模式是如何影響全球變暖的。
  • 隨著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夏天可能會「熱到讓人類難以生存」地步
    隨著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地球上數以百萬計的人將生活在危險的高溫環境中,熱到身體出現問題。許多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的人,因為必須工作賴以維生,將面臨到對自己生命有潛在性威脅的狀況。因為擔心新冠病毒在密閉空間傳播,醫院內已經停止供應空調,緊急醫護人員被迫在熱帶高溫環境下治療照顧病患。
  • 美國研究稱氣候變暖威脅南極企鵝生存
    新華網華盛頓4月11日電 (記者任海軍)美國研究人員11日公布報告稱,由於氣候變暖導致南極企鵝主要食物之一磷蝦的密度下降,在南極半島和鄰近的斯科舍海,阿德利企鵝和帽帶企鵝數量近年來急劇減少。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海鳥專家韋恩·特裡維爾皮斯等人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分析南極半島和鄰近的斯科舍海地區的實地數據後發現,在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之間,有利的氣候條件以及其他南極動物對磷蝦捕食量的減少導致南極地區企鵝數量增加;然而,此後不斷上升的溫度和來自海洋哺乳動物的競爭加劇可能讓上述地區的磷蝦密度下降了至多80%。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加劇野生動物傳染病
    西媒稱,一段時間以來,氣候變化的影響被視為遙遠且不確切的威脅。然而,氣溫升高、極端天氣現象以及海平面升高正使其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上周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將加劇野生動物中傳染病的暴發。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1月19日報導,美國《科學》周刊當周發表的一項研究對氣候變化與野生動物患病風險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探究。
  • 因為氣候變暖,大量沉睡的病毒或將重見天日
    科學家表示,這些通常在災難電影裡才有的場景,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正越來越接近現實。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迄今已奪走了超過113萬條生命。科學家已經可以肯定這一病毒源自野生蝙蝠,這顯示人類不斷侵入日益減少的野生動物空間帶來的危險。 然而,隨著人類的生態足跡不斷擴大,我們將可能以其他方式引發流行病。目前,全球氣溫上升1℃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它也在逐漸成為傳染病的驅動因素。
  • 如何科學認識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巨大威脅?
    氣候變化正在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與健康,但其健康效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和社會採取應對和適應的程度。如何妥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及其造成的健康影響,已成為我國各級政府、公共衛生、環境保護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氣候變化影響健康的主要路徑人類自身對氣候和天氣的變化非常敏感。
  • 專家稱氣候變暖毋庸置疑 將多方面影響日常生活
    中新網北京10月11日電 (李曉喻)氣候變化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可能遠超人們想像。11日在北京召開的氣候傳播國際會議上,與會專家學者從不同視角描繪了未來氣候變化之下的生活圖景。  「氣候變暖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在會上開門見山。她指出,最近三十年中的每個十年都比1850年以來之前的任何一個十年溫暖。
  • 氣候變暖對環境和人類有哪些影響,我們應該怎麼做?
    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將看到氣候變化造成的五大影響:一、海平面上升地球上出現高溫天氣會造成冰山消融,海冰和極地冰蓋不斷融化,使海洋裡的水量增多,就造成了海平面升高,引起海岸灘涂溼地。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層,沿海土地鹽漬化等,造成海岸、河口、海灣自然生態環境失衡,給海岸帶生態環境帶來災難。
  • 氣候變暖真正的威脅,藏在永久凍土裡的病毒病菌們正在復甦……
    現存的最後天花病毒樣本只分別保留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兩個研究中心中做研究使用。而在19世紀90年代西伯利亞爆發了一次規模較大的天花疫情,當時人們把患病死者的屍體草草掩埋在河邊。西伯利亞凍原上的永久凍土就像大學實驗室裡的冷庫一樣保存著這些天花病毒,現如今,變暖的氣候已經開始使凍土逐漸融化。
  • 氣候變暖給動物帶來什麼影響?北極的狼蛛已經開始殘殺同類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狼蛛本來就會同類相食,那麼全球變暖和這件事有啥關係?研究人員認為:隨著全球平均氣溫不斷升高,北極變得越來越溫暖。像狼蛛這樣靠外界環境調節體溫的動物,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非常大。由於北極圈溫度的提高,狼蛛的體型變得越來越大。體型變大,需要的食物就會增加。
  • 珠峰上面都開始長草了,氣候變暖不可逆轉,會造成什麼影響?
    之後人類發明出了越來越多提高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的產品,使得人類文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進。與此同時,地球氣候也在悄然發生變化,直到上個世紀末,才有人發現地球已經出現了氣候變暖的現象。如今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了全球性、不可逆轉的氣候現象,有研究表明本世紀地球各地區所發生的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都與全球變暖有關。
  • 氣候變暖 請珍惜每一杯阿拉比卡
    在抵禦氣候變暖的種種努力中,能讓人觸目驚心的傳播策略是至為重要的一環。因為對它們而言最大的生存威脅是因全球變暖而引起的海平面上升,一旦兩極冰川大量融化,它們將很可能面臨滅頂之災。而自從讀了英國皇家植物園研究人員在學術期刊《PLOSONE》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我每次喝阿拉比卡咖啡的時候都倍覺珍惜。據稱,到2080年全球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幾乎所有的野生阿拉比卡咖啡樹滅絕,而在某些地區,到2020年也許就已不適合此種咖啡生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