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lant Journal: 南京農大園藝學院在不結球白菜雜種優勢研究上取得新進展

2021-02-13 PaperRSS

 提示歡迎點擊上方「PaperRss」↑關注我們!

雜種優勢是自然界中一種普遍的生物學現象。不結球白菜是中國廣泛種植的葉菜類蔬菜,因其F1代雜交種具有產量高、品質好、抗性強等特點,深受育種家及種子公司的喜愛。前期很多研究表明植物的雜種優勢與雜交後代顯著的光合優勢密切相關,但其光合優勢增強的分子機理尚不清楚。

近期,我校園藝學院白菜系統生物學實驗室在the plant journal期刊上發表了題為「Enhanced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in pak choi hybrid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grana thylakoids in chloroplast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為不結球白菜雜交種光合優勢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新見解。

研究結果表明,不結球白菜中BrCCA1可以通過和BrLhcb1啟動子直接結合來促進BrLhcb1基因的表達。BrLhcb1基因的高表達可使得F1代雜交種葉綠體擁有更多的類囊體基粒,從而顯著提高雜交種的光合速率(Pn)和碳固定能力。

相反,若BrLhcb1基因的表達受損,雜交種植株葉綠體中的類囊體基粒數量會減少,雜種優勢也會隨之減弱。該研究表明雜交種光合優勢的形成與葉綠體類囊體基粒數目有關,初步揭示了不結球白菜雜交種光合作用增強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由南京農業大學白菜系統生物學實驗室獨立完成,南京農業大學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單位。劉同坤副教授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李英教授為該論文通訊作者。課題組侯喜林教授、肖棟講師和已畢業博士研究生段偉科、袁敬平、陳忠文也參與了該研究。該研究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基金的資助。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tpj.14893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小編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南京農業大學,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PaperRSS小編刪除,轉載請註明來源。歡迎關注PaperRSS,專注科研高校身邊事。

