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看不清楚,想不明白,失去方向?這個心理學效應了解一下

2020-12-04 談心說理

-1-

當你的人生兩眼一抹黑,看不到任何希望,這個時候,我們到底應該安慰自己,要順其自然,要捨得放下還是無論如何都要折騰一下,乃至最後撞了南牆都不死心?

這個疑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碰到過。現實中並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某些時候你放下了,但卻發現,如果當時再堅持一下,到現在就會如何如何。也許你現在還在糾結堅守的事情,到現在依然沒有結果,看不到出路。

那麼,答案到底是放棄還是繼續?

在多數情況下,答案是繼續!支撐這一結論的,是威克效應。威克效應告訴我們:困境之下,做點什麼比坐以待斃好;要在改變的基礎上堅持,而不是重複老的套路。

威克效應指出: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橫衝直撞。實驗、堅持不懈、冒險、即興發揮、最佳途徑、迂迴前進、刻板和隨機應變,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應付瞬息萬變的形勢。

-2-

美國康奈爾大學,生物學教授威克做過一個十分有趣的實驗。他把一隻玻璃瓶放在桌子上,瓶的底部朝有光亮的一方,瓶口則敞開,然後分別放進幾隻蜜蜂和蒼蠅。最後的結局令人唏噓,蜜蜂發現永遠也無法從瓶底飛出去,而蒼蠅則沒頭腦的一陣亂飛,竟然從敞開的瓶口中一隻不落的飛了出來。

在這個試驗中,蜜蜂和蒼蠅的目的都是要飛出去。然而,蜜蜂卻堅持固有的思維,認為有光的地方就有出路。而蒼蠅呢,也許是在生物特性上對於光源並不如蜜蜂敏感,也許是飛行方式上習慣於沒頭腦的亂飛一氣。然而,經過不懈的努力,多次碰壁後終於能從最黑暗的地方逃出生天。

蒼蠅總是顯得傻頭傻腦,然而就是蒼蠅的非常規思維以及毫無目標的一通亂飛卻往往能夠誤打誤撞地飛出去,所以,無論如何,做點什麼哪怕是橫衝直撞也比坐以待斃好得多。

-3-

威克效應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呢?

首先,是做不做的問題。

遇到人生困境,我們要不要掙扎?是絕望的沉淪呢還是多撲騰一會兒?

只有一種情況,我們可能要耐心等待,或者說順其自然。即客觀環境不受我們自己的控制,無論做什麼影響都很小。

需要我們無論如何不要認命認慫的,其實是大多數困境。在這些困境中,我們自身的努力決定了我們的出路,也決定了我們的切身利益。所以,不拼一把,怎麼知道自己有多優秀,更何況,有些人還是退一步就萬劫不復,已經退無可退了呢。

這時,做點什麼總比什麼都不做好。碰到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大多數情況下不是原地不動或者甩手放棄,在堅持不了的時候你再堅持一下,說不定就贏了。

其次,是怎麼做的問題。

蜜蜂表面看起來也很努力,努力到感動自己,努力到筋疲力盡。然而,這種表面的勤奮,卻掩蓋不住真實的懶惰。總是按照老的套路重複勞動,不肯認真的思考到底問題出現在哪裡,無非是再現以前的失敗而已,這其實是最大的懶惰。

所以,橫衝直撞、瞎折騰、到處試一試,厚著臉皮的幹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大不了最終都是失敗,何必害怕呢。

最後,要敢於突破思維定勢。

電影《頭號玩家》中,為了尋找第一枚鑰匙,所有的賽車手都奮力前衝,男主則經過第一次失敗後認真總結經驗,反其道行之,向後急駛,反而是頭一個拿到了鑰匙。

蜜蜂的思維定勢是「有光亮的地方就有希望」,抱著這個堅定的理念,蜜蜂一直努力到心力憔悴。其實,每一次成功都意味著偶然,所以經驗也不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可以借鑑,但是不能總是因循。

