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報訊:曾盛是航空工業凌峰軍品分廠鉗工班班長,在鉗工崗位上一幹就是20多年。憑藉對工作近乎痴迷的熱愛,他練就了一手好技藝,成為技術工人的傑出代表,先後獲得航空工業特級技能專家、德陽市技術能手、公司年度先進生產工作者等榮譽。
作為一名鉗工,曾盛全力配合工種間的加工協作攻關,提出建議解決加工難題;作為一名班長,除了在各項科研任務中攻堅克難,他同時還帶動整個班組人員積極、主動、高效地完成公司的生產任務,保證產品的順利交付;作為特級技能專家,工作中他主動承擔難度大、過程繁瑣的零件加工任務並高質量完成,努力學習新的技術和方法並應用於實踐,不斷提高業務水平。通過20餘年的摸索鑽研,在公司鉗工這一領域,有了屬於曾盛的「制高點」。
公司新產品為新材料、新結構、高精度,加工難度大。他主動參與攻關工段上比較難、比較急的瓶頸工序和一些新材料、新工藝零件的加工,每次加工產品時,他都努力做到加工時間最短、加工質量最高、加工方法適用性最普遍。在公司多項國家重點型號工程中,曾盛都有亮點表現。
加工細長油路孔時,軸向偏移較大,他利用中心出水設備和技術人員一起試驗,掌握了多規格細長油路孔的加工參數,成功解決傳統立式鑽床鑽削細長油路孔時鑽頭損耗大、刀具修磨頻繁、孔壁質量差等質量問題,使小孔質量提高,合格率幾乎達到100%,還節約了大量刀具、夾具的使用。
某機型鈦合金產品加工時材料熱變形量大,他修磨出合適的刀具切削角度,摸索並控制最佳切削餘量,使鈦合金在切削時發熱最小,從而加工出合格產品。
勇於攻關、善於創新,用腦子「幹活」。作為班組帶頭人、技能專家,曾盛積極主動、善於總結,不斷運用新知識、新技能、新設備參與研製生產,積極解決生產任務中的多項難題。
根據公司產品多品種、小批量的特性,他主動探索解決方案,通過查詢大量資料、結合多年工作經驗深入思考,總結出了一套互換性高且簡單實用的加工方法,同技術人員一起製造了快換多件加工夾具,使產品的加工合格率提高20%,生產效率提高3倍,有效縮短了產品加工周期、節約了人力資源、提高了生產效率、提升了公司精益管理水平;部分產品精度要求非常高,傳統的定位裝夾無法高效、高質量地加工出合格產品,曾盛通過查詢專業資料,提出了通過漲緊定位和液壓(氣動)夾緊的方式進行加工,有效攻克了加工難點,生產效率和加工質量有了極大提高。
矢志不渝,用知識和經驗為公司降本增效。作為一名鉗工帶頭人,在業餘時間,曾盛通過閱讀專業書籍了解行業動態,通過在工作中實踐,改善已有刀具、夾具30餘套,自製刀具、夾具100餘套,參加技術攻關10餘項。經統計,通過使用他改制後的刀具、夾具,鉗工班組年度節約成本100萬元以上。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他積極參加地區和公司舉辦的各種技能比賽和新技術培訓,努力學習新的技術和方法,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學習與本崗位相關的邊緣性技能,實現一專多能,拓寬綜合能力,為企業的前進添加動力。
在近幾年的工作中,他帶領小組3名成員完成了公司90%以上的細深孔加工項目,使得以往每年需要20人以上才能完成的任務量現在僅3人就可以完成,解放了生產力。
交流共享,傳藝帶徒,以己之長報效企業。對於公司裡的青年員工,曾盛會主動與他們進行溝通,看到他們有困難時,主動提出幫助、講解和操作,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技術教授給他們。同時,他每月都會對公司青年員工進行培訓指導,將比較複雜的加工內容簡單化,使得大家能夠更簡單、快捷地知道做什麼、怎麼做,更好地完成零件加工。
在平凡的崗位上,曾盛用執著的敬業精神和紮實過硬的精湛技術書寫了一段不平凡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