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治療腫瘤、培育產業

2020-11-07 中國青年報

新華社南京11月4日電(記者朱程)3日,在蘇州工業園區舉行的2020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上,30餘位生物技術領域院士和來自政府、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等共計2000餘人齊聚一堂,探討生物技術發展的前沿方向。

中國生物醫藥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大會發布的《2020年中國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報告》指出,自2010年以來,中國專利申請數量維持在全球第二位,2019年專利授權量佔全球第一。生物技術和新藥研發仍是資本最關注的兩大領域,中國僅次於美國,是全球第二大投融資密集區域,其中江浙滬已形成集群效應。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視頻致辭中表示,近年來,中國生物技術領域創新迅速發展,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研發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作用不斷增強。

在此次戰「疫」過程中,生物技術在新冠肺炎的預防、治療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表示,目前,中國已有4款疫苗進入三期臨床實驗,整體居全球第一梯隊。

快速發展的生物技術更為疑難雜症患者帶來福音。今年以來,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療法獲得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它通過激活人體免疫系統,來自動識別、查殺癌細胞,讓不靠手術、化療、放療等外力治療腫瘤成為可能。「目前,中國在細胞治療領域發展速度很快,在論文發布量等方面都位居世界前列。」中國工程院院士田志剛說,同時要看到中國的原始創新還是不足,需要進一步聚力突破。

