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與樂趣 我們需要怎樣的精神生活?

2020-12-04 冷月的環球之旅

真正的讀書至少有兩種功能,一種是求知,一種是樂趣,不過這兩者常常會融和在一起。因求知而讀書,則必求甚解,便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的說法。純因樂趣而讀書,沒什麼世俗功利目的,如陶淵明所謂「好讀書,不求甚解」,如金聖歎所謂「雪夜閉門讀禁書,不亦快哉!」。

讀書因此可分為「樂之者」和「苦之者」。「苦之者」之讀書,是「衣帶漸寬終不悔,況伊消得人憔悴」,即使苦,也如愛情之苦,心甘情願,樂在其中。至於五柳先生是「樂之者」之讀書,那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全無執著、純粹雅致人生的境界。

純粹因樂趣而喜歡讀書的人往往挑剔,文字不好的不讀,思想太艱澀的不讀,節奏太拖沓的不讀,與己興致不合的書不讀,於是為樂趣而讀書的人真正愛讀的書實際上並不多。

而在現代中國,讀書除了求知和樂趣這兩種功能之外,還有一種功能,就是「愚化」功能。例如,中國的考試制度決定了人們在進入大學、研究生學習階段之前,為了考試通過,常常要讀一堆垃圾,例如「政治」教材、「歷史」教材等等,即便是一些專業課的應試教材,也是爛得要死,這種複習應考的「讀書」(真是玷汙了這兩個字)是負面的讀書,比不讀還要糟糕,讀這些教材,離讀書最遠,大約相當於從地球到銀河系中心的距離。

讀書,往往需要兼具樂趣和求知。對於做學問的人,書常常被分為床頭書、書櫃書和案頭書,床頭書、書櫃書要多,案頭書要少,是為閒讀、泛讀和精讀。僅僅求知的閱讀,往往容易造成讀書的緊張,過於褊狹的閱讀反而會離知識更遠,這是許多勤奮的蠢人最愛幹的事情;僅僅樂趣的讀書,往往造成懶散與駁雜,缺乏深邃的學思,如果學人如此讀書,便是章學誠所謂「橫通者」的常見毛病。

觀堂先生在《人間詞話》裡有過一段名言,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第一境是博覽群書,第二境是專精,第三境是成功。

於中國人而言,沒多少人有讀書習慣。2005年,新華網統計中國人有讀書習慣的比率是5%,2000年是7%。不知道再過五年,會不會變成3%?如果一個民族,不能從讀書中獲得樂趣,意味著這個民族缺乏求知慾,也缺乏享受精神生活的渴望,真夠唯物主義的!黃山谷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言語無味,面目可憎。」倘若他生逢當今這「漢唐以來前所未有的盛世」,不知道會怎麼想?不過這當然也和現代教育制度息息相關,這樣的書本,這樣的思想,等人從學校出來,還有多少還想再捧起它們?然而寫下它們的卻仍在那裡沾沾自喜著吧……

最後說一句,人們有充裕的時間,但是都被耗費在麻將桌上,鮮有人以讀書為樂者,那樣的生活,我想起來就感到驚訝——為什麼人可以那麼不需要精神生活?

