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粉添加劑溴酸鉀禁用始末

2021-01-20 糧食加工雜誌

21世紀,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食品添加劑提出了安全、高效、廣譜的更深層次的要求,這就要求麵粉添加劑的選用在確定其高效的同時,更多的是要考慮其安全性。長期以來溴酸鉀一直是麵粉添加劑家族的重要成員,對麵粉具有特殊、高效的改良效果。近年來,溴酸鉀致癌性被廣泛證實。WHO已經通報全世界溴酸鉀是致癌物質,許多國家已經或正在禁止使用。我國也於2005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使用溴酸鉀作為麵粉處理劑。

1 溴酸鉀應用始末

1.1 溴酸鉀的功能

    溴酸鉀的化學分子式為KBrO3,在370℃時分解,是一種慢性氧化劑,在麵團調製階段不起作用,隨著麵團溫度升高和降低,在醒發後入爐烘烤約5 min內開始氧化麵粉中SH一鍵,形成—S—S—鍵,從而使麵筋生成率提高,麵團筋力增強。溴酸鉀另一功能是對穀胱甘肽,半胱氨酸等分子中的SH一氧化,使其喪失對蛋白酶的激活特性因而不會因蛋白酶的激活而分解麵筋蛋白,使麵筋生成率和麵筋強度不會降低。

    80多年來,人們一直將其作為安全、有效的麵粉增筋劑使用,人們對其的全部認識是,只要添加條件和烘培條件正確,溴酸鉀將轉化成惰性、無害的溴化物。

1.2 溴酸鉀的應用

溴酸鉀作為麵包、蛋糕焙烤業的品質改良劑,在歐美成功應用有幾十年的歷史。1941年隨著Ward焙烤公司與彼斯堡大學共同發起的研究課題形成的美國專利的發布,溴酸鉀作為氧化劑用於焙烤工業中。1941年5月,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FDA)正式批准溴酸鹽在麵粉中的使用,隨後該標準於1952年又被用於麵包及面卷中。德國是第一個在酵母發酵麵團中使用溴酸鉀的歐洲國家(1926年),溴酸鉀開始時是以溶液的形式被噴於麵粉上後來以乾粉的形式添加,並且成為普遍的方法使用。

早期研究表明,用「溴化」麵包餵養達兩年的老鼠並未表現出腫瘤或與該處理相關的腫瘤疾病等發病機率提高的跡象。隨著「溴化」麵包的研究,人們發現溴酸鹽在焙烤工藝中轉化成溴化物,因而在最終產品中幾乎沒有溴酸鹽。多年來,人們都認為在加工過程中溴酸鹽轉化成了無害溴化物。我國也較早地將溴酸鉀作為麵粉品質改良劑,國家標準GB-2760規定添加量為0.03g/kg,但焙烤後不得有殘留。

1.3 溴酸鉀的致瘤、致癌性

1983年,日本的科學家做了F344公鼠及雌鼠餵養試驗。試驗中的動物被餵以溴酸鉀水溶液,濃度250mg/kg及500mg/kg,共11個星期。兩種濃度餵養的實驗動物均出現了高發病率的腎臟細胞瘤(腎細胞瘤),並且以500mg/kg濃度餵養的公鼠還出現腹膜間皮瘤,最終結論是溴酸鉀在試驗條件下對老鼠有致瘤作用。該項研究重複了104個星期並且還進行了更低濃度的試驗(125,60,30,15及0mg/kg)。用500mg/kg濃度餵養的試驗組出現了存活時間縮短及體重增長抑制的症狀。用500mg/kg、250mg/kg及125mg/kg處理的老鼠出現了顯著的腎腺炎及腺瘤的綜合症狀。劑量相關曲線出現了S型趨勢。用濃度高於30mg/kg的溴酸鉀餵養老鼠的腎臟突變發病率呈顯著提高。

通過口服的長期毒性致癌性研究表明,溴酸鉀會導致老鼠腎細胞癌,腹膜間皮瘤,以及甲狀腺小囊泡細胞癌並且使雌鼠腎細胞瘤發病率輕微上升。由這些研究以及通過活體及實驗室的誘變試驗結果可以得出,溴酸鉀是一種致癌的有害物質。敏感的試驗方法已經證實,當溴酸鉀在已被認為是允許的用量用於麵粉的處理時,麵包中仍然存在著溴酸鹽。從此一場反對使用溴酸鉀的國際運動開始了。英國重複了日本的試驗並且得出了相同的結論,他們的烤烤試驗表明焙烤麵包中的殘餘物高達300mg/kg。

