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天狄托甲」是被忽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玩圈中的神秘之物

2020-12-05 文玩與收藏1

去西藏的朋友會看到藏族同胞戴的一種舊氣十足純樸神秘的金屬飾品,其實它叫''天鐵'',在西藏地區藏語稱「託甲」譯為天鐵或雷石、藏族傳統解釋為打雷時降下來的鐵塊。說實話這種藏傳的文玩在整個市場還屬於一種冷門之物,但是它背後的故事、文化、精神卻是大部分人所喜歡的。

據說這種天鐵埋藏地下長期不鏽,呈現各種形色,在藏族人們的心中示為神聖之物。他們認為天鐵是上蒼賜給的寶物,具有特殊的力量,認為用它做成各種法器一定具有很強的磁場, 為自己與家人帶來好運。

這是一件【天狄托甲-金剛杵】年份足,工藝老,氧化皮殼非常舒服,手工鑲嵌純銅,搭配:六粒原礦松石、兩粒老珊瑚、老藥師、牙三通、銀鍍金隔片、松石背雲、純手工編制繩子抽拉式。

關於天鐵的成份也有一些爭議,部分學者認為天鐵為早期的隕石和後來冶煉技術發達後的青銅、紅銅、黃銅等製作。

也有人認為藏區的很多山都蘊藏著豐富的礦藏,當雷電產生時發出的高溫,快速擊打在某一塊高品位的金屬礦石上,溶燒了那塊品位較高的金屬礦石(產生了熔煉過程)後形成的金屬結晶體原鐵。藏民們上山勞作時撿到帶回家,加工成不同的有宗教祈福圖案的飾物佩戴。

還有一種天鐵屬於隕鐵類,是宇宙行星在空中碰撞後掉落到地球上的金屬塊,在通過大氣層墜落時表面形成了自然的劃痕,後加工成相應法器。

看此作品散發古樸光澤、包漿厚重、氧化自然,天鐵也是被忽略的非物質文化遺存,我認為天鐵的研究價值比唐卡、天珠還要高,它的文物價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工藝價值和實用價值等很值得我們探究……

