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前沿 | 針對愛滋病並髮結核病的雙重疫苗策略研究進展

2020-11-27 騰訊網

戳藍色字「預防界」關注我們喲

TB/HIV雙重疫苗候選藥物在小動物模型、非人類靈長類動物(NHP)模型和人體臨床試驗中取得的進展

NHP模型

由於獼猴(NHP)與人類的生理、病理和免疫學相似性,它們通常被認為是建模結核病的高度代表性模型。此外,由於NHP模型能夠同時感染TB和SIV,因此被認為是測試候選疫苗臨床前試驗的最可靠、可翻譯的模型。因此,它們也可能非常適合測試可以預防HIV相關結核病的新的TB / HIV候選疫苗。

先前為建立基於分枝桿菌的HIV-1 / SIV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經在NHP中進行了免疫原性和保護性研究。在SIV合併感染的背景下,恆河猴獼猴模型最近被用來驗證對Mtb的保護性免疫。在SIV感染之前用MtbΔsigH對恆河猴獼猴進行氣霧疫苗接種,能夠誘導支氣管相關的淋巴樣組織(iBALT)和CD8+效應記憶T細胞,此外還可以減輕細菌負擔、臨床表現和肉芽腫性病變。

最近,通過靜脈內途徑施用BCG極大地改變了對隨後的Mtb攻擊的免疫反應,這可能對疫苗的遞送產生重要影響。

儘管此模型可能有助於確定保護的相關性,但由於相當大的安全隱患,靜脈注射疫苗不太可能在兒童或成人中使用,將疫苗直接氣溶膠遞送至呼吸道黏膜已被認為是結核病相對有效的疫苗接種途徑。利用這種傳遞途徑,可以誘導抗原特異性的多功能CD4和CD8 T細胞,表達幹擾素γ(IFN-γ)、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2(IL-2),所有這些B型肝炎與結核病和愛滋病毒的合併感染有關,因此加強了該疫苗在合併感染人群中的使用。

人體臨床試驗

在新生兒的雙重疫苗開發領域,針對HIV-1和TB的候選藥物之一在出生時由BCG.HIVA組成,其後由MVA.HIVA.85A增強。基本思想是在出生後不久就誘導針對這兩種病原體的免疫反應,然後可以在整個生命中不斷增強。

另一項研究強調了結核病候選疫苗MVA85A,一種經修飾的牛痘病毒Ankara表達抗原85A,在感染HIV-1的成人中是安全的和免疫原性的,但未能證明對Mtb的有效免疫反應。

近期對感染HIV的母親的新生兒進行的研究表明,在接種MVA85A並在8周齡時接種BCG疫苗後,其安全性和反應原性可接受。鑑於MVA不幹擾BCG反應,反之亦然,該策略的臨床開發是可行的。

來源:前沿科學與文化

END

本公眾號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歡迎留言、討論、轉發,同時,我們也向業內人士長期徵稿,點擊主菜單下方「聯繫我們」,獲取方式!

