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義大利為中國醫療隊做翻譯:中醫術語難倒我 武漢代表的是希望

2020-12-05 瀟湘晨報

之165

口述者:石陽石

石陽石祖籍山東,是中意頂級翻譯員,多次擔任中意兩國重要官員會晤的翻譯,也是多次中意重大會議的同聲譯員。他還是電影、電視、話劇演員,連續劇「溫州一家人」的義大利副導演兼演員,雙語話劇「銅門同夢」(首部以義大利華人移民史為題材)的主演,2019年獲得了「文化藝術貢獻金獅獎」。

米蘭封城快兩個月了,一切趨於好轉。我的生活日程在隔離期間還是安排得滿滿當當。新冠肺炎病毒在義大利肆虐了這麼久,我相信一切終會停息。從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至今,義大利歷經苦難,我也看到了眾志成城的力量。

曾積極參與反歧視行動

願能向大眾傳導信念和善念

2月份,義大利湧現了多起歧視華人的行徑。一時間,米蘭,甚至全義大利的中餐廳門可羅雀。幾位積極的人士在2月19日共同組織了米蘭筷子之夜(La notte delle bacchette),呼籲大家攜手拯救在意的華人餐飲業,到中餐廳或小吃店吃飯。我深刻地明白要抵制歧視,驅散病毒的陰霾要依靠公眾的力量,但是我當時在另一個城市為我的新書做宣傳,為當地的高中生上反歧視的課程,沒能親自參與。我立即在微信和Facebook上呼籲大家一同行動起來,可惜這次活動並沒有獲得太大的關注,因為很快義大利就報告了首例確診病例。

事後,一位返意的華人女士跟我說,在疫情的環境下,還要大家聚眾吃喝非常不明智。其實彼時義大利未有確診病例,義大利的衛生局初期也宣稱口罩只是在特定情況下才有用,如果我能預知未來義大利疫情的發展,我當然會採用另一種方式。但在那樣的時刻,我不願看著同胞被歧視而無動於衷,我更願意與其他反對歧視的義大利朋友一起,支持在意的華人。

2月23日,我受邀參加義大利電視節目——La 7 討論新冠肺炎病毒以及如何防範,嘉賓還有後來確診感染的衛生部副部長西萊裡。我問副部長:「您堅信能夠戰勝新冠肺炎病毒的基礎是什麼?」副部長是一位天主教徒,他說是建立在相信他人之上。

在義大利生活30多年,作為一個香蕉人,我深刻地理解求同存異的道理,而在這樣的時刻,如果仍舊互相猜疑、互相中傷,這將是一場註定失敗的戰爭。為此,在直播間我緊緊握著了副部長和主持人的手,跟他們一起大聲說了三次「要信任他人」,能夠向大眾傳導信念和善念也是對抗病毒的另一個重要武器。

我和先生為醫院全球募捐

喬治·阿瑪尼致電來感謝

我居住的倫巴第大區疫情最嚴重,我也盡力做了不少的協調工作。倫巴第大區憲兵隊向我諮詢可否找到人捐贈或者採購防護物質,我在米蘭浙江華僑華人聯誼會的幫助下替他們找到了包括來自中國各方的捐贈。但是大部分的協調工作不盡人意,我設法幫憲兵隊找到了30萬歐元的防護物質,甚至還請求了倫巴第大區政府幫忙,但因為憲兵隊不能接受中國公司開具的發票,最後只能不了了之。我實在不能理解為什麼在這樣情況下,有關部門仍不能靈活地處理。我們不但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而且憲兵隊也沒有辦法找到進口商,同時又急需物資,我特別傷心和遺憾。

3月下旬,我和我先生Angelo在GoFondMe平臺上發起了對馬爾凱大區Pesaro Urbino醫院募捐的活動,這裡是義大利第三嚴重疫區,物資和醫護人員都特別缺乏。讓我特別感動的是很多華人慷慨解囊,一些朋友在國內無法登錄這個平臺,於是我請在義大利生活的一位中國朋友通過微信收款,然後讓她把籌集的善款兌換成歐元存入GoFundMe的帳號。從全球各地共籌集了6千歐元,跟名人籌集的幾百萬元善款相比確實不值一提,但是仍為我們帶來了希望,對醫院來說也非常重要。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先生在某天早晨還致電我的丈夫,向他表達了讚賞與鼓勵。