歐洲食品統一立法運動後,英國開始禁止使用溴酸鉀,自1990年4月1日開始生效。以後FAO/WHO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於1994年撤消了溴酸鉀在麵粉中使用的ADI值。一些發達國家近10年中先後頒布了禁用溴酸鉀作為麵粉改良劑的行政性指令,歐盟、澳大利亞、紐西蘭甚至一些中小國家及我國的臺灣及香港也已禁用,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已大幅度減少溴酸鉀的使用量。

我國衛生部在2005年明令禁止使用麵粉處理劑溴酸鉀。

相關焦點

  • 溴酸鉀禁用作麵粉處理劑
    時報訊  (記者朱蕾 通訊員左宜弘 吳胡微)警惕添加溴酸鉀的「高強度精白」麵粉!添加溴酸鉀的麵粉有害身體健康,嚴重的將致癌。  有無溴酸鉀憑肉眼難發現  從6月21日起,廣州生產小麥粉的生產企業須立即停止在小麥粉生產過程中使用溴酸鉀。7月1日起,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不得在食品生產過程中使用溴酸鉀。廣州市質監部門將嚴加監督檢查。
  • 禁用「溴酸鉀」麵包會漲價?
    大酒樓稱從未在糕點中加溴酸鉀  記者昨日了解到,廣州酒家、蓮香樓、泮溪酒家等著名酒樓的麵粉都是從信譽良好的廣州某大型麵粉廠購買的,至於麵粉本身是否含有「溴酸鉀」,他們並不知道。但這些酒樓均表示在製作糕點過程中沒有添加「溴酸鉀」。
  • 7月1日起麵粉禁用溴酸鉀 買麵包最好選正規產品
    荊楚網消息(楚天金報)(記者柯銳)衛生部近日最新公告,禁止一種名為「溴酸鉀」的食品添加劑在小麥粉中的使用。專家提醒消費者:購買麵包時最好選擇正規廠家的產品。日前,衛生部發布2005年第9號公告稱,根據溴酸鉀危險性評估結果,決定從今年7月1日起,取消溴酸鉀作為麵粉處理劑在小麥粉中使用。
  • 美國進口「品客」薯片被曝使用違禁添加劑溴酸鉀
    其中,美國寶潔公司的「品客」薯片再次被檢出使用了國內禁用的添加劑溴酸鉀。進口食品的安全性再次受到質疑。杭城各大超市有無進口品客薯片在售?記者為此走訪了市內各大超市和賣場。  「美國品客」和「中國品客」  區別在於是否使用「溴酸鉀」  「品客」是一個擁有20多年歷史的老品牌,一直得到許多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 7月1日起食品中禁用溴酸鉀 麵包口感鬆軟要慎買
    傷腎致癌「溴酸鉀」被衛生部紅牌罰下7月1日起食品中禁用此種軟化添加劑———  明起,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將不得再使用「溴酸鉀」。這種在面點行業普遍使用了九十餘年能起到強筋劑作用的食品添加劑,由於可能致癌日前被衛生部叫停。
  • 衛生部公告七月起禁止在麵粉中使用致癌溴酸鉀
    」的食品添加劑在小麥粉中的使用,立刻在麵粉行業中引起了震動。據悉,國內許多麵粉企業仍在使用溴酸鉀作為添加劑。衛生部這一公告稱,根據溴酸鉀危險性評估結果,決定自2005年7月1日起,取消溴酸鉀作為麵粉處理劑在小麥粉中使用。
  • 甘肅7月1日起麵粉禁止添加可能致癌物質溴酸鉀
    本報訊(記者 張隆)     記者6月28日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獲悉,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統一部署,從2005年7月1日起,《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取消溴酸鉀作為麵粉處理劑使用,因為溴酸鉀危險性評估結果表明,添加溴酸鉀可能致癌。
  • 品客薯片再次被檢出使用可致癌添加劑溴酸鉀
    曾經幾次上黑榜的美國寶潔公司的進口「品客」薯片,再次被檢出使用了國內禁用的可致癌添加劑溴酸鉀。記者昨日走訪廣州市場發現,進口品客薯片在廣州個別超市和便利店仍然有售。  記者注意到,曾經幾次上黑榜的美國寶潔公司的「品客」薯片,這次又有酸奶油洋蔥味和比薩味兩種不合格,不合格原因是添加劑溴酸鉀超標。
