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貴州省高考試卷評析,看看權威專家怎麼說……

2020-12-05 貴州教育發布

7月7日,貴州省高考語文、數學考試結束後,省招生考試院邀請權威專家,對語文、數學學科試題進行了評析。具體內容隨小編一起來看↓↓↓

今年貴州省高考語文試題把握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託高考評價體系,加強關鍵能力考查,對接課程標準,與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綜合改革平穩實施。試卷結構穩定,設計合理,總體實現了命題高水準、試題高質量的目標要求。

一、培根鑄魂,彰顯立德樹人導向

今年語文試題緊扣時代脈搏,弘揚中國精神,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奮鬥精神、增長知識見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一)貼近現實生活,厚植家國情懷

將重大社會生活事件有機融入試題,是語文命題的應有之義。實用類閱讀材料《對話〈鍾南山:蒼生在上〉作者》,選取中國抗疫行動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進行塑像,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參與全民抗疫的切身體驗,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臨重大威脅的關鍵時刻,個人對家國的大愛,從中發現和闡述中國抗疫行動所顯示出來的制度優勢、文化底色、感人事跡,意在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責任擔當及其價值選擇。

(二)發掘文化資源,增強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精神標識,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論述類文本考核古代經典文選集《古文觀止》、語言文字運用題考核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奮鬥姿態。

此外,為全面落實「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要求,試題命制堅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理念,將美育、體育、勞動教育有機融入試卷。如古代詩歌閱讀題陸遊的詩、文學類文本蔣子龍《記憶裡的光》等,目的在於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品味,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以浸潤的方式在語文試題中得以體現。

二、科學考查,突出語文關鍵能力

科學考查語文學科關鍵能力,既是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語文命題的一貫追求。試題以閱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語言表達、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等六項關鍵能力為突破點,探索學科能力考查的科學途徑。

(一)取材多樣,考查閱讀理解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

閱讀是獲取知識信息、提高認知的基本途徑,關係著一個人德、才、學、識的完善和提升。在考查閱讀理解、信息整理能力方面,試題重視對「讀什麼、如何讀」的引導,提升思維能力和審美水平。

在信息化時代,人們獲取各類信息時擁有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甄別信息、整理信息、評估信息、利用信息成為重要的語文能力。比如文段壓縮聚焦「武漢抗疫」與經濟提振,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全面獲取政策的出臺背景、基本精神、責任擔當等相關信息,試題主動適應資訊時代特點,加大了對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二)巧設情境,聚焦語言表達和應用寫作能力

應用寫作的適用範圍非常廣泛,凡是個人、集體、社會生活中所需要的書面交流與表達,都可以成為應用寫作的考查內容。語言表達能力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語言文字運用模塊重點考查語句補寫、文段壓縮、語病辨析、成語和標點符號的使用等,突出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有助於引導學生活學活用;引導學生從語言環境、語體風格、邏輯重心等方面進行思考,以考查學生對語言表達正誤好壞的判斷能力,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

(三)深入探究,提升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

批判性思維屬於高階思維能力,要求學生在面對各種複雜問題時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審慎思考、分析推理。試題加強了對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如作文「如何為自己畫好像」,通過設置充分的思辨空間,由淺入深地考查了學生對這兩項能力的綜合運用。

首先,學生需要對試題材料進行細讀辨析,挖掘其中內含的邏輯關係:認識自我的困難,如何克服這一困難,以及認識自我的意義,這三個環節構成辯證統一的整體。

其次,學生還要運用辯證思維從中提煉出三對重要的辯證關係:自我作為認識的主體與客體、鏡子與自畫像、個體與社會。

最後,寫作任務將學生拉到生活實踐中,一方面促使學生批判性地探究,「畫好像」中「好」的標準何在、具體內涵是什麼;另一方面啟發學生認識到,「畫好」的關鍵在於處理好上述三對關係。整個作文題的材料、情境和任務設置,就在「如何」的思考與「畫好」的求索中,使學生體會到理論思辨與現實實踐的辯證統一。

三、穩字當頭,堅定學生作答信心

試卷堅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內」的原則,便於學生發揮,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從而能夠以平靜而積極的心態作答;堅持公平原則,把考查重點放在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上,確保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高考平穩進行。

(一)穩預期,符合學生對試題的期待

試卷結構穩定。試卷結構與2019年一致,試題模塊依次為論述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寫作。考查內容與教學內容相符。試卷的考查內容依據上一版語文課程標準,如名篇名句默寫出自《論語·述而》《觀刈麥》《阿房宮賦》,均為上一版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的背誦篇目。

