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有多少獎金?
地理學的「諾貝爾獎」是什麼?
還有同樣精彩的搞笑諾貝爾獎?
歡迎收看本期
那些有關諾貝爾獎的奇怪知識點
先來看下今年各獎項的獲獎情況
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
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另外一半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因為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
化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珍妮弗·安妮·道德納(Jennifer A. Doudna)獲得這一獎項,以表彰其「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的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
和平獎授予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以表彰其「在對抗飢餓問題上所做的努力、為改善遭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所作的貢獻,以及其在防止將飢餓問題作為戰爭和衝突的武器方面,發揮的推動作用」。
經濟學獎獲獎者為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獲獎情況
諾貝爾獎自1901年首次頒發以來
一直被視為各領域備受矚目的焦點
當然,除了因為是世界公認的頂級獎項之一
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它豐厚的獎金
諾 貝 爾 獎 獎 金 有 多 少 錢?
1896年,諾貝爾去世後
留下的遺產約有3100萬瑞典克朗
但這3100萬瑞典克朗本身並不是諾貝爾獎獎金本身
這筆錢由諾貝爾基金會來負責管理
諾貝爾基金會是一家成立於1900年的私人機構
對履行諾貝爾的遺願負有最終責任
主要任務是管理諾貝爾的財產
以確保長期獲得諾貝爾獎的財務狀況
諾貝爾基金會可以將這筆錢妥善用於投資
也就是說由這筆錢產生的利息和投資獲得的收益
才是諾貝爾獎獎金的主要來源
根據數據顯示
2019年,諾貝基金會總的回報率達到16%
而基金會本身運營支出與獎金只佔總資產的2.1%
同時,還會有少部分源於
瑞典政府的資助和他人的捐贈
諾貝爾遺囑(共4頁)
按照諾貝爾本人的遺囑
諾貝爾獎獎金要滿足一個正教授
在20年不領工資的情況下進行科學研究
最初諾貝爾獎的獎金金額就是
一個瑞典正教授二十年的年薪
因此1901年,首次諾獎的獎金為15.0872萬瑞典克朗
但由於獎金來自投資收益以及通貨膨脹等因素
所以金額一直在變化
1980年,諾貝爾獎單項獎金達到100萬瑞典克朗
1991年為600萬瑞典克朗
到2001年的時候到達頂峰,為1000萬瑞典克朗
2012年,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莫言獲得的獎金金額是800萬瑞典克朗
同樣的,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獎金也是800萬瑞典克朗,但由於獲獎者有三人
所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只獲得了400萬瑞典克朗
另外兩位科學家平分剩下的400萬
滑動查看諾貝爾獎歷年獎金數額
近年來,由於總體上不錯的市場表現
以及基金會自身資產管理的良好結果
今年的諾貝爾獎金金額由去年的900萬瑞典克朗
重新增加到了1000萬瑞典克朗
約合人民幣760萬
果然書中自有黃金屋
不過靠諾貝爾獎發家致富地理君估計沒希望了
因為諾貝爾獎只有六個獎項,即
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經濟
不過,既然諾貝爾沒有地理學獎
咱們依舊可以聊聊
地 理 學 的 「 諾 貝 爾 獎 」
1878年至1880年間
地理學家和北冰洋航道開拓者
阿道夫·艾瑞克諾登舍爾德率領「維加號」
首次通過大西洋和太平洋東北部
完成環繞歐亞大陸的歷史性航行
此後,瑞典人類學和地理學會(SSAG)專門設立
維加獎
以表彰對全球地理研究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該獎項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個分支
每三年在全世界範圍內
對傑出的地理學科學家進行海選之後
評選出一名獲獎者,由瑞典國王頒獎
有「地理學諾貝爾獎」之稱
維加獎自創立以來的獲獎者有
寫出「從極地到極地」巨著的斯文·赫定(Sven Hedin)、
創造了 「地理循環理論」的戴維斯(Davis)、
創造了「阿爾斯冰期理論」的彭克(Penck)、
證實了「米蘭科維奇理論」的英柏瑞(Imbrie)、
「古海洋學之父」稱號的埃米利亞尼(Emiliani)、
開拓了山地冰芯氣候研究的湯姆森(Thompson)、
等著名科學家......
