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真的會增加降雨量嗎?人工降雨背後的故事

2020-12-06 騰訊網

人工降雨成為了目前我國最為歡迎的一種方法,在我國,人工降雨已成為一種常態。據不完全統計,在2008到2014年,在全國的357個城市發射了71萬枚火箭,535萬發炮彈,這些總共花費了65億元人民幣,帶來了3100億升的人工降雨。就目前來說中國是世界最為熱衷人工降雨的國家了,如美國每年花費用於人工降雨的資金不足我們的十分之一。

那麼,人工降雨真的有用嗎?想要了解人工降雨,就需要了解雨是怎麼形成的。

通常來說,如果要下雨的話,就必須要有雲,而雲就是水蒸氣所形成的水蒸氣遇冷變成水珠,小水珠聚集形成大水珠。最後在重力的作用下就形成我們日常是所看見的雨。在雨的形成來看,只要有雲就可能會下雨。

但是下雨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想要下雨就要得到水珠,要得到水珠,就需要得到冰核,水才能自發的凍結核化,並吸收水汽不斷長大最終掉落下來。而冰核的形成需要溫度低於零下四十度,條件極為困難。理解了雨形成的原理後,就可以理解人工降雨的原理了。

我們有兩種辦法進行人工降雨了,一是向雲中丟入冰核,二是把雲的溫度降低到零下40度。在此之前嗎,我們需要通過雷達的裝置在2000m之上的高空找到溫度低於0度的冷雲。而最常見的人工冰核是碘化銀,根據他的物理性質,可以有效的吸附水蒸氣形成水珠。如果要採用第二種方法進行的話,通常使用的乾冰,利用乾冰的升華吸熱的物理性質,使雲彩的溫度迅速降低下來,使其達到合適的環境,讓水蒸氣自動的形成冰核。

根據我們的知識來說地球是一個巨大的循環系統,人工降雨真的會讓降雨量變多嗎?在研究中往往將人工降雨與預期降雨量相比,當一個雲吞經過人工降雨之後就失去了記錄他應有降雨量的機會。

所以人工降雨能不能增加降雨量不好說,但是能提前降雨。就如同08年奧運會時,北京周邊地區共發射了1000多枚人工降雨火箭,實現了提前降雨。從而使開幕式時萬裡無雲的場景。

