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能源和氣候變化委員會前主席:太陽能是庫布其能源發展的未來

2021-01-13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宗澤】《聯合國防治沙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COP13)將於9月6日至17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召開。據預計,屆時將有190多個締約方代表、相關國際組織及民間組織代表參會,預計正式代表約1400人,其中部分國家元首將出席此次會議,共商全球防治荒漠大計。億利集團將承辦締約大會可持續土地管理商業論壇。作為此次大會的重量級演講嘉賓,中英(廣東)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中心顧問、英國新絲路能源有限公司主席、英國下議院能源與氣候變化委員會前主席提摩西•楊近日在大會前夕接受了環球網記者的獨家採訪。

英國是老牌發達國家,在經濟、能源、環保等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特別是在清潔能源。近年來,英國率先在海上建立發電廠,節約土地成本。提摩西•楊是英國下議院能源與氣候變化委員會的前主席,曾推動發布《與中國的低碳增長關係》報告及中英兩國清潔能源合作。

「人類在地球的歷史是從大約40億年前開始的,算是新物種之一。在過去幾千年中,人類的成功依賴穩定的氣候條件。為保證氣候持續穩定,快速擴大清潔能源的使用是關鍵,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實質增長。」 提摩西•楊在回答記者有關「希望5年後看到的庫布其是什麼樣子」問題時說道。

據提摩西•楊介紹,在近海風能利用方面,英國處於全球第一的地位,發電總量超過全球三分之一,達到14吉瓦。近海風能不僅不佔用陸地,而且對環境的影響非常小。近些年,中國的近海風能同樣吸引了不少目光,特別是在那些土地有限以及岸上風能稀缺的地方。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三大風能利用國,排在德國之後。不過,相比岸上風能,近海風能的建設在初期需要更多的投資,更高的操作和維護費,整個建設施工也更困難。

在談到如庫布其這樣的沙漠地區和能源關係時,提摩西•楊認為,發展綠色能源同樣重要。相關研究顯示,沙漠地區的太陽能可以滿足人們對電能的需求。條件是資金到位,克服沙塵和高溫引發的能效降低問題。

2010年,庫布其在未被開發的沙漠地區建設了310兆瓦的光伏發電項目。電能由太陽能板生產,太陽能板之間種有樹木,而在太陽能板下面又搞起了畜牧業。一種同時生產甘草,餵養羊,發電的3D項目在庫布其生根。每生產5億千瓦/時的電量,一年下來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萬噸、硫氧化物1.24噸、氮氧化物6200噸、塵埃1.1萬噸。庫布其為世界其它沙漠地區如何將可再生能源、地區種植、畜牧業融為一體樹立了典範。同時,庫布其還向大家展示了「因地制宜」是自然資源稀缺國家取得成功的關鍵。

