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宗澤】《聯合國防治沙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COP13)將於9月6日至17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召開。據預計,屆時將有190多個締約方代表、相關國際組織及民間組織代表參會,預計正式代表約1400人,其中部分國家元首將出席此次會議,共商全球防治荒漠大計。億利集團將承辦締約大會可持續土地管理商業論壇。作為此次大會的重量級演講嘉賓,中英(廣東)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中心顧問、英國新絲路能源有限公司主席、英國下議院能源與氣候變化委員會前主席提摩西•楊近日在大會前夕接受了環球網記者的獨家採訪。
英國是老牌發達國家,在經濟、能源、環保等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特別是在清潔能源。近年來,英國率先在海上建立發電廠,節約土地成本。提摩西•楊是英國下議院能源與氣候變化委員會的前主席,曾推動發布《與中國的低碳增長關係》報告及中英兩國清潔能源合作。
「人類在地球的歷史是從大約40億年前開始的,算是新物種之一。在過去幾千年中,人類的成功依賴穩定的氣候條件。為保證氣候持續穩定,快速擴大清潔能源的使用是關鍵,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實質增長。」 提摩西•楊在回答記者有關「希望5年後看到的庫布其是什麼樣子」問題時說道。
據提摩西•楊介紹,在近海風能利用方面,英國處於全球第一的地位,發電總量超過全球三分之一,達到14吉瓦。近海風能不僅不佔用陸地,而且對環境的影響非常小。近些年,中國的近海風能同樣吸引了不少目光,特別是在那些土地有限以及岸上風能稀缺的地方。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三大風能利用國,排在德國之後。不過,相比岸上風能,近海風能的建設在初期需要更多的投資,更高的操作和維護費,整個建設施工也更困難。
在談到如庫布其這樣的沙漠地區和能源關係時,提摩西•楊認為,發展綠色能源同樣重要。相關研究顯示,沙漠地區的太陽能可以滿足人們對電能的需求。條件是資金到位,克服沙塵和高溫引發的能效降低問題。
2010年,庫布其在未被開發的沙漠地區建設了310兆瓦的光伏發電項目。電能由太陽能板生產,太陽能板之間種有樹木,而在太陽能板下面又搞起了畜牧業。一種同時生產甘草,餵養羊,發電的3D項目在庫布其生根。每生產5億千瓦/時的電量,一年下來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萬噸、硫氧化物1.24噸、氮氧化物6200噸、塵埃1.1萬噸。庫布其為世界其它沙漠地區如何將可再生能源、地區種植、畜牧業融為一體樹立了典範。同時,庫布其還向大家展示了「因地制宜」是自然資源稀缺國家取得成功的關鍵。
提摩西•楊最後指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綠色能源的使用會成為生態環境發展的重要部分。在中國北部地區,太陽能將成為主要的自然資源。大規模的太陽能項目今後會一個個落地。農民在進行傳統農業的同時還可發展太陽能和風能。在沙漠建設太陽能廠還可降低沙漠地區氣溫、增加土壤內的保水量,當地的整個生態循環系統都會從中受益。毫無疑問,在下個5年,太陽能會是庫布其沙漠綠色能源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