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環之王:桑迪亞研究人員取得雷射突破

2020-07-17 工程學習


微環之王:桑迪亞研究人員取得雷射突破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伯克利實驗室)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報告了雷射技術的重大突破。伯克利實驗室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聯合任命的物理學家張翔(Xiang Zhang)領導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獨特的微環雷射腔,即使在傳統的多模雷射腔中也可以產生單模雷射腔。這種按需提供單模拉光功能對廣泛的應用具有影響,包括光學計量和幹涉測量、光學數據存儲、高解析度光譜學和光學通信。

&34;張說,他是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系的主管,也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歐內斯特·庫·恩多教授。&34;

張教授也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納米尺度科學與工程中心的成員,也是伯克利卡夫利能源納米科學研究所的成員,他是《科學》一篇論文的相應作者,該論文描述了這一工作。本文的標題是&34;。合著者是梁峰、黃子靜、馬仁敏和王元。

雷射腔或諧振器是雷射的鏡像組件,其中反射的光多次產生在某些諧振頻率(稱為模式)下站立波。雷射腔通常支持多種模式,因為它們的尺寸比光學波長大得多。模式之間的競爭限制了光增益的振幅,並導致發射雷射束的隨機波動和不穩定。

&34;張說。單模雷射器的光發射是單色的,具有低相位和強度噪聲,但創建充分調製的光增益和損耗以獲得單模雷射是一項挑戰。

雖然已開發模式操作和選擇策略以實現單模式套用,但每個策略都僅適用於特定配置。張群開發的微環雷射腔是總體設計的第一個成功概念。他們成功的關鍵是使用打破奇偶校驗時間 (PT) 對稱性的概念。奇偶校驗對稱定律規定,即使系統的空間配置反轉(如鏡像)或時間方向向後運行,系統的屬性(如光束)也保持不變。張和他的小組發現了一種稱為&34;的現象,這為他們提供了對微環雷射腔諧振模式的前所未有的控制,這是雷射物理和應用中發射控制的關鍵要求。

&34;《科學》論文的主要作者梁峰說。換句話說,PT 對稱性中斷的閾值為零增益/損耗對比度。

張、馮和團隊的其他成員能夠利用無門PT對稱性突破獨特微環雷射腔的現象。該腔由鉻/鈾的雙層結構組成,這些鉻/鈾定期排列在苯胺方向上,在微環諧振器上,該振孔由磷化物基質基質的鈦-阿森德-磷化物化合物製成。微環的直徑為9微米。

&34;Feng 說。&34;PT對稱性斷裂意味著光學模式可以以增益為主導,而PT對稱性意味著所有模式都保持被動,&34;使用我們的微環雷射腔,我們促進在PT對稱性斷裂中所需的模式,同時保持所有其他模式PT對稱。儘管 PT 對稱性本身不能保證單模式拉麵,但當與所有其他模式的 PT 對稱性一起操作時,它便於單模式套線。

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上指出,通過PT對稱性突破的單模穿行可以為下一代光電子器件的通信和計算鋪平道路,因為它能夠獨立操作多個雷射束,而不用困擾當今系統的&34;問題。其微環雷射腔概念還可用於在典型的多模雷射腔中設計光學模式,以創建所需的雷射模式和發射模式。

&34;馮說。"此外,無論增益頻譜帶寬如何,所演示的單模操作都可能會創建一個雷射晶片,以不同頻率承載數萬億個信息信號。這將使一個巨大的數據中心縮小到微小的光子晶片成為可能。