(二)穩難度,利於學生正常發揮

試題從素材選取、試題設計等方面綜合把控難度,使其與學生總體作答能力水平相當,讓學生都能發揮出應有水平。

一是在選取試題閱讀材料時,將所涉內容是否在學生熟悉的範圍、學生生活中能否接觸到作為重要的衡量標準。以論述類文本為例,以《古文觀止》備受讀者歡迎的原因進行分析,條理清楚,而《古文觀止》又是廣大學生所熟悉的,其中有多篇選文是初高中教材必修篇目。

二是不迴避熱點話題。疫情防控、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都是備考過程中普遍關注的熱點,這些內容都納入了高考命題的範圍,學生對此不陌生,如文言文翻譯涉及古代傳染病的防控、文段壓縮的武漢疫情與經濟提振等。

三是日常生活入題。以語言文字運用試題為例,語料話題的食物消化等,均取自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試題平易樸實,立意明顯,指向清晰,考點和題型更多體現延續性。

(三)穩情緒,照顧學生的考場心情

語文試題的命制依託於各種類型的語言文字材料,而材料、特別是文學性材料的情感取向不可避免地會對學生答題時的情緒產生一些影響。材料選擇強調情感中正平和,色彩明快清新,對於學生來說,親切友好、樂觀積極。以文學類文本閱讀為例,《記憶裡的光》探討的是普通勞動者對信仰的追求,這些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情感,對於廣大青少年、特別是剛剛和全國人民一起經歷了疫情防控的青少年來說,既是親切的,也是彌足珍貴的。

總之,2020年貴州高考語文命題不忘鑄魂育人的考試初心,牢記為國選才的崇高使命,貼近時代、貼近學生,關注思想導向、情感薰陶、人格養成,確保試題經得起檢驗,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2020年高考數學試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堅持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的命題原則,體現了高考數學的科學選拔和育人導向作用。

試題重視數學的本質,突出理性思維、數學應用、數學探究、數學文化的引領作用,突出對理性思維能力、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關鍵能力的考查。

試卷堅持高考的核心價值,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體現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科學防疫的成果和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緊密聯繫社會實際,設計真實的問題情境,很好地發揮了試卷的育人價值。

試卷通過創新試題設計,優化試題結構,體現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考查要求,對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引導中學數學教學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一是發揮學科特色,「戰疫」科學入題。

試卷以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真實素材設計數學試題的問題情境,「戰疫」科學入題,力圖揭示新冠病毒的傳播特點和規律,體現科學防控理念。例如文、理科第4題以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動態研究為背景,選擇適合考生知識水平的Logistic模型作為試題命制的基礎,考查考生對指數函數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於新冠肺炎疫情傳播規律的研究對於疫情預測和精準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試題情境真實,素材取自於學者基於實際數據的研究成果,相關具體參數真實可靠,試題的設定和提問有充足科學依據,堅持了命制應用性試題的基本原則,體現了科學性與時代性的結合。

二是突出理性思維,考查關鍵能力。

理性思維在數學素養中起著最本質、最核心的作用。數學科高考突出理性思維,將數學關鍵能力與「理性思維、數學應用、數學探究、數學文化」的學科素養統一在理性思維的主線上,在數學應用、數學探究等方面突出體現了理性思維和關鍵能力的考查,加強了對於批判性思維、閱讀理解、信息整理、語言表達等能力的考查。例如文、理科第18題以當前社會關心的空氣品質狀況和在公園進行體育鍛鍊為背景,給出了某市100天中每天的空氣品質等級和當天到某公園鍛鍊的人次的數據表,重點考查考生對概率統計基本思想、基本統計模型的理解和運用。

試題把數據通過分類表格的形式呈現給考生,意在使考生對數據有清楚地理解,利於考生整理數據和分析思考。題目的三個設問分別為根據數據估計空氣品質為優的概率,估計每天進公園鍛鍊的平均人次,根據數據推斷空氣品質與鍛鍊人次的關聯性,展示了數據的整理、顯示、分析、建模及應用,以及統計結論的解釋等諸多方面內容。

通過該試題,能很好地引導考生發現並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整理信息、解決問題。理科第21題考查利用導數判斷函數單調性的方法、導數公式和導數運算法則,綜合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運算求解能力、推理論證能力、數學表達能力以及分類討論的思想,對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出了較高要求。

題目具有多種解法,體現了思維的多樣性,給不同層次的考生提供了多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途徑。

三是科學調控難度。

數學科命題堅持數學科高考的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要求,科學調控試卷的難度,發揮了高考數學卷的選拔功能和良好的導向作用。