在米蘭浙江聯誼會幫助下,憲兵隊收到了來自中國的第一箱捐贈口罩。石陽石 供圖

喬治·阿瑪尼先生向我們表達謝意。石陽石 供圖

為中國醫療隊做翻譯

專業術語難倒了我

第二批中國醫療隊在3月18日抵達米蘭,在他們到達之前,口譯人員的需求早就流傳開了。我專門介紹了華人醫生溫振華為中國專家組做中意翻譯。溫醫師是專業西醫,在急症室工作,到義大利已經25年了。隨後我也多次義務陪同中國抗疫專家組前往倫巴第大區衛生局、米蘭薩科(Sacco)醫院以及義大利米蘭國際展覽中心改建的「方艙醫院」。在這十幾天內,我發現不僅要充當翻譯,我還身負著文化調解的角色,期間開展了許多幕後工作以便組織探訪薩科醫院,接受意方的採訪,並承擔專家組與各個地方之間的溝通。

我出生於醫生世家,對醫院和病人再熟悉不過,但得知要陪同進入重症病房,心裡還是有點害怕。我看到醫院內患者太多,重症病房走道也擺滿了救護醫療器材,但是每個病房入口依然有隔離空間,醫療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義大利醫護人員的防護服雖然是根據國際衛生組織的防護標準生產的,但與國內醫護人員的有所不同,在重症病房外的醫生和護士並非全身裹得嚴嚴實實,頸部和手臂都裸露在外。數次一線的經歷使我了解到醫生和護士們的偉大,也理解了為何他們拒絕被稱為英雄。他們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會害怕不安,此時只是履行職責,也是社會成員應盡的義務。但是,無論任何國家的醫護人員都應該得到我們最高的敬意。

通常口譯員在翻譯前期都會做好準備,組織方也會提供相關資料,而這次的經驗讓我意識到技術準備特別不足。在薩科醫院進行的兩國醫護專家討論中,翻譯專業用語時遇到了一定的困難。義大利的醫生只採用歐盟允許的5種藥物治療新冠肺炎病毒,他們知道中國在這一領域已有豐富的經驗和數據,而且中國醫生正在實驗一種新藥,因此特別想了解這款新藥和治療手段。但我並不認識這款中藥,中方專家所說的信息還涉及到中醫調理的術語和中藥的名字,我實在翻譯不出來,於是立即聯繫了溫振華醫生。雖然溫振華剛剛上完夜班,已是疲憊不堪,但還是樂意效勞。只可惜溝通仍然艱難,溫醫生操著一口浙江口音的普通話,我有時甚至聽不懂他說的中文,此外義大利專家用義大利語發音詢問一些英文藥名,這些藥物我從未接觸過,對我來說,此時他們說的是外星語。最後在一位懂英文的大夫幫助下,大家終於能夠相互理解。特別讓人感到驕傲的是,現在大家看到了前衛和高效的中國技術。

石陽石在米蘭薩科醫院為支援義大利的中國醫療隊做翻譯。石陽石 供圖

溫振華醫生在一線為支援義大利的浙江醫療隊做翻譯。石陽石 供圖

在一線翻譯現場。石陽石 供圖

請中國專家組為義大利人

錄製預防病毒的小視頻

另外還有一個插曲也讓我倍感自豪。在中國專家組離開方艙醫院之前,我懇請中國醫生為義大利人錄製一個小視頻,視頻內容無非是老生常談,呼應大家出門都要戴口罩,勤洗手,少聚眾,病毒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我有個一起修佛的朋友看到這個視頻後,問我能不能讓他在阿根廷的社交媒體上公布,那時阿根廷的疫情並不嚴重,也沒有得到重視。我把視頻轉發給他,也真心希望這個視頻能夠幫助到大家。但是我也知道,如果義大利人不待在家裡,不戴口罩,不勤洗手,我們就無法幫助義大利。

其實我與武漢也頗有淵源,2006年時,我協助義大利導演Gianni Amelio拍攝電影《消逝的星星》。我還記得武漢的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還有與主角周婷一起吃的街頭小吃。歷時76天的武漢封城已經結束了,我相信對於很多義大利人來說,武漢如今代表的是希望。

對於未來我也較為擔憂,因為此次的疫情讓我意識到,我的經濟來源與中國息息相關,沒有了同聲傳譯的工作,新的電影和節目也都停止錄製,我已經失業了,相信在義大利各行業的華人也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我也一直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尋找平衡。