相關焦點

  • 上海應物所在儲存環自由電子雷射方面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員近日提出了一種基於儲存環光源產生高亮度、全相干輻射光的新機制。研究表明,這種運行機制能夠充分利用儲存環電子束的特點,通過較簡單的裝置改造就能實現飛秒量級高峰值亮度X射線脈衝的產生,從而大幅增強儲存環光源的性能。
  • 雷射顯示:中國市場全球最大 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進展
    原標題:雷射顯示:中國市場全球最大 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進展   11月21日,由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承辦的2020世界顯示
  • 西安光機所玻璃與異質材料超快雷射微焊接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西安光機所光子製造中心賀斌副研究員團隊採用超快雷射在玻璃材料與金屬合金、單晶矽等異質材料微焊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是自2019年初美國PolaOnyx公司和英國Heriot-Watt University大學報導相關技術以來,我國科研機構在該領域做出的一次技術突破,目前該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 201711076209.6)。
  • 東南大學氧化鋅電泵浦雷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網8月17日訊 在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和「973」課題的支持下,我校生物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春祥教授研究組在回音壁模(WGM)氧化鋅紫外半導體雷射器研製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這是該研究組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對這種新型雷射微腔的設計思路、光學特性和振蕩機理等進行了5篇系列報導之後,進一步由原理的研究推向了器件的實現。氧化鋅的寬禁帶直接帶隙和強激子結合能的特性一直激勵著人們研製低閾值、高品質紫外雷射的熱情,並推動著它在短波光電子器件領域的重要應用。
  • 微納功能表面及製造研究取得突破
    研究和製備不同性質的浸潤性表面,可加深對表面/界面物理的理解,增強各種材料表面的功能性能以及擴展材料的應用範圍。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無線傳感網事業部副研究員周曉峰與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王鑽開,一直以來在微納仿生功能表面研究及製造領域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
  • 美國成功研製雷射制導子彈 可自動鎖定目標(圖)
    2月初,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桑迪亞國家實驗室對外宣布研製了一種類似飛鏢的雷射制導子彈。這種雷射制導子彈長4英寸(約合10.16釐米),適用於點50口徑(指彈殼直徑為0.5英寸,約合12.7毫米)槍族武器。研究人員稱,雷射制導子彈在飛行過程中能自動調整方向,像微型飛彈一樣擊中1英裡(約合1.6公裡)以外的目標。
  • 桑迪亞醫藥任命陳晨博士為化學服務高級副總經理
    上海2009年7月3日電 /美通社亞洲/ -- 桑迪亞醫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今天宣布任命陳晨博士為化學服務高級副總經理,主管公司與新藥發現相關的化學研發外包服務領域的業務。 在加入桑迪亞之前,陳晨博士在美國聖地牙哥的一家新藥發現和研發公司 Neurocrine 工作了15年。
  • 探尋「奇異點環」之妙
    本報記者 劉歲晗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科研團隊日前在《自然》雜誌刊發論文稱,首次在狄拉克錐中用一些「奇異點」製成「奇異環」。「奇異點」能產生一些很重要的反直覺現象,可應用於強大雷射裝置的製備等領域。什麼是奇異環和奇異點,它因何能帶來奇特現象,又怎樣付諸實際應用呢?
  • 雷射基礎研究突破 為量子計算創造條件
    在肖洛和湯斯的年代,他們對能量是如何增加到雷射(增益)以及能量是如何釋放而形成光束(損耗)做出了假設。這些假設在當時是合理的,並且仍然適用於現在的雷射器。但是,量子力學並不需要這樣假設。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量子技術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因此,我們可能不再需要受到這類假設的限制。在兩項突破了肖洛-湯斯極限的研究中,其中一篇論文被發表在近期的《自然-物理》雜誌上。
  • 雷射等離子體微推進技術研究進展
