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會等你
每天多一點技巧
彭縈 改變自己主創
ZeeTea CEO | 創業者 | 撰稿人 | 性格分析師
上周給「改變自己」會員的語音《如何快速進入一個新領域並變得牛逼?》裡就提到過如何在短時間內「快速習得」這件事,但怎麼讓「學習」更高效?費曼的這些技巧,值得在進入學習狀態前好好琢磨。
「Better than a thousand days of diligent study is one day with a great teacher.」
費曼技巧:學習新事物的最佳方法
原文 來源 Farnam Street
翻譯 by 77@改變自己
校對 by 不混江湖混童話的珂@改變自己
費曼技巧可簡單分為四個步驟,下面我將逐一講解:
1. 選擇一個概念
2. 想像給一個 8 歲小孩講解這個概念
3. 辨析知識缺口,回看原教材
4. 回顧並簡化
如果你不學習就不會有進步。那麼,什麼才是學習新事物以及識別與已有知識之間缺口的最佳方法呢?
兩類知識
知識可分為兩類,絕大多數人都把關注力放在了錯誤的那一類上。
第一類知識側重了解事物的名稱。第二類則側重了解事物本身。
這兩者並不相同。著名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理察費曼很好地理解了了解事物本身與了解事物名稱這二者之間的區別,而這正是他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他開創了一種學習的公式,通過這種公式,他能夠比其他人更好地理解事物本身。
這種學習公式被稱為「費曼技巧」,它可以幫助你更快地學習新事物,並且獲得更好的理解。最棒的是,這一技巧操作起來很容易。
「那些聲稱了解自己所知曉的事物但又無法表述清楚的人通常實際上並不了解他們認為知曉的事物。」
—— 莫迪默·阿德勒
費曼技巧
具體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想像向一個孩童教授你所想學的知識
拿出一張白紙來,在最上面寫下你想學習的對象。
想像著你要向一個孩子講解這個事物,把你能想到的關於它的一切都逐一寫下來。不是向你那些聰明的成年朋友講解,而是向一個 8 歲左右的小朋友說明,8 歲小朋友剛剛掌握足夠的詞彙量和注意力範圍,剛好能夠理解基本的概念和關係。
很多人在不了解某樣事物的時候,傾向於使用複雜的詞彙和專業術語來進行掩飾。這麼做的問題在於,受愚弄的只是我們自己而已,因為我們自己都沒意識到自己沒真正了解。其次,使用專業術語還向周圍人掩蓋了我們錯誤的認知。
當你嘗試用一個孩子都能聽懂的最簡單的語言從頭到尾寫清楚一個新事物是個什麼概念(小貼士:僅用最常用的詞語),你就會強迫自己深入地去理解這個概念,並簡化與之相關的概念之間的關係與聯繫。
如果你發現這過程中自己很糾結,那麼你就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知識缺口在哪裡。這種糾結無傷大雅——這往往預示著真正了解的契機。
第二步:回顧
在第一步中,你將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知識盲點,你可能遺漏了一些關鍵要素,或者無法對其進行解釋說明,再不然就是單純地覺得這一概念很難掌握。
這一反饋是無價的,因為你發現了自己的認知邊界。能夠意識到自己能力的局限也是一種能力,照上述步驟做,你就已經掌握了這一能力!
接下來才是正式學習的真正起點。現在你知道自己的知識缺口在哪裡了,回看原教材,重新學習,直到你能用直白的語言把它講清楚為止。
認知到自己的理解局限,也可以糾正你容易犯錯的傾向,從而使你學以致用的成功率得到提高。
第三步:組織與簡化
現在你應該已經有了一套自己的學習筆記了。回顧一下,確保沒有從原教材中截取任何專業術語。用自己的話把它組織成一個講得通的故事。
然後,大聲把它讀出來。如果有哪個地方解釋不夠清楚或者聽上去讓人感到困惑,那就意味著你在這些地方還需持續改進。
第四步:傳達
如果你真的想確定自己對某事物的了解是否已經到位,可以向其他人講一遍(理想的授課對象是對此主題一無所知的人——要不就直接對著一個 8 歲的孩子說說看吧!)。對你知識掌握程度的終極檢驗就是看你是否有能力向他人清楚傳達該知識。
這不僅僅是種絕好的學習秘訣,同時也是進入另外一種不同的思考方式的一個窗口,它允許你把概念拆分、並重新組合。(埃隆·馬斯克把這稱為從事物本質開始思考。)
這種思考模式引導你對某個概作更為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途徑解決問題,可以讓你在其他人都不清楚自己在說些什麼的時候擁有足夠清晰的認知。
費曼的方法直覺地認為智識是一個成長的過程,這一說法剛好與卡羅爾德韋克的研究不謀而合,她在自己的專著中完美地描述了僵固式思維模式和成長式思維模式之間的區別。
原文標題:The Feynman Technique: The Best Way to Learn Anything
