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選了今年的諾貝爾獎?看完這篇文章也許你還有機會

2020-10-30 中國國家地理

諾貝爾獎有多少獎金?

地理學的「諾貝爾獎」是什麼?

還有同樣精彩的搞笑諾貝爾獎?

歡迎收看本期

那些有關諾貝爾獎的奇怪知識點

先來看下今年各獎項的獲獎情況

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

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另外一半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因為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

化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珍妮弗·安妮·道德納(Jennifer A. Doudna)獲得這一獎項,以表彰其「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的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

和平獎授予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以表彰其「在對抗飢餓問題上所做的努力、為改善遭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所作的貢獻,以及其在防止將飢餓問題作為戰爭和衝突的武器方面,發揮的推動作用」。

經濟學獎獲獎者為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獲獎情況

諾貝爾獎自1901年首次頒發以來

一直被視為各領域備受矚目的焦點

當然,除了因為是世界公認的頂級獎項之一

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它豐厚的獎金

諾 貝 爾 獎 獎 金 有 多 少 錢?

1896年,諾貝爾去世後

留下的遺產約有3100萬瑞典克朗

但這3100萬瑞典克朗本身並不是諾貝爾獎獎金本身

這筆錢由諾貝爾基金會來負責管理

諾貝爾基金會是一家成立於1900年的私人機構

對履行諾貝爾的遺願負有最終責任

主要任務是管理諾貝爾的財產

以確保長期獲得諾貝爾獎的財務狀況

諾貝爾基金會可以將這筆錢妥善用於投資

也就是說由這筆錢產生的利息和投資獲得的收益

才是諾貝爾獎獎金的主要來源

根據數據顯示

2019年,諾貝基金會總的回報率達到16%

而基金會本身運營支出與獎金只佔總資產的2.1%

同時,還會有少部分源於

瑞典政府的資助和他人的捐贈

諾貝爾遺囑(共4頁)

按照諾貝爾本人的遺囑

諾貝爾獎獎金要滿足一個正教授

在20年不領工資的情況下進行科學研究

最初諾貝爾獎的獎金金額就是

一個瑞典正教授二十年的年薪

因此1901年,首次諾獎的獎金為15.0872萬瑞典克朗

但由於獎金來自投資收益以及通貨膨脹等因素

所以金額一直在變化

1980年,諾貝爾獎單項獎金達到100萬瑞典克朗

1991年為600萬瑞典克朗

到2001年的時候到達頂峰,為1000萬瑞典克朗

2012年,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莫言獲得的獎金金額是800萬瑞典克朗

同樣的,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獎金也是800萬瑞典克朗,但由於獲獎者有三人

所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只獲得了400萬瑞典克朗

另外兩位科學家平分剩下的400萬

  • 滑動查看諾貝爾獎歷年獎金數額

近年來,由於總體上不錯的市場表現

以及基金會自身資產管理的良好結果

今年的諾貝爾獎金金額由去年的900萬瑞典克朗

重新增加到了1000萬瑞典克朗

約合人民幣760萬

果然書中自有黃金屋

不過靠諾貝爾獎發家致富地理君估計沒希望了

因為諾貝爾獎只有六個獎項,即

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經濟

不過,既然諾貝爾沒有地理學獎

咱們依舊可以聊聊

地 理 學 的 「 諾 貝 爾 獎 」

1878年至1880年間

地理學家和北冰洋航道開拓者

阿道夫·艾瑞克諾登舍爾德率領「維加號」

首次通過大西洋和太平洋東北部

完成環繞歐亞大陸的歷史性航行

此後,瑞典人類學和地理學會(SSAG)專門設立

維加獎

以表彰對全球地理研究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該獎項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個分支

每三年在全世界範圍內

對傑出的地理學科學家進行海選之後

評選出一名獲獎者,由瑞典國王頒獎

有「地理學諾貝爾獎」之稱

維加獎自創立以來的獲獎者有

寫出「從極地到極地」巨著的斯文·赫定(Sven Hedin)、

創造了 「地理循環理論」的戴維斯(Davis)、

創造了「阿爾斯冰期理論」的彭克(Penck)、

證實了「米蘭科維奇理論」的英柏瑞(Imbrie)、

「古海洋學之父」稱號的埃米利亞尼(Emiliani)、

開拓了山地冰芯氣候研究的湯姆森(Thompson)、

等著名科學家......

