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絕不可能發生的事:只需要掌握幾個知識點就可以拿高分!
所以只有多練、多思,才能讓自己羽翼豐滿!
因網頁不支持數學圖形與公式,請以圖片為準。
01近八年中考真題精選
02參考答案
03精典題目解析
一、選擇題
1.A.
2. 考點根與係數的關係.分析由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3x2=6﹣2x的兩根,結合根與係數的關係可得出x1+x2=﹣,x1x2=﹣2,將其代入x1﹣x1x2+x2中即可算出結果.解答解:∵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3x2=6﹣2x的兩根,∴x1+x2=﹣=﹣,1x2==﹣2,∴x1﹣x1x2+x2=﹣﹣(﹣2)=.故選D.
3. 答案B.試題分析:已知點P(a,c)在第二象限,可得a<0,c>0,所以ac<0,即可判定△=b2﹣4ac>0,所以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故選B.考點:根的判別式;點的坐標.
4. 答案C.試題分析:解不等式得x<,而不等式的解集為x<1,所以=1,解得a=0,又因為△==﹣4,所以關於x的一元二次方程沒有實數根.故選C.考點:根的判別式;不等式的解集.
5. 答案A試題分析:考點AA:根的判別式;C4: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分析根據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結合根的判別式,即可得出關於k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之即可得出k的取值範圍,將其表示在數軸上即可得出結論.解答解:根據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結合根的判別式,由關於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2(k+1)x+k﹣2=0有實數根,可得出關於k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解得:k>﹣1.將其表示在數軸上為.故選:A.考點:1、根的判別式;2、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6. 答案:B解析:由於k2+2k+4可化為(k+1)2+3>0,因此-(k2+2k+4)<0,因此這個函數y隨x的增加而減小,由於-7>-8,因此m<n.
7. 分析直接把已知數據代入進而得出c的值,再解方程求出答案.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根的判別式,正確得出c的值是解題關鍵.
8. 分析利用一次函數的性質得到k>0,b≤0,再判斷△=k2﹣4b>0,從而得到方程根的情況.點評本題考查了根的判別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與△=b2﹣4ac有如下關係:當△>0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當△=0時,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當△<0時,方程無實數根.也考查了一次函數的性質.
9. 分析首先畫出樹狀圖即可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結果與使ac≤4的情況,然後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畫樹狀圖法求概率.列表法或畫樹狀圖法可以不重複不遺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結果,列表法適合於兩步完成的事件,樹狀圖法適合兩步或兩步以上完成的事件.用到的知識點為:概率=所求情況數與總情況數之比.
10. 答案C解析解:(1)畫樹狀圖如下:由圖可知,共有9種等可能的結果,其中能使乙獲勝的有4種結果數,∴乙獲勝的概率為,故選:C.首先根據題意畫出樹狀圖,然後由樹狀圖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結果,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即可判定各種情況下根的情況,然後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乙獲勝的概率。本題考查的是用樹狀圖法求概率,樹狀圖法適合兩步或兩步以上完成的事件;解題時要注意此題是放回實驗還是不放回實驗.
11. 分析根據二次項係數非零結合根的判別式△≥0,即可得出關於k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之即可得出k的取值範圍.解答解:(k﹣2)x2﹣2kx+k﹣6=0,∵關於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2kx+k=6有實數根,∴解得:k≥且k≠2.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以及根的判別式,根據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結合根的判別式△≥0,列出關於k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是解題的關鍵.
12. 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了根的判別式,Δ=b2+12c=b2+12×(5-b)=b2+60-12b=b2-12b+36+24=(b-6)2+24>0. ∴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因此本題選A.
13. 分析利用判別式的意義得到△=(﹣2)2﹣4m<0,然後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根據題意得△=(﹣2)2﹣4m<0,解得m>1.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根的判別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與△=b2﹣4ac有如下關係:當△>0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兩個實數根;當△=0時,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兩個實數根;當△<0時,方程無實數根.
14. 分析根據二次項係數非零及根的判別式△≥0,即可得出關於k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之即可得出k的取值範圍.解答解:∵關於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x+1=0有兩個實數根,得:k≤且k≠1.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以及根的判別式,利用二次項係數非零及根的判別式△≥0,找出關於k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是解題的關鍵.
15. 分析先化成一般式後,在求根的判別式.解答解:原方程可化為:x2﹣2x﹣4=0,∴a=1,b=﹣2,c=﹣4,∴△=(﹣2)2﹣4×1×(﹣4)=20>0,∴方程由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故選:A.點評本題運用了根的判別式的知識點,把方程轉化為一般式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16.分析: 根據根的判別式得出b2﹣4ac<0,代入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得到答案.解答: 解:∵關於x的方程x2+2x+a=0不存在實數根,∴b2﹣4ac=22﹣4×1×a<0,解得:a>1.故選B.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與判別式,關鍵是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與判別式△的關係:(1)△>0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2)△=0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3)△<0方程沒有實數根.
二、填空題
17. 沒有實數根.
18. 分析由根的判別式求出AC=b=4,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證出△ABC是直角三角形,再由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性質即可得出結論.
