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們人類的慣性思維,長得壯,必定吃得多。
一個體型很高大的人,平時攝入的食物量,肯定不少。
這似乎成了一個「定則」。
但對於河馬這種動物,這個「定則」似乎就有點不太準確了。
體重達到3噸的河馬,每天需要吃多少東西?
實際數據有點讓人意外呢!
1.「為何在河裡?」
河馬,河馬,從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傢伙一定喜歡呆在河裡。
事實也是這樣,河馬呆在水裡的時間,每天都會超過10小時。
倒不是它們特別喜歡玩水,而是迫不得已呢!
河馬看起來皮糙肉厚,但它的表皮卻非常薄,
長時間在炎熱的日照下,這層薄薄的表皮就可能脫水。
皮膚脫水,當然會幹燥疼痛,而且還會讓身體過熱。
所以,河馬需要讓自己處於一個溼潤的環境下。
我們人類可以通過流汗還調節體溫,河馬不行嗎?一定非要泡在水裡?
還真不行呢!
河馬是沒有汗腺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就無法通過體液來調節體溫。
在它的黏液腺裡,可以分泌出一種紅色的油狀液體,
這種液體稱為「河馬汗酸」,它能隔離紫外線,防曬又降溫。
只不過,顏色粉紅,讓很多人還以為河馬被「熱出血」了呢!
河馬汗酸雖然好處多多,但畢竟只起輔助作用。
平時河馬還是喜歡用泡在水裡這種方式,來給自己降溫。
但問題來了,如此長時間的泡在水裡,不餓嗎?
2.「吃多少?」
河馬長時間泡在河裡,但它們不喜歡吃水草。
估計是口感不好吧!
天黑之後,它們還是會上岸,在岸上的草地裡啃食嫩草。
多少量的草,才能滿足體重達3噸的河馬呢?
數據很讓人意外!大約40kg就夠了。
也就是說,河馬只需攝入自身體重1.3%的食物,就能滿足身體所需了。
而我們常見的水牛,這是數據約是2.5%。
河馬有什麼特殊本事,吃那麼少,還能長那麼壯呢?
答案是吸收利用率高!
牛是需要反芻的,因為它吃進去的草,大部分無法一次消化吸收。
河馬不需要反芻,它們的胃結構比較複雜,有四個胃室。
兩個前憩室和一個中室,擁有很多能分解草料的細菌。
而一個後室,則能產生胃液,高效消化食物。
草料在河馬胃裡呆的時間長,消化分解效率,自然非常高。
所以它們的食量雖小,卻能滿足龐大身軀的日常能量消耗。
另外,初生的小河馬,雖然在幾周內就可以啃食青草了,
但它們吃奶的習慣,居然會保持10~12個月的時間。
要知道,河馬們8歲就算成熟,能繁殖後代了,
吃奶的時間這麼長,無怪乎個個都這麼「胖乎乎」的呢!
信息紛擾,不如學點知識!關注帳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