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亨新區將投入逾58億元 構建全島生態綠網

2021-01-10 網易新聞

翠亨新區濱河整治水利工程項目效果圖之一。記者 夏升權 攝

翠亨新區濱河水利工程樣板段的樹及樁基,計劃春節前基本完成。1月7日,記者從翠亨新區管委會獲悉,該樣板段建成後,除充分展示整體工程特色外,也將為周邊居民提供休閒活動的新去處,成為周邊區域乃至整個翠亨新區的景觀工程樣板區,為後續工程的實施指明方向。

翠亨新區擁有約68公裡的優質海岸線,如何用好海岸線至關重要。據了解,目前,翠亨新區已經把防洪(潮)建設標準提升為按100年一遇設計,並計劃投入58.7億元,打造一項融合景觀設計的濱河整治水利工程。

翠亨新區濱河整治水利工程項目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海堤加固工程、河湧整治工程、水(船)閘及泵站工程、濱水景觀工程等,其中外圍海堤線長約22.95千米,內部河堤總長約33.68千米,新建6座水閘、2座船閘,1座泵站,濱水景觀設計面積達323.8萬平方米,將打造成一個「一軸一環五核多節點多廊」的濱水景觀,即包括已建成的翠湖公園、翠亨國家溼地公園及規劃中的濱海親子公園、城市客廳等五大公園,構成全島生態綠網。

茅龍水道示範段是規劃中的「一軸」,即茅龍生態景觀軸,將打造成翠亨新區濱河整治水利工程示範段,成為中央綠軸樣板區。該示範段由中建八局華南公司承建。據介紹,該示範段位於茅龍水道北部北段,北臨和信路,西毗清溪路,東接未來大道,南北縱深約550米,分布於茅龍水道東西兩岸,總用地面積約7.73萬平方米。 截至目前,該示範段的園林及水體景觀地形已經完成工程量的95%,喬木選苗完成100%,鋪裝與園路木材石材選型完成100%,給排水工程與電氣工程管道預埋完成20%,路基壓實完成30%。已聯繫廠家進行預應力方樁預製,構築物和燈光亮化工程深化設計也已基本完成。

中山翠亨新區濱河整治水利工程項目是該區重大民生工程,關乎居民生活環境的有效改善和馬鞍島整體排澇防洪規劃,茅龍水道示範段將成為新區對外宣傳的重要媒介。該示範段將在有限的空間內儘可能豐富地體現翠亨新區濱河整治水利工程的工程內容及特色。兩岸均南北向貫穿設立綠道,共打造三個各具特色的分區,分別是東岸「嬉戲溼地區」、「水岸密林區」及西岸「木玲花徑區」。其中,木玲花徑區的觀水挑臺,設計為近水,上下通行,達到人水景三位一體的效果。

來源:中山日報

作者:記者 譚華健 通訊員 袁霜林 潘國輝 周會

(原標題:景在水中映 人在畫中遊)

(責任編輯:陳映彤_zs26)