每開始一次新的嘗試,每一個新的開始都需要付出新的努力。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的人生像是爬樓梯而不是坐電梯。

所以當你百般嘗試發現無法寸進的時候,要想想自己是不是已經陷入到「必須A,才能B」的思維定勢中。解決了思維的問題,一切有形無形的藩籬就會瞬間消散。

總之,面對看不清方向的困境,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做點什麼,不是重複的做,而是換個思路去做。

相關焦點

  • 你不知道的幾個實用的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效應有很多,但有些心理學的效應卻不一定會被人們所熟知,有些效應可以幫助你了解消費者的心理狀態,也有些會讓你明白自己在特定情況下的心理活動,了解心理學的一些效應可以讓你更清楚自己的感受,也能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下面就讓我們了解一些心理學的效應吧。
  • 感情裡,男人女人,不可不知的三種戀愛心理學效應
    兩個人既然選擇在一起,就要好好去愛彼此,然而,在愛情裡面,其實會有很多劇情的,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明白的是,戀愛中,其實會有這幾種戀愛心理學效應,只有弄清楚這幾種戀愛心理學,兩個人的感情才會越來越順利。第二:戀愛中的吊橋效應:從心理學上來理解,吊橋效應,是指一個人提心弔膽過吊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心跳加快,如果這個時候,恰巧有一個異性出現,和你並肩作戰,這種因為緊張的心跳,會轉化成為對方使得自己心動,從而更容易產生愛情,如果初次你們兩個人在一起,不小心遇到點小危險,就會更容易愛上對方,我們都知道英雄救美,這個詞語
  • 心理學:看明白一個人,這三點就夠了
    心理學不是讀心術,我們無法用心理學的理論來當場「透視」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但卻可以用心理學的知識分析一個人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今天我們就用心理學的知識結合個體的行為分析怎麼樣更好的認識一個人,怎麼樣看明白一個人,只有「讀懂」、認識、了解對方,我們才能更好的與其交往。
  • 心理學:懂得了這四大心理效應,你就會越來越快樂
    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說,我們對某種事物投入很強烈的情緒,當我們第一次體驗的時候,情感是最為濃烈的,後來會逐步變淡,當我們了解了這個原理後就明白,為何有些人喜歡用分手來刺激自己男朋友,殊不知這種方式用多了,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在生活中避免過度用一種方式刺激,反而會讓你不快樂,而是學會用多種方法去調劑自己心情。
  • 其他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根據這個效應,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個事實,人們平常認為自己很了解真實的自己,而且也相信自己能夠對自己的處境進行正確的判斷,但事實並非如此,實際上人們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或暗示,往往以外在的標準去判斷和衡量自己,因此常常導致對自身的認識不準確。印刻效應:德國著名的行為學家海因羅特從小鵝破殼而出的實驗中得出的,後被德國另一位行為學家洛倫茲命名為印刻效應。
  • 心理學不該是「腦理學」
    (文/Tyler Burge)最近幾年,科普界爆炸式地湧現了一堆吸引讀者眼球的腦科學重大發現,有一些甚至已經進入到了生物學和心理學的入門教材中。我們被告知大腦——或者大腦的局部——可以看、決策、推理、了解、表達感情,是無私/自私的,甚至想尋求親密。例如,最近一篇文章就報導說研究者「通過核磁共振儀器來探索真正的愛是什麼」。
  • 不一樣的心理學:共生效應,成功優秀、自律的人,遵循的行動指南
    講述不一樣的心理學。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15篇——共生效應。共生效應常聽別人說,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看看他周圍的朋友就大致知道了;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是否自律,看看他的身材以及他周圍朋友的身材和氣質就大致明白了;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是否可信和靠譜,看看他周圍的朋友是怎麼說話和做事的就大致清楚了
  • 心理學: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是什麼影響我們給他人的印象?
    這些都是關於第一印象和最近的印象的案例,今天小編就在這裡和大家介紹一下心理學上的兩個心理學效應: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都屬於人際交往範圍的心理學效應,而且互為相反的兩種效應。首因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提出的,也叫做首次效應,優先效應,第一印象效應。
