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記者問|我省在全國率先建立精準信息資料庫,形成了全國首份省級...

2020-12-05 閃電新聞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退役軍人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綜合廣播記者:據了解,我省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基本建成,請問下步如何規範提升,更好發揮作用?

田培軍:建設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在省市縣鄉村五級分別建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關心關注的要事,也是省委省政府抓的重點工作。各級服務中心(站)是退役軍人的家,是黨和政府扎在基層的根,也是我們開展工作的眼睛和耳朵、服務退役軍人的手和腳,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努力當好政策落實的橋頭堡、溝通聯繫的連心橋、幫扶解困的加油站、疏導心結的溫馨屋。

想要為退役軍人提供用心用情的服務,需要情況明、底子透,出實招、成實效。今年以來,我們重點工作是集中精力「摸家底」,借鑑精準扶貧經驗,全省12萬多名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工作人員歷時8個多月,完成了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精準信息採集,分析整理信息數據16億條,從年齡結構、生活狀況、學歷層次、收入水平等11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比對,逐人建檔立卡,在全國率先建立精準信息資料庫,形成了全國首份省級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數據分析和應用報告,為下步開展精準服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想要將服務中心(站)建成退役軍人之家,需要敞開大門、迎進家門、暢通心門。各級服務中心(站)通過向社會公布服務電話,建設「會客廳」式服務場所,完善接待、接訪雙功能,實現找得到人、辦得了事、解得了難。加強政治文化建設,全省已建設榮譽室1122個、榮譽牆27156面、榮譽宣傳欄37110個,真正讓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感受到尊崇,感覺到回家。充分借鑑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紅色基因傳承、先進文化宣傳、建功立業交流、國防動員教育等功能作用,以打造服務體系特色文化為牽引,逐步將各級服務機構建設成為老兵的「精神家園」。

下一步,各級服務保障機構工作重心是切實發揮作用,要帶著感情多到退役軍人家中去看一看,多聽聽退役軍人有什麼訴求,家庭有困難的幫一把,政策不明白的解釋清楚,著力解決退役軍人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全省將努力創建一批全國「示範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在服務中發現規律、把握規律,優化流程,完善機制,改進作風,不光為退役軍人辦事,還要方便退役軍人辦事,以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工作者的辛苦指數提升廣大退役軍人和優撫對象的幸福指數。

經濟導報記者:我們注意到,時廳長在發布辭中提到,省裡開展了「為無名烈士尋親」活動,能不能詳細介紹一下?

廖發銀: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無數先輩南徵北戰、出生入死,把鮮血灑在他鄉異土,很多人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我省共有30.2萬烈士,其中無名烈士7萬多人。為烈士尋親、幫烈士回家,是烈屬心願、社會期盼,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這些年,社會各界為無名烈士尋親的活動一直沒有間斷,我省35個烈士陵園,先後為1030餘位烈士尋找到親人。2008年開始,退役軍人、菏澤張和莊村黨支部書記張景憲以寄信、電話等方式幫助烈士尋親。10餘年間,1000餘封信件寄往全國各地,退回、再寄、再退……先後找到了10位烈士的親屬。類似張景憲同志這樣的熱心人還有很多。去年8月,省委網信辦、新華社山東分社、省退役軍人廳聯合發起「讓思念發光 幫烈士回家」倡議,1個月內,網媒共刊發相關報導3425篇次,收到線索電話1600多個、留言及郵箱線索1萬多條,19位烈士親屬被找到。剛才,我們也播放了一些為烈士尋親的視頻,感人場面,讓人動容,我們也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這項工作,我們將堅持不懈做下去。今年9月開始,我們在全省常態化開展「為無名烈士尋親」活動,目前已為59位烈士找到親人。一是進一步摸清底數,建立無名烈士信息資料庫,對安葬在烈士陵園或烈士墓區的無名烈士,儘可能搜集詳細的檔案資料,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對無名烈士遺骸進行採樣,提取DNA,用於今後無名烈士與親屬之間的驗親鑑定。二是加強社會聯動。定期將無名烈士信息資料向媒體推送,藉助志願者、社會團體和熱心人士力量,拓展尋親活動的深度和廣度。與宣傳部門、黨史軍史研究機構、史學專家密切協作,提高尋親活動的精準性、有效性。三是提升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水平。按照我省烈士紀念設施提質改造「五年行動」計劃,加強對無名烈士墓和零散烈士紀念設施的修繕、維護和管理。用實際行動告慰英靈,撫慰烈屬,在全社會傳承和弘揚英雄烈士精神、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山東法制報記者:剛剛,時廳長介紹了兩年來省退役軍人工作情況,讓我們感到成績滿滿。想問一下,下步有哪些謀劃?

