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混沌的商業環境下,轉變管理的4項工作

2020-11-24 創業邦

圖片來源壹圖網

編者按:本文來自公眾號春暖花開,作者陳春花,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導讀:今天的商業世界,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混亂,這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事實。我們要嘗試著理解,在這樣的一個混沌的商業背景下,組織需要做什麼樣的管理轉變,關注什麼樣的關鍵因素,才能保證做好自我調整,適應混沌的現實。

01

混沌的商業環境下,

企業常常處於矛盾之中

今天,中國的大部分企業組織仍處在一個相當穩定的結構中,也就是「超穩定結構」——最高管理者制定戰略,中層管理人員執行戰略,基層管理者則負責不斷強化組織的穩定。

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更多企業滿足於大量的數據分析和一層一層地向上報告,高層管理者也滿足於根據數據說話,而且對於應用新的信息工具沾沾自喜。

當然,這樣的結構有助於降低成本、維持品質以及提高執行力。然而,在今天這種混沌的競爭環境下,降低成本必須和有效增長並存,維持品質必須和持續創新並存,提高執行力必須和動態調整並存。

這些看似矛盾的並存現象是企業在今天必須面對的現實。而以往「超穩定結構」已經無法適應這個變化的環境,從前運作有效的組織管理模式已經不再能夠那麼有效地運行。

所以我們會看到企業組織開始面臨著諸多「尷尬」問題:一方面需要維護系統自身的穩定,另一方面又需要把自己放在競爭環境中,不斷變化;一方面需要留住優秀的人才,另一方面又需要不斷引進新的人才,以打破固有的平衡;一方面需要保持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又要超越自己,放棄固有的東西……

那麼,企業組織需要做出什麼樣的管理轉變,或應該關注什麼樣的關鍵因素,才能保證組織做好自我調整,來適應混亂的現實?

02

轉變工作一:

管理者學會混沌思維

穩定均衡的思維方式,是我們習慣的組織管理思維方式。它最在意的,是如何確保所有的行動回歸到預定的計劃上來。因此,管理者所努力的方向,是保證結果與計劃相符,所以在發揮管理職能的時候,會很堅持控制和計劃這兩個管理的基本職能。

但是混沌的思維方式剛好相反,它不是不關心計劃與結果的吻合,而是更關心目標實現過程中,如何尋找到超乎尋常的結果。

比如,我們在計劃管理中習慣使用的「例外管理」就是穩定均衡的思維方式的一個例子。我們計劃實現某種均衡狀態,一旦偏離這種均衡狀態,我們會採取行動,而在混沌的思維方式下,我們不關注是否出現偏離均衡狀態的行動,而是關注不斷尋找改進的機會。

混沌的思維方式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國摩託車市場的成功。

在本田公司進入美國摩託車市場的時候,美國市場在大家的眼裡公認的消費習慣是「更大更奢華」,本田公司也是本著這個方向努力並制定了計劃,但是沒有成功,當本田公司偏離了這個計劃,抓住了人們對小型車的興趣這個點的時候,沒有想到在5年之內就主宰了美國摩託車市場。

03

轉變工作二:

打破組織均衡狀態

穩定均衡的思維方式,傾向於把發展過程理解為一種平穩的趨勢。而混沌狀態的思維方式,則把發展過程理解為從一個半穩定的臨時狀態跳躍到下一個半穩定的臨時狀態。所以,在混沌狀態的思維方式裡,所有的發展都是時斷時續的。

我們相信,混沌狀態的思維方式的理解更接近於實際的市場情況,那麼組織就需要打破自己的平衡來獲得市場的機會。這要求管理者關注如何保證組織迅速地上升到新的變化空間,在時斷時續的發展中,讓組織能夠到持續的階段而避開停頓的階段。

所以,不能默許沒有能力的人在崗位上,不能默許老朽的管理者在關鍵崗位上消磨時間直至退休,不能對市場上的技術採取觀望的態度,不能放任服務水平下降而尋找藉口,不能追求「一團和氣」等,組織內部需要不斷地打破一些慣有的平衡,讓組織保持彈性和成長能力,這樣才能面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

04

轉變工作三:

構建自身的彈性能力

所謂彈性能力就是指不藉助任何外力,能夠自己加壓、自我超越的能力。

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企業似乎永遠不會犯錯,似乎總能夠抓住機會獲得競爭的優勢地位。很多人會將它歸結為這些企業運氣好,或者這些企業本身處在領導地位,能夠控制市場或者控制環境。

在我看來,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因為支撐一家企業的關鍵因素之一是企業自身的彈性能力。

比如,華為全員下崗重新聘任、美的對不達標的部門堅決拆分、GE的無邊界管理等,都是在主動改變來重新激活和保持組織內活力。組織不能總停留在一種狀態,認為擁有的優勢是長久的和不會被淘汰的,而是要搶在市場變化的前端,主動應變和調整。

今天的外部環境並不在一個穩定均衡的狀態中,而是混亂和諸多不確定的,所面對的問題都是全新的問題,沒有經驗和先例來借鑑,更可能的情況是以前的優勢變成了劣勢。所以,對於組織來說,想要在行業中保持競爭優勢,必須要自我超越、自我加壓和不斷改變。

05

轉變工作四:

實現組織學習

對於組織學習,我們有兩個誤區:一是以為個人、或者企業內的幾個人,一起去到一個課堂聽老師講課,就是組織學習,這實際上是一種個人學習;二是以為企業請專家到公司去內訓員工,就是組織學習,其實這也只是意味著員工個人的學習提高。

那什麼才是組織學習?