相關焦點

  •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森林大火不能夠進行人工降雨?
    自古以來以農耕為主的中國對於下雨這件事情是相當神聖的,因為雨水可以給莊稼生長帶來豐富的養分和水分,在古代,有時候一場大雨可以解決饑民百萬,赤地千裡的情況,科技不發達的時期,皇帝往往會請國師開壇做法來求得一場大雨。可是現在,由於技術在不斷發展,我們可以進行人工降雨,解決了下雨不及時帶來的困擾。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人工降雨的原理呢?
  • 人工降雨需要什麼條件?穿越者能在古代實現人工降雨嗎?
    過冷雲中水滴會不斷蒸發並凝華到冰晶上,冰晶不斷長大以致下落為雪,如果雲下氣溫高於0℃,它們就會融化成雨。相反,自然界這種雲霧中缺少足夠的冰晶,由於雲中水滴十分細小,就能夠長期穩定在空氣中而降不下來,這樣也不形成了有雲無雨的現象。 人工降雨的有什麼目的?解決乾旱問題。
  • 杜拜人工降雨引發暴雨?那些人工降雨你不知道的「天機」
    本來造福於民的人工降雨最後卻造成了暴雨災害,弄巧成拙,不得不說也是一次重要的教訓。據統計,自2019年初以來,阿聯已進行了大約181次人工降雨。按理說,經歷了這麼多次數的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技術應該早已成熟,不至於造成如此災害,但是為何阿聯這次卻還是失足了呢?小道和你一起揭秘。
  • 只要乾旱的話,就可以進行人工降雨嗎?答案你可能想不到
    只要乾旱的話,就可以進行人工降雨嗎?答案你可能想不到現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人們可以在很多方面去彌補大自然的缺陷,人工降雨技術在人類生活中早已經出現了,大家都這一技術是既熟悉又陌生,這種人工降雨的技術應該很成熟了吧,那麼只要乾旱的話,就可以直接進行人工降雨嗎?
  • 人工降雨會產生雷電嗎?
    可他們後來聽說,那次降雨是當地氣象局組織的人工降雨,如果那樣的話,降雨中出現的雷擊,也就同樣不是簡單的自然天象,而是有人為因素參與其中了。他們將氣象局告上法庭。他們認為,造成兒子死亡、妻女受傷的雷電,是氣象局進行人工增雨引起的,氣象局實施的增雨行為屬高度危險作業,是造成家庭一死兩傷的直接原因,對此氣象局應法承擔責任,賠償損失。
  • 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是怎麼形成的
    人工降雨,是指人為補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條件,促進雲滴迅速凝結或碰撞並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過程。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根據不同雲層的物理特性,選擇合適時機,用飛機、火箭彈等向雲中播散乾冰、碘化銀、鹽粉等催化劑,促使雲層降水或增加降水量。
  • 四十二枚炮彈:今天菏澤的人工降雨是這樣做的
    6月11日18時左右,菏澤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到達七裡河溼地公園,檢查裝置線路,並填充增雨火箭彈,測試阻值,調整角度、方位,在所有準備工作完備後,19時左右,工作人員操作九三九四型火箭發射裝置連續發射了4枚人工增雨火箭彈。
  • 秋季降雨偏少!象山將實施人工降雨等抗旱措施
    象山將實施人工降雨等抗旱措施 2020-11-18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工生物降雨何時能實現?
    經典方法:向空中打炮彈我們已經知道,降雨必須具備3個條件:充足的水汽、上升的氣流及足夠的能凝聚水滴的凝結核,這三個條件中我們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增加凝結核的數量,向空中打炮就是為了增加凝結核。雲是由許多溫度在0℃以下的水滴組成的。
  • 沙漠治理植樹太慢,人工降雨技術很成熟了,可直接用人工降雨嗎?
    治沙目的是減少風沙,增加綠林,有朋友問,為何不用人工降雨方式呢?沙漠的確,在生活中,我們的人工降雨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可達到信手拈來的地步。但治理沙漠不能靠人工降雨,靠不住的,原因有二:第一是人工降雨的條件不具備。人工降雨不是憑空而來,而是需要雲層作為基礎,沒有雲的純空氣降不下雨來的。有雲可變雨,可增雨,但沙漠上空雲層稀少,少有降雨條件。
  • 一次人工降雨需要什麼條件?要滿足雲中的微物理條件
    每當乾旱地區遇到降雨量少的時候,經常會有人埋怨說為什麼不進行人工降雨,而人工降雨這個時候表示非常大的冤屈:大氣中沒有水分子,發射再多的增雨火箭彈也只是「光打雷不下雨」。就像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光有灶具沒有大米,任你再賢惠也不可能憑空做出美味佳餚。
  • 人工降雨的量化觀測
    兩名懷俄明大學(University of Wyoming)的研究人員首次論證了利用雷達和儀表來量化降雪量來直接觀測人工增雨傳統上,用於增加冬季積雪的人工增雨一直是通過雨量計和目標/控制統計數據來評估的,而這些數據大多導致了不確定的結果。這項研究被稱為SNOWIE,於2017年1月7日至3月17日在愛達荷州博伊西以北約50英裡的佩耶特盆地內及附近進行。
  • 為什麼下雨的時候「人工降雨」?
    為什麼下雨的時候「人工降雨」?很多小夥伴有疑問為什麼下雨的時候才「人工降雨」?阿布鄭重其事地告訴你不是「人工降雨」是人工增雨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人工增雨在怎樣的條件下才能進行臺山為什麼要人工增雨↓↓↓什麼是人工增雨
  • 忻城開啟人工降雨作業
    氣象局嗎,這幾天有雨嗎?哦,要人工降雨啦,那我和媽媽說不要曬衣服啦……縣氣象局積極組織人影作業人員提前趕往增雨作業地點,及時向空管部門申請空域,於9日早上7時-8時在忻城縣高塘村高陽作業點成功實施地面火箭人工增雨作業,共發射WR-98型增雨火箭彈4枚。作業後,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作業區和影響區普降小到中雨。為全縣春耕春播、森林防火、淨化空氣提供有利氣象保障。
  • 阿聯人工降雨引發暴雨 2019年阿聯進行的人工降雨次數讓你意想...
    為了緩解杜拜的炎熱乾燥,阿聯國家氣象中心近日持續人工降雨,卻意外引發暴雨,導致杜拜全城大面積積水,交通擁堵、道路癱瘓。視頻截圖在杜拜購物中心裡,雨水從天花板傾瀉而下,店員奮力搶救存貨,顧客在水波粼粼的地板上行走。
  • 人工降雨原理
    [導讀]對於人工降雨人們一直都很好奇,事實上人工降雨用的是一種叫做碘化銀的物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碘化銀。前陣子北方地區霧霾達到了重汙染程度,其原因之一就是冬季雨水較少,空氣中的灰塵、雜質得不到淨化,部分地區不得不採取人工降雨的方法來緩解霧霾
  • 人工降雨臨安建德增雨效果顯著 降溫達10℃以上
    記者驅車3個多小時,跟隨氣象部門工作人員一起來到臨安的人工增雨作業點,見證他們追逐一朵可以下雨的雲。發射架火箭彈分開運發射要天時地利人和所謂人工增雨,是指通過火箭等傳輸手段將增雨催化劑(凝結核)送入雲層,促使雲中更多的小水滴變成雨滴降落下來,從而增加降雨量和降雨的範圍。
  • 直擊菏澤人工降雨!42枚火箭彈直衝雲霄,原來「呼風喚雨」是這樣...
    昨天上午大眾網菏澤發布引起網友廣泛關注紛紛在文中留言為這一舉措點讚當然,「雨」也沒有讓大家失望於昨天17時左右抵達了菏澤城區衝散了最近幾日悶熱的天氣話說回來在昨天的推文中小編除了跟大家預報晚上將實施人工降雨以外
  • 為什麼有的地方非常缺水,卻不進行人工降雨呢?看完終於明白了
    為什麼有的地方非常缺水,卻不進行人工降雨呢?看完終於明白了我們都知道一年四季會有不同的天氣以及不同的氣候條件,每個季節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每個季節都有下雨天,不論是嚴寒的冬季還是炎熱的夏季,雨水都會如期而至,只不過量多量少而已。
  • 杭州人工增雨進行時 臨安作業點已在降雨
    根據杭州市氣象局的最新消息,杭州境內的各氣象局已經做好人工增雨作業的前期準備工作,今天下午,將在餘杭、富陽、桐廬、淳安、建德、臨安等地進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主城區、蕭山除外)。錢江晚報的記者已經趕到了臨安的人工增雨作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