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幾個壞習慣的孩子,以後基本和優秀無緣,12歲前改還來得及

2021-01-16 媽媽的閱讀


         昨天,朋友在微信裡問道:懶媽,雖然我也知道對於孩子的教育急不得。可是每次帶孩子去小公園玩,看到別人家的小孩不僅會背唐詩,而且英語還說的那麼流利,有些還已經開始學習珠心算。


我就感覺自己這個媽當得太不稱職了,是不是再拖孩子的後退。你也知道,魔都這樣的一線城市,從幼升小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激戰。我每次看到啥都不會的孩子就很難過呀。到底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變得優秀呢?


好吧,懶媽我曾經也一直想找尋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是後來由於養了個佛系小孩,自己的各種作為,對這小娃來講,都是無可奈何。沒辦法,就只能順其自然了。


舉個例子,外出遛娃的時候,也會遇到這種讓人羨慕的「神童」。每次懶媽我都忍不住想說一句「琪琪,你看看別人」,但都憋回去了。


而我家琪琪更是直接視而不見,不過等我們已經走遠很久了,他才冷不丁地蹦出一句「媽媽,那個小朋友好可憐,你不用教我背那麼多東西,等以後上學了我就會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懶媽我從小還是很注意琪琪習慣培養的。畢竟種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好的習慣是會影響人一輩子的。而有以下這幾種壞習慣的孩子,以後基本上是和優秀無緣了。如果媽媽發現孩子身上有,那可要在12歲以前及時改掉。


 

喜歡說髒話


有些孩子在表達憤怒或者宣洩情緒的時候,可能會爆出一些髒話。這時候,作為父母是需要及時制止的。千萬不要以為孩子說髒話其實是在保護自己,被人欺負以後這也算是一種反抗措施。


要知道,如果讓孩子養成說髒話的習慣,以後可是很難改了,很可能會成為掛在嘴邊的口頭禪。要知道,有時候可能就因為一句罵人的話,孩子就可能被人記恨,或者引來爭端。


此外,沒有人會喜歡滿嘴髒話的人,可能孩子覺得說出一句髒話,自己就很厲害。但對於外人來說,這其實是缺乏家教的表現。而優秀的人首先就要講禮貌,注意文明用語,就算情緒再激動,也是會給人有教養的印象。


 

痴迷於玩電腦手機、看電視


在有些家長看來,孩子玩電腦手機、看電視,其實也是一種學習知識的方式。但其實真不是這樣。孩子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當感受過電子產品帶來的安逸後,他是會變得痴迷,如同上癮一般。


鄰居家小孩,上小學三年級,聽他奶奶說特別喜歡玩電腦。經常三更半夜爬起來偷偷打開電腦,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也很少認真去寫,三天兩頭被通知叫到學校去,氣得他媽直接將網線給拔了。這樣的孩子,在課堂上是很難集中精力的,在他的腦袋瓜子裡,什麼都沒有玩電子產品重要。


 

不喜歡讀書,總想耍小聰明


不管在任何時代,知識永遠都是力量。如果你家孩子不喜歡讀書,還總是在學習上耍小聰明。那就要趕緊在十二歲之前改正了,不然以後很可能無法完成學業,早早就踏入社會。而這個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孩子在事業上是很難向前更進一步的。



