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一部影響力非同一般,被譽為"詩人創作的藝術最高峰"戲劇作品。
《聖女貞德》
作品簡介
《聖女貞德》是由英國現實主義戲劇作家蕭伯納在1923年創作完成的,一部以法國女性青年愛國者貞德在英法百年戰爭中領導農民反抗英軍被俘犧牲為原型所加工而成的一部悲劇作品。
全文分為六場歷史劇,並且附有尾聲。前三場主要描寫貞德獲得法國國王授權,抵抗英軍的英勇事跡,第四場則描寫英法勾結,想要陷害貞德,第五場寫貞德為查理七世完成加冕後,想一鼓作氣,將英國侵略者趕出法國,而國王和大臣們則安於這暫時的和平,否定了貞德的想法。第六場主要描寫貞德被捕,受審,犧牲的過程。尾聲描寫的是在貞德犧牲後,被平反、封聖,所有的罪人都受到應有的審判而結束。
主角原型
貞德原型即冉·達克,生於1412年,1431年犧牲,是法國一個普通的農村牧羊姑娘,主要活動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一1453)期間。當時,法國大半江山被英國侵略者所侵佔,身處險境,面臨亡國。這時的貞德,為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所感染,迫於無奈,便自稱奉上天之命,來拯救法國。最終她衝破了重重障礙,見到了法國太子,終被委以軍隊指揮之權。此後,她在戰鬥中身先士卒,鼓舞鬥志,一仗便解奧爾良之圍,一戰成名,軍心大振。
在她領導之下,僅僅數月,便連克幾大重鎮,大大削弱了英國軍隊的戰鬥力,扳回了法國危亡的局面。緊接著,貞德又主持法國太子在裡姆斯大教堂加冕登基,成為了法國國王查理七世,鞏固了法國的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在這樣的形勢下,本可一鼓作氣,奪回被英軍佔領的巴黎,但在此關鍵時刻,法國掌權者嫉賢妒能,設法對貞德排斥阻撓,致使她在支援康邊時作戰失利,為內奸所俘,被英軍以重金買去,交給宗教裁判所,誣以犯有"異端、巫術、妖法之罪",將她活活燒死在盧昂廣場。
貞德雖死,但在她的愛國精神鼓舞之下,法國軍隊最終將英軍打敗,百年戰爭以法國的勝利而告終。1456年,法國為貞德恢復名譽。令人遺憾的是,羅馬天主教會在貞德被燒死的四百年之後,於1920年才追認她為"聖女"。
作品影響
作品於1923年12月在美國首次演出,便受到了廣大觀眾熱烈歡迎,使它連續演出了78場,此後在美國又出現了三次演出熱潮。在英國的首次演出是在1924年3月,得到更大成功,連演24場;此後至少出現七次演出熱潮。隨後,在柏林、維也納、巴黎上演,也都獲得成功。從此,這個戲劇便奠定了它經典的地位,並在後來拍成了電影上映。
《聖女貞德》被人們公認為是蕭伯納的最佳劇作之一,蕭伯納熱情地謳歌了以貞德為代表的人民的正義力量,同時抨擊了國王貴族的膽小、懦弱、無能,以及教會的自私、黑暗、虛偽。這部劇作給剛剛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經歷過苦難的各國人民,尤其是法國人民帶來希望。蕭伯納也"因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勵和諷刺往往蘊含著獨特的詩意之美",於1925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