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嫦娥三號"所攜月球車樣機已製造完畢

2020-11-26 央視網
專題:2009年兩會頻道

  昨日,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表示,「嫦娥三號」將攜帶的月球車,其樣機已製造完畢,並成功地在模擬月球環境中行走。

  據悉,「嫦娥三號」將攜帶一輛重120公斤、載重20公斤的「六輪」月球車,壽命為3個月,將由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主要負責研製。

  「嫦娥三號」主打「中華牌」

  葉培建說,「嫦娥三號」打的是「中華牌」。「只要是中國人做的東西,哪怕外國人有類似的,我們也要先用中國人自己的。」「嫦娥三號」準備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該校教授容啟亮有望參與研製月球車上的取樣器。

  葉培建表示,之所以準備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除了打「中華牌」的感情因素外,還有另外兩個原因。「第一,容啟亮和參與研究的另外一個教授是牙醫出身,機械方面做得很小巧,上天的東西越小越巧越好;第二,他們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工程經驗。」

  據介紹,香港理工大學曾為「獵犬二號」火星登陸船提供研發儀器。葉培建說,目前香港方面很有積極性,我們也很有積極性,雙方交流得很好,都有合作的願望。」

  撞月球起初並未列入計劃

  葉培建還透露,在「嫦娥一號」繞月衛星計劃裡,最初並沒有將撞擊月球納入工作計劃和目標,「但我們腦子裡有這個想法」。 (記者郭少峰)