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

獲得了維加獎的自然地理獎項

因其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環境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

這是亞洲學者首次獲得有此項榮譽

瑞典國王向姚檀棟頒發維加獎獎章

維加獎的設立最早源於對北極研究的重視

後來延伸到南極研究

又逐漸涵蓋地球科學的多個領域

對第三極的研究,近年來逐漸進入評獎委員會的視野

以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為中心的

超過500萬平方公裡的地區

被全球科研人員稱之為「第三極地區」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

這裡成為兩極之外冰川科學家們最感興趣的地區

姚檀棟長期從事冰川與環境變化研究

開拓和發展了中國的冰芯研究

截圖自紀錄片《科學的力量》

冰芯,即取自冰川內部的芯

每一年冬季的積雪經夏季消融後會形成一個消融面

消融面上汙化物成了劃分年層的天然標誌

這樣,冰層就可以像樹輪一樣被測出年齡來

所有在大氣中循環的物質

都會隨大氣環流而抵達冰川上空

並沉降在冰雪表面,最終形成冰芯記錄

之所以備受科學家的青睞是因為冰芯的

保真性好(一直處於低溫環境,受到的幹擾很少)

解析度高(可達到年)

記錄連續而且序列長(可達幾十萬年)

且蘊含信息量豐富

猶如史書記載著不同時期氣候和環境的變化

通過鑽冰芯和表面雪層研究

科學家可以揭示古氣候發生變化的規律

並通過這些規律預測未來氣候的演變趨勢

聽完了嚴肅的科普,最後咱們來聊點輕鬆的

無論是諾貝爾獎還是維加獎

都需要有專業領域的人員提名才有機會獲獎

但是,還有一個與諾貝爾獎沾邊兒的獎項

它的提名則完全沒有門檻

搞 笑 諾 貝 爾 獎

作為一直跟諾貝爾獎相愛相殺的搞笑諾貝爾獎

它設立的初衷

是為表彰那些讓人忍俊不禁後又發人深省的研究

當然實力也不容小覷,很多研究成果都發在了

Science、Nature、JAMA這些期刊上

頒獎典禮場所也是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

不過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頒獎儀式改為了線上

左下角的頒獎嘉賓為2007年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Eric Maskin

而且這個搞笑諾貝爾獎的獎金也相當「大方」

10萬億......辛巴威幣(約人民幣0.2元)

不過,雖然沒有什麼獎金

但是這一點也不影響它的精彩

這些年獲獎的研究有:

過山車可以加速腎結石脫落、

袋熊的便便為什麼是正方形的、

如何用化學方法將熟雞蛋變生、

洋蔥為什麼「催人淚下」等等......

實際上

搞笑諾貝爾獎的含金量一點也不亞於諾貝爾獎

其中物理學家Andre Geim在2000年

和另一位教授研究出了通過磁懸浮克服重力

讓一隻青蛙懸浮在空中的技術

進而推論出使用類似的方法

也可以讓人克服重力作用漂浮起來

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的物理獎

而十年後的2010年,這位物理學家因為在

二維石墨烯材料的開創性實驗

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同樣有梗的還有哈佛大學教授Roy Jay Glauber

十幾年來他一直作為

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掃帚保管員

負責傳統節目「扔紙飛機」後的舞臺清掃

但在2005年他缺席了這項工作,原因是

因為「對光學相干性的量子理論的貢獻」

老爺子去領真正的諾貝爾獎了......

