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牽象」和「蒙人馭虎」圖,藏地的「門神」形象
文/舒放
雖然總是感嘆年味越來越淡,過年沒什麼意思了——然後難忘2020年春節,卻反證了傳統節日對我們的重要性。2020年的春節,會成為我們一生銘記於心的記憶。
年味越來越淡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是因為隨著時代發展,很多年俗在不知不覺中消失。南北各地的年俗不同,但除夕貼對聯,可以說是全國性的一個春節民俗。「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描寫的就是家家戶戶貼春聯的情景。貼對聯的時候,通常還會在門正中間貼一個「福」字,而在之前(可能現在還有少數農村地區保留著這一風俗)除了對聯,大門上是要貼門神的。
很多年輕一代恐怕都不知道我國的門神是何方神聖了。簡單地說,門神歷史悠久,最早的門神是神荼、鬱壘,是兩位專門對付鬼怪的民間神靈,後來又演變為武門神和文門神。文門神只是一種形象,多為虛構人物的綜合表現,身穿文官朝服,是人們盼望家裡能出現「學而優則仕」之人,從而光宗耀祖。武門神亦有不同種類,其中最常見的是兩個歷史真實人物:秦瓊和尉遲恭尉。
在《西遊記》裡,記載了這兩位門神的由來:由於涇河龍王觸犯天條,玉帝派魏徵夢斬涇河龍王,於是涇河龍王向唐太宗李世民求救,太宗答應龍王但最終沒能救得龍王性命。因此涇河龍王每夜找太宗索命,使得太宗夜夜不能安睡。秦瓊和尉遲恭尉就守護在大門,這樣龍王不敢前來。後來太宗體恤兩位愛將,就令宮廷畫師畫了兩位的畫像貼在門上,之後就逐漸演變為門神,過年貼門神也就成為我們漢族地區一個重要的年俗。
那麼,藏族同胞過新年的時候,會不會貼門神呢?或者說在藏族同胞的信仰裡,有沒有門神呢?
門神,顧名思義,就是守護大門防止外魔侵入,同時保護門內(即家庭)主人及財物安全的神靈;進一步來說,門神還有納福、聚財等職責。如果從這一點出發,藏族同胞放置於大門上的風馬旗、經幡、門環上繫著的哈達,都有類似門神的作用。因為這些物品所傳達的意義與漢族門神相同:請求神靈鎮宅、驅邪、保平安、享吉祥。
也就是說藏族同胞的門神和漢族不同,並無人格化了的神靈。
不過,除了上面提到的風馬旗、經幡、哈達等,還有一個現象,和漢族門神極為類似,即在門內走廊兩側出現的「印度人牽象」和「蒙人馭虎」兩個吉祥裝飾畫。
「印度人牽象」、「蒙人馭虎」這一對圖案和「吉祥八寶」、「和睦四瑞」、「十相自在」等同屬藏族同胞傳統吉祥圖案。但「印度人牽象」和「蒙人馭虎」並不是很常見,在舊時,這一對圖案多出現在寺廟大殿及大活佛昂欠(府邸)的走廊牆壁。一般世俗家庭建築內出現的比較少,這可能涉及到這兩幅圖案的「使用權限」。但近年以來,筆者在藏區遊歷,發現這兩幅裝飾畫在新修的酒店、賓館和一些大型的餐廳時有出現,這應該是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和繼承發展。
「印度人牽象」圖表現的是一位印度人牽著一頭負載寶物的大象朝門內走來,其寓意是招財進屋。對於這個吉祥圖的來源,不論是學術界還是宗教界都認為是由印度傳入藏區。首先牽象人的面目特徵(有時候會以女性形象出現)、服飾、神態都傳遞出了天竺(印度)特色;其次,藏區不產大象,大象不僅是印度動物,在印度民間和佛教中也都寓意著吉祥,尤以六牙白象更是頂級的吉祥之瑞,是普賢菩薩的坐騎。
和「印度人牽象」圖相對應的「蒙人馭虎」圖,其含義就有多種解釋,其中有關老虎就有完全相反的含義解釋,可以說至今尚無定論。唯一可以斷定的是這幅圖的出現要遠晚於「印度人牽象」圖,對出現的年代又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在固始汗統治藏區之前就流傳於世,另一種則認為出現於蒙古人佔據藏區這一歷史時期。
至於「蒙人馭虎」圖的象徵意義,我們摘選和「門神」有關的說法:老虎象徵晦氣、不祥的東西,馭虎,就是把這些東西統統拒之門外。
這可以從這一對畫面的朝向得到解釋:「印度人牽象」圖在左側牆壁,大象負載著寶物正朝門內走,這是招財納寶;「蒙人馭虎」圖在右側牆壁,老虎在蒙人的駕馭下,正朝門外走去,這是祛邪驅魔。
不論是「印度人牽象」圖還是「蒙人馭虎」圖,都是藏區引進、吸收外來文化的鮮明例證。儘管藏族同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沒有形成同漢族一樣的人格化門神,但從這兩幅吉祥圖案的畫面寓意和所處位置來看,不論漢藏人民,都有著注重家庭(家宅)祈求吉祥的美好願望。這不僅是文化交流的結果,也反映了人類共同的心理訴求。
#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