原文連結:https://www.farnamstreetblog.com/2012/04/learn-anything-faster-with-the-feynman-technique/?utm_source=wanqu.co&utm_campaign=Wanqu+Daily&utm_medium=socia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封面圖 by Cameron Stewart
本文由「改變自己」編譯,轉載請先得到我們的授權。 授權方式:請在微信後臺發送消息:轉載。
本周會員語音
跳槽,永遠是職場中亙古不變的話題。選擇永遠比努力重要,也許當你認為長時間坐火車不換乘不下車最快時,忽略了別的公司坐飛機甚至坐火箭的路徑;也許當你在頻繁跳槽一心追求高工資的時候,發現自己術業完全沒有專攻,浪費了精力,還遭到了優質企業 HR 的懷疑。跳還是不跳,這是一個問題,是你對自身價值正確評估後做出的選擇。本期「改變自己」會員語音,彭縈將會和會員們探討《如何跳槽才能利益最大化》。
今天你做了什麼改變
如何快速進入一個領域並變得牛逼?這個問題無疑等同於如何答一張自己之前完全沒有學過的科目的試卷,達到 80-90 分,甚至拿到一百分。
進入一個新領域,我們常常想到一萬小時理論。你們知道,彭縈她一直以來都是一萬小時的實踐者。但對於常人而言,在某個領域裡一萬小時的積累並不容易實現。雖然無法短時間內積累一定量的刻意練習,但如果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事實上,我們幾乎可以在所有領域都比過去做得更好,記錄被不斷打破,達到相同成績的時間也不斷縮減。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下面是精選的改變自己會員對彭縈 20170528 期語音《如何快速進入一個領域並變得牛逼?》的反饋:
@會員 早起的麥兜
感謝彭縈姐的分享,聽完受啟發很大,其中體會最深的就是要刻意練習,不斷試錯,更要打造自己的名片,在公司裡面找準自己的定位與價值。要對自己的研究的東西、工作等有自己的看法,這一點我一直就做的不夠好,不知道是不是跟自己的性格有關,對所有事情都沒有一個自己的思考,看法,常常總是別人說什麼就覺得是什麼,從別人那裡吸取過來的東西,也不加以思考。還有就是要保持自信,擴寬自己的交際,主動與他人交談,在與他人交談的過程中也是會學習到很多東西的,感謝彭縈姐的分享,加油!為了更好的自己!
@會員 華子
如何快速進入一個新領域並且牛逼,目前最大的糾結還是不知到進去哪個領域,但是語音也是蠻有用的。從三方入手,首先找入門大師,再刻意練習,最後有個人特色成就。想想平時想學點東西其實總是不得要領,原來沒點符合,想學什麼就隨手一抓,看完後不反思不實踐,還總覺得自己有付出時間了解,可為什麼收效這麼低呢?其實有想過是沒實踐沒反思造成的,可就是不改,最近越來越覺得時間珍貴,不能如此浪費,一定要聽彭縈姐的,以後學東西要學會規劃,達到邊際效用最大,學以致用,懂得思考,努力改變。
@會員 清風明月
首先找到這個領域的專家,根據他的推薦,或者從網上如豆瓣知乎等找到這個領域最經典的入門級書籍,然後進行大量的刻意練習,去不停地試錯得到個人經驗,讓自己變得更加自信,讓自己在這個領域內脫穎而出。在此之後,需要擁有自己的個人名片,即在這個領域內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見解,要有拿得出手的成果。然後再以此為資本去和領域內其他的高人交流,參加會議研討會等,不停地進步。
@會員 Maggie
如何快速進入一個領域:
1.找到這個學科最重要的一本書(豆瓣,有導師最好。不過目前在行,可以在在行上約見這方面的專家)
2.20 小時,通過 20 小時的刻意練習,可以讓自己掌握一個技能。對於陌生領域不需要特別精通,只需要先達到了解和熟知的程度。
3.多和他人交流,不要怕犯錯。和他人交流的過程也是自己學習的過程。通過交流,可能比你看書的效果更好。
4.導師的力量。找到你想要從事的領域的模範對象,去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思路。
本周新加入會員的專屬福利:
在想嘗試一個新領域或新事物感到恐懼逃避,不知道從何下手?這往往是工作學習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問題,突破舒適區認知的渴求和自身能力矛盾,那你就要知道第一步怎麼做,怎麼有效率地做,步驟和方法論彭縈都在語音裡給你了。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改變自己會員,就可以在本周日聽到上一期的會員專屬語音《如何快速進入一個領域並變得牛逼?》作為額外福利。
想知道會員能得到什麼?↓↓↓點擊閱讀原文,10 秒鐘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