  • 麵粉疑含溴酸鉀追蹤 西安市場未檢出含溴酸鉀麵粉
    2017年12月10日,華商報刊發《你家吃的麵粉安全嗎?》,檢測5份麵粉一份疑似含有溴酸鉀。報導刊發後,西安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高度重視,立即對市場上的麵粉進行檢查、抽檢,27日華商報記者獲悉,西安市場未檢出含溴酸鉀麵粉。  《你家吃的麵粉安全嗎?》
  • 麵粉中含有什麼添加劑?麵粉中的添加劑安全嗎?
    麵粉製作的麵條,麵包,饅頭等主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基本和最普遍的食物之一,許多食客都不知道麵粉這麼簡單的東西,在包裝的一側往往有一長串配料。 雖然其中一些添加劑名稱長得令人印象深刻,但大多數都起著相對簡單和無害的作用。
  • 你家吃的麵粉安全嗎?檢測5份樣本1份有致癌物
    張先生於是帶著自家買的多種食品,包括幾種麵粉、幾種大米、部分調味品等,到陝西中食安第三方監管有限公司實驗室進行檢測。結果顯示,一種麵粉中檢測出致癌物溴酸鉀。「這些麵粉有的是超市買的 ,有的是朋友送的,也有自由市場買的,都放在一樣的保鮮盒裡。」張先生說,想不起來這些麵粉是從哪買的,他回家立即把那盒檢出問題的麵粉扔了,以免影響他和家人的健康。溴酸鉀能食用嗎?
  • 賽百味麵包「鞋底」事件:偶氮甲醯胺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劑
    偶氮甲醯胺是一種食品添加劑,用於麵粉的漂白和氧化。如果說漂白還不是那麼重要的話,氧化對於改善麵粉的性能至關重要。麵粉形成麵團,需要其中的麵筋蛋白互相交聯,充分形成網絡結構。對麵粉進行氧化處理,可以大大促進這種交聯的發生,從而改善麵包的口感。之前食品工業中大量採用溴酸鉀,後來發現其安全風險較高,而偶氮甲醯胺的效果更好,而且沒有發現安全風險。
  • 六種不容忽視的食品添加劑
    食品安全問題是近年來熱門的社會話題,而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也一直存在爭議。近日,「美國廣播公司」網站出了「6種最可怕的食品添加劑」。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何計國為大家一一點評這6種食品添加劑。
  • 食品添加劑就是安全的?5種食品添加劑,與癌症有著密切的關係
    雖然食品添加劑在國家規定的使用量和使用範圍內對於人體無害,但是無害並不等於有益。有些食品添加劑,還可能會增加癌症的發病風險,這些食品添加劑就儘量不要使用。小時候我們吃到的饅頭,顏色有點黑,而如今的饅頭則是越來越白,這其中固然有麵粉精加工的作用,而更多的則是麵粉改良劑的作用。
  • 西安市食藥監局抽檢市場上麵粉 未檢出含溴酸鉀麵粉
    去年12月10日,華商報A03版刊發了《你家吃的麵粉安全嗎?》一文,檢測5份麵粉,一份疑似含有溴酸鉀。西安市食藥監局高度重視,立即對市場上的麵粉進行檢查、抽檢,昨日,華商報記者獲悉,未檢出含溴酸鉀麵粉。據了解,西安市食藥監局安排蓮湖區食藥監局對小南門早市流動攤點的散裝麵粉進行抽樣檢測,共送檢四個批次,全部合格。
  • 溴酸鉀事件 饅頭、蛋糕、麵條仍可放心吃
    N《廣州日報》供稿  本報訊「麵粉處理劑溴酸鉀可能致癌」的消息引起公眾的強烈反應,現在是不是所有的蛋糕和麵包都不能吃了呢?麵粉行業的有關專家解釋說,其實溴酸鉀在高溫下可以轉化成對人體無害的溴化鉀(溴化鹽類),溴酸鉀作為強筋劑,主要用在麵粉和麵包製作中,因此,市民還是可以放心食用蛋糕、麵條、饅頭等麵食品的。
  • 麵粉增白20年屢受質疑
    這是一種極具爭議的麵粉添加劑,堅持禁用方認為該添加劑對人體有害,並以歐盟早已禁用為據。堅持使用方認為該添加劑被國際組織認可是無害的,且以美國可不限量使用為據反駁。兩派之爭曠日持久,裹挾了從民間到中央各部委,從企業到各路專家的各個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