時培偉:今年「十三五」收官,明年「十四五」開局,《退役軍人保障法》施行,退役軍人工作已經處於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謀劃好下一步、謀劃好未來,有計劃、有步驟、有節奏,穩妥、有序的前進,這是我們應該有的一種把握。

最重要的是,制定好山東省退役軍人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這將是我省歷史上第一個關於退役軍人工作的規劃。我們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在省委省政府的大盤子裡中,把握好退役軍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把握好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把握好國防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謀劃好我們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確定好一系列的重大任務、重大工程,明確任務書、施工圖、時間表,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高質量的發展。

要謀劃好明年,明年我們認為可以作為全省退役軍人工作政策制度落實年,強力推動中央決策部署破題落地,強力推動《退役軍人保障法》施行,強力推進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的落實,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要盤點好今年,梳理全面工作,用今年最後一個月的時間,把今年的工作完成好,各項目標實現好。通過遠近結合、系統謀劃、有序推進,推進山東退役軍人工作不斷的上水平上臺階,不斷滿足廣大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會一直努力。

(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相關焦點

  • 黑龍江形成全國最大省級溼地保護管理體系
    來自省林業和草原局消息,截至目前,我省已有國際溼地城市1個,全球僅有18個城市獲此殊榮;國際重要溼地9處,數量位居全國首位;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13處;溼地公園78處,形成了全國最大的省級溼地保護管理體系。今年1月,哈爾濱松北國家溼地公園、饒河烏蘇里江國家溼地公園等我省11處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通過驗收,黑龍江溼地公園增加到78處。
  • 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智能網格天氣預報 降雨預報「分鐘級」 災害...
    近日,中國氣象局「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主題採訪廣東站啟動,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廣東智能網格預報水平穩步提升,公眾可以通過「繽紛微天氣」微信小程序等渠道,查詢省內任意點任意時刻的精準預報。這正是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智能網格天氣預報的應用成果。
  • 形成全國「通用語言」 15項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標準全部完成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記者張泉)「一病一碼」「一藥一碼」、結算信息一單集成、數據傳輸標準統一……記者8日從國家醫保局獲悉,15項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標準已全部完成,預計到2020年將逐步落地使用,實現全國醫保系統和各業務環節的「一碼通」。
  • 答記者問丨目前山東增殖放流規模、增殖技術、管理水平和增殖效益...
    >郭鵬答:好的。這位記者問得很好,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目前,我省增殖放流規模、增殖技術、管理水平和增殖效益等均處於全國領先水平,是全國增殖放流工作的領頭羊和排頭兵,增殖站定點供苗制度、標準化增殖放流等成功經驗已在全國複製推廣。一是增殖放流規模居全國首位。
  • ...答記者問》《年底全國全面禁用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
    為全面深入了解《辦法》出臺背景、主要內容及特點,記者採訪了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有關負責人。 問:請您介紹下《辦法》出臺的背景? 答:農用薄膜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
  • 在全國率先規範院內製劑藥品目錄
    吉林日報訊(記者萬雙)為深入貫徹落實吉林省中醫藥大會精神,加快形成全省規範統一的基本醫保院內製劑藥品目錄,省醫療保障局對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等46家醫療機構485種院內製劑進行了準入談判,其中446種院內製劑藥品通過談判準入,談判成功率91.77%,平均降幅14.53%,最高降幅67.49%
  • 全國兒童DNA資料庫落戶青島
    市場主導、專業運作 「防拐」利器全國布局設點據浙江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毛佳偉介紹,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建立的「全國兒童DNA資料庫」,是全國唯一一個由市場主導、專業化服務,並納入公安部一所內網管理的兒童DNA資料庫,目前由浙江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專業團隊運營,與全國打拐DNA資料庫互補。
  • 我省生物物種種類及特有類群均居全國前列
    本報5月22日訊(記者龍易強)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海南省舉全省之力守護生物多樣性寶庫,築牢生態安全屏障。目前,我省記錄到擁有陸生植物約5860種,陸生動物603種,海洋魚類2321種,生物物種種類及特有類群均居全國前列,是我國生態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樣性的天然寶庫。
  • 國家稅務總局答每經記者問:年底前在全國範圍內建成規範統一的電子...