多年來,作為中意兩國溝通的橋梁,我希望消除義大利人對華人的歧視,義大利總統馬塔萊拉在今年的國際大屠殺紀念日說道:「我們有職責儘快拔根除掉種族歧視這種病毒!」我想這是中國和義大利未來努力的方向,這是二戰後義大利經歷最嚴重的一次流行病,我相信黑暗之後必會有美好的日出。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中國援非醫療隊在非洲颳起「中醫風」
    中國第29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昨凱旋 全員獲赤道幾內亞最高榮譽  他們在非洲颳起「中醫風」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 通訊員陳佳佳  「再見啦,赤幾!再見了,非洲!
  • 陝西醫療隊植下「希望樹」 西交大二院支援湖北國家醫療隊在武漢...
    3月10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援湖北國家醫療隊在武漢中法新城院區展開了「別樣」的植樹活動。當日上午,隨著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援武漢國家醫療隊隊長鞏守平一聲號令,隊員們四人一組拿起鐵鍬,你一鍬他一鏟相互協作,挖樹坑、放樹苗、填土澆水,不一會兒功夫一棵棵紫薇樹傲然挺立,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隊員們高興之情溢於言表。隨即,在每棵樹的樹幹上繫上了一根象徵愛心的紅絲帶。
  • 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情鐫刻岐黃心
    「奔赴武漢!」以中國中醫科學院為代表的一批中醫藥人挺身而出。「胸懷祖國、敢於擔當,團結協作、傳承創新,情系蒼生、淡泊名利,增強自信、勇攀高峰」這支中醫國家隊高擎青蒿素精神之旗幟,始終站在祖國醫學的前沿陣地奮勇前行。
  • 山西醫療隊在非洲:砥礪前行,為生命點亮新希望
    喀麥隆時間5月15日22時,在山西援喀麥隆醫療隊姆巴爾馬尤分隊的駐地,婦產科醫師楊學蘭寢室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敲門的是翻譯孫惠蓮。「醫院值班醫生來電話說:一個雅溫得來的孕婦,懷孕33周,雙胞胎,已經破水,需要馬上急診做剖宮產手術。」孫惠蓮話音還沒有落,楊學蘭已經收拾好。聞訊出來的外科醫生閆志金、麻醉醫師餘翔也換好衣服,大家一同出門趕往醫院。
  • 看到廣州塔上的戰疫名字,這位義大利人想對援意醫療隊說聲謝謝
    「作為雕塑家,我們雖然不能上防疫一線,但希望能通過專業技能、通過作品,記錄時代真實寫照,塑造國士擔當,為抗『疫』宣傳出一份力。」正是出於這樣的信念,朱英元希望積極參與到「手印·名記」的活動中。
  • 這就是山東|海慈支援武漢醫療隊李永徵:希望用行動告訴兒子,做對...
    李永徵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2月29日訊(記者 辛剛 通訊員 範曉蘋)「爸爸,你在武漢幹嘛?」「武漢很多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們病了,需要爸爸給他們打針……」「他們疼嗎?」「不疼,這裡的叔叔阿姨們很堅強!」「那爸爸加油!我好想你!」
  • 翻譯必備術語庫推薦
    下面給大家列舉了多個比較權威的術語庫(CATTI、MTI必備):中國特色話語對外翻譯標準化術語庫  http://210.72.20.108/index/index.jsp  中國特色話語對外翻譯標準化術語庫是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研究院主持建設的首個國家級多語種權威專業術語庫。
  • 《中醫眼科學名詞術語》標準通過審定
    近日,中華中醫藥學會眼科分會審定通過了《中醫眼科學名詞術語》標準,並提交中國國家標準委員會審定批准後頒布。
  • 新疆巴基斯坦、廣東塞爾維亞……各省區醫療隊都去了哪?
    順利完成任務回國的第一批中國赴義大利抗疫醫療專家組 圖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羅卡感謝中國對義大利抗疫工作的支持,專家們分享的經驗使義大利受益。他代表專家組此行訪問的醫療衛生機構、科研單位、大學等向中國專家表示感謝,感謝中國為義大利所做的一切。意方願與中方像兄弟姐妹一樣並肩戰鬥,直至取得戰「疫」的最終勝利。
  • 君子譯成gentleman不合適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有了準確翻譯
    Sawyer)都沒能很好地理解這段話的整體語境,翻譯不到位,因而有些西方人以此作為「根據」,提出中國的軍事威懾論是有歷史傳統的。傳統典籍被誤譯仍然存在據嚴學軍介紹,目前,翻譯界在翻譯實踐方面關注、討論較多的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文學經典的翻譯,二是外宣方面的翻譯,三是科技文獻的翻譯。而涉及術語的,主要是科技術語的翻譯,其中又以中醫術語的翻譯討論最多。
  • 廣東中醫與疾控專家從雷神山金銀潭回家了
    2020年3月31號,廣東馳援武漢醫療隊共87人返回廣州,其中包括第四批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廣東隊。這次廣東醫療隊嚴防死守層層把關,『零感染』健康回家!」作為第四批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廣東隊領隊、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剛下飛機的鄒旭,代表回家醫療隊發表感言,「祝大家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 義大利留學生口述:我幫醫院從中國買口罩