相關焦點

  • 孩子經常說這3句話,將來很容易不孝順,家長現在改還來得及
    文|文兒如今時代變了,養孩子的方式也跟過去不同。以前雖然條件不好,但做父母的很有威嚴,孩子不敢怎麼頂撞父母;現在的孩子是家裡的寶貝,有爸媽外加老人寵著,想要什麼有什麼,即使出言不遜也會被誇天真可愛。再加上現在奉行平等教育,要尊重孩子,給孩子以最大限度的愛和自由,這使得孩子們更加童言無忌。可是你知道嗎,如果孩子經常在家裡說這幾句話,家長們可別不當真,哈哈一笑就過去了,因為這些話表明孩子已經被寵壞,如果照這樣發展下去,長大很容易變得不孝順。家長們對照一下,如果有,現在改還來得及。「這是我的,不許你吃!」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記憶力會越來越強,大腦更聰明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的記憶力好與壞跟日常生活中的習慣是分不開的,比如你吃的好、睡眠充足、平時多運動,這都能提高記憶力,特別是對於小孩子來說,平時家長多帶孩子做益智遊戲,對開發智力是有很大好處的。
  • 6歲前是孩子記憶力發展期,學會這幾招,輕鬆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這就是為什麼孩子的入學年齡應該定在6歲以後,因為6歲以前的孩子還在發育大腦;6歲以後的發育過程更多的是知識補充和能力技術學習。同時,除了天賦,後天記憶的培養也很重要。如果家長用正確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會比同齡人高。6歲前,兒童的大腦一直在發育。在此期間,兒童變化世界的不同刺激對兒童大腦發育有正、負兩方面的影響。
  • 孩子臨睡前有這幾種習慣,過了14歲就很難再長高,白白損失10釐米
    娃睡覺時有這2個習慣,以後很難長高個人體中負責長高的最重要的激素就是生長激素,所以如果孩子的習慣影響到生長激素的分泌,就自然長不高了,那麼究竟是哪兩種習慣,會導致孩子難以長高個呢?影響:(1)形成錯誤的生物鐘:孩子還處於新生兒階段時,對白天黑夜是沒有概念的,就需要在父母的幫助下,適應這種「晨起夜眠」的生物鐘,最後隨著生長發育,逐漸形成與成人一樣的晝夜作息習慣。
  • 堅持這4個習慣,孩子的記憶力將越來越強,腦袋變靈光
    一共有25個小孩子比賽,我家二寶在和那12個人對峙的時候都用超強的記憶力給他們打敗了,可是到了最後那個人我家二寶沒贏過他,看見二寶的臉瞬間就傷心了,眼睛裡還帶著淚光,我上臺就抱著二寶,開導說,沒事的,在媽媽心裡你是最棒的。
  • 6歲玩數獨,12歲獲數獨世界第一,從小玩數獨的孩子有多優秀?
    因為玩數獨還「玩」進了中國數獨隊,而且他在最厲害的是在15歲時就被保送北大,成為2019年北大最小的新生。,他就已經連跳 個四級,考入初中後只讀了兩年就畢業了。12歲上高一,15歲上北大,正是足夠優秀才被名校看中。看過他的事跡足以展現,從小玩數獨的孩子有多優秀。
  • 孩子有這3個「怪癖」,可能是高智商的表現,媽媽別逼著孩子改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智商高的人,通常都有一些不同之處,比如福爾摩斯說話很刻薄,煩躁時會狂拉小提琴;達文西習慣從右到左倒著書寫;愛因斯坦則不愛穿襪子,每天要睡10個小時。可見,高智商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獨特的怪癖,而且從小就能看出來。媽媽要是發現孩子有這3個怪癖,別逼著孩子改。
  • 孩子在3歲前有這幾種「行為」,說明大腦發育不錯,你家佔幾個?
    對於每一位家長來說,都希望孩子能夠智力高,所以有很多的家庭在孩子出生後就開始鍛鍊孩子的智力,讓孩子的智力能夠儘可能早的得到開發,甚至有的家庭在懷孕階段就開始做一些胎教。智力的發育過程其實也是孩子神經元的發展過程,當孩子的神經系統能夠由單挑反應到神經元之間的協調反應,以及思維和肢體的相互配合完成一個或者多個複雜的活動時,就說明孩子的腦部發育已經完成了,一般孩子腦部發育是在3歲之前完成的。孩子在3歲前有這幾種「行為」,說明大腦發育不錯,你家佔幾個?
  • 孩子睡覺時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會比同齡人還聰明
    兒童需要管教和指導,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們無時不刻和處處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導之下,是不大可能學會自製和自我指導的。李玫瑾曾表示過:孩子睡覺的三個反應,是大腦發育快的信號,將來智商很高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晚上不能在十點進入深度睡眠會導致他的智商測驗中得分偏低。
  • 哈佛研究:孩子有這3個特徵,說明右腦很發達,是個學霸苗子
    所以想要培養出來一個優秀的,高智慧的孩子,我們必須要重視右腦思維的發展。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有沒有發達的右腦呢?家長可以看孩子有沒有這3個特徵。如果有,很有可能就是一個學霸苗子,家長要好好培養。