這位「掃地僧」在半個世紀以前

就提出了相干性量子光學理論,一時轟動學界

自那以後,他就開創了量子光學的新學科

成為「量子光學」之父

12月10日是諾貝爾的逝世紀念日

每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都安排在這一天舉行

而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

諾貝爾基金會決定取消原定於12月10日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

改為線上舉行

獲獎者將不會按慣例被邀請至斯德哥爾摩

而是在各自國家獲頒相關獎項

參考資料:

https://www.nobelprize.org/

Alfred Nobel遺囑全文.<https://www.nobelprize.org/alfred-nobel/full-text-of-alfred-nobels-will-2/>

話題

看完文章之後

你想好明年的「諾貝爾獎」

打算競爭哪個獎項了嗎

留言區見

- END -

編輯 | 尹詩畫

圖源 | 網絡

中國最「香」的地方在哪裡?

中國古代最有智慧的玩具是什麼?

辣椒是如何改變中國人的口味的?

地理君小課堂2020年8月|7月| 6月

5月|4月| 3月| 2月| 1月

到中國國家地理官方微信圈子

帶話題發帖

即可參與中國國家地理影賽

周賽第十六期 主題

▼點擊下方直達參賽

尋找地平線

《中國國家地理》《中華遺產》《博物》

《行天下》、中國國家地理增附刊、英文版

盡在中國國家地理暢讀

相關焦點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2020-11-27 17:00:00樂清應急管理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記憶是怎樣形成的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記憶是怎樣形成的歡迎大家收看本文章,我是本文章的小編小汐,如果你們看完文章之後有什麼想說的想表達的 ,可以留言給小編喲,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正文吧!如果說你學會了什麼,也就意味著你記住了某種東西,因此在心理學看來,學習複習還有記憶回憶都是密不可分,或者說幾乎就是同一回事。我們通常所指的記憶,就是我們能夠回憶起來的東西,比如我們昨天吃了什麼?我們上次看這本書看到什麼位置了,但是還有一些東西是我們其他的重要的記憶方式。
  • 看完這兩篇文章,我無語了!因為正文真的是……
    看完這兩篇文章,我無語了!因為正文真的是無語呢…… 頂級期刊《Nature Chemistry》網站曾經在2014年6月刊登了一篇投稿,標題是「不含化學物質的產品名單」。作者是兩位著名化學家Chemjobber和Alex Goldberg。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屠呦呦再次落選院士:沒有博士學位,論文數量不夠
    來源:說談大學 搜狐新聞 2020年的兩院院士評選,我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再次落選。可問題恰恰就在這裡——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稱之為論文的。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文章,才算得上是論文呢? 屠呦呦教授的論文數量及其稀少,因為她和她的團隊長期埋頭於各種理論研究和試驗,也許上萬次的實驗才能得出一個有效的結論,那論文數量自然不會多。
  • 從教師的職稱制度看,屠呦呦落選院士太正常了!
    估計大家都清楚,我們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又被稱為「三無」科學家,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的一位科學家。那這樣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什麼連院士也評不上呢?我們看看她落選的理由:1、屠呦呦沒有博士學位。2、屠呦呦沒有國外名校留學經歷。3、屠呦呦SCI論文稀少。是不是很可笑呢?不可笑,因為在我國,這都是評選院士的必備條件。
  • 能獲諾貝爾獎,卻評不上院士,屠呦呦評院士再次落選
    能獲諾貝爾獎,卻評不上院士,屠呦呦評院士再次落選。不僅讓人感到體制的固化和教條,更讓人感受到官本位主義對文化科學界的嚴重腐蝕。2020年的兩院院士評選,我國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再次落選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最近第五人格官方終於公布了新求生者勘探員的技能介紹,這個角色主要的功能就是使用天外隕石製作的磁鐵來攻擊和躲避監管者的,不過說實話官方對於新角色技能的描述每次基本都是一樣的,玩家單獨看每一個字都能看明白,但是這些字連到一起就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
  • 看完這篇文章!教你迅速敲定畢業論文選題!
    看完這篇文章!教你迅速敲定畢業論文選題!