此次會議舉辦地蘇州,近年來在生物醫藥領域發展迅猛。目前,蘇州已集聚生物醫藥企業近3000家,相關從業人員近50000人。今年1月-9月,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營收約1700億元,同比增長約24%,預計全年營收可超2000億元。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抗擊疫情、治療腫瘤、培育產業——中國生物技術孕育新活力
    在此次戰「疫」過程中,生物技術在新冠肺炎的預防、治療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表示,目前,中國已有4款疫苗進入三期臨床實驗,整體居全球第一梯隊。快速發展的生物技術更為疑難雜症患者帶來福音。今年以來,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療法獲得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
  • 煙臺世宗醫療:先進呼吸治療儀助力抗擊疫情(圖)
    煙臺世宗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於2019年3月入駐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致力於呼吸治療儀等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和銷售,同年9月份開始銷售呼吸治療儀。在園區的大力扶持下,公司取得了快速發展,到目前公司銷售規模增長了5倍。「公司自主研發的代表性產品HFT100高流量呼吸溼化治療儀,採用韓國先進技術,具備一部分呼吸機功能,在加溼加熱、溫度調節、吸氧體驗等方面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
  • 「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河南省腫瘤醫院經驗助力全球抗疫
    2020 年 1 月底和 2 月初,中國感染新冠冠狀病毒的病例數量迅速增長,在政府和醫務人員的全力抗擊下,染病人數快速下降,當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中國境外確診病例總數繼續上升,特別是在歐洲和美國。自 2019 年 12 月底爆發至今,全球已有 400 萬多人染病,其中 20 餘萬人病亡。如今,隨著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國醫院的經驗受到越來越國際廣泛的認可和重視。
  • ...2020年海洋裝備產業「抗擊疫情、助力發展」線上研討會將…
    2020年海洋裝備產業「抗擊疫情、助力發展」線上研討會(第九期)參會通道已開啟2020年海洋裝備產業「抗擊疫情、助力發展」線上研討會(第九期)iOceans Talk中國海洋學會2020年海洋裝備產業抗擊疫情助力發展在線視頻研討會
  • 曬亮點丨這種小鼠不一般 抗擊新冠敢爭先
    9月24日,記者從重慶市畜科院獲悉,該院自主培育的全人抗體小鼠,其性能達國際領先水平,已助力科研人員篩選出多個可滅活新冠病毒的全人單克隆抗體。2012年,葛良鵬帶領團隊著手研究全人抗體基因工程小鼠,經過6年攻關,在培育的5000餘只小鼠中成功篩選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人抗體小鼠,命名為「CAMouse」(China Antibody Mouse,意為「中國抗體小鼠」),獲得3項發明專利授權,並已實現成果轉化。目前,國內已有5家生物醫藥企業獲得授權,利用CAMouse開發腫瘤、重大免疫疾病治療等12種全人抗體藥物。
  • 這種小鼠不一般 抗擊新冠敢爭先
    9月24日,記者從重慶市畜科院獲悉,該院自主培育的全人抗體小鼠,其性能達國際領先水平,已助力科研人員篩選出多個可滅活新冠病毒的全人單克隆抗體。2012年,葛良鵬帶領團隊著手研究全人抗體基因工程小鼠,經過6年攻關,在培育的5000餘只小鼠中成功篩選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人抗體小鼠,命名為「CAMouse」(China Antibody Mouse,意為「中國抗體小鼠」),獲得3項發明專利授權,並已實現成果轉化。目前,國內已有5家生物醫藥企業獲得授權,利用CAMouse開發腫瘤、重大免疫疾病治療等12種全人抗體藥物。
  • 為何漕河涇開發區能夠成為生物醫藥產業研發的「最強大腦」?
    雙軌並行加快產業培育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使漕河涇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登上了一輛高速列車。當前,細胞治療被看作與小分子藥物、大分子藥物鼎立的治療手段,免疫療法也成為當下腫瘤治療領域最具前景的發展方向之一,在CAR-T療法的開發中,美國、中國遙遙領先,創新能力超過歐洲和日本。
  • 腫瘤質子治療國際醫學中心項目落戶中日(天津)健康產業發展合作...
    6月30日,中日(天津)健康產業發展合作示範區揭牌儀式暨項目籤約推介會在位於天津靜海團泊新城西區的天津中醫藥大學舉行,腫瘤質子治療國際醫學中心項目正式籤約落戶示範區。從2004年山東省萬傑醫院引進第一臺質子治療系統開始,我國的質子治療技術已有16年之久。
  • 正確認識腫瘤免疫治療——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健康界
    把身體比作花園,腫瘤比作花園裡的雜草,免疫治療就好比往土壤裡添加除草肥料,這種肥料能夠使土壤肥沃,控制雜草。但是土壤中肥料過多可能會對花園造成損害。免疫治療作為時下熱門的癌症療法,自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之後更受到了多數患者的追捧。那麼,免疫治療適應哪些患者?治療後是否會有不良反應?如果有,怎麼應對?
  • 腫瘤免疫細胞治療: 從夢想走進現實
    2016年03月28日,深圳特區報A13,科普周刊版面介紹了深圳免疫細胞治療部分龍頭企業目前所開展的腫瘤免疫治療業務,採訪了恆瑞源正周向軍博士及漢科生物張明傑博士;詳見以下報導:免疫細胞治療是繼手術、放療、化療之後的第四大癌症治療方法,已被公認為二十一世紀腫瘤綜合治療模式中最活躍、最有發展前途、目前唯一有希望完全殺滅腫瘤細胞的手段
  • 抽管血就知道癌細胞去哪了 抗擊腫瘤還有這些招
    原標題:抽管血就知道癌細胞去哪了 抗擊腫瘤還有這些招   CTC檢測先進在哪?  更早發現癌細胞轉移  目前監測癌細胞轉移一般通過影像學資料,做CT、核磁共振,其缺陷在於,只有癌細胞已有遠處轉移的症狀後才會在CT上顯現出來。CTC檢測能夠比影像檢查提早14周左右。
  • 中科院物科院黃青:紅球藻蝦青抗擊新冠疫情三大「特效」
    自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病毒迅速擴散至世界各地。近期中科院專家指出,疫苗及特效藥的研製工作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疫情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 抗擊疫情中國加油手抄報_抗擊疫情手抄報內容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此時此刻,白衣天使們正衝在最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軀,為身後億萬中國人築起防護的堡壘,他們在打一場硬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抗擊疫情中國加油手抄報_抗擊疫情手抄報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 警醫伉儷攜手 逆行抗擊疫情
    他是監獄(戒毒)人民警察她是醫務人員他們是警醫伉儷面對疫情他們攜手前行逆行在抗擊疫情的路上疫情面前 他們「疫」無反顧01 劉耀軍與柴麗萍警醫伉儷劉耀軍:蘭州監獄未成年犯管區黨支部書記、管區長柴麗萍: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
  • 「中國矽谷」中關村:AI科技成果助力抗擊疫情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矽谷」中關村:AI科技成果助力抗擊疫情中新社北京3月16日電 題:「中國矽谷」中關村:AI科技成果助力抗擊疫情中新社記者 於立霄>快速測溫預警、語音控制電梯、無接觸送餐機器人、消毒機器人等中關村一批高科技企業研發的新技術新產品,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全球工商界高度評價中國抗擊疫情行動——「有效抗擊疫情,為全世界...
    來源:經濟日報近來,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記者從中國貿促會獲悉,截至3月23日,與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合作密切的167家國際組織、境外對口機構、商協會、國際仲裁機構等通過致函致電、錄製視頻、發表倡議、發布公開信等方式,表達全球工商界對中國抗擊疫情的關切和支持,高度評價中國為抗擊疫情所做的努力。墨西哥外貿委員會主席瓦倫丁迭茲墨洛多向正在與新冠肺炎疫情做鬥爭的中國人民表達誠摯的慰問與堅定的支持。
  • 哈醫大二院田家瑋教授當選國家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人民網哈爾濱12月2日電 日前,由國家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暨中關村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北京醫師協會介入專科醫師分會、吳階平醫學基金會微創介入醫學專家委員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主辦,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等承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微創介入醫學學術大會
  • 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讓腫瘤治療的「中國方案」成為現實
    5年來,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治療的腫瘤病例數達到3100例,每年有百分之二十幾的增長率,去年,質子重離子治療患者出院828例,創開業以來的新高,單日治療患者數、單月治療出院患者數等均創開業以來的新紀錄,並超越國際同類機構同期最好水平。  「這是一個全新的技術,如何把它用好,如何把它更多地用於提高我國放射治療水平,以及在國際上的發言權,都是挑戰。」
  • 抗擊腫瘤 扭轉「肝」坤 -中晚期肝癌有望獲得長期生存
    2008年,首個多靶點小分子藥物索拉非尼進入臨床應用,為肝癌治療帶來了全新的「武器」。2017年以後我們又迎來了多個『巡航飛彈』,包括一線治療的侖伐替尼,和索拉非尼耐藥後可作為二線治療的瑞戈非尼、卡博替尼等;2018年以後,腫瘤免疫治療的多個藥物也相繼獲批,包括國內首個獲批二線治療肝癌的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 抗擊疫情 老約翰食品在行動
    隨著國內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日趨嚴峻,安徽老約翰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張軍、朱廣雲,及時伸出援手,共向蚌埠市各社團組織等捐款人民幣1萬元,捐贈物資6萬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