相關焦點

  • 擬投58.7億!中山將打造濱海親子公園、城市客廳…
    除了翠亨國家溼地公園和翠湖公園 翠亨新區將再添綠色風景線 ——沿著海堤和河堤而建的濱水景觀
  • 中山翠亨新區惠企措施見成效,民營企業恢復信心加強科技創新謀發展...
    「疫情期間,翠亨新區的各項惠企政策與服務為企業紓困減負,恢復生產活力,增加逆勢突圍的底氣與幹勁。在翠亨新區,聚集了一批與鴻利達相似的企業,它們藉助深中通道與營商環境的利好,落戶新區擴展發展空間。自疫情發生以來,新區黨工委實現防疫與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制定惠企政策,高效服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 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成為城市生態試紙
    2019年12月25日,廣東中山翠亨溼地公園正式獲批成為國家溼地公園。經過近一年的「休養生息」,這裡不僅吸引了大量稀有鳥類來此棲息覓食,成為了鳥類的天堂,更成為中山市民的休閒好去處。翠亨國家溼地公園生態系統的穩定發展,也是中山近年來構建和諧水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
  • 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成為城市生態試紙
    2019年12月25日,廣東中山翠亨溼地公園正式獲批成為國家溼地公園。經過近一年的「休養生息」,這裡不僅吸引了大量稀有鳥類來此棲息覓食,成為了鳥類的天堂,更成為中山市民的休閒好去處。翠亨國家溼地公園生態系統的穩定發展,也是中山近年來構建和諧水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
  • 北京延慶投入逾50億元打造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記者從延慶區獲悉,當地通過3年持續努力,累計投入專項資金50.1億元,共完成新增造林3200公頃,形成了林城相依、林水相融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北京市延慶區園林綠化局局長徐志中表示,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過程中,延慶緊抓北京世園會、北京冬奧會籌辦舉辦機遇,將延慶作為展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綠色獲得感」。
  • 中國將投入3.1億元保護西藏溼地生態系統
    中國將投入3.1億元保護西藏溼地生態系統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2月03日15:08   新華網拉薩2月3日電 (記者邊巴次仁)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林業局獲悉,作為西藏高原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項目中的一項,中國將投入3.1億元對西藏溼地生態系統進行保護。
  • 李曉江 - 堅持生態優先 構建水城共融的雄安新區 _新華網
    雄安新區是一個站在歷史新起點、發展新基礎上的新區,雄安新區的規劃應當注重時代的先進性,體現新時期的規劃理念,體現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對城市發展建設的新要求。根據中央部署,雄安新區定位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規劃建設要有「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雄安新區規劃首先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 防止「綠網」引發土壤汙染
    ◆蔣紹輝  塑料防塵「綠網」由於製造成本低,覆蓋使用簡單,視覺感受生態,防塵降塵立竿見影,被各地大批量使用。然而,如果使用了劣質「綠網」,換來的卻可能是對土壤汙染的風險:「綠網」易於與地面障礙物錯綜結合,覆蓋後很難回收;一些容易發生老化、變色、變脆或粉化的「綠網」混入泥土,大量進入土壤和徑流中,容易帶來二次汙染風險。
  • 防止一次性「綠網」二次汙染
    原創 蔣紹輝 生態徐州歡迎關注「生態徐州」>塑料防塵「綠網」由於製造成本低,覆蓋使用簡單,視覺感受生態,防塵降塵立竿見影,被各地大批量使用。然而,大量劣質「綠網」的使用換來的是對土壤汙染的風險。
  • 硬體全 業態新 品牌亮 蘭州新區旅遊綜合收入從2017年的4.78億元...
    日訊據蘭州日報報導 「十三五」以來,新區狠抓重大文化旅遊項目建設,旅遊業累計投入70億元,旅遊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晴望川民俗文化村、長城影視城、現代農業示範園、臨港花海、梅園生態園、花卉產業基地花卉交易中心等一批特色景區相繼向遊客開放;蘭州新區田園綜合體、朋克匯、中川小鎮等重點旅遊項目正在加快推進,針對不同季節相繼推出都市花海觀光遊、田園風情體驗遊、休閒觀光養生遊等15條精品旅遊線路,旅遊綜合收入從2017年的4.78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23億元。
  • 翠亨孫氏達成祖家譜
    至十一世祖瑞英公,遷來逕仔蓢,十四世祖殿朝公,遷入翠亨。至十七世祖達成公所居,即今日國父故居之基址也。  國父曾雲吾翠亨孫氏「世居香邑」,「先人躬耕數代」。聞諸先輩及鄉人,吾翠亨孫氏歷代無人應清廷之考試及捐納職銜,不聞於世;於地方文獻,亦無記載。及至清末,翠亨孫族,散居四方。
  • 新疆加快構建健康穩定森林生態系統
    2021-01-15 09:46:14    華夏經緯網   《方案》明確:到2035年,穩定天然林保有量,天然林生態系統更加穩定,林分質量進一步提高,物種多樣性更為豐富。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以天然林為主體的健康穩定、功能完備的森林生態系統,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優質生態產品和豐富林產品的需求,為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疆打下堅實生態基礎。
  •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開展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調查
    本報訊 近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廣州南沙新區和中山翠亨新區完成2個站位的乾濕沉降儀安裝工作,這是其首次利用大氣乾濕採樣器開展海岸帶大氣乾濕沉降長周期監測。9月初,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地質調查工程組織專家對珠江口伶仃洋地區綜合地質調查二級項目進行質量檢查時,專門查看了中山翠亨新區大氣乾濕沉降監測點,現場聽取了生態環境調查與環境修復研究相關人員的匯報和原理講解,對大氣環境汙染調查工作進行了現場指導。目前,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對環境影響較大。
  • 天津濱海新區北部崛起宜居生態小鎮
    原標題:濱海北部崛起宜居生態小鎮   記者從濱海建投集團獲悉,日前,位於黃港生態休閒居住區的濱海新區最大保障性住房項目──欣嘉園暖塘第三季1456套房開盤即售罄。
  • 重慶兩江新區:前三季度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329.2億元 同比增長30.5%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李文科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6日14時30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 實習生 梁浩楠 通訊員 陳昕)今(26)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兩江新區獲悉,兩江新區直管區規模以上數字經濟產業企業第一季度實現增加值77.54億元,同比增長3.4%;上半年實現增加值165.53億元,同比增長15.2%;前三季度實現增加值329.2億元,同比增長30.5%
  • 青島西海岸新區全面構建海洋開放合作格局 開啟星辰大海新徵程
    2020年,新區強勢發起經略海洋攻堅,健全經略海洋工作推進體系,建立會議、調度和通報工作機制,17項市級作戰任務和35項新區自主事項全部完成,31個市級海洋經濟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30億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5%。新註冊、籤約億元以上海洋項目47個,計劃總投資1293億元,其中300億元以上涉海項目2個,50億元以上涉海項目4個。
  • 鄭州水生態建設方案公布僅鄭東新區就將建設兩個重點工程
    原標題:鄭州水生態建設方案公布僅鄭東新區就將建設兩個重點工程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   2020年計劃在市域範圍內實施54個水生態建設項目,鄭州市域水域面積將從156.9平方公裡增加到211.66平方公裡。
  • 鄭州「西引力」凸顯 中原新區吸金360億元
    11家企業籤下360億元大單,在經濟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引來當地政商學界高度關注。  中原新區東至鄭州的西四環,西至滎陽,北至高新區,南至二七區馬寨鎮,總規劃面積約33平方公裡,是在原鄭州紡織產業園和鄭州機械製造(加工)產業園的基礎上組建的。  在7月10日舉行的中原新區管委會招商引資推介會上,中原區委副書記、中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蘇西剛與11家企業成功籤約,籤約金額約360億元。如此招商引資大單,中原新區憑什麼?
  • 長春新區:走集約化內涵式發展道路 打造東北振興發展重要引擎
    過去五年,新區始終將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全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每年新引進產業項目100個以上,開工項目200個以上。全區各類特色產業園區已發展到25個,入駐企業近千戶;規上工業企業達到172戶,其中年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14戶、億元以上企業95戶。 科技創新激發強大內生動力科技創新作為新區的「看家本領」,「十三五」期間展現了很多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