    原標題: 國家稅務總局答每經記者問:年底前在全國範圍內建成規範統一的電子稅務局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貫徹落實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有關事項的通知》,推出優化稅收營商環境10項硬舉措,為納稅人解決痛堵難問題。 那麼,上述舉措包括什麼內容?有哪些特點呢?
  • 我省在打造高精度地理信息數據上實現突破
    浙江省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成果和2020版浙江省標準地圖今天對外發布。我省率先在全國各省、自治區中實現省域範圍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全覆蓋。為省域治理現代化打造了高精度的地理空間信息數據基底。
  • 雲南發布全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5月21日,雲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動物研究所發布《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簡稱《名錄》),這是我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也是目前雲南省最準確、最系統、最權威的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全國兒童DNA資料庫落戶青島 為更多孩子插上安全的翅膀
    來源:信網市場主導、專業運作 「防拐」利器全國布局設點據浙江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毛佳偉介紹,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建立的「全國兒童DNA資料庫」,是全國唯一一個由市場主導、專業化服務,並納入公安部一所內網管理的兒童DNA資料庫,目前由浙江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專業團隊運營,與全國打拐DNA
  • 捐獻總數全國第一
    據介紹,此例捐獻標誌著廣東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總數在全國率先突破1000例。記者從廣東省紅十字會獲悉,截至目前,我省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容量達117512人份,累計捐獻造血幹細胞1000例,捐獻總數及庫容使用率均居全國第一。
  • 雲南率先發布生態系統名錄 權威反映全省生態系統多樣性基本信息
    雲南網訊(記者 楊之輝)5月22日,雲南省環保廳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召開新聞發布會,在全國率先發布《雲南省生態系統名錄(2018版)》(以下簡稱《名錄》)。研究表明,雲南是全國生態系統類型最豐富的省份。
  • @泰州人,這份全國文明城市問卷調查,請您查收!
    (單選)A.滿意B.基本滿意C.不關心D.不滿意答 A.滿意誠信建設日益制度化運用法人信用資料庫、自然人信用資料庫,實現社會信用信息系統全覆蓋。建立信用「紅黑名單」制度,發布嚴重失信人名單,曝光不誠信行為;組織實施「誠信經營」示範創建活動,倡導形成重信譽、守信用、講信義的良好風尚。問6.您對本市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方面的評價?
  • 答記者問丨今年以來全省PM2.5平均濃度、優良天數比例、優良水體...
    李學春答: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主要目的就是按照「汙染者付費、保護者得到補償」的原則,把環境治理成效與經濟利益掛鈎,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推動各地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我省是較早開展生態補償試點的省份,自2008年開始,先後在空氣、重點流域等領域積極探索建立生態補償制度。
  • 廣東發布全國首個省級數字政府網絡安全指數
    近日,「粵盾」2020廣東省數字政府網絡安全攻防演練活動在廣州舉行閉幕式,全面總結演練成果,發布解讀覆蓋全省21個地市的省級數字政府網絡安全指數。當天閉幕式上,全國首個體系化、可落地的省級數字政府網絡安全指數——2020廣東省數字政府網絡安全指數發布。該安全指數從廣東省數字政府網絡安全實際需求出發,利用攻防演練活動實戰檢驗全省各地市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全面採集分析安全管理、安全建設、安全運營及安全效果的數據,形成安全管理(25%)、安全建設(20%)、安全運營(25%)、安全效果(30%)四個一級指標,24個二級指標。
  • 廣東建成全國首個省級海嘯監測預警全鏈條系統
    本報訊(記者 孫安然 通訊員 肖乃花)近日,廣東省建成全國首個省級海嘯監測預警全鏈條系統。這標誌著廣東自主開發建設地方海洋觀測預報體系實現從無到有的跨越,將極大提升該省海洋預警報基礎水平,為海洋防災減災提供科學、可靠的決策支撐。
  • 全國醫保信息業務將實現一碼通 15項編碼標準明年3月底前執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4日訊(記者 韓璐) 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通知,要求各省推進15項醫療保障信息業務編碼標準貫徹執行,涵蓋業務範圍包括醫保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醫療服務項目、藥品和醫用耗材等,並要求各省確保在2021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
  • 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就「防海洋汙染條例」答記者問
    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就《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汙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 日前為準確理解《條例》的立法精神,記者採訪了國務院法制辦公室負責人。    問:為什麼要制定《條例》?    答:我國是海洋大國,管轄海域廣闊,海洋資源可開發利用的潛力很大。近年來,海洋經濟發展較快,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海洋產業群,海洋經濟已經成為沿海地區新的重要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