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近日阿聯為緩解杜拜的炎熱乾燥,在杜拜上空持續實施人工降雨,結果卻意外引發暴雨,導致杜拜全城大面積積水,交通擁堵、道路癱瘓。在杜拜購物中心裡,雨水從天花板傾瀉而下,店員奮力搶救存貨,顧客在水波粼粼的地板上行走。本來造福於民的人工降雨最後卻造成了暴雨災害,弄巧成拙,不得不說也是一次重要的教訓。據統計,自2019年初以來,阿聯已進行了大約181次人工降雨。按理說,經歷了這麼多次數的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技術應該早已成熟,不至於造成如此災害,但是為何阿聯這次卻還是失足了呢?小道和你一起揭秘。
一、人工降雨的原理
在談到人工降雨的原理之前,我們得先說說自然下雨的原理。在初中課本中我們學到,之所以下雨是由於天空中的雲體內蘊含著水氣,水氣源源不斷的得到補充在以空氣中的粉塵為核心凝結為小雨滴,小雨滴之間相互融合吞慢慢「長大」,大到空氣託不住它的時候,便從雲中降落下來,這時便是我們所看到的雨滴。
而人工降雨也並非憑空「造雨」。人工降雨又稱人工增雨,是指根據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為補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條件,促進雲滴迅速凝結或碰並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過程。也就是說人工降雨根據不同的氣候條件,要採用不同的催化方式。
二、人工降雨的方式
其實一般人工降雨的方式只有兩種,一是增加水氣,二是增加凝結核心。在實際操作中有常用到以下辦法。1.在水量不充分的情況下,通過留住合適的過境降雨雲團增加降雨量;
2.根據不同雲層的物理特性,選擇合適時機,用飛機、火箭向雲中播撒乾冰、碘化銀、鹽粉等催化劑,使雲層降水或增加降水量;3.在環境中缺乏凝結核心的情況下,向雲中播撒人工冰核,使降雨產生或使雨量加大。
三、人工降雨對雲層的選擇
人工降雨對雲層也有要求,一般只有當雲層蘊含足夠的水汽時才符合人工降雨條件,同時為了人工降雨的效率,雲層超過一定的厚度才算合格。
但在天高雲淡,肉眼無法辨別雲裡的情況時,負責「審核」的重任就落在了現代化探測設備上。目前,這項任務由天氣雷達、探空儀、地球靜止衛星、極軌衛星、探測作業飛機等組成的綜合監測系統具體執行,由它們鎖定合適的、可以作業的目標雲。當目標雲「現身」,時機出現,只待「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可化云為雨。
回到文章開頭,顯然在杜拜實施人工降雨之前,其上空便已經具備一定的人工降雨條件,只不過尚未滿足雨水落下的條件,而這次人工降雨則是用力過猛,導致的暴雨災害。所以,人工降雨前一定要做好事前評估,避免發生意外哦!今天的人工降雨小知識你學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