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藍色字「預防界」關注我們喲
TB/HIV雙重疫苗候選藥物在小動物模型、非人類靈長類動物(NHP)模型和人體臨床試驗中取得的進展
NHP模型
由於獼猴(NHP)與人類的生理、病理和免疫學相似性,它們通常被認為是建模結核病的高度代表性模型。此外,由於NHP模型能夠同時感染TB和SIV,因此被認為是測試候選疫苗臨床前試驗的最可靠、可翻譯的模型。因此,它們也可能非常適合測試可以預防HIV相關結核病的新的TB / HIV候選疫苗。
先前為建立基於分枝桿菌的HIV-1 / SIV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經在NHP中進行了免疫原性和保護性研究。在SIV合併感染的背景下,恆河猴獼猴模型最近被用來驗證對Mtb的保護性免疫。在SIV感染之前用MtbΔsigH對恆河猴獼猴進行氣霧疫苗接種,能夠誘導支氣管相關的淋巴樣組織(iBALT)和CD8+效應記憶T細胞,此外還可以減輕細菌負擔、臨床表現和肉芽腫性病變。
最近,通過靜脈內途徑施用BCG極大地改變了對隨後的Mtb攻擊的免疫反應,這可能對疫苗的遞送產生重要影響。
儘管此模型可能有助於確定保護的相關性,但由於相當大的安全隱患,靜脈注射疫苗不太可能在兒童或成人中使用,將疫苗直接氣溶膠遞送至呼吸道黏膜已被認為是結核病相對有效的疫苗接種途徑。利用這種傳遞途徑,可以誘導抗原特異性的多功能CD4和CD8 T細胞,表達幹擾素γ(IFN-γ)、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2(IL-2),所有這些B型肝炎與結核病和愛滋病毒的合併感染有關,因此加強了該疫苗在合併感染人群中的使用。
人體臨床試驗
在新生兒的雙重疫苗開發領域,針對HIV-1和TB的候選藥物之一在出生時由BCG.HIVA組成,其後由MVA.HIVA.85A增強。基本思想是在出生後不久就誘導針對這兩種病原體的免疫反應,然後可以在整個生命中不斷增強。
另一項研究強調了結核病候選疫苗MVA85A,一種經修飾的牛痘病毒Ankara表達抗原85A,在感染HIV-1的成人中是安全的和免疫原性的,但未能證明對Mtb的有效免疫反應。
近期對感染HIV的母親的新生兒進行的研究表明,在接種MVA85A並在8周齡時接種BCG疫苗後,其安全性和反應原性可接受。鑑於MVA不幹擾BCG反應,反之亦然,該策略的臨床開發是可行的。
來源:前沿科學與文化
END
本公眾號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歡迎留言、討論、轉發,同時,我們也向業內人士長期徵稿,點擊主菜單下方「聯繫我們」,獲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