相關焦點

  • 中國研製的愛滋病疫苗成功的機率有多大
    3月23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網站上發布的一條信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由我國自行研製的愛滋病疫苗正式進入Ⅱ期臨床試驗。   一直以來,研製出能夠抵抗愛滋病的疫苗被很多人認為是解決愛滋病這個世紀頑疾的根本途徑。  但在過去的20多年裡,世界各國針對愛滋病疫苗的研究一直沒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 一種新型結核病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結核病是全球頭號傳染病殺手。德國研究人員近日報告,他們開發的一種新型結核病疫苗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 愛滋病病毒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疫苗可能很快面世
    中國網11月3日訊 據卡達半島電視臺網站11月1日報導,一項關於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結構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這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地開發疫苗,從而預防這項致命的疾病。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美國科學家已經獲得了愛滋病病毒包膜蛋白的第一個原子水平的結構圖。這些科學家表示,這項發現具有非常大的醫學價值。愛滋病病毒的外殼非常複雜,正是它的相關結構可以協助愛滋病病毒進入人體細胞。而現在研究結果為我們提供了目前為止愛滋病病毒外殼最清晰的詳細圖像。
  • 中國愛滋病疫苗有好消息
    彼時,邵一鳴領導的中疾控愛滋病疫苗團隊已選擇複製型病毒載體開展愛滋病疫苗研究一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安全性良好。近些年,國際上的研究團隊也逐步認識到複製型載體路線的優勢,逐步開展了該路線的愛滋病疫苗研究。據國際愛滋病疫苗行動組織(IAVI)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美國等其他國家的該類疫苗或完成一期、或正在進行一期。中國愛滋病毒疫苗已完成一、二期臨床試驗研究,在進程上居首。
  • 愛滋病「全球疫苗」來了,這次人類能攻克「超級癌症」嗎?
    事實上,研製HIV疫苗是醫學研究的最大挑戰之一,也是美國Science雜誌創刊125周年之際,提出的125個挑戰全球科學界的重要基礎問題之一。「HIV疫苗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而是科學問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愛滋病首席專家邵一鳴在科學出版社新近出版的《Science125個前沿問題解讀》一書中表示。
  • 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愛滋病疫苗計劃再獲重要進展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愛滋病首席專家邵一鳴教授11日透露,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愛滋病疫苗計劃已獲得重要進展。同時擔任中國愛滋病疫苗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的邵一鳴教授,是在11日於上海舉行的第五次中國科協論壇中國愛滋病疫苗高層論壇上透露上述消息的。
  • 快速追蹤COVID-19疫苗臨床前試驗的新方法
    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快速合成安全疫苗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用來測試針對新型大流行病原體的疫苗策略,如SARS-CoV-2。
  • 類病毒樣富勒醇納米顆粒作為HIV疫苗佐劑研究取得進展
    研究開發出安全性好且佐劑活性與病毒載體相當的非病毒載體或佐劑是疫苗佐劑領域亟待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納米材料憑藉其獨特的理化性質已成為近年來疫苗佐劑研究的熱點。然而,目前納米材料的佐劑活性尚遠不如病毒載體。同時,如何科學合理地設計納米材料用於疫苗領域則是該領域研究的另一瓶頸問題。
  • 中國愛滋病疫苗或於2021年開啟III期臨床試驗
    上世紀末,邵一鳴了解到,國際上僅開展過2次複製型痘病毒載體愛滋病疫苗的一期臨床試驗,之後便中斷了。彼時,邵一鳴領導的中疾控愛滋病疫苗團隊已選擇複製型病毒載體開展愛滋病疫苗研究一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安全性良好。邵一鳴專門赴美找到從事這兩個試驗的科學家詢問原因,得知終止研究並非出在技術原因,而是藥企退出疫苗聚焦藥物的商業決定。
  • 愛滋病疫苗離上市越來越近:2021年就緒?
    過去幾十年來,對感染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愛滋病)的個人治療取得了很大進展,但預防愛滋病毒傳播的疫苗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學家們難以企及的聖杯。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改變,因為研究人員正在穩步推進愛滋病毒疫苗的試驗,這些疫苗顯示出不可思議的潛力。