舉個例子,一個印刷企業在8月至9月總是進入高峰期而使得生產無法滿足市場要求,如果單從學習的角度來說,我們會選擇加班和訂單外包來緩解問題,所以提高工人的熟練程度、強化外包工作的管理就成了組織學習的內容。

但是這並沒有解決高峰期和低谷期的問題。如果是真正的組織學習,反而應該分析產生生產高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訂單的問題還是計劃性好壞的問題,是產品結構的問題還是客戶結構的問題,是市場區域的問題還是銷售政策的問題,通過分析這些事件背後的原因才是真正的組織學習。

所以,只有將個人學習與組織的實際相結合,整理出對組織管理的學習方案,然後讓全體員工在學習中一一接受,達成一致的共識,促成改善行動,提升組織效率,這個才叫組織學習。組織學習最根本的是要解決組織本身存在的問題,而不是對這些問題產生的後果做出反應。(本文完)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陳春花:在混沌狀態下,組織如何勝出?
    來源:春暖花開作者:陳春花在今天混沌的環境下,組織管理者不能再怠惰於一味求穩。像海爾一樣主動求變,以混沌的方式應對環境變化,是組織的另一種出路。在不確定性激增的商業世界,今天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混亂,這是每個人面對的事實。
  • 陳春花:以長期主義價值觀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數字經濟時代下,中國企業如何堅持長期主義與可持續發展?在第十屆中國管理·全球論壇暨第十三屆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頒獎盛典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C50+論壇創始發起人陳春花發表了題為《長期主義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旨演講。
  • 「混沌理論」為什麼能讓企業在危機中迅速成長?
    很多時候,變化的劇烈程度和複雜性交織在一起,導致我們已經無法預測我們將會面對什麼變化,這就要求管理者更謹慎地理解環境並做好應對變化的準備。在解析管理的時候,我知道需要了解今天的組織面對的是不確定的商業世界,因而我們需要有混沌的思維方式。混沌理論今天已經成為對管理產生最重要影響的理論之一,因為藉助於混沌理論我們可以理解以往無法理解的現象,可以找到組織管理的全新方式。
  • 陳春花:成功有一個定律,20%智商+40%情商+40%逆境商數
    陳春花:這段話是在講接受,因為接受了就不那麼難受。我鼓勵家裡的孩子看《老人與海》這本書,選擇這本書是本著「境由心生」的理念,幫助大家從歷史、精神、環境和現實幾個角度審視自身,審視自己與環境、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現實的關係,從而更深地去了解自己、環境與現實。
  • 陳春花:回望2020,所有人的涅槃時刻
    年末,陳春花教授為農業部水產部做主題演講,針對企業生存問題給出了回答。以下為演講全文精編。我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在討論疫情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到底是什麼。我想到了今天,其實一切變得更加清晰和明確。全球經濟進入「新常態」。「新常態」指經濟學範式轉換、經濟發展模式轉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整個經濟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混沌理論視野下的網絡輿論監督特點與管理初探
    混沌理論視野下的網絡輿論監督特點與管理初探 來源:人民網 2009年12月21日22:15   人民網訊 「人民網獎學金」優秀論文獎評選結果日前揭曉,中國人民大學共有14篇論文獲獎,《混沌理論視野下的網絡輿論監督特點與管理初探
  • 陳春花:只有長期主義的價值觀才能超越變化
    全景網11月16日訊 第九屆中國管理·全球論壇於本周六在杭州舉辦。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院長陳春花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只有樹立長期主義的價值觀才能讓我們超越變化,接受動蕩。「當確定長期主義的時候,需要回答三個根本性的問題,」陳春花說,「第一,你跟環境一定是共生關係;第二,你一定要有能力去認知世界;第三,你的使命必須是向善的。」針對共生關係,陳春花現場給出經典案例。她指出,雙11剛過去,巨量數字一天就實現,這是因為阿里巴巴願意跟所有的廠家、消費者、物流商以及採購供應商達成共生。
  • 2019年中國商業智能研究報告:全球視角下的商業智能政策環境
    商業智能發展階段新型商業智能已向多維決策智能階段轉變圍繞數據分析與智能化技術的不斷迭代創新,商業智能至今共經歷四次變革,實現由傳統商業智能向新型商業智能的轉變過程。全球視角下的商業智能政策環境中國的政策更加注重推動技術在重點領域實現應用落地依據本報告的主要研究範疇,通過對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已經頒布的人工智慧相關政策進行梳理,發現多項政策均有涉及到推進AI技術在商業領域實現落地的內容。