  • 七大心理學,你了解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察到心理在生活中越來越受歡迎和重視。雖然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但卻日復一日的忙於工作和其他,很少有認真坐下來關注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及身邊人的情感需求,甚至是夫妻二人都很難靜下心來認真去溝通,漸漸地感情就開始疏遠,而且無人訴說。那麼,你們真的了解這七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嗎?
  • 十大心理學效應,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男女搭配,幹活不累」有沒有科學解釋?..... 人類社會的很多奇妙現象與行為均可歸結為人的心理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都可以通過心理學進行解釋。 今天為大家介紹 10 個心理學效應,讓你在生活中更「得心應手」!
  • 這就叫「專業」11|想學「心理學專業」的同學看過來啦!
    這就叫「專業」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想學習一個專業,首先肯定就是要了解它啦! 考慮到很多同學初來乍到,並不能比較全面的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專業。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這就是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 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時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來觀察自己。
  • 心理學研究發現:能讓你在社交中獲得「好人緣」的5個心理學效應
    原創高品質科普文|「心理學簡報」每天更新心理學專業知識無論是在職場、學校還是其他的社交場合,我們總是會發現一些人很討人喜歡,但如果要問為什麼會喜歡他們,我們可能很難準確地說出理由。人人都想在集體中獲得好人緣和認同感,但為什麼只有少部分人能得到廣泛的喜愛呢?
  • 想談一段不分手的戀愛?從這3個心理學效應開始!
    愛情就是你知道這個人充滿缺點,你也知道這個人對你的生活會造成很多的影響,但你就是想和他在一塊。"傅首爾的這句話可以說是道盡愛情的辛酸和本質。難道不是嗎?一個很優秀的人誰都喜歡,可看見他身上的所有缺點還能保持初心那才叫"愛"。
  • 心理學神秘十大效應!
    巴納姆效應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即所謂的「從眾」。要避免巴納姆效應,客觀真實地認識自己,有以下幾種途徑:第一,勇敢地面對自己。學會正確看待自己的優缺點,不掩耳盜鈴,也不自欺欺人,切莫以己之短比人之長,或以己之長比人之短。
  • 心理學:世上最詭異的3個心理學效應,第2個最可怕
    文/老K心理學對我們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心理學通過一些科學測量與經驗來揭示人本身的一些規律,這樣人們也可以更好通過這些規律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這非常重要。我今天給大家分享3個非常有趣且一點詭異的心理學效應,許多人也許身處其中卻不自知。飛輪效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感覺,在做任何新鮮事情的事情總是非常困難,比如我們學開車的時候,一開始怎麼都學不會,甚至還會出現各種問題。
  • 不一樣的心理學:南風效應,服軟、示弱、溫暖,勝過強勢、冷酷
    講述不一樣的心理學。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7篇——南風效應。在第6篇極限效應中,我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王姐因為搬新房,特意買了兩個大花瓶用來裝飾。她兒子坐在客廳玩耍,起來時一不小心撞倒了花瓶,碎渣濺起劃傷了他的小腿。
  • 你不知道的認知心理學
    直到現在,這個問題還是沒有答案。認知心理學源于格式塔心理學,格式塔是德文本意是「完形、成為一個整體」,認為人的心理過程是個整體,人的思維、感情、動機、決定和推理等都不能分開研究。格式塔還有一些很好玩的研究,比如下圖。
  • 簡單介紹心理學專業、就業方向和5所最好的心理學大學
    開設心理學的大學還是很多的,主要是北大和師範大學,尤其北師大的心理學系在國內首屈一指。下面我先介紹一下心理學專業和相關學校。心理學專業介紹心理學是一級學科,下面還分3個二級學科:基礎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和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 「日本心理學盤點」哪些大學心理學專業不需要英語!
    今天引路留學的小編來為大家盤點一下,日本那些大學考心理學不需要英語成績。先來為大家說一下什麼是心理學: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應用(實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