    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她表示,希望疫情儘快結束,能早日回到北京繼續求學。回國後曾為中國朋友擔心新京報:你是什麼時候來中國學習的?大概學習了多久?羅貝:去年7月,我從義大利出發前往北京。我學的是雙學位,將在北京學習兩年,在此之前我已經在義大利學習了一年半的中文。在北京的半年時間裡,我在學校認識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跟他們一起上課、做作業、聊天兒,參加很多活動,這其中還包括一些中國朋友。現在回顧起來,我對我的生活很滿意。新京報:寒假什麼時候回義大利的?
  • 武漢市民陽臺齊聲吶喊,為他們送行
    【來源:中國新聞社】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轉好全國支援湖北醫療隊開始陸續撤離 17日41支國家醫療隊 3675 人踏上返程之路 這批醫務人員在湖北武漢期間共支援當地14所方艙醫院中新社記者 武一力 攝 天津醫療隊從早上8點半開始天津馳援武漢醫療隊員從武漢出發啟程回津 在天津醫療隊準備撤離武漢時,武漢市民在陽臺為白衣天使送行,齊聲高喊:再見了!
  • 任督二脈等中醫術語全球統一 對應漢字使用繁體
    :奇經八脈翻譯為eight extra meridians,任、督二脈分別譯為conception vessel(CV)與governor vessel(GV)。  中醫術語全球標準統一  3000中醫名詞有了洋名  本報訊 (記者郭瑩)傳統中醫的奇經八脈翻譯為eight extra meridians,任、督二脈分別譯為conception vessel(CV)與governor vessel(GV)……
  • 科學救治 生命至上——各地支援湖北醫療隊這樣交出救治答卷
    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 題:科學救治 生命至上——各地支援湖北醫療隊這樣交出救治答卷  新華社記者  一張疫情期間的「中國答卷」,這樣記錄下艱苦卓絕的努力——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國4.2萬餘名醫務工作者逆行出徵湖北和武漢,盡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 上海瑞金醫院為義大利籌措ICU設備!還翻譯了英文使用說明書
    今天中午,滿載著配備30張重症病床醫療設備的大卡車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出發,駛向浦東國際機場,即將啟程運往義大利。隨著義大利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突發重症感染的患者迅速增多。該國醫療資源受到極大挑戰,面對醫療物資的緊缺,義大利紅會向中國紅十字會發出援助請求。
  • 希望這次疫情過去之後,人們不要遺忘中醫的貢獻
    原創 最人物出品 最人物隨著患者陸續出院,截至3月10日,湖北武漢實際投入使用的15家方艙醫院將全部休艙。有護士跳起海草舞歡送患者;有患者唱起《我和我的祖國》…… 人們為這場關鍵的勝利歡呼。
  • 讀SCI論文需要翻譯?這個翻譯工具了解一下!
    做科研的朋友們,都希望能發表SCI,同時也免不了閱讀他人的SCI論文。而在閱讀時,英語的翻譯問題總會難倒很多人。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個文檔翻譯工具,就可以幫助你把英文SCI論文翻譯成中文。不用下載安裝,直接打開瀏覽器,搜索「翻譯狗」,找到官網並登陸,就可以上傳文檔一鍵翻譯了。或許有人會問,由於SCI論文的專業性會比較高,通常會有較多的各行業領域方面的專業詞彙或者表達方式,有時候機器翻譯不一定能夠將原文的意思很好地表達成中文,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 醫學英語:中國傳統醫學的翻譯問題
    從這個簡單的例子可以看出,不熟悉中國古典文化,不了解諸子百家之學,是很難翻譯好中醫的。   2 垂範有度,行之有序   十五年前我在撰寫碩士論文《論中醫名詞術語英譯的標準化》時,亓興華老師建議我最好將「標準化」改為「統一化」。當時我對亓老師的建議頗不以為然,認為「統一化」不如「標準化」科學。
  • 四名中醫師奮戰在抗疫一線——守護武漢的中醫力量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李軍昌——今天我定不負武漢32年前,空軍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中醫科副教授李軍昌曾在湖北中醫學院學習。武漢,有他熟悉的人,懷念的校園,愛吃的熱乾麵。得知疫情後,他就投出了請戰書。2月17日,李軍昌作為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到達武漢,擔任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二科副主任,負責3個病區約170位患者的中醫藥診療方案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