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頻]60年前的今天 美國發射了第一顆進入軌道的人造衛星
據外媒報導,60年前的今天,美國成為第二個將人造物體送入低地軌道的國家,並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衛星——探險者1號(Explorer-1)。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為什麼至今仍沒有墜入大氣層?
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二戰結束後,美蘇爭霸的局勢嚴峻,兩國在全領域展開直接交鋒。在1957年10月,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首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直徑58釐米、質量83.6千克,令世界各國將目光瞄準太空。
-
人造衛星從美蘇冷戰中誕生,發展至今幾乎人手不離
可是敵對陣營的美國可不這麼認為,這個大鋁球上天后,圍繞地球轉了1400多圈,每一圈都讓美國人心驚膽戰。若是這個大鋁球換成核彈頭,從美國上空經過,這將意味著什麼?西方媒體甚至這樣報導「斯普特尼克一號」的成功發射——「太空界的珍珠港事件」。美國加快了追趕的腳步,3個多月後,美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探險者1號」成功進入太空。
-
美國輕蔑地稱為「大鐵塊」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是在什麼背景下...
衛星1號 50年前,前蘇聯向太空軌道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這一成就震驚了西方。同年5月,科羅謬夫致信蘇聯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建議用強大的作戰火箭發射第一顆地球衛星。不過,到了1956年底,火箭專家們才搞清楚,這枚火箭的單位推力不足,無法保證將如此重的衛星送入軌道,而且太空飛行儀器的研製還沒有開始。可見,把第一顆衛星送上太空是問題多多,困難重重,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
人類對星球的探索,從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升空開始
我們的母親地球----從人造衛星的升空開始,我們對地球的認識越來越深刻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進入環繞地球軌道,它的名字叫做斯普特尼克一號,也叫衛星一號,人類正式進入太空時代。
-
62年前的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
蘇聯宣布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顆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送入軌道,斯普特尼克1號,又譯1號衛星,發射地點是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之前事先毫無徵兆,因而伴隨的影響也對全世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是在科學上,也在經濟上例如引起華爾街小股災,更重要的是政治上激起了美蘇兩國持續20多年的太空競賽,成為冷戰的主要競爭點。如果再倒退62年或許蘇聯會放棄發射這顆衛星吧?
-
張勁夫: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是怎樣上天的?
繼《請歷史記住他們——關於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的回憶》一文後,中國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副院長張勁夫再次撰文《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是怎樣上天的?》,向世人展示出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從零起步到最終飛天的感人歷史畫卷。 張勁夫回憶,1957年10月4日,蘇聯把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天。
-
嫦5帶回月壤2千克,要不要也給美國1克
,嫦娥四號升空;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帶著「月兔二號」在月球背面預選區著落。「月兔二號」已完成了第24月晝工作,它們在月球背面已經累計度過了690個地球日!1970年的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
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有這樣故事
馮·布勞恩(右)和迪士尼布勞恩找到了美國迪士尼公司,錄製了幾期有關探索太空的節目。在節目中,他給觀眾描繪了太空探索對人類的重大意義和美好願景。節目大獲成功,吸引了數千萬的觀眾。布勞恩迅速成為了美國知名人物,不僅喚醒了公眾對探索太空的熱情,而且也得到了美國政府的重視。1955年7月,美國政府發布公告,宣布將開展太空探索計劃,並在兩年內發射一顆人造衛星。
-
彈指五十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嘉嘉1984 經公號「嘉言1984」五十年年前的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國際衛星標識符:1970-034A)發射成功,成為世界上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從此正式加入了「太空俱樂部」。
-
不可忽視的地球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政治意義
文章講述了在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前,美國和俄羅斯為能爭取作為第一個發射衛星的國家所做的努力。在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後美國的回應和一系列舉措。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震驚了全世界。這一事件激發了全世界的熱情,並加速了美國羽翼未豐的航天事業的發展。
-
誰搶走了亞洲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名分?
隨後,日本將發射場移至鹿兒島縣內之浦,在一系列測試後於1970年將日本首顆人造衛星「大隅」成功送入軌道。由此,日本成為繼美、蘇、法後第四個擁有人造衛星技術的國家,其空間探索技術也開始急速發展。本體重8.9公斤,一個簡單的無線電信號源,設計壽命30小時,實際只工作了約15小時就斷電了。比東方紅1號早2個月進入太空,搶走了亞洲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名分。宇宙開發事業集團:科學性與實用性兼顧的空間探索體制1969年,宇宙開發事業集團(現為日本航天局JAXA)成立,其設立初衷即進行服務大眾生活的宇宙空間探索活動。
-
地球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只運行了21天,卻帶來了人類的進步
每年的10月的第一周,都將啟動聯合國的世界太空周,以慶祝自1957年太空時代來臨以來世界各國在太空方面的成就,因為1957年10月4日這一天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Sputnik1號是第一個繞地球軌道運行的人造物體,它在美國引發了一波恐懼和焦慮,現在被稱為「人造衛星危機」。
-
令美國震驚: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內幕
大約半個世紀過去了,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壯舉早已垂青於史冊。 但是,幾乎沒有人會想到,當時的蘇聯政府其實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發射的那顆人造地球衛星是全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會讓「蘇聯」二字譽滿全球;它也沒有料到,那一次發射竟然會成為人類步入太空的第一步。
-
歷史上的今天,1971年火星第一顆人造衛星,水手9號探測器升空
導語:歷史上的今天,1971年火星第一顆人造衛星,美國水手9號火星探測器。評世間萬事,覽人間美景,大家好,歡迎點閱本期內容。今天是2019年5月30日,這一年的第150天。1971年的5月30日,美國水手9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這是火星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有意思的,當1971年發射的火星9號探測器剛剛走了一半的路程時,整個火星正在被一場巨大的塵暴所籠罩。火星表面70到80千米的高空被塵埃徹底籠罩,白茫茫的一片,根本無法進行觀測。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壽命只設計了20天,為啥50年了還在運行
現目前,人類探索太空最常規的手段就是發射人造衛星。在上世紀的美蘇冷戰期間,蘇聯因為太空競賽向太空發射了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這次事件所造成的影響力是極為龐大的,就連我國也開始了探索太空的步伐。而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就是眾所周知的東方紅一號。
-
人造衛星面臨巨大威脅,美俄罕見統一戰線,避免悲劇發生
在太空飛行器發射總數中,人造衛星所佔的比例也是極大的,達到90%以上,這些種類繁多、用途各異的人造衛星,已經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蘇聯是世界上將第一顆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送入軌道的國家,於1957年10月4日獲得成功,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星光耀紅東方——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誕生內幕
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 1970年的中國,正處於「文化大革命」的狂飆中,街頭遊行屢見不鮮,然而4月25日的遊行與以往不同——北京、上海、天津、瀋陽、西安……全國各地,幾乎萬人空巷。因為此前的一天,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在西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呼嘯升空。
-
第一顆人造衛星進入地球軌道 60 年了,它對全人類的影響和改變是...
Sputnik 大概每 90 多分鐘就可以繞完地球一圈,每小時的運行距離達到 1.8 萬英裡,與此同時裝有無線電廣播發射器的它還會發出嗶嗶嗶的信號聲。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成功,直接導致了冷戰時期美俄兩國的太空競賽幾乎所有的史料在提及 Sputnik 發射後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時,無一例外都會說到它揭開了冷戰時期美俄兩國的太空競賽。但實際上,在此之前,人造衛星並不是雙方精心準備要拿來開火的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