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平凡的崗位上 | 沈超明:實驗室也可以「開花結果」

2021-01-08 MBA中國網

【MBA中國網訊】2002年留校工作的沈超明,如今已經在江蘇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工程力學實驗室工作了十七年。江蘇科技大學每年有21個專業2000多名學生上力學實驗課,實驗量達到24000多人時數。

回顧十七年來的實驗室工作,沈超明感觸最深的是老一輩力學教師那種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以及對教學的高度熱愛之情,這些對他後來的工作都有很深的影響。其中景榮春老師是沈超明從剛參加工作就接觸且交流較多的老教師之一。第一次見到景老師是暑假,天很熱,沒有空調,景老師穿著背心在力學教研室裡專注地備課,旁邊一臺老舊的電扇吹著。那次,沈超明深刻地感受到作為一名老師應該堅守的品質——無論外部條件和環境如何,對待教學和科研都必須始終認真、嚴謹、坐得住冷板凳。所以到力學實驗室工作的開始幾年裡,雖然實驗設備臺套數很少,教師也只有鄧小青老師和沈超明兩個人,最少時只有他一個人常駐實驗室,他始終認真細緻地做好工作。

「實驗室工作需要好的心態」

經過多年建設,現在的工程力學實驗室在師資和裝備條件方面有了很大提高,較大型的機測類實驗設備都達到了6臺套的規模,通常5至6人一組,基本可以容納一個小班。但由於每年涉及的各專業學生2000多人,而且上半年同時開設有材料力學、工程力學的課內實驗,另外還有獨立設課的工程力學實驗,實驗特別集中,每位老師平均每周大概有20大節實驗課,晚上上課是普遍現象。沈超明告訴記者,「實驗課與理論課差異較大,它一方面要儘量讓每一位學生有動手實踐的機會,但同時又受到設備臺套數的限制,那就必須分組分批,不能按班級來分,而是要按照規定的每組人數結合設備情況來分。比如拉伸實驗、扭轉實驗,這就需要將一個專業分兩到三批、甚至四批以上進行實驗,教學任務還是比較重的。」

實驗室的工作比較枯燥,實驗教學的內容相對於理論課要少,但是批次多,相同的內容需要不斷地重複,沈超明經常用「驢子拉磨」來形容,「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能簡單地重複,因為對於學生來說每次實驗都是新的,我們必須按照不同專業的特點,儘量把實驗內容和相關知識點與他們的專業背景結合得緊密一些,保證教學效果。」

「實驗室工作需要好的心態,工作很雜,長期在實驗室工作,很多人坐不住,會覺得很不習慣。」長期工作在實驗室的沈超明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工作,他很樂意在實驗室工作,他覺得,實驗室非常適合自己。「學校就像一部機器,每一個零部件都有自己的位置,缺了任何一個都會影響到正常運轉,哪怕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但是只要你調整好心態,努力做一顆高品質的螺絲釘,一樣可以讓平凡瑣碎的工作變得有意義和富有樂趣。」

「實驗室工作很瑣碎」

實驗室工作很瑣碎也很平凡,這是沈超明多年工作的切身感受。「實驗室的工作主要包括教學、管理、建設三類。實驗教學是首要任務,這是實驗教師必須要做的。第二類是管理,管理包括資產、安全、衛生及日常事務。第三類就是建設工作,主要是裝備與師資建設。」在沈超明看來,要澄清裝備建設與買設備兩個不同的概念,裝備建設不是簡單地採購設備。沈超明說,裝備建設需要服從學校和學院的總體部署,要服務學科發展,要跟教研室老師或者系主任、學科負責人充分溝通,在這個基礎上凝練實驗室的特色和發展方向,做好實驗室的規劃;在具體執行過程中,調研、選型、採購、驗收,這些中間環節需要反覆不斷地溝通,確保能完全滿足需求。設備進來後要形成「戰鬥力」,要儘快熟悉設備,開發新的實驗項目,試做實驗,形成相應的實驗報告,編制實驗指導書,同時面向科研需求提供條件支持和服務。