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
獲得了維加獎的自然地理獎項
因其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環境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
這是亞洲學者首次獲得有此項榮譽
瑞典國王向姚檀棟頒發維加獎獎章
維加獎的設立最早源於對北極研究的重視
後來延伸到南極研究
又逐漸涵蓋地球科學的多個領域
對第三極的研究,近年來逐漸進入評獎委員會的視野
以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為中心的
超過500萬平方公裡的地區
被全球科研人員稱之為「第三極地區」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
這裡成為兩極之外冰川科學家們最感興趣的地區
姚檀棟長期從事冰川與環境變化研究
開拓和發展了中國的冰芯研究
截圖自紀錄片《科學的力量》
冰芯,即取自冰川內部的芯
每一年冬季的積雪經夏季消融後會形成一個消融面
消融面上汙化物成了劃分年層的天然標誌
這樣,冰層就可以像樹輪一樣被測出年齡來
所有在大氣中循環的物質
都會隨大氣環流而抵達冰川上空
並沉降在冰雪表面,最終形成冰芯記錄
之所以備受科學家的青睞是因為冰芯的
保真性好(一直處於低溫環境,受到的幹擾很少)
解析度高(可達到年)
記錄連續而且序列長(可達幾十萬年)
且蘊含信息量豐富
猶如史書記載著不同時期氣候和環境的變化
通過鑽冰芯和表面雪層研究
科學家可以揭示古氣候發生變化的規律
並通過這些規律預測未來氣候的演變趨勢
聽完了嚴肅的科普,最後咱們來聊點輕鬆的
無論是諾貝爾獎還是維加獎
都需要有專業領域的人員提名才有機會獲獎
但是,還有一個與諾貝爾獎沾邊兒的獎項
它的提名則完全沒有門檻
搞 笑 諾 貝 爾 獎
作為一直跟諾貝爾獎相愛相殺的搞笑諾貝爾獎
它設立的初衷
是為表彰那些讓人忍俊不禁後又發人深省的研究
當然實力也不容小覷,很多研究成果都發在了
Science、Nature、JAMA這些期刊上
頒獎典禮場所也是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
不過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頒獎儀式改為了線上
左下角的頒獎嘉賓為2007年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Eric Maskin
而且這個搞笑諾貝爾獎的獎金也相當「大方」
10萬億......辛巴威幣(約人民幣0.2元)
不過,雖然沒有什麼獎金
但是這一點也不影響它的精彩
這些年獲獎的研究有:
過山車可以加速腎結石脫落、
袋熊的便便為什麼是正方形的、
如何用化學方法將熟雞蛋變生、
洋蔥為什麼「催人淚下」等等......
實際上
搞笑諾貝爾獎的含金量一點也不亞於諾貝爾獎
其中物理學家Andre Geim在2000年
和另一位教授研究出了通過磁懸浮克服重力
讓一隻青蛙懸浮在空中的技術
進而推論出使用類似的方法
也可以讓人克服重力作用漂浮起來
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的物理獎
而十年後的2010年,這位物理學家因為在
二維石墨烯材料的開創性實驗
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同樣有梗的還有哈佛大學教授Roy Jay Glauber
十幾年來他一直作為
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掃帚保管員
負責傳統節目「扔紙飛機」後的舞臺清掃
但在2005年他缺席了這項工作,原因是
因為「對光學相干性的量子理論的貢獻」
老爺子去領真正的諾貝爾獎了......
這位「掃地僧」在半個世紀以前
就提出了相干性量子光學理論,一時轟動學界
自那以後,他就開創了量子光學的新學科
成為「量子光學」之父
12月10日是諾貝爾的逝世紀念日
每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都安排在這一天舉行
而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
諾貝爾基金會決定取消原定於12月10日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
改為線上舉行
獲獎者將不會按慣例被邀請至斯德哥爾摩
而是在各自國家獲頒相關獎項
參考資料:
https://www.nobelprize.org/
Alfred Nobel遺囑全文.<https://www.nobelprize.org/alfred-nobel/full-text-of-alfred-nobels-will-2/>
話題
看完文章之後
你想好明年的「諾貝爾獎」
打算競爭哪個獎項了嗎
留言區見
- END -
編輯 | 尹詩畫
圖源 | 網絡
中國最「香」的地方在哪裡?
中國古代最有智慧的玩具是什麼?
辣椒是如何改變中國人的口味的?
地理君小課堂2020年8月|7月| 6月
5月|4月| 3月| 2月| 1月
到中國國家地理官方微信圈子
帶話題發帖
即可參與中國國家地理影賽
周賽第十六期 主題
▼點擊下方直達參賽
尋找地平線
《中國國家地理》《中華遺產》《博物》
《行天下》、中國國家地理增附刊、英文版
盡在中國國家地理暢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