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海鮮都是寄生蟲的「窩」,尤其是最後兩種,再美味也要拒絕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我們國家的經濟有了非常大的飛躍,大家的生活水平也是提升了很多。在錢包富裕之後我們不用只擔心自己是不是能夠吃飽,而且開始不斷追求食物的鮮美和品質了,所以國內現在有很多吃貨都迷戀上了海鮮。在之前的時候受到交通的限制,海鮮一般就只能是生活在大海周圍的漁民才能享受,不過現在物流行業開始發達之後,很多內地的小夥伴也能吃到新鮮的海鮮,其中最受到歡迎的烹飪辦法就是烤。
雖然開海鮮是比較的美味,但是在這些華麗的背後還是存在很多的危險,最為常見的嚴重的就是寄生蟲問題。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水汙染還是很嚴重的,所以在海鮮上面可能就會有各種的寄生蟲,只要是我們處理或者是烹飪手法不對的話,就會將其吃到肚子裡面對身體形成傷害,尤其是下面這四種海鮮大家更是要引起重視。
大多海鮮都是寄生蟲的「窩」,尤其是最後兩種,再美味也要拒絕
第一種:三文魚
這種海鮮經常是會出現在日本菜裡面,不過最近幾年國內的消費者也是開始逐漸的被三文魚所迷倒。對於三文魚最常見的食用辦法就是生吃,這樣能將其最為原始的鮮味保留下來,而且製作辦法也比較簡單.
這種簡單烹飪和美味的背後,就給寄生蟲帶來了可乘之機,因為沒有經過高溫的殺菌,所以很多寄生蟲非常順利的存活性下來,當我們長期大量食用之後,就開始活躍在身體內部,從而誘發頭痛、腹痛等等身體問題出現。
第二種:蝸牛
說老實話在以前的時候蝸牛還是比較常見的,但現在汙染開始嚴重之後,天然健康的蝸牛已經是非常少見了。但是大家對於蝸牛的食用熱情還是沒有減少,很多人都願意花大價錢來購買蝸牛,主要原因就是在於肉質非常的細膩和鮮美。在烹飪蝸牛的時候最大的難題,就是對蝸牛肉的清洗上面,因為他外部有非常堅硬的外殼,所以給很多寄生蟲、細菌等等創造了好的生存條件,當我們使用之後這些有害物質就進入身體內部損害健康。小編建議喜歡吃蝸牛的人,不如把錢用在其他海鮮上面。
第三種:河蚌
當小編說到河蚌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產生珍珠。是的,一個河蚌可以產生10個左右的珍珠,其實除了可以生產珍珠之外,河蚌肉也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在最近一段時間異常的火爆。其實說老實話,小編個人覺得河蚌肉不是非常美味,而且裡面還有一點難聞的土腥味,可能適合其生長在淤泥裡面有關係吧。
見過河蚌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河蚌的生存環境是非常差的,一般都是在小水溝或者是淤泥裡面,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生長環境導致其成為很多寄生蟲的繁殖基地,因此當我們食用之後身體就會受到影響,出現生病的問題。
第四種:鱔魚
對於中國人來說還是對鱔魚非常偏愛的,而且還被當作是滋補的好東西。不過通過相關的研究和調查我們發現,因為鱔魚長時間生活在野外環境當中,所以就導致很多的寄生蟲在身體裡面開始繁殖,如果想要殺死這些寄生蟲就必須在100度的高度裡面進行烹飪10分鐘。不過現在很多人在烹飪的過程當中,為了鎖住美味時間都不會這麼長,最後就導致寄生蟲被進行肚子裡面。
營養師觀點:上面的這幾種食物雖然比較美味,但是對我們的身體也有不少的危害,小編個人認為在健康和美味之間,我們還是要將健康作為第一位,儘量減少食用這些帶有寄生蟲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