相關焦點

  • 植物雜種優勢的研究進展
    隨著雜交作物的發展,目前全世界 50% 以上的水稻和玉米生產皆源於雜交種,產量相繼大幅度提升,從而使得雜種優勢育種成為提高糧食單產、滿足全球食品安全需求的有力工具。相對於大田作物,蔬菜雜種優勢更晚被利用和研究。世界上最早利用和研究該領域的國家是日本。目前在該國內,比如番茄、白菜及甘藍等蔬菜品種幾乎 100% 為雜交種。
  • 華中農大張啟發院士The plant journal發表水稻研究新成果
    來自華中農業大學、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基於代謝組學預測了雜交稻的產量。他們的研究結果發布在6月17日的The plant journal雜誌上。張啟發院士課題組長期致力於水稻基因組研究,旨在通過植物基因組分析、重要基因的分離克隆、雜種優勢的遺傳和分子基礎、作物品種資源的分子評估及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水稻改良。
  • 華中農大近期科學研究進展
    BMPQ-1可有效抑制小鼠體內腫瘤的生長,不影響小鼠體重。免疫螢光分析表明,BMPQ-1可誘導端粒末端G-四鏈體的形成並引起端粒DNA損傷反應。單分子螢光共振能量轉移(smFRET)和CD光譜研究表明,BMPQ-1通過改變TTA45在溶液中的構象系綜,進而實現對其選擇性識別。該工作為靶向G-四鏈體的抗腫瘤藥物研究奠定了基礎。
  • 控制生菜結球的基因首次克隆成功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匡漢暉課題組的研究論文。該論文首次報導了生菜中控制結球性狀基因LsKN1的克隆,並在分子水平上闡述了LsKN1調控生菜結球的作用機制。萵苣屬於菊科,起源於地中海地區,由野生萵苣Lactuca serriola馴化而來,是非常重要的蔬菜之一。
  •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火龍果研究團隊在甜菜素合成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火龍果研究團隊在甜菜素合成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華中農大在水稻酸性磷酸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 華中農大資源與環境學院植物營養生物學團隊在國際主流植物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 中國農大任華中課題組在黃瓜果刺發育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年6月1日,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任華中
  • 園藝期刊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被SCI收錄—新聞—科學網
    園藝期刊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被SCI收錄     日前,由中國園藝學會、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學術期刊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園藝學報》英文版)被SCIE資料庫收錄。
  • 如何利用遺傳圖譜研究雜種優勢?
    研究背景雜種優勢,是雜合體在一種或多種性狀上優於兩個親本的現象。雜交種的優良表現體現在多個重要農藝性狀中,如抗逆、育性、生物量和產量等。同一個基因型,或不同基因型組合的多種性狀,雜種優勢程度不同。雜種優勢被廣泛利用於商業植物育種計劃中,但其遺傳機理並未得到徹底和統一的解釋,仍然存在爭議。
  • 南京農大揭示了褪黑素控制植物開花的機制!
    更多前沿研究,請關注我們!近日,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IF2018=11.613)在線發表了來自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蔣甲福教授和陳發棣教授課題組合作題為「Strigolactone represses the synthesis of melatonin, thereby inducing floral transition
  • 中國農大在基因組印記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Genome Research在線發表中國農大賴錦盛教授課題組題為「Parent-of-origin-dependent nucleosome organization correlates with genomic imprinting in maize」研究論文,在玉米基因印記表觀調控機制上取得新進展
  • 雜種優勢與雜交育種
    它是指基因型不同的親本個體相互雜交產生的雜種第一代,在生長勢、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產量和品質等一種或多種性狀上優於兩個親本的現象。雜種優勢具有以下特點:雜種優勢不是某一兩個性狀單獨表現突出,而是許多性狀綜合表現突出;雜種優勢的大小,取決於雙親的遺傳差異和互補程度;親本基因型的純合程度不同,雜種優勢的強弱也不同;雜種優勢在F1代表現最明顯,F2代以後逐漸減弱。
  • 研究揭示RdDM介導的DNA甲基化與雜種優勢無關
    RdDM路徑突變後不能顯著改變雜種優勢的表現。該研究以模式植物擬南芥為研究材料,發現了RdDM 路徑在F1雜交一代的DNA 甲基化相互作用中起到關鍵作用,並首次明晰該途徑所產生的DNA甲基化並不是調控雜種優勢形成的主要表觀遺傳因子。 雜種優勢是一種普遍而重要的生物學現象,指遺傳結構不同的兩個群體雜交所產生的子代在生長勢、生活力、繁殖力、適應性以及產量、品質等性狀方面超過雙親的現象,已被廣泛應用到作物育種中。
  • Plant Cell︱植物根毛細胞命運轉換的分子基礎研究新進展
    在apum23-4突變體中,MYB23表現出不依賴於WER的異位表達,而是需要ANAC082,ANAC082是近來發現的核糖體應激響應的介質。作者還檢查了其他的產生異位非根毛細胞的RBF突變體,並確定這種細胞命運轉換通常與核糖體生物發生缺陷有關。此外,鞭毛肽flg22還觸發了ANAC082-MYB23-GL2途徑。
  • 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設施園藝實驗室在亞精胺提高黃瓜耐鹽性機理...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設施園藝實驗室研究成果揭示亞精胺(Spd)通過誘導質外體H2O2調控自噬提高黃瓜耐鹽性。   設施土壤鹽漬化已成為限制設施蔬菜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Spd作為一種新型植物生長調節物質,能夠緩解鹽脅迫對植物造成的傷害。
  • 農作物雜種優勢的遺傳機制假說和評價
    Shull首次提出了「雜種優勢」這一術語和選育單交種的基本程序,從遺傳理論上和育種模式上為玉米自交系間的雜種優勢利用奠定了基礎。但因當時的自交系產量低,生產商品雜種種子成本高,玉米單交種未能投入生產。儘管在生產實踐上雜種優勢利用已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在雜種優勢產生的遺傳機制研究的理論方面卻遠遠落後於生產實踐。1908年 Davenport就提出了顯性假說、Shull和East提出了超顯性假說來解釋雜種優勢產生的遺傳機制,並得到了普遍的接受。
  • 香港大學林文量團隊發表葉綠體能量流的新認知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林文量團隊採用螢光蛋白即時觀察植物內葉綠體及細胞質內的ATP濃度變化,發現ATP根本無法有效地進入成熟的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葉綠體,這發現打破了五十年以來的傳統認知。
  • 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本科生在抱子芥採後品質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在國際學術期刊《Food Chemistry》上發表題為「Effect of light on sensory quality, health-promoting phytochemical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post-harvest baby mustard」(《光照對抱子芥採後感官品質
  • 【CGM88期在線沙龍預告】從歷史演化角度分析水稻雜種優勢構建的遺傳機制
    雜交水稻貢獻我國約58%水稻總產,因此了解雜交水稻雜種優勢形成遺傳規律將有助於提高雜交水稻單產,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通過基因組分析雖已定位到大量雜交水稻雜種優勢QTLs,然而,育種家如何利用水稻種質培育雜交水稻,目前尚不清楚。
  • 雜種優勢在提高玉米產量中的作用
    但我們仍然會問:「雜種優勢對雜交種產量的貢獻比率是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呢?」1)用單位面積產量表示的雜種優勢(即用單交種產量減去親本自交系產量的平均值),2)用雜交種產量的百分率表示的雜種優勢(即單交種產量減去親本自交系產量的平均值,再除以單交種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