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患結核病的歷史非常悠久,從石器時代的人類化石中找到結核病變,到目前為止,結核病與人類相搏相殺幾千年,奪走了數以億計的生命!而人類對結核病的研究也從未停止過。1882年3月24日,德國科學家羅伯特·科赫宣布發現結核桿菌是導致結核病的病原菌,直到19世紀八十年代,法國細菌學家卡默得和動物學家介朗成功培育出結核疫苗——卡介苗,又到了1944年,S.A.Wakman(英)發現了鏈黴素——第一個抗結核藥物!為了實現「終止全球結核病疫情」的目標仍然需要不斷加強結核病防控的相關研究,找到對抗結核病的有效方法!
截止至2019年8月,臨床上正在開展臨床試驗研究的有23種藥物,多種不同藥物組合的治療方案以及14種結核病候選疫苗。潛伏性結核感染(LTBI)的個體中,M72/AS01E候選疫苗在臨床IIb期試驗中被發現對結核病有預防保護機制。假如臨床III期試驗證實了這一發現,該疫苗將改變全球結核病預防工作,將會為實現2035年「終止結核病」這一目標奠定基礎。
目前結核病的重點研究領域包括降低結核感染風險的疫苗、在全球17億LTBI人群中降低活動性結核病風險的疫苗或新的藥物治療方案,快速的床邊結核病診斷工具,以及治療結核病更簡單、更短程的藥物方案。
上海肺科醫院科研團隊近期首次報導了TGM6和ESRRB兩個新的結核病易感基因,為結核病的發病機制研究和個體化診療提供新的靶點和理論支持。為探索新的結核病易感基因,戈寶學教授團隊等通過對3個獨立漢族人群(包括8,039例樣本)進行三階段GWAS研究,發現rs12437118和rs6114027 兩個新的遺傳變異與結核病顯著相關,這些易感變異分別位於基因TGM6和ESRRB上。此外,攜帶有rs6114027位點C等位基因的結核病患者伴有TGM6基因表達水平下降,同時血漿中sIL-2R水平上升,IL-6水平下降,痰塗片帶菌量增加,提示該SNP位點是結核病新的易感基因位點。最後,通過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構建tgm6基因敲除小鼠,利用結核菌動物感染模型,最終證實tgm6在結核病的發病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本研究為結核病藥物靶點研發、疾病預防與診療提供新的契機,為實現結核病的精準診療奠定基礎。
但目前全世界以及大多數國家的研究進展速度還不夠,還需要不斷加強結核病防控相關研究,到2025年需要實現重大技術性的突破,以便全球結核病發病率的年下降速度可以加快到平均每年17%,才有望實現「終止結核病」的目標。
部分資料來源於2019年全球結核病報告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