  • 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覺得SCI難嗎
    :Identification of Key Genes in Thyroid Cancer Microenvironment文章摘要:Backgroun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 plays important
  • 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陽臺族種月季有多難了~
    小黃雞三、大量的耐心和精力一般種月季需要一天一觀察,每次至少留半個小時看看有沒有長蟲或是有病葉,特別是到特定時期需要換土或是修剪,每隔十天半個月的就要去打藥修剪病枝,如果你各個幾天才去看它一次,很可能你的月季就不行了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日常生活中,說到打嗝這件事,想必大家對它並不陌生,每次我們吃的過飽時很容易會出現打嗝這一現象;打嗝並不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我們只是稍微會感覺到有些不舒服罷了。但是倘若你最近頻繁性的打嗝,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提高警惕了,這極有可能是疾病問題所導致的,還請及時去醫院進行就診和檢查。
  • 你看完這篇文章立刻明白
    更不用說只在電影電視裡、還有抖音視頻裡出現的百萬名表,以及有著億萬富翁必備的「理察米勒」等等這類頂級高端品牌了。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只能靠品牌判斷的手錶檔次,也可以理解為靠廣告推廣砸出來的「身價」在修表師眼裡是不是也真的將檔次劃分的也這麼清楚呢?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電解電容極性接錯會爆炸,如何避免,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電解電容極性接錯就會發生爆炸,如何避免正負極接錯,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避免一:電解電容正負極判斷(1)外觀辨別首先拿出一個電解電容,第一種方法是看電解電容膠管,膠管一端印有負極的標示。另外一端正極則不表示。第二種方法是看電解電容引腳。
  •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再決定吧!(下)
    但是到了尼泊爾的雨季,滂沱大雨以及常發性的泥石流也會讓你夜不能寐。可以想像一下:距離你直線距離不足50米的地方,泥石流正沿著河道,以山崩地裂之勢向下遷移...飲食方面,很難與你在國內的飲食習慣相吻合。這一點要有心理準備,尤其是去有宗教信仰的國家。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火星著陸有多難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呢,去火星探索並且安全著陸到底有多難,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因為火星也在圍繞太陽運轉,火星離地球最近的距離是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是4.5億公裡,這是什麼概念,從北京到三亞我們姑且算個3000公裡,我們計算地球和火星最近的距離,地球到火星我們相當於從北京到三亞跑10000個來回。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清楚了
    這是每一位患者都很關心的問題,耐心看完這篇文章,這些問題就清楚了。通過大量的隨訪發現,大部分的肺結節都為良性,最常見的是炎症、外傷的瘢痕,還有一部分為炎性假瘤、錯構瘤、結核球等。 結節越小良性的可能性越大。 直徑<5mm稱之為微小結節,超過95%的微小結節都為良性結節。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拿到作文高分並不困難!
    不過作文也是最大的的難點之一,特別是對許多作文一直拿不到好分數的學生來說,總感覺自己無論寫了多少篇作文練習,背了多少的範文,最終還是寫不出一篇好文章。事實上,作文的寫作也是有一定的技巧在內的。只要掌握好了正確的寫作方法和文章結構,大多數人至少都能拿到二等上到一等下這個範圍內的分數的。
  • 85歲的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卻2次落選中科院士,這到底是為何?
    令人不解的是,這樣一位辛勤耕耘、屢建功勳,為發展中醫藥事業、造福人類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的科學家,卻沒有入選中國的科學院院士,兩次增選科學院院士都落選了,為什麼成為中國的科學院院士,難度如此之高?屠呦呦在看書也許是因為這次患病的經歷,讓屠呦呦更加堅定了學醫救人的遠大志向。
  • 關於今年諾貝爾獎的這些熱點,我和娃看完快要笑噴了
    看完物理後來,諾貝爾獎還有專門的基金會對基金進行投資管理,賺取一定的收入,同時還有社會各界對諾貝爾獎進行捐款~不過,為了給爸爸的科學研究發光發熱,讓這3個孩子吃一整天的香蕉還不能咽下去,好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