在考查內容的布局、題型的設計、難度和區分度把控等方面的整體設計上保持平穩,部分試題結構進行了優化。起始題部分起點低、入口寬,從數學概念、數學方法等方面入手,面向全體學生。例如文、理科第1至4題,第13、17、18題面向全體考生,體現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回歸教材的特點。理科第20題(文科第21題)、21題在設計上更加重視難度的層次性、思維的靈活性和方法的綜合性。

2020年高考數學在試題排列順序上保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文科試題保持平穩的坡度,比較符合文科考生的水平,有利於提高試卷的得分率;理科試題的難度逐漸上升,特別是最後的試題對思維和推理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增強了試卷整體的區分能力。試卷難度設計科學合理,充分發揮了數學試題的選拔性功能。

相關焦點

  • 權威專家評析2020年貴州高考試卷(理綜、文綜、英語)
    7月8日,我省高考理綜(文綜)、英語考試結束後,省招生考試院邀請權威專家,對理綜(文綜)、英語學科試題進行了評析。理綜試題評析物理試題評析2020年高考理綜物理試題堅持正確育人導向,突出基礎性,更加注重貼近教材和教學實際。加強理論聯繫實際、緊密結合生產生活、現代社會及科技發展等設計試題,凸顯情景的時代性。
  • 權威專家評析2019年貴州省高考理綜試卷
    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加強學科素養考查  ——2019年貴州省高考理綜試題特點分析  2019年高考理綜創新試題情境設計,加強理論聯繫實際,合理設計試卷結構,突出學科主幹內容,依託「一核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加強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考查,增強了試題與生產實際、科學技術發展的聯繫,滲透美育和勞育教育,加強對關鍵能力的考查,彰顯教育改革的鮮明導向。
  • 2020年高考全國II卷物理試卷評析:突出基本規律,注重實踐應用
    一、試卷總體評析  2020年作為部分地區新高考改革前的最後一年,高考全國II卷理綜試卷物理試題(以下簡稱全國II卷物理試卷)的命題堅持以高考評價體系為基礎,堅持「信息切入 能力考查」的原則。在考查要求方面穩中求新,突出基礎。在命題思路方面,更加重視探究性學習和聯繫生活實際的理念,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 2020年高考江蘇數學(理科)試卷評析:重視基礎、關注核心素養
    來源標題:2020年高考江蘇數學(理科)試卷評析:重視基礎、關注核心素養 第一部分:試卷命題特點概述2020年江蘇高考數學(理科)試卷依然延續了江蘇卷的特點,試卷結構與題型分布整體保持穩定
  • 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物理試卷評析
    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物理試卷(以下簡稱「試卷」)嚴格遵循考試大綱,以「一核、四層、四翼」為命題出發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比較過去幾年的物理試卷,試題中物理過程的總體複雜程度逐年降低,特別是試卷的第25題考查重點從複雜的過程分析和計算轉移到物理的核心素養上。
  • 貴州省省管專家、CC英語學校校長楊建嬉權威解讀2019年高考英語
    6月8日下午16:40,隨著高考英語科目結束,2019屆高考落下帷幕。薄薄的試卷中承載著老師的期許、家長的願景和考生的憧憬,牽掛著無數人的心。貴州省管專家、CC英語學校校長楊建嬉在第一時間對2019年高考英語全國III卷進行了深度解析,幫助2020屆準高考生以及高一高二同學對高考英語試卷命題思路、題型分布、最新動態有清晰的了解。楊校長表示,今年全國III卷的命題,依據高考評價體系的總體要求,從知識和能力兩方面考查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綜合運用。
  • 權威專家評析2020年貴陽中考試卷之英語、生物、地理
    7月14日,2020貴陽市中考順利結束,共有近5萬名考生在66個考點、1663個考場完成考試。其中,語文與綜合理科考試時間為7月12日,數學與綜合文科考試時間為7月13日,英語考試時間為7月14日上午。日前,貴陽市教育局組織權威專家,對英語、生物、地理等已考科目試卷進行了評析。
  • 2020年北京市高考適應性測試 數學試卷及評析
    一、試卷結構分值2020年北京高考適應性測試數學試題題型題目數量分值選擇題 共10題,40分填空題具體題型、題量、分值分布如下表:三、試卷考點分布四、北京2020模擬卷的變化與創新1、試卷題型結構沒有變化,但考查側重比有所調整2020年北京模擬卷仍然是選擇、填空、解答三種題型
  • 2020年北京高考數學試卷權威解析
    2020年北京高考數學考試於7月7日下午結束了,北京教育考試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專家們對2020年的數學卷試卷進行了細緻的命題解析。  一、數學試卷整體分析  2020年高考數學北京卷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關鍵能力和素養的考查,通過「入口易、口徑寬,深入緩、出口難」做好文理合卷,形成「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五條路徑」的評價體系。
  • 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數學(理科)試卷評析