責編:閆彬

相關焦點

  • 嫦娥三號所攜八大載荷「首戰告捷」
    嫦娥三號所攜八大載荷「首戰告捷」 >   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獲悉,嫦娥三號探測器搭載的八臺有效載荷在第一月晝期間陸續開機完成了探測或月面測試工作,除降落相機已完成預定任務外,肩負著開展科學探測使命的七臺有效載荷性能穩定,獲得了大量的探測數據,首戰告捷。
  • 「中華牌」月球車製造完畢
    「嫦娥三號」探月衛星「親近」月球。目前,該月球車已製造完畢。   昨日,在重慶向各大高校學子作主題為《嫦娥一號與深空探測》報告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嫦娥工程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最新透露,我國至少已研製出了十幾架月球車。   葉培建稱,月球車是一種能夠在月球表面移動,並完成探測、採集和分析樣品等複雜任務的機器人。   「要記住,這個月球車是『中華牌』!」
  • 嫦娥三號總設計師顧問:探測火星已經具備條件
    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二號和嫦娥三號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3月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探索月球,我國已經具備開展火星探測的條件。葉培建說,當初定設計壽命的時候,是分開的,著陸器是1年,玉兔是3個月,「就只有三個晝夜」。經過這三個月晝,玉兔的歷史使命已經基本完成。  對於玉兔遭遇的「技術故障」,葉培建說,作為航天人,我們有很大的歉意;航天探索有很多未知數需要人類探索,很多問題要重新認識。  未來玉兔會否「回家」?葉培建說,不會。  會不會送新的「玉兔」到月球?
  • 總師介紹嫦娥二號與嫦娥三號現狀 嫦娥四號2018年登月球背面
    嫦娥二號與嫦娥一號任務條件對比 。(新華社 發)■嫦娥二號成人造太陽系小行星 2020年回地球附近還記得2010年10月1日發射的嫦娥二號衛星麼?它還在超期服役,還在飛。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1日告訴記者,嫦娥二號已經成為太陽系的小行星,圍繞太陽做橢圓軌道運行。「嫦娥二號表現優異,大約會在2020年前後回到地球附近。」葉培建說。
  • 嫦娥三號破世界紀錄啦!在月工作時間最長的探測器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記者餘曉潔、劉斐)「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軟著陸以來,中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創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長紀錄,遠遠超出我們設想。原本著陸器和月兔號月球車的設計壽命分別是1年和6個月。」
  • 嫦娥三號攜玉兔月球車登月意義何在?
    嫦娥三號發射升空畫面 中國國家天文臺:張承民 1、嫦娥三號登月的裡程碑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00秒34毫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點火推上太空。「嫦娥三號」攜帶「玉兔號」月球車首次開始了奔向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之旅。嫦娥三號重量約為3780公斤, 搭載的月球車重量約140公斤,比美國和前蘇聯的月球車重量更小,功能也更加齊全。
  • 嫦娥三號攜「玉兔」發射升空
    嫦娥三號攜40) "← →"翻頁 12月2日1時30分,搭載著嫦娥三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準確入軌
  • 海內外網友已為嫦娥三號月球車提交五萬餘名稱方案
    海內外網友已為嫦娥三號月球車提交五萬餘名稱方案   我國將於2013年12月發射嫦娥三號探測器,這將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活動。
  • 嫦娥三號所攜八大載荷首戰告捷 紅外成像清晰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獲悉,嫦娥三號探測器搭載的八臺有效載荷在第一月晝期間陸續開機完成了探測或月面測試工作,除降落相機已完成預定任務外,肩負著開展科學探測使命的七臺有效載荷性能穩定,獲得了大量的探測數據,首戰告捷。
  • 嫦娥三號搭載的月球車徵名 11月正式公布最終命名
    新華社記者 馮琦 編制    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記者 羅沙 餘曉潔)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25日在京宣布,嫦娥三號搭載的月球車即日起面向全球徵名。    承擔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落月」任務的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於今年年底擇機發射,探月工程二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是承前啟後的關鍵一步,包括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任務。嫦娥三號承擔「落月」任務,將實現月面軟著陸,開展就位探測和月面巡視勘察。嫦娥三號月球車將在月球表面自主「行走」,進行巡視探測。
  • 玉兔二號成工作時間最長月球車 攜嫦娥三號聯袂破紀錄
    資料圖:嫦娥四號著陸器上監視相機拍攝的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跡的影像圖。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據介紹,「月球車1號」是世界上第一臺無人駕駛的月球車。從1970年11月17日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到1971年10月4日停止工作,它在月面進行了十個半月的巡視移動,累計運行321天,考察了約8萬平方米的月面,拍攝照片2萬餘張。此前,「玉兔二號」月球車隨嫦娥四號探測器於2019年1月3日共同登陸月球背面。
  • 「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區正式命名「廣寒宮」
    「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區正式命名「廣寒宮」 人民網北京1月5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經過3個月的公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4日正式批准了我國嫦娥三號著陸區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分別是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可以在官方的天體地圖中使用。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嫦娥五號發射日期初擬 將於2017年海南發射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規劃為「繞、落、回」三期的中國探月工程,已經圓滿完成二期工程,轉入三期。嫦娥五號作為探月三期工程「主打星」,將於2017年左右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首席科學家葉培建今日(3月1日)對新華社記者介紹,嫦娥五號將主要實現無人自動採樣返回。
  • 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兩會期間,記者採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探月四期還有3次任務 按照規劃,中國探月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此前中國通過發射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探測器,完成了「繞」「落」兩步。
  • 月球上真有了「廣寒宮」 嫦娥三號著陸區獲命名
    我國古代神話故事中嫦娥與玉兔居住在月亮上的「廣寒宮」,自古讓人遐想。如今,月球上真的有了「廣寒宮」。 經3個月的公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於1月4日正式批准了我國嫦娥三號著陸區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分別是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
  • 解讀「嫦娥三號」月球地理實體命名
    中新社北京1月5日電 (記者 張素)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中國「嫦娥三號」著陸區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分別是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  什麼是月球地理實體命名?  從伽利略使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月球開始,人們陸續對月球上的一些地形單元進行命名。
  • 嫦娥三號明天凌晨升空 攜玉兔奔廣寒巡天觀地
    CFP 圖  經嫦娥三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研究決定,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於12月2日凌晨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發射。  嫦娥三號將首次實現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並開展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等科學探測。目前,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各項測試結果正常,已完成全區綜合演練,發射任務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 「嫦娥三號」明日凌晨攜「玉兔」登月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中國探月工程領導小組高級顧問歐陽自遠  綜合新華社電 經嫦娥三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研究決定,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於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發射。11月30日,承擔嫦娥三號發射任務的長徵三號乙改進型運載火箭開始燃料加注。目前,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各項測試結果正常,已完成全區綜合演練,發射任務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 嫦娥三號著陸區月球實體命名: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
    央廣網北京1月5日消息(記者張棉棉)記者今天(5日)從國防科工局獲悉,國際天文學聯合會2016年1月4日正式批准我國嫦娥三號著陸區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分別是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
  • 嫦娥之父:相信玉兔號能醒過來工作
    京華時報訊(記者商西)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之父」葉培建昨天表示,相信「玉兔號」月球車能醒過來工作,但能不能走,還要看努力和運氣。葉培建還透露,今年中國將發射嫦娥五號返回試驗器,這將是中國衛星首次嘗試從月球軌道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