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你的人生兩眼一抹黑,看不到任何希望,這個時候,我們到底應該安慰自己,要順其自然,要捨得放下還是無論如何都要折騰一下,乃至最後撞了南牆都不死心?
這個疑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碰到過。現實中並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某些時候你放下了,但卻發現,如果當時再堅持一下,到現在就會如何如何。也許你現在還在糾結堅守的事情,到現在依然沒有結果,看不到出路。
那麼,答案到底是放棄還是繼續?
在多數情況下,答案是繼續!支撐這一結論的,是威克效應。威克效應告訴我們:困境之下,做點什麼比坐以待斃好;要在改變的基礎上堅持,而不是重複老的套路。
威克效應指出: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橫衝直撞。實驗、堅持不懈、冒險、即興發揮、最佳途徑、迂迴前進、刻板和隨機應變,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應付瞬息萬變的形勢。
-2-
美國康奈爾大學,生物學教授威克做過一個十分有趣的實驗。他把一隻玻璃瓶放在桌子上,瓶的底部朝有光亮的一方,瓶口則敞開,然後分別放進幾隻蜜蜂和蒼蠅。最後的結局令人唏噓,蜜蜂發現永遠也無法從瓶底飛出去,而蒼蠅則沒頭腦的一陣亂飛,竟然從敞開的瓶口中一隻不落的飛了出來。
在這個試驗中,蜜蜂和蒼蠅的目的都是要飛出去。然而,蜜蜂卻堅持固有的思維,認為有光的地方就有出路。而蒼蠅呢,也許是在生物特性上對於光源並不如蜜蜂敏感,也許是飛行方式上習慣於沒頭腦的亂飛一氣。然而,經過不懈的努力,多次碰壁後終於能從最黑暗的地方逃出生天。
蒼蠅總是顯得傻頭傻腦,然而就是蒼蠅的非常規思維以及毫無目標的一通亂飛卻往往能夠誤打誤撞地飛出去,所以,無論如何,做點什麼哪怕是橫衝直撞也比坐以待斃好得多。
-3-
威克效應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呢?
首先,是做不做的問題。
遇到人生困境,我們要不要掙扎?是絕望的沉淪呢還是多撲騰一會兒?
只有一種情況,我們可能要耐心等待,或者說順其自然。即客觀環境不受我們自己的控制,無論做什麼影響都很小。
需要我們無論如何不要認命認慫的,其實是大多數困境。在這些困境中,我們自身的努力決定了我們的出路,也決定了我們的切身利益。所以,不拼一把,怎麼知道自己有多優秀,更何況,有些人還是退一步就萬劫不復,已經退無可退了呢。
這時,做點什麼總比什麼都不做好。碰到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大多數情況下不是原地不動或者甩手放棄,在堅持不了的時候你再堅持一下,說不定就贏了。
其次,是怎麼做的問題。
蜜蜂表面看起來也很努力,努力到感動自己,努力到筋疲力盡。然而,這種表面的勤奮,卻掩蓋不住真實的懶惰。總是按照老的套路重複勞動,不肯認真的思考到底問題出現在哪裡,無非是再現以前的失敗而已,這其實是最大的懶惰。
所以,橫衝直撞、瞎折騰、到處試一試,厚著臉皮的幹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大不了最終都是失敗,何必害怕呢。
最後,要敢於突破思維定勢。
電影《頭號玩家》中,為了尋找第一枚鑰匙,所有的賽車手都奮力前衝,男主則經過第一次失敗後認真總結經驗,反其道行之,向後急駛,反而是頭一個拿到了鑰匙。
蜜蜂的思維定勢是「有光亮的地方就有希望」,抱著這個堅定的理念,蜜蜂一直努力到心力憔悴。其實,每一次成功都意味著偶然,所以經驗也不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可以借鑑,但是不能總是因循。
每開始一次新的嘗試,每一個新的開始都需要付出新的努力。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的人生像是爬樓梯而不是坐電梯。
所以當你百般嘗試發現無法寸進的時候,要想想自己是不是已經陷入到「必須A,才能B」的思維定勢中。解決了思維的問題,一切有形無形的藩籬就會瞬間消散。
總之,面對看不清方向的困境,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做點什麼,不是重複的做,而是換個思路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