工程力學實驗室的設備「非尖即硬」,需要特別注意使用過程中防止人身傷害,「所以學生進實驗室都要進行安全教育。其次是防火防盜,主要是防電器火災,防儀器設備等被盜。這些從一開始就要築牢安全防線,要加強教育管理,要用制度去杜絕,人離開實驗室必須檢查門窗,離開即拉閘斷電,大型設備操作規程、規章制度要上牆,規範實驗流程,危險性高的實驗,不允許學生獨立操作,要求老師在旁指導。」實驗室安全也讓所有老師緊繃「安全之弦」。

每年2000多本實驗報告,實驗室老師不單是打分數,還要修改訂正,「因為你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掌握知識,那麼你有問題就要來回修改。」這是從鄧小青老師負責實驗室工作時就形成的習慣,或者說是要求,近二十年來已成慣例,實驗報告批改必須認真細緻,沈超明告訴記者:「工程專業認證的時候,我們的實驗報告可以隨時拿出來接受檢查。」

除了實驗室工作外,沈超明目前有在讀碩士研究生7名,指導研究生做課題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指導之餘,縱向、橫向項目還要按照時間節點去完成。

今年暑假期間,沈超明和同事們沒有休息,他們與學生一起備戰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現在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作息時間,大家一直處於這種狀態」。

「實驗室是可以開花結果的」

學校正在奮力進位爭先,工程力學實驗室的定位也在轉變,從一開始的基礎課實驗教學,到現在教學科研並重,教師的工作熱情也在日益高漲。沈超明說:「以前沒有工程力學專業,現在有本科專業還有碩士點,而且我們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的博士點也有了,實驗室的各項工作要關注研究生的培養,要與科研緊密結合。」這也帶來實驗室人員角色的改變。

「以前實驗室的教輔色彩非常濃厚,教學和科研的參與度不足,那個時候更多是定位在『實驗室技術人員』,實驗室在人員配置、學歷結構上一直都比較弱,科研和教學的產出不多,實驗室人員地位相對比較低;後來,學校出臺文件將實驗室人員定義成了『實驗教師』,這樣的提法實際上是提高了實驗室人員的地位,也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沈超明覺得,如果撇開職稱系列和崗位這些表層的東西,實驗室非常適合想幹事的人,「歐美發達國家有實驗室要搶著進,沒有實驗室的教授找到經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希望建自己的實驗室,因為你要做事,就需要資源和條件支撐,除了少量的學科以外,像我們工科和理科的研究,都需要大量的實驗資源支撐,所以實驗室是適合幹事的人待的地方,工作效率高、產出也有保障。」

「當你把自己當作一名教師,與其他教師放到同一個平臺上去考慮的時候,你會更有動力。你做好自己的事,人家寫論文,你也寫論文,人家做科研,你也做科研,人家在教室上課,你在實驗室上課,都在江科大上課,都是教書育人,你把自己放在同一個層次上去看自己,你自己能發展,對學校的發展也能出更多的力。」沈超明覺得,不要把自己框定在「教輔人員」這個稱謂上,在自己的心裡不能把「輔助」放前面,要把「教師」兩個字放前面,都是「教師」,把工作做好,也能為學校發展做貢獻。「你只有把自己放到一個正常的位置上,你才願意做更多的事,才能把更多的事情幹好,自我的定位很重要,我個人覺得實驗室是比較好的地方,你可以把各個方面融合到一起,資源整合到一起,很多東西在實驗室是可以開花結果的。」