    許多商業、科學團體現在都轉向了微衛星和納衛星星座概念的研究——使用先進技術把大量小衛星聯網來代替昂貴、龐大的衛星, 如圖1 所示。許多實例證明, 由於其分布特性, 這些星座能夠完成單個大型太空飛行器所不能完成的任務。  為了構建微衛星星座, 需要對微小衛星進行精確的變軌和調姿控制, 這就對推進器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1) 推進器本身重量要比較小。
  • 中科院在儲存環自由電子雷射研究中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基於儲存環光源產生高亮度、全相干輻射光的新機制。
  • 上海微系統所在Ⅳ族GeSn納米線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在Ⅳ族GeSn納米線生長製備及其光電探測應用中取得進展,相關工作以Ferroelectric Enhanced  上海微系統所研究人員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成功製備出大面積、高密度且高長寬比的Ge納米線,並利用其作為模板,通過二次沉積法獲得了Sn組分可達~10%
  • 環太平洋雷射損傷研討會:紫外紅外高功率雷射損傷
    為了加強環太平洋地區「高功率雷射損傷與光學材料」相關科技領域科研人員的信息交流,提供交流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的學術平臺,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和美國國際光學工程協會(SPIE)聯合主辦,在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邵建達研究員、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Christopher J.
  • 為什麼量子點被學術與產業技術研究人員關注?
    打開APP 為什麼量子點被學術與產業技術研究人員關注?但有人卻反其道行之,嘗試使用窄半峰寬的多色雷射組合作為白光光源,來檢驗是否能被人們所接受。 來自美國能源部桑迪亞國家實驗室(SNL)的研究人員J.Y. Tsao用藍、綠、黃、紅四種顏色的雷射組合成白色光源。
  • 玻璃與異質材料超快雷射微焊接獲國家發明專利
    玻璃材料超快雷射微焊接樣件圖近日,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光子製造中心研究員賀斌副團隊採用超快雷射在玻璃材料與金屬合金、單晶矽等異質材料微焊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採用超快雷射微焊技術實現了矽酸鹽玻璃、藍寶石玻璃、石英玻璃等多種玻璃材料與單晶矽和銅合金、鋁合金、鈦合金合金等異質材料的高強度直接焊接,完成的航天航空一些樣件已通過性能測試
  • 雷射加工微小孔內表面粗糙度的測量方法
    1 引言        微小孔的加工一直是機械製造中的一個難點,圍繞這個問題研究人員進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可用於加工微小孔的方法有:機械加工、雷射加工、電火花加工、超聲加工、電子束加工及複合加工等[1]。有關各種方法可加工的微小孔直徑範圍已有較多的報導,而對於加工所得微小孔側壁粗糙度的研究卻比較少。
  • 研究人員改進的燃料電池技術得到新的突破
    打開APP 研究人員改進的燃料電池技術得到新的突破 蓋世汽車 發表於 2020-11-30 10:09:10   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和福特汽車公司的一組研究人員改進了燃料電池技術,而且讓該技術在效率、穩定性和功率方面都超過了美國能源部(DOE)設定的目標,而且目前還沒有其他燃料電池同時在此類方面達到同樣的裡程碑。
  • 光學應用更好的微環傳感器!
    調整微環傳感器的設計可以在不增加實現複雜性的情況下提高其靈敏度。光學傳感是光科學最重要的應用之一,它在天文學、環境科學、工業和醫學診斷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儘管用於光學傳感的方案多種多樣,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則:要測量的量必須在系統的光學響應上留下「指紋」。
  • 雷射製冷技術重大突破:首次實現用雷射冷卻液體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解決了這個存在了幾十年的難題,他們在現實條件下,實現了用雷射冷卻水和其它液體。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11月16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該團隊利用紅外雷射將水冷卻到36華氏度,這是該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  「如果你看過電影星球大戰,就會知道電影裡面的雷射炮能夠使物體升溫。
  • 新突破!納米級LED產生雷射
    《科學進展》雜誌8月14日報導,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馬裡蘭大學和倫斯勒理工學院等開發了一種新型發光二極體(LED),有望突破長期存在的光源效率限制。研究人員經演示實驗後發現,新型LED的亮度是傳統亞微米級LED的100~1000倍,並且具備產生雷射的能力。這些特性在規模化和小型化應用中具備潛在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