  • 跑贏時代的創新力 | 混沌大學推出首部企業創新力白皮書
    混沌大學,只講創新。經過九年的創新學科建設和企業教育實踐,混沌大學積累出一套獨家體系化的創新學科,通過將網際網路技術與新教育模式相結合,摸索出「思維模型+刻意練習」、「線上學+線下練」、「三師制」等創新教育模式。
  • 陳春花:增長從哪裡來?
    陳春花:增長從哪裡來?應該如何綜合平衡在各個不同產品組合上的經營管理力度?對前一個問題,我們不會有太多的疑問,而後一個問題,卻是非常關鍵的問題。我所觀察到的中國企業,在後一個問題上是有很多困難的。因為無法平衡,企業就出現了隨著行情的變化而變化的狀況,無法控制自己的節奏。就會使外部因素仍然是影響企業變化的關鍵因素。
  • 陳春花:劇變環境中 必須建立長期主義價值觀
    (原標題:陳春花:劇變環境中,必須建立長期主義價值觀)
  • 陳春花:企業為什麼需要共生理念?
    作者|陳春花 來源|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導讀:陳春花教授說就像這次疫情,它使得幾乎所有企業都需要轉變發展方式。 第二,核心不是分享而是協同。你能不能與相關要素形成一個命運共同體,不僅僅是分享,更多的是要去協同。 第三,組織面對的根本性挑戰。挑戰有三點:持續的不確定性,無法判斷的未來,以及萬物互聯所帶來的更透徹的影響。就像這次,我們很難預估疫情接下來的變化是什麼、帶來的不確定性是什麼,但我們知道必須做好與它共存的準備。
  • 【演講實錄】陳春花:以未來決定現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今天我們遇到了一個比較複雜的經濟環境,沒有人敢說用一招就可以解決。這種情況下,作為你自己或者作為一個企業怎麼能安處這樣的環境?我決定用《以未來決定現在》來作為今天的演講主題。 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下,你我今天所要討論的主要問題是:未來已來。重要的是你要知道未來已來時,你要面對的到底是什麼?你的舊觀念是不是真的被終結掉?整個發展模式是不是要更新?經驗是不是有末日?人跟組織的關係有可能被顛覆?
  • 威斯敏斯特大學時尚商業管理研究生錄取
    課程在全球範圍內提供行業戰略和文化的內部知識,結合關鍵業務技能和基本的時尚行業管理知識。本課程為您提供國內或國際時裝業的商業管理職業。該課程由業內和學術界廣泛經驗的教學團隊提供,提供創新和相關的時尚商業課程,專注於準備您進入行業內的業務和管理高級職位。
  • 比圓周率更神秘的「混沌」常數:4.669201609102…
    後來有費根鮑姆在維吉尼亞理工研究所工作過一段時間,他堅持對混沌研究讓他的工作再次受阻,不久便離開了。這次他清楚地認識到要尋找一個能專心研究混沌相關的工作。 1974年,他跳槽到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理論部給一個教授做助手,沒啥地位,工資不高。
  • 比圓周率更神秘的「混沌」常數:4.669201609102...
    康奈爾大學認為這是一個暫時看不到未來的方向,更希望費根鮑姆能研究大熱的基本粒子領域,而費根鮑姆對混沌的研究已經著迷,不久便被辭退了。在同行們眼裡,費根鮑姆是非常奇怪的一個人。他說話總是很快,往往丟掉冠詞和代詞,仿佛有點中歐腔。後來有費根鮑姆在維吉尼亞理工研究所工作過一段時間,他堅持對混沌研究讓他的工作再次受阻,不久便離開了。
  • 我在混沌大學,等你
    從2018年註冊加入混沌大學,成為一個普通學習者,到今天646天,我想向朋友們講講混沌大學是一家什麼樣的學習機構,也想向大家說一下,我已成為一名混沌大學認證的創新助教,並作為聯席社長,正式加盟混沌大學鄭州分社,負責鄭州分社的全面工作。
  • 陳春花30年認知總結:領先要素、成長能力、特殊素質及管理七原理
    陳春花教授經過近三十多年的持續跟蹤研究,發現它們具有共同的四個關鍵因素、四種重要能力,和持續領先需具備的五種素質。面對這個不確定性時代的根本問題——如何理解變化,陳教授提出了管理整體論及七個原理。本文根據近日陳春花教授在中國人民大學2018(首屆)中國管理模式全球論壇上的演講整理。
  • 博智宏觀論壇:企業價值的下一個賽道是環境、社會和治理
    11月28日,由智聯招聘發起的「內生力量 重塑新生」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中國人力資本管理論壇在無錫舉行。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尹建堃,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經濟及數學系教授埃裡克·馬斯金,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委會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紐約商品交易所理事會主席威廉·普爾普拉,國際僱傭與勞動關係協會執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曾湘泉,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管理學教授、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