  • HIV疫苗最新研究進展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然而,對於許多重要的全球性疾病,如愛滋病和流感,人們尚未實現高效的疫苗接種。一種開發新疫苗的策略專注於鑑定出病原體上的特定脆弱靶標,疫苗誘導出的保護性抗體應當能夠靶向這些脆弱的靶標。對於HIV感染而言,這種方法專注於鑑定bNAb的靶標,bNAb是在一小部分HIV感染者體內產生的,並且可以介導免受多種HIV毒株的入侵。
  • 中國愛滋病疫苗或於明年開啟III期臨床試驗,勝算幾何?
    上世紀末,邵一鳴了解到,國際上僅開展過2次複製型痘病毒載體愛滋病疫苗的一期臨床試驗,之後便中斷了。彼時,邵一鳴領導的中疾控愛滋病疫苗團隊已選擇複製型病毒載體開展愛滋病疫苗研究一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安全性良好。邵一鳴專門赴美找到從事這兩個試驗的科學家詢問原因,得知終止研究並非出在技術原因,而是藥企退出疫苗聚焦藥物的商業決定。
  • 中國愛滋病疫苗或於明年開啟III期臨床試驗,勝算幾何
    上世紀末,邵一鳴了解到,國際上僅開展過2次複製型痘病毒載體愛滋病疫苗的一期臨床試驗,之後便中斷了。彼時,邵一鳴領導的中疾控愛滋病疫苗團隊已選擇複製型病毒載體開展愛滋病疫苗研究一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安全性良好。邵一鳴專門赴美找到從事這兩個試驗的科學家詢問原因,得知終止研究並非出在技術原因,而是藥企退出疫苗聚焦藥物的商業決定。
  • 愛滋病疫苗成功還有多遠?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旨在強調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強團結協作,強化壓實政府、部門、社會和個人「四方責任」,攜手應對新冠肺炎、愛滋病等全球範圍內重大傳染病挑戰,共同抗擊愛滋病,為實現愛滋病防控目標、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努力。
  • 京杭招募愛滋病疫苗志願者,愛滋病疫苗離我們還有多遠?
    6月5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消息稱,國家自主研製的愛滋病疫苗II期臨床試驗全面啟動,在北京佑安醫院和浙醫一院開展臨床試驗,計劃招募160名HIV陰性的健康志願者。該疫苗是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研製。
  • 中國研發愛滋病疫苗臨床試驗已正式啟動
    10天後結束的第19屆世界愛滋病大會上,首位被治癒者現身,人們看到了控制愛滋病疫情的曙光。  記者昨天從北京佑安醫院獲悉,我國科技重大專項愛滋病疫苗期臨床試驗已於上周在該院啟動,首批31名受試者已接受第一針注射。
  • 歷經三十年的研發 愛滋病疫苗離上市還有多遠?
    另一項引人矚目的愛滋病疫苗臨床試驗HVTN-505,由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於2009年發起,採用了與RV144不同的策略,即用一種複製缺陷型的重組5型腺病毒作為載體,攜帶多種愛滋病病毒包膜糖蛋白的抗原基因,將攜帶抗原基因的腺病毒載體對志願者進行初次免疫,再用一種免疫強化劑使其在體內表達抗原,從而激活抗體產生。
  • 愛滋病疫苗為何「難產」?病毒變化太快、能整合到人體細胞和人共存
    愛滋病疫苗為何「難產」 病毒變化太快、能整合到人體細胞和人共存、只感染人類 12月1日是第30個世界愛滋病日。儘管藥物控制法可以有效降低愛滋病患者死亡率,但我國每年新發現感染者仍在10萬人以上,世界新發現感染者達180萬人。
  • 結核病研究新突破!助力2035終止結核病!
    人類患結核病的歷史非常悠久,從石器時代的人類化石中找到結核病變,到目前為止,結核病與人類相搏相殺幾千年,奪走了數以億計的生命!而人類對結核病的研究也從未停止過。1882年3月24日,德國科學家羅伯特·科赫宣布發現結核桿菌是導致結核病的病原菌,直到19世紀八十年代,法國細菌學家卡默得和動物學家介朗成功培育出結核疫苗——卡介苗,又到了1944年,S.A.Wakman(英)發現了鏈黴素——第一個抗結核藥物!為了實現「終止全球結核病疫情」的目標仍然需要不斷加強結核病防控的相關研究,找到對抗結核病的有效方法!
  • 外媒:愛滋病毒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疫苗或很快面世
    月1日報導,一項關於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結構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這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地開發疫苗,從而預防這項致命的疾病。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美國科學家已經獲得了愛滋病病毒包膜蛋白的第一個原子水平的結構圖。這些科學家表示,這項發現具有非常大的醫學價值。  愛滋病病毒的外殼非常複雜,正是它的相關結構可以協助愛滋病病毒進入人體細胞。而現在研究結果為我們提供了目前為止愛滋病病毒外殼最清晰的詳細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