    2020年全國Ⅰ卷高考數學(理科)試卷(以下簡稱「2020年全國Ⅰ卷」)以「一核、四層、四翼」為命題出發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學科核心內容,突顯對數學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的考查,體現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基本要求,試題意在檢測數學學科核心價值和學科素養發展水平,貫徹高考評價體系核心理念,特別體現了重視思維
  • 2020北京學業水平等級考試歷史試卷權威解析
    7月10日上午,2020年北京市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歷史科目的考試已經結束。北京教育考試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專家對歷史試卷進行了權威解析,趕快來看看!  歷史試卷整體分析  ● 2020年北京市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歷史試卷注重整體設計,思想性與科學性並重,引導考生思考、探索日常生活、學習探究、國家發展乃至人類社會面臨的各種問題。
  • 2020年版高考物理全國I卷試題分析
    作為高考重要的參考備考依據考試大綱、考試大綱說明及高考試題分析每年都備受教師考生的關注。今年教育部考試中心現有高考體系的考試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說明不再修訂,參考2019年版考試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說明。在考綱和說明不變的情況下,為了進一步明確高考內容改革的方向,提醒2020屆考生關注新題型、新動向,教育部考試中心對2020年版高考試題分析進行全面修訂,對2019年各科高考試題,分考查目標、解題思路、試題評析、失誤防範等幾個層次進行了分析,並進一步闡述高考對考生能力、素質的要求
  • 2017年高考全國Ⅰ卷理科綜合試卷評析
    貼近高考改革的「學科知識與生產、生活的聯繫」以及「高考對考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加以論證解決等探究能力的考查」的要求。相對於往年,今年的試卷沒有過多的創新,對於同學們較畏懼的創新實驗、滑塊-滑板問題、傳送帶問題、電磁感應計算題均沒有考查。  物理試題評析(二)  合肥八中田先科  整體來說今年的物理考題難度與2016年試題基本相當,略有下降。區分度  不是很高,但依然能夠充分考出學生的學科知識、學科素養、學科能力。
  • 2018高考數學真題匯總! 權威專家評析+2019備考方向解讀
    權威專家評析+2019備考方向解讀 「試卷穩中求新,在保持結構總體穩定基礎上,科學靈活地確定試題內容,強調數學應用,突出關鍵能力。」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認為,2018年高考數學卷一個突出的特點是,根據文理科考生數學素養綜合要求,調整文理科同題比例,為新一輪高考數學不分文理科的改革進行了積極探索。
  • 2017高考全國Ⅰ卷理綜試卷評析 合肥名師評析高考物理化學生物試題
    2017年高考全國Ⅰ卷理科綜合試卷評析物理試題評析(一)合肥六中 陶玲整體來說,今年全國一卷理綜物理部分難度整體與2016年相當,區分度不大,注重對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理解及其運用,著重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及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 貴州省2020年高考評卷學科大組長點評高考理綜試卷
    理科綜合組大組長:翁慶北教授  聚焦核心價值,關注學科素養  2020年貴州省高考理綜試題依託高考評價體系,堅持學科素養導向,聚焦學科主幹內容,突出基礎性,注重貼近教材和教學實際,發揮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注重對關鍵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有利於發揮高考的導向功能,有利於推進中學課程教學改革。
  • 高考頭條:大智專家深度解讀2019年高考試題「新」變化
    齊魯網訊2019年高考落幕,幾十萬山東考生走完高考這最關鍵的一程,至此,2019年高考劃上句點,2020年高考全面開啟。2019年高考對2020年新高考有什麼啟示?一起來看看大智學科研究院專家的研究成果:問渠哪得清如許?
  • 權威|教育部:2018年高考語文數學理綜文綜9科試題評析
    原標題:權威|教育部:2018年高考語文數學理綜文綜9科試題評析 ‍ 1.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評析 精準落實立德樹人 大力助推素質教育 3.2018年高考英語試題評析 2018年高考英語命題以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為目標,依據高考評價體系的總體要求,考查主幹知識和關鍵能力,體現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考查要求,助力引導中學英語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
  • 2020年北京高考英語試卷權威解析發布
    2020年北京高考英語試卷權威解析發布) 2020年北京高考英語科目的考試已經結束了,北京教育考試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專家們對2020年高考英語(北京卷)試題進行了權威解析,一起來看↓
  • 命題組專家權威解讀:2020年溫州市中考數學、英語、社會·法治試卷
    6月26日-27日,2020年溫州市中考開考,共有8.73萬名考生參加。今年中考的命題思路是什麼?各科目又有哪些特點和創新?體現出怎樣的教育風向?對此,命題組有關專家對今日開考的數學、英語和社會·法治試卷進行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