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9年的一天,齊懿公正瀟灑地泡著溫泉,車夫丙戎和驂乘庸職跑來稟告說:「大王,我們找到了一片奇妙的竹林,風景如畫,人一走進去就神清氣爽。」齊懿公一聽來了興趣:「你們兩人快帶寡人去看看。」
齊懿公此一去,便上了黃泉路。
《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
謀與公遊竹中,二人弒懿公車上,棄竹中而亡去。
到了竹林,丙戎和庸職二話不說就把齊懿公殺掉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齊懿公的老爸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齊懿公名商人,齊桓公去世時,他的六個兒子爭奪君位,鬥得翻天覆地,其中就有公子商人。
不過商人的實力不濟,鬥不過其他公子。後來公子無虧、公子昭(齊孝公)、公子潘(齊昭公)打麻將似的輪流坐莊。到了公元前613年,齊昭公死了,按規矩應該昭公的兒子呂舍繼位。
不過隱忍多年的公子商人也不是吃乾飯的。《史記》記載:
即與眾十月即墓上弒齊君舍,而商人自立,是為懿公。
處心積慮的商人在齊昭公的葬禮上把呂舍殺了,自己大搖大擺地繼承了王位,成了齊懿公。
從齊桓公去世(公元前643年)到齊懿公即位(公元前613年),公子商人熬了整整三十年,他不僅能忍,還特別會裝。
《史記》記載:
昭公之弟商人以桓公死爭立而不得,陰交賢士,附愛百姓,百姓說。
這傢伙,裝傻充愣的本事比司馬懿還厲害,忍著一口氣,假裝成一個愛民如子的好人,而且三十年如一日,實在是不能不讓人佩服。
沒想到,即位之後,齊懿公馬上原形畢露了。第一件事,就是把丙戎已經進了棺材的父親,從墳地裡刨出來,把腳砍掉。啥情況?《史記》記載:
初,懿公為公子時,與丙戎之父獵,爭獲不勝。
原來,齊懿公做公子的時候,有一次與丙戎之父丙原爭奪採邑,當時,管仲還在世,認為公子商人仗勢欺人,判歸丙原。商人懷恨在心。一即位,立刻掘丙原之墓,並斷其足。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說的應該就是齊懿公這種人吧。
丙戎嚇壞了,這領導太記仇了,我如果不老實一點,說不定過兩天把我也砍了。於是,趕緊認慫向齊懿公表態:「大王做得對!」
齊懿公一看,這小子還挺識趣,得了,你給我駕車吧。就這樣,丙戎成了齊懿公的車夫。一顆定時炸彈,算是結結實實埋在了身邊。
庸職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個更令人大跌眼鏡。《史記》記載:
庸職之妻好,公內之宮。
原來,庸職的老婆很漂亮,齊懿公垂涎三尺,時不時把庸職的老婆召進宮談談心,經常一去就是十天半月,傻子都明白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人要是膨脹了,覺得世界都是我的,誰能拿我怎麼樣,齊懿公也是如此。他不但不把庸職打發的遠遠的,還弄到自己身邊當驂乘,狂得都找不到北了。
驂乘是什麼?這是古代一種乘車制度。乘車時尊者在左,車夫居中,驂乘在右陪乘。驂乘的任務就是隨侍尊者,防止不測,相當於貼身保鏢。
你把人家老婆奪了,還美滋滋地讓人家貼身保護你,這齊懿公的腦袋是不是進水了。
仇恨就像地下滾燙的巖漿,一直在醞釀著突破地表的能量,一旦到了極限,便會立刻噴湧而出,那巨大的能量可以摧毀一切。
這一年春天,齊懿公想去泡溫泉,於是,丙戎和庸職拉著他來到申池。泡溫泉的時候,倆人不斷互開「吹捧」。庸職說:「斷腳人的兒子」,丙戎回敬:「戴綠帽子的人」。
《史記》記載,:
二人浴,戲。職曰:「斷足子!」戎曰:「奪妻者!」二人俱病此言,乃怨。
說完,倆人一起沉默了。羞愧、憤恨,一時間,新仇舊恨如熊熊烈火燃燒起來。庸職說:「乾脆,咱倆把他做了得了。」丙戎說:「我早有此意。」於是,倆人經過一番密謀,決定在竹林下手。
就這樣,出現了本文開頭一幕,倆人在竹林中把齊懿公活活勒死,然後棄車而逃。這個故事,《史記》記載很清楚。齊懿公被殺,純屬自己作死。居然把車夫和驂乘這樣的重要崗位,安排給自己的仇家。
每當想起這個故事,就不由感慨:其實齊懿公很像現代社會中,稍微取得一點成績,就六親不認,是非不明,感覺老子天下第一,地球都會圍著自己轉的人。甚至睚眥必報,將其他人都看作傻子,這種作風不僅在古代會深受其害,就是在現代社會也是不得人心,難以走得長遠的。
人們常說,做人應寬容厚道,用人當施恩得當,御人之道則更是在於恩威並舉。但現實中不少所謂事業成功者,特別是一些企業中的領導,往往拎不清做人、用人和御人的內在聯繫,更不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
這些人與前文中的齊懿公一樣,往往是稍微取得一些成績,便忘乎所以,覺得員工的飯碗是自己賞賜的,理所應當對員工頤指氣使,甚至不加尊重。豈不知物理學上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就是在人類社會的人情世故中,也是通用的,你對別人的不尊重,遲早也會反噬到自己的身上。
所以說人不僅要善良寬容,更要有自知之明,像齊懿公這樣狹隘歹毒,還特別自以為是,甚至覺得地球都要圍著自己轉的毛病,真是害人害己,絕對是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