  • 養成不隨便亂丟垃圾的習慣,給孩子做個榜樣
    記得曾經我看過一個教育宣傳片,內容大概就是講述了幾個父母分別帶著自己的孩子走在大街上,有的父母則是把吃完的東西垃圾隨地一丟,而孩子確實驚人的相似,也是像父母那樣隨地一丟了事。還有的父母則是把吃完的東西垃圾全部丟到了垃圾桶裡,而孩子也是如此相似的做了。
  • 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機會,是有科學依據的,錯過影響學習
    尤其是0-6歲這段時間,兒童的大腦、運動、語言、情商和社會性都在這個時間段形成。這個階段父母抓住機會,選對方法,有助於孩子發展更加完善!在這些發展中,3歲前大腦發育達到50%,到了6歲孩子智力發育達到70%-80%。想要自家的孩子更聰明,就要抓住這重要的六年。
  • 長大後沒本事的孩子,從小就有徵兆,7歲前不注意,註定吃大虧!
    幾天前,一個朋友和小花苞討論起來孩子的教育問題。朋友表示自己現在對孩子的教育感到很焦慮,焦慮的源頭是孩子偏科,成績一直不太好。 她的女兒,今年讀二年級,數學還不錯,但是一旦涉及語言學習就不太行了。語文是母語,學起來還好,但是英語真的就是無論怎樣也上不去。
  • 未來十年最緊缺職業,現在學還來得及嗎
    前10幾年的程式設計師在今天不是身價萬貫的網際網路大佬,就是工作經驗豐富拿著企業分紅的高級軟體工程師。那麼現在再去學it技術的話還來得及嗎?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現在如果學網際網路的話去學什麼技術比較好。
  • 三歲半確診惡性腫瘤,5歲孩子想實現50個願望,還來得及嗎?
    這是一張願望清單,看上去好像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看電影、吃漢堡、去動物園……這些普普通通,對大多數人來說很容易實現的事情,對5歲的小牟熠來說,卻可能是一種「奢侈」。
  •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繪本 5歲前必讀
    作者:寶寶知道 Iris33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可見早期教育對孩子來講是多麼重要。尤其在孩子5歲以前,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必須養成,而這其中,繪本的作用不容小覷。2.1~2歲《噼裡啪啦系列》《米菲繪本》《小熊寶寶繪本》《喬比的生活故事》《五味太郎圖畫書第一輯》《五味太郎經典創意繪本系列》《抱抱》《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蹦》《小籃和小黃》《月亮的味道》《好餓的小蛇》《可愛的鼠小弟》閱讀收穫:講述規則培養的故事,1-2歲是孩子生活習慣養成的一個重要的時期,對應的規則能教會孩子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 最強大腦中的天才少年:12歲優秀男孩因這一特質、完勝名校高材生
    其中讓小編印象最深的是一位12歲的優秀男孩邵煜軒,他現在是棗莊市實驗學校初一年級的一名學生。小小年輕的他,已經是多個腦力賽事的「腦力王」,他九歲的時候就參加各種腦力比賽,在國內的一次二維碼記憶決賽中,他以15分鐘的速度,憑藉著非凡的記憶力,成為賽場上唯一一位還原二維碼的小選手,並奪得冠軍。2018年,他參加中國腦力王大賽,並獲得了「腦力王」的稱號。
  • 孩子才6歲,結果乳牙都蛀光了,連剛長的恆牙也壞了
    「門診中,40個患者裡面就有5~6個是患齲齒的兒童,主要集中在3~13歲。」浙江省中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黃禾說,「主要是沒有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令黃禾印象深刻的是6歲小男孩濤濤:他特別喜歡吃甜食,尤其是糖果,但家長由於工作忙碌,也沒怎麼給孩子普及口腔健康知識。
  • 孩子身上有這幾個壞習慣,標誌其右腦發育好,將來容易成為小學霸
    編輯:邱寫寫 大腦是人體當中最神奇和複雜的器官,至今仍有很多關於大腦的未解之謎,這讓人類本身也蒙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色彩。 孩子0~3歲的時期,是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此時的孩子常常會做出一些「熊孩子」舉動,看似是壞習慣,其實卻是孩子大腦發育好的標誌。
  • 家長注意,若你家娃有這3個特徵,將來可能有大出息
    父母們都希望孩子出生以後健康成長,未來有所成就。其實很多時候,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可以看出孩子未來的發展了。俗話說,3歲看到大,7歲看到老。這句話並不是空穴來風。這句話其實是可以簡單地概括孩子在幼兒時期發展的規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