相關焦點

  • 平凡的崗位 閃光的歷程
    下面,讓我們認識三位一線參試人員,一起從平凡中感悟非凡、從時光裡領悟榮光。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昨日,某型號任務剛剛取得圓滿成功,可今日的發射塔架上卻依然一片忙碌,平臺操作手正對平臺外側、百葉窗等部位挨個檢查。塔架上的平臺主要為火箭測試人員及設備提供必要場所,保證產品溫溼度和潔淨度,這也是王輝工作了12年的崗位。
  • 如何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堅守幾十年?4位全國勞模共同答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北京報導 11月24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請5位新當選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圍繞「崗位成才、奮鬥圓夢」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就如何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堅守幾十年等問題進行了提問。
  • 海南航空地服商務員鄭偉:平凡崗位同樣精彩
    當別人問起鄭偉,為什麼堅持在海航一線崗位這麼多年,她感慨地說:「海航除了給予我生活的保障,更重要的是教會了我以己度人——多想一點、多說一句、多問一下、多做一點、多走一步」。陌生的環境、繁重的業務學習曾令鄭偉感覺難以完成、舉步維艱,但不服輸的性格又讓她堅持了下來,「別人能行我也沒問題,我不允許自己沒有經過努力就認輸。」鄭偉說道。 經過帶班師父的細緻指導,鄭偉很快適應了工作節奏,但她發現她還可以做得更好。
  • 【一線黨旗飄】平凡如我,在這場疫情中能做的就是盡心盡責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丁玲通訊員 粵市監面對疫情,一個平凡工作人員可以做些什麼?廣東省市監局認監處的盧衛軍說:「平凡如我,應盡心盡責,為百姓做接地氣的小事。」事實上,在這場抗「疫」中,無數的市場監管人堅守平凡初心,用堅守與付出,打造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抗「疫」盾牌。
  • 太平人壽北京分公司渠道發展部:平凡崗位上的逆行英雄
    2020年,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凝聚起每一個中華兒女勠力同心、銳意進取的磅礴力量,湧現出眾多醫護工作者的英雄事跡,同時也有許多默默奮鬥在平凡崗位的逆行者,用奉獻精神點亮抗疫勝利的希望之光。
  • 航空工業凌峰鉗工班班長曾盛:平凡崗位上打造「別樣人生」
    中國航空報訊:曾盛是航空工業凌峰軍品分廠鉗工班班長,在鉗工崗位上一幹就是20多年。憑藉對工作近乎痴迷的熱愛,他練就了一手好技藝,成為技術工人的傑出代表,先後獲得航空工業特級技能專家、德陽市技術能手、公司年度先進生產工作者等榮譽。
  • 為什麼我的植物開花結果那麼難
    植物的生長則不同,植物出生後,在整個生活過程中,都在繼續不斷地產生新的器官,而且由於莖和根尖端的組織始終保持胚胎狀態,莖和根中又有形成層,所以,可以不斷地生長,在百年甚至千年的老樹上,還有生出僅數月或數天的幼嫩部分。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係。營養生長是植物轉向生殖生長的必要準備。
  • 閱書掃塵做工匠,平凡崗位見真章丨大象出版社校對毛路榮獲河南省...
    閱書掃塵做工匠 平凡崗位見真章大象出版社校對毛路榮獲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看似平凡的崗位,聚集的幾乎都是被褐懷玉的出版高手,他們博古通今、好學不倦,他們忍耐得了寂寞、甘當隱居君子,他們是圖書內容質量的保障,是編輯出版工作的基石。大象出版社的毛路便是他們中年輕的一位。由於業績突出、表現優異,2018年她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
  • [最美職工]田明:油田裡舞臺上的大明星
    2013年11月9日,在組織推薦田明為中華技能大獎候選人時,局長、分公司總經理朱平一語中的:田明同志是江蘇油田的一名普通作業工人,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樂於奉獻,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業績!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新一代石油工人的工作作風、精神風貌和高尚情懷,令人敬佩,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