相關焦點

  • 藏傳天狄托甲鑑賞
    壇城託甲,圖二豬鼻九宮八卦託甲,《蓮花生大士全傳》記載,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是蓮花生大士,為眾生於世間因受時空,方位不吉祥所生障難,特聚集梵,藏,漢,三地破除各種兇煞之鎮宅安居妙寶而成。其中詳細記載了藏傳九宮八卦等由來。根據書中所述,九宮八卦圖是由文殊菩薩開示、教化,蓮花生大士受命而制,所以也稱「文殊九宮八卦」。
  • 歷史文化|傳說中的十四種神秘西藏藏傳法器你們都見過幾樣!
    它的外圈是十二生肖,中圈是八卦,內圈是九宮。它代表著梵、藏、漢的文化交流。最遲至甘丹頗章時期,藏族治印藝術在民間世俗社會中使用已相當普及,如買賣契約、支差還債,籤訂盟約合同,社會交往、文書往來,喜慶哀傷活動等,莫不以治印為相互信賴之憑證。
  • 九宮八卦牌明明是道家產物,為何卻在藏傳佛教中盛行?
    九宮是古人將天宮以井字劃分成九個等份,在晚間從地上觀天的七曜與星宿移動,可知方向及季節等資訊;八卦來自太極、兩儀、四象中,「四象生八卦」,為上古時期伏羲所創。就是現在它們在道教與中醫上仍然運用比較廣泛,看似簡單其中大道參透之人鳳毛麟角。
  • 邁向批判性遺產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知識困惑與範式轉型
    [注] 王傑文則指出,以物化的方式搶救保護和開發利用,從根本上帶有漠視文化遺產之主體的弊端。文化傳統的主體仍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政府、學者和文化公司都把民眾當作啟蒙的對象,因此,地方民眾沒有被賦予基本的主動性。
  • 永遠珍視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該法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作了整體性的規定,奠定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科學性、規範性和持久性開展的基礎,也標誌著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已走上依法保護階段。  「非遺法」頒布之前,在200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頒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同年12月,國務院公布了《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其中包括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 神秘而聖潔的藏飾,不認識別瞎戴!
    」的寶物,因為出現了缺陷,被貶降到人間,後被藏族發現,西藏人至今仍認為它是「天降之石」,並賦予了其各種神秘的意義和神奇的傳說。 至純天地老天珠 二、天狄托甲
  • 動態保護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
    原標題:動態保護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訪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王鳳蘭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就是要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得到持續的實踐與傳承,並提升其被繼承的可能性。在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究竟該保護什麼、如何保護,目前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高於一切
    近些年,我國被評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數量越來越多,但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消失。而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消失,有人認為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每一個時代的人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每個時代傳承下來的項目都會帶有時代的色彩,而一些不受歡迎或者不被認可的項目自然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有人認為項目雖然消失了,但是它的精神卻傳承了下來,這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與價值所在。
  • 黔東南州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不得不知的故事
    2012年以來,我州先後出臺了《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年度考核辦法(試行)》、《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性文件。這些地方性法規和政策,進一步保護了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環境,有效地促進了黔東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發展。
  • 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03-08 20:03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學
    目前,南安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類79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2項,省級保護名錄9項,泉州級保護名錄3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32人,其中省級傳承人2人、泉州市級傳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燈、蛇脫殼古陣法、南音、高甲戲、木偶雕刻等5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 蒙古人必須知道的國家級與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中國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獨一無二的。2009年10月1日被批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蒙古族馬頭琴馬頭琴是一種兩弦的弦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Nair)」,「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2006年5月20日,那達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開始試運行
    歷時四年建設、布展,2021年元旦起,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開始試運行,免費向觀眾開放。 新年伊始,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開始試運行。
  • 走進蟹螺藏族鄉,發現屬於石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木雅藏族年俗:年俗,木雅語稱為「gu qu mu」,木雅人又用漢語稱為「燒賻紙」,是木雅藏族一年中最為重要的日子。石棉藏族壇壇酒釀造技藝:壇壇酒是石棉藏族的常備飲料,主要用於喜慶及各種禮儀場合,例如:結婚、生孩子、待客、過節、開路、做道場等等。
  • 非物質文化遺產C位出道的酸菜魚
    本素酸菜魚十五年匠心堅守,靠非物質文化遺產C位出道的酸菜魚~360天基地活水養殖黑魚專供,現撈現殺,魚骨熬湯,精選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酸菜調配的秘制湯底,多種辣度口味自由選擇,一條魚一鍋湯,熱油滋拉一聲響,滿桌飄香,撲鼻而來的濃鬱酸香引得人食慾大開,魚肉大片厚薄均勻,鮮美滑嫩,一口一口完全停不下來!別光吃魚肉,鍋裡的配菜也個個有料,入味非常。
  • 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線上頒獎儀式在湖北十堰圓滿召開
    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之非遺線上頒獎儀式於2020年11月19號在湖北十堰圓滿召開,政府相關主管部門領導北京文化旅遊平臺合作地區的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負責人、各合作地區文旅局、新聞媒體也都到場參與其中。
  • 神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 傳統文化傳承入心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是最古老、最鮮活的文化歷史傳統。為了傳承和保護好神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繼承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培養神木市中小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意識,近年來,神木市文化館本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從娃娃抓起」的理念,堅持開展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全市廣大中小學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專題展在瀋陽順利舉行
    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堅定文化自信,傳承非遺文化及技藝,推動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2019年9月9日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主辦,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黃金文化專項公益基金管理委員會承辦,瀋陽萃華金銀珠寶股份有限公司具體承辦的「文化黃金 傳承創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專題展
  • 非物質文化遺產酸菜與魚的完美結合
    多種辣度可選,精選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酸菜酸蘿蔔,大片酸脆鮮甜,魚肉鮮香與酸菜的爽脆充分融合湯鮮味美,麻辣重辣濃鬱開胃,360天基地活水養殖黑魚專供,一條魚一鍋湯,做好一碗實實在在好味道的酸菜魚,匠烤牛蛙,芝士紅薯堪稱單品翹楚人見人愛。
  • 關於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常文廣新〔2015〕132號         關於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屬地調整的通知         各轄市(區)文廣體(新聞出版、教育文體、社會事業)局、市文化館: 為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