本文由冷月的環球之旅原創,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求知 - 求知--浙江頻道--人民網
    原標題:求知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 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當你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 打開求知探索殿堂的天窗
    改革創新助推素質教育   「設置研究性學習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科技和生活中的問題,通過自主探究、親身實踐的過程綜合地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郭紅梅老師告訴記者,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完全靠學校自己開發,因此極富挑戰性。
  • 當前中小學語文教育觀察:在求知和樂趣中獲得語言文化的能力
    而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語言建構與應用能力,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全面發展,需要有規律的、持續性的經常練習,養成非功利的、良好的閱讀習慣。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芳說,夯實語文基礎,需要一個「實」字。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課,應該用數理化的精準態度、腳踏實地地學習語文基礎知識,讓學生的心境和語言文字相融相親,從心靈上去享受語文學習的美妙。
  • 航空工業萬裡:領導幹部必須求知善讀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我們萬裡領導幹部求知善讀、勤奮學習指明了方向。面對萬裡快速發展,飛躍式發展的現狀,面對當今知識大爆炸的新時代,新知識層出不窮,新技術不斷湧現,僅憑在學校所學的有限專業知識已遠遠不適應現代製造業的快速發展。我們必須順應歷史的潮流和時代精神的需求,從「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做到「終身學」。
  • 人一定要有空間 應以求知慾克服自滿
    我們常說,一個人要戒驕戒躁,保持謙虛的精神,這樣才能取得不斷的進步。我們這裡所說的「空間」,就是一個人的格局空間,也就是大格局,也就是一個人的謙虛謹慎的品德,讓自己始終明白,自己不能驕傲自滿,要有戒驕戒躁的精神毅力,從而讓我們自己不斷的前進,取得人生的更大進步。
  • 奮發爭先求知崇文
    奮發爭先求知崇文  深圳城市人文精神關鍵詞解讀(之二)  關鍵詞:競爭  釋義:奮發爭勝  故事演繹:市長流下了激動的熱淚  深圳贏了!  我們把競爭作為深圳人文精神的一個重要元素,是因為從深圳立市的起點來說,就是要擔當中國改革開放和市場化發展的試驗田,深圳一開始就賦予競爭以積極的含義,一直把競爭當作動力。深圳也由此創造了城市發展的奇蹟。
  • 樂享智能生活的樂趣,只需要一臺智能液晶電視機?
    智能生活,可以說已經深入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哪怕是平時打開電視機看電視劇,都離不開一款智能化的液晶電視機。特別是如今的很多液晶電視機,在加入了智能化功能後,可以更好地滿足我們的日常看劇需要,並且在也可以幫助我們完成很多以前傳統電視機無法完成的任務。
  • 這位吳玉章獎學金獲得者說,生活在於不斷求知...
    在持續的求知和探索中,他不斷超越自我,也投身公益、盡力幫助他人。王翌楷的這份認真勁兒,用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和每一段時光裡。2017年9月,王翌楷飛往美國,開始了在芝加哥大學的交換學習。這一年被王翌楷稱作是「煉獄」,「不僅僅是學習上,日常生活和社交也是如此」。學期剛開始時,王翌楷非常不適應,「芝大的學習模式跟人大完全不同,雖然每學期自己只需要修三節課,但是課業壓力絕對不亞於國內。」
  •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如何預防結石?
    3、保持精神愉快:科學安排作息時間,做到勞逸結合與動靜結合,避免長時間的伏案靜坐。  4、積極防治疾病感染:肝內膽管結石、糖尿病、腎炎等疾病和寄生蟲感染,合理使用激素和降脂的藥物,儘量避免誘發因素。  得了結石病應該怎樣治療呢?  泌尿結石主要採用藥物治療、體外碎石和手術治療三種。肝膽結石主要是採用膽囊切除術和保膽取石術。
  • 從物質到精神,我們怎樣去掌控自己的人生?熵理論會告訴我們答案
    每一天我們應該怎樣去生活?面對物慾的誘惑和精神的紛擾,我們應該如何去掌控自己的人生?這可能是所有人心中都有的困惑。每一天,我們上班下班,吃飯睡覺,應付人際關係,面對家庭瑣事,早上起不了床,晚上也下不了線,我們每個人都在這樣的生活中迷失,我們想要擺脫這一切,卻似乎又無能為力,日復一日,我們仍然是早上起不了床,晚上也下不了線。我們讓自己的生活變得一片混亂,我們因此而自責,從而給自己製造了更大的精神困擾。
  • 研學之行,求知之行 ——金蘋果錦城第一中學研學活動之學會求知
    照片中的我們正積極地聽著,詢問者導遊的講解, 只為了多一些對這裡曾經輝煌的了解。希望我們能永葆一顆炙熱的,求知的心。我們做到了,做到了付出與收穫成正比,靠著我們迎難而上的精神,靠著老師的精心點撥,做到了從第一次緊張、偏題,再經過中途的不懈努力,到最後的精彩呈現,讓大家看到了我們的成長,都為我們感到驕傲。看著同學們在臺上的滔滔不絕,看著同學們在機場的有條不紊,我敢說,我們絕對能從行動中求知,活動中成長,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錦一學子。
  • 清明祭英烈:我們該從先輩那裡汲取怎樣的精神力量
    原標題:清明祭英烈:我們該從先輩那裡汲取怎樣的精神力量 又到一年清明時。連日來,全國各地緬懷英烈的氣氛日漸濃厚,無論是烈士陵園祭掃、革命紀念館參觀悼念,還是網際網路上獻花留言,都是為了那不能忘卻的紀念。
  • 【文化·讀書】《攝影的精神:攝影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圖)
    稿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2011-08-15 10:13 《攝影的精神:攝影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攝影的精神:攝影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英國)格裡·巴傑著,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
  • 陳春花萬字長文:向未來求知,你需要全新領導力
    今天幾乎所有人、所有組織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其實是整個動蕩的外部環境,我們的不安更大一塊不是因為知道的少,而是因為知道的多。當知道越多的時候,就會變得更加焦慮,我們的員工跟我們自己都要回答,該怎樣面對這些東西?我們常常會說要不要向過去學習?是不是有成功的標杆可以幫助我們?或者說有沒有一些好的經驗可以幫助我們?
  • 學好數學需要「求知慾」,這是打開新之門的關鍵
    有一個詞,聖人通過這個詞告訴我們生活的態度「知足常樂」!在數學研究中,「知足常樂」「不求甚解」是不可行的,但也是絕對不可能的。數學是對實數世界之間關係的哲學解釋。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事情,其中的關係是複雜的!從長遠來看,「求知慾」顯然是不可能的。
  • 思想的壯遊 第三季|較量,我們需要怎樣的力量
    ,時空交疊,這是書籍給我們的世界。 思想壯遊·第三期 是需要一些力量的 不管是故事還是畫面,是身體還是人生透過眼睛又看到了怎樣的世界?
  • 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尤其思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長徵,怎樣才能像紅軍長徵那樣迸發出支撐民族前行的圓夢精神,怎樣將長徵精神與圓夢精神銜接,找到內在契合點,實現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實現,是長徵勝利紀念活動的根本目的和著眼點、著力點。
  • 【培訓進行時】求知在復旦 踐行在黃山
    【培訓進行時】求知在復旦 踐行在黃山 2020-11-15 14: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激發我們的求知熱情,才不會被社會淘汰!
    十餘載寒窗苦讀,起五更爬半夜,戰嚴寒,鬥酷暑,在加上施教者的方式,方法上的一些不當,使我們對學習有了一種畏懼,牴觸心理,這是許多人一畢業就馬上拋開學習的原因之一。但是我們也知道,不學習就要落後的,落後就要被淘汰。因此我們必須找到學習的內驅力,激發起求知慾,才能自覺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才能永遠保持學習的熱情。
  • 求知慾會促使人去探索科學,把自己拖進創造性思維之中
    培養強烈的求知慾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都說過:哲學的起源乃是人類對自然界和人類自己存在的驚奇。他們認為,積極的創造性思維,往往是在人們感到驚奇時,在情感上燃燒起對這個問題追根究底的強烈的探索興趣時開始的。要激發自己創造性學習的欲望,首先就必須使自己具有強烈的求知慾。而人的欲求感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