解答解:∵關於x的方程x2﹣4x+b=0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
∴△=16﹣4b=0,
∴AC=b=4,
∵BC=2,AB=2,
∴BC2+AB2=AC2,
∴△ABC是直角三角形,AC是斜邊,
∴AC邊上的中線長=AC=2;
故答案為:2.
點評本題考查了根的判別式,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性質;證明△ABC是直角三角形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19. 分析根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利用判別式△>0求解即可;解答解: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4+4m>0,∴m>﹣1;故答案為0;點評本題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存在性;熟練掌握利用判別式△確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存在性是解題的關鍵.
20. 分析根據根的判別式等於b2﹣4ac,代入求值即可.解答解:∵a=1,b=﹣3,c=1,∴△=b2﹣4ac=(﹣3)2﹣4×1×1=5,故答案為:5.點評本題考查了根的判別式,熟記根的判別式的公式△=b2﹣4ac.
21. 分析由於方程有實數根,則其根的判別式△≥0,由此可以得到關於c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就可以求出c的取值範圍.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根與係數的關係,根的判別式,關鍵在於求出c的取值範圍.
22. 分析要使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即△=0,則利用根的判別式即可求得一次項的係數即可.解答解: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b2﹣4ac)可以判斷方程的根的情況: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根的判別式 有如下關係:①當△>0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②當△=0 時,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③當△<0 時,方程無實數根,但有2個共軛復根.上述結論反過來也成立.
23. 分析由二次項係數非零及根的判別式△>0,即可得出關於a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之即可得出a的取值範圍,由a的取值範圍可得出a+1>0,﹣a﹣3<0,進而可得出點P在第四象限,此題得解.點評本題考查了根的判別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以及點的坐標,利用二次項係數非零及根的判別式△>0,找出關於a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是解題的關鍵.
24. 分析利用根的判別式進行計算,令△>0即可得到關於k的不等式,解答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了根的判別式,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與判別式△的關係:
(1)△>0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2)△=0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
(3)△<0方程沒有實數根.
三、計算題
26. 分析(1)利用判別式的意義得到△=(﹣3)2﹣4k≥0,然後解不等式即可;
(2)利用(1)中的結論得到k的最大整數為2,解方程x2﹣3x+2=0解得x1=1,x2=2,把x=1和x=2分別代入一元二次方程(m﹣1)x2+x+m﹣3=0求出對應的m,同時滿足m﹣1≠0.
點評本題考查了根的判別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與△=b2﹣4ac有如下關係:當△>0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當△=0時,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當△<0時,方程無實數根.
四、應用題
27. 解:(1)證明:∵一元二次方程為x2-(2k+1)x+k2+k=0,
=[-(2k+1)]2-4(k2+k)=1>0,
∴此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2)∵△ABC的兩邊AB、AC的長是這個方程的兩個實數根,
由(1)知,AB≠AC,△ABC第三邊BC的長為5,且△ABC是等腰三角形,
∴必然有AB=5或AC=5,即x=5是原方程的一個解.
將x=5代入方程x2-(2k+1)x+k2+k=0,
25-5(2k+1)+k2+k=0,解得k=4或k=5.
當k=4時,原方程為x2-9x+20=0,x1=5,x2=4,以5,5,4為邊長能構成等腰三角形;
當k=5時,原方程為x2-11x+30=0,x1=5,x2=6,以5,5,6為邊長能構成等腰三角形;(必須檢驗方程的另一個解大於0小於10且不等於5)
∴k的值為4或5.
28. 答案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試題分析:根據2☆a的值小於0結合新運算可得出關於a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不等式可得出a的取值範圍,再由根的判別式得出△=(一b)2-8a, 結合a的取值範圍即可得知△的正負,由此即可得出結論。
試題解析:∵2☆a的值小於0,∴ 22a+a=5a<0, 解得:a<0.
在方程2x2-bx+a=0中,△=(-b)2-8a≥-8a>0, ∴方程2x2-bx+a=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考點:根的判別式;新定義.
五、複合題
29. (1)∵△=[(m3)]2-4·1·(-m2)=m2-6m+9+4m2
=5m2-6m+9
=5(m-)2+
∵(m-)2≥0
∴5(m-)2+>0
∴不論m為何值,方程總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2)∵x1·x2=m2≤0
∴x1與x2異號.
①當x1≥0,x2<0時.
由∣x1∣=∣x2∣-2得x1=-x2-2∴x1+x2=-2
又x1+x2=m-3∴m-3=-2∴m=1
此時方程為x2+2x-1=0∴x1=-1+.x2=-1-
②當x1<0,x2≥0時
由∣x1∣=∣x2∣-2得-x1=x2-2
∴x1+x2=2又x1+x2=m-3
∴m-3=2∴m=5
此時方程為x2-2x-25=0,∴x1=1+x2=1-
30. 分析(1)利用判別式的意義得到△=(﹣2)2﹣4(﹣k﹣2)>0,然後解不等式即可;
(2)在(1)中的k的範圍內取﹣2,方程變形為x2﹣2x=0,然後利用因式分法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1)根據題意得△=(﹣2)2﹣4(﹣k﹣2)>0,
解得k>﹣3;
(2)取k=﹣2,則方程變形為x2﹣2x=0,解得x1=0,x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