  • 《知否》女人在婚姻裡要想過得好,就要多讀書明事理
    有人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做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知否》裡讀書的女子不少,同樣是嫁作他人婦,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到底在哪裡?
  • ...教書育人創佳績 平凡崗位追夢人——亳州市青雲中心小學王海燕...
    德高為師 | 教書育人創佳績 平凡崗位追夢人——亳州市青雲中心小學王海燕教書育人先進事跡紀實
  • 紅豆杉可以家養,做好這幾點,能開花結果,價值高
    紅豆杉可以家養,做好這幾點,能開花結果,價值高紅豆杉是一種比較珍貴的植物,可能很多人都沒見過它,更別提養了。紅豆杉長得十分喜慶,它的葉片翠綠又細小,果實像一顆顆鮮紅的豆子,這種綠葉紅果的搭配看起來相得益彰,讓人感覺十分溫馨。
  • 地震後,我更平凡了
    圖/文本報記者居楊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地震後更平凡了。」4月8日,當《法制日報》記者再次見到四川省汶川縣公安局映秀鎮派出所教導員馬國林時,他依然重複著那句熟悉的話。然而,就是這個從沒覺得自己做過什麼大事的民警,卻有著被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故事。
  • 樹幹上開花結果的叉葉木
    葉簇生於小枝上,小葉3枚,三叉狀生長,故名。葉形狀像十字架,十分特別,故又名「十字架樹」。花單朵聚生於老莖上,花冠佛焰苞狀,具紫褐色斑紋。果實圓形,小西瓜大小,生長於樹幹上,嫩時淡綠色,慢慢變成紫紅色。花、果期長。
  • 沈自所機器人學被科技部評為2017年信息領域優秀類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功源于堅實積累
    >未通過評估類實驗室(1個)32軟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教育部沈自所兩成果獲2017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技術發明二等獎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參與研製的
  • 御姐文:丁墨的《待我有罪時》超好看,蓄謀已久瓦解著她的內心
    哈嘍,紅紅所在的城市降溫超嚴重,一下從單衣到棉襖,不知道小可愛們所在的城市有沒有很冷呢?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書單是御姐文:丁墨的《待我有罪時》超好看,蓄謀已久瓦解著她的內心。如果大家有想看的類型可以留言評論小編哦。
  • 我想把你揉碎在我這顆平凡的心裡!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無法言說的遺憾,它藏在眼淚裡,落在歲月裡,輸在倔強裡,然後消失在人海裡。昨夜做了一個夢,一個很不現實但很美好的夢,夢見和你一起走過了我最想去的地方:煙雨濛濛,青石板的窄巷,漫步的白衣女子,殷紅的油紙傘。
  • 平凡的沙棗
    沙棗樹在西北來說是最平凡不過的一種樹了,在哪裡都能成活,對土壤和水質的要求也不高,因此被作為防沙復綠的植物被廣泛種植。它的枝條上帶刺,葉面上帶粉,就連牛羊也不喜歡去碰它吃它。就像莊子所寫的因無用而得其生長得其存活的那種狀態。沙棗最為惹眼的是它那濃鬱的花香。花一開,香飄十裡,那蜜蜂便順著風追過來授粉了。而沙棗花開得其實也很低調,花又小,長得也不起眼,所以也避免了被大量採摘的可能,這又是沙棗得以生長的又一種幸運。
  • 富力感恩節獻禮:《感謝你,平凡英雄》
    2020年,當突如其來的疫情將人們隔絕在家時,一群人逆行而上,以堅守崗位或自發形式加入抗疫隊伍,出現在人們最需要的地方。為了不讓家人一起擔驚受怕,她拿起手機發出簡訊:「武漢封城了,但你們放心,要相信我是最棒的!我會保護好自己和身邊的同事,也請你們支持我。」然後她默默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 《局中人》推廣曲上線酷狗,詮釋平凡年代的兄弟情
    6月22日,張一山攜手潘粵明共同為新劇《局中人》獻唱推廣曲《平凡的年代》,在劇集開播前一天懸念上線酷狗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