提摩西•楊最後指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綠色能源的使用會成為生態環境發展的重要部分。在中國北部地區,太陽能將成為主要的自然資源。大規模的太陽能項目今後會一個個落地。農民在進行傳統農業的同時還可發展太陽能和風能。在沙漠建設太陽能廠還可降低沙漠地區氣溫、增加土壤內的保水量,當地的整個生態循環系統都會從中受益。毫無疑問,在下個5年,太陽能會是庫布其沙漠綠色能源發展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庫布其模式: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中國經驗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說,氣候變化與荒漠化在各個方面密切影響、相互聯繫,不斷變化的氣候環境和越來越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將進一步加劇土地荒漠化和乾旱,導致糧食供應情況惡化,並使脫貧人口重新回到貧困狀態。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秘書處執行秘書莫妮卡·巴布女士認為,人類未來的發展前景取決於今日所處土地的狀況與產出力。
  •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PM2.5生成最主要原因來自化石能源過多的...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何建坤在會上表示,人類社會過分消耗化石能源,導致越來越多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使大氣當中溫室氣體濃度不斷增加,溫室效應不斷增強,導致全球不斷變暖,氣候變化以及帶來日益顯著的負面的影響,而且現在面臨著是如果當前氣候變化速度太快,未來變化的幅度過大的話,就會給地球的生態帶來災難、不可逆轉的危險,所以人類要應對氣候變化。
  • 【果殼網專訪】如何給國家主席做能源與氣候的戰略諮詢
    11月30日,備受矚目的氣候大會在巴黎召開。在布爾歇展覽中心的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闡述了中國對全球氣候治理的看法和主張:在2030年左右,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的20%左右;較200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60%-65%,森林蓄積量增加45億立方米。
  • 氣候變化對綠色能源生產的影響
    兩個澳大利亞站點的歷史 (薄黑色) 和模型投影 (厚紅色和藍色陰影) 天氣變量和太陽能/風力發電。左是所有時間段,右是只有一個高峰期 (i.E.隨著地球氣候的變化,創紀錄的炎熱夏季和極端天氣事件證明了這一點,許多研究人員正在尋找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電場。可再生和可持續能源雜誌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調查當前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場和未來的氣候是否會有所不同。研究人員專注於澳大利亞,因為這是一個理想的案例研究極端天氣事件,如叢林火災和風暴。
  •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聯合國為何選中國樣本?——庫布其財富分享會對...
    經濟觀察網 程久龍/文 12月1日,法國巴黎,全球氣候變化大會。147位國家領導人,195個國家代表團,近2000個NGO組織,政商名流雲集。聚焦如何面對氣候變化、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可持續發展受到嚴峻挑戰的現今,各國如何切實行動?
  • ...國際沙漠論壇諮委會會議在京舉行 聚焦治沙生態價值應對氣候變化
    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諮詢委員會近日在北京召開會議,來自聯合國有關組織、中國外交界、企業界、金融界、科技界的代表就第八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的主題、分論壇議題和會議方案進行研討。聯合國環境署原執行主任、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諮詢委員會外方執行主席埃裡克·索爾海姆出席會議,部分在京的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諮詢委員會成員應邀出席,建言獻策。
  • 習近平: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轉型,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
    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習近平提出3點主張:第一,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力度。二十國集團要繼續發揮引領作用,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指導下,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中方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力爭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將堅定不移加以落實。
  • 中國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問題回顧與展望
    本文對中國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的發生、發展和解決方案進行了歷史性的回顧,對能源、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治理的前景進行了展望。【關鍵詞】能源;環境;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以下簡稱能源、環境和氣候)問題是伴隨著工業文明的進步而發生和發展的。
  • 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
    來源:海外網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近年來,中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多邊合作,贏得國際社會普遍讚譽。埃及外交事務委員會成員、《金字塔報》專欄作家賈巴拉指出,中國一直在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從綠色發展中尋找發展的機遇和動力。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目標,中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令人欽佩的貢獻」。
  • 國家電網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能源轉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我國是全球氣候治理的堅定參與者和推動者、綠色低碳能源轉型的積極實踐者和引領者。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能源革命這兩個密切聯繫的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能源諮詢委員會委員、第九屆扎耶德未來能源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李俊峰。
  • IRENA: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成本暴跌 能源轉型迎來重要轉折點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表示,相對於化石燃料發電而言,可再生能源價格誘人,可以幫助政府從疫情的衝擊中實現綠色經濟復甦。IRENA總幹事Francesco La Camera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迎來了能源轉型中的重要轉折點。」很多科學家也表示,世界需要加快轉型,以減輕氣候變化的最嚴重影響。
  • 中國能源發展往何處去
    持續推進能源革命白皮書指出,面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挑戰、能源資源約束等日益嚴峻的全球問題,中國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在努力推動本國能源清潔低碳發展的同時,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與各國一道尋求加快推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新道路。
  • 可再生能源能否成就中國?
    12月1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發表講話,首次提出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風電、太陽能發電在2030年的裝機容量指標——二者的發電總裝機將達到2019年底的三倍。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為2.1億千瓦、太陽能2億千瓦。
  • 太陽能漸成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 在2011年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上,從參加的企業類型來看,太陽能企業的數量遠遠高於其他行業,這一方面說明了太陽能行業目前火熱的程度,同時也反映出太陽能的戰略地位得到相應提高,未來新能源市場太陽能將漸成能源發展主要方向。與同期召開的其他分論壇相比,晶矽論壇尤為引人注意,參加論壇的人數也是其他論壇的數倍。
  • 全球氣候變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挑戰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第四次評估報告認為,自1750年以來,由於人類活動,全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以明顯增加,1970~2004年期間增加了70% ,目前已經遠遠超出了根據冰芯所顯示的工業化前幾千年中的濃度值。在這34年間,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了大約80% 。到2005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以達到379ppm ,遠遠超過了過去65萬年自然變化的範圍。
  • 太空中的太陽能電池板未來可滿足地球的能源需求
    氣候變化是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最大挑戰,因此風險也非常之大。從全球溫度上升到氣候模式改變,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到全世界的每一個人。克服這一挑戰需要我們徹底改變生產和消耗能源的方式。最近幾年,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迅速,效率更高、成本也更低。但是採用可再生能源的一個主要障礙在於,它們無法持續提供能量。
  • 2020年全球氣候能源10件大事
    除了新冠疫情的肆虐、種族矛盾再次升級和全球經濟持續低迷,還經歷了加州山火和有史以來最活躍的大西洋颶風季節等氣候災害。在與氣候變化的對抗中,2020年是有史以來最關鍵的一年。因為這一年,世界開始行動起來,修復幾個世紀以來對氣候的破壞。
  • 未來,太空中的太陽能電站,可以解決人類能源的需求
    氣候變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挑戰,因此存在很多風險。從全球氣溫上升到天氣模式轉變,全球已經感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克服這一挑戰將需要徹底改變我們產生和消耗能源的方式。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效率不斷提高。和更低的成本。
  • 院士專家聚首張家口,為能源發展精準把脈!
    ,同時向世界展示出我國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所做出的努力。未來,為實現碳中和目標,除了加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外,還需開展更廣泛的工作,包括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水平,通過構建智慧能源系統以實現各類能源間的平衡發展等。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發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可期。德國則計劃將可再生能源比例從目前的18%提升至30%。  今年7月,歐委會推出了歐盟能源系統一體化發展戰略,同時在清潔氫能源、電池等多個重點領域推動建立行業聯盟,通過行業間協作促進相關領域發展並拉動投資。在「下一代歐盟」復興計劃長期預算中,歐盟要求成員國在推動經濟復甦過程中,將至少37%的公共投資用於應對氣候變化相關領域,並進一步放寬成員國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財政限制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