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判為什麼不公正》:審判史即人類文明演進史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評《審判為什麼不公正》:審判史即人類文明演進史

2014-09-05 16:24:30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審判為什麼不公正》

  [英]薩達卡特·卡德裡著

  新星出版社

  2014年5月

  我們檢視歷史,見證古代審判制度的野蠻、落後,心裡難免為現代司法的公正、人道,發出由衷的歡呼與雀躍,但《審判為什麼不公正》從一開始就打破了這種幻想。本書作者、英國律師薩達卡特·卡德裡,通過大量案例,指出在西方所有時代和地域的司法審判中,都無不貫徹著導致司法不公的因素。而這些不公,又恰恰蘊含在人類對司法公正的渴望中,用作者的話來講,就是「對懲罰的渴望和對誤判的擔心」。公正,以這種一體兩面又非常兩極的方式,鑄成司法審判的雙刃劍。

  卡德裡梳理了西方歷史上幾種佔主要地位的審判模式:神明裁判、糾問式審判和陪審團審判,除此之外,他還闡釋了若干特殊案件的審判,如巫術審判,動物、屍體和物品的審判,以及政治犯和戰爭罪犯審判。按照作者的說法,這幾種審判模式,從來不是單純的法律問題,而是伴隨著人類理性與感性、政治與宗教、專制與民主的不斷鬥爭和運動,而漸次改變嬗遞。因而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的司法審判史,即是一部文明演進史,這也是卡德裡花費大量筆墨所要表達的宗旨。

  在《審判為什麼不公正》中,卡德裡告訴我們,迷信在神明裁判之初大行其道,有其客觀上的原因。一則北方蠻族大舉入侵掐斷了羅馬帝國的文明命脈,二則當年證據的取得、保存和質證規則,都因科學不彰而無法實現技術性突破。因而,人們才將審判權交給神而非人,繼而有「共誓滌罪」(通過向神起誓來證明被告人無罪),以火刑、水刑來探問神意,或以司法決鬥來定罪量刑。這種以人的無知和愚昧作為審判公正性與合法性的來源,自然使人們連審判本身是否公正也無從知曉。

  說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最早質疑這種公正性的,恰是那些通過賄賂、欺詐、詭辯等手段套取神意的人。卡德裡談到,神明裁判在12世紀式微,固然有歐洲第一場文藝復興作背景——彼時重現天日的羅馬帝國《學說彙纂》讓人們第一次見識沒有神明作主的裁判,歐洲第一所法學院的建立使專業人才的培養得到普及——但最重要的,還是教會與世俗政權間的互掐,使得一元式的權威無法在歐洲立足,人們獲得了以理性方式思考上帝和宇宙的契機。人們非常自信能夠獲知他人心中的秘密,他們認為「足夠嚴格且理性的調查,既能發現真相,又能實現正義」。糾問式審判由此呼之欲出。

  當然,有利也有弊,那就是理性主導下的糾問式審判,缺乏控辯之間的對抗平衡。表現犯罪心理的「供述」(口供)成為證據之王,司法官員為了獲取口供,大量採取刑訊逼供。糾問式審判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達到巔峰,當時無褲黨人自設法庭,公、檢、法沆瀣一氣,而被告甚至連提出證人證言、獲得律師幫助的權利都沒有。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批判王政時代司法制度吃人的論斷——「八個懷疑構成一個完美的證明,判處一個人死刑」——也可加諸大革命本身。

  人的理性無法直接獲得公正,但人類可以通過理性建立制度從而間接獲得公正。這就可以解釋卡德裡為何對陪審團審判青睞有加,他援引15世紀末英國高等法院院長布賴恩的話說,「人的思想是不應該接受審判的,因為就算是魔鬼也並不了解人的思想」,可見其寧可讓真相在十二位陪審員手上成疑,也不願人類以暴力手段來探知它。

  卡德裡的可貴之處在於,他並沒有像那些樂觀地信奉「歷史終結論」的學者那樣,認為當下的陪審團制度是終結式的最佳審判。他同樣指出了它的雙刃劍意義,說明「陪審團至上主義」是如何使公、檢、法使出渾身解數,乃至各種非法手段,來影響陪審團裁決;陪審團本身,又如何濫用本來只用於為安樂死當事人和政治犯脫罪的「陪審團否棄權」,而造成大量冤假錯案。更重要的是,作者揭示「公開、透明、民主」原則,也會俯視這個制度本身,如電視直播庭審,固然能普及法制教育,使公權力在人們看得見的地方運作和得到監督;但另一方面,控辯雙方可以通過媒體煽動民意,或者做有選擇性的報導,來給法庭施壓。卡德裡一針見血地指出,「審判變成了爭奪冠軍的戰鬥」,而不是查明真相,釐定犯罪,予以懲罰,實現公正。

  不同於卡德裡對神明裁判和糾問式審判的評騭,他指出陪審團模式的種種痼疾,正是要為該制度拾遺補缺。他深諳人類積幾千年之功,建立起如今這套司法制度的艱難和不易。卡德裡對西方審判制度滿懷信心,因為這個制度「展現了人類尊嚴的含義,顯示一種文明尊敬地對待最卑劣的敵人——假定他們是無罪的,讓他們能夠平等地對抗,給予他們辯護人為其辯護」——而這,正是司法公正的要義所在。◎黃夏

相關焦點

  • 吳軍新作《全球科技通史》俯瞰人類科技文明演進歷程
    《全球科技通史》 吳軍 著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4月出版    繼《見識》後,近日,學者吳軍又推出全新科普力作《全球科技通史》,本書首次從科技視角串聯歷史,以能量和信息兩條主線,系統闡述了人類文明的演進
  • 科技革命與人類文明演進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技術進步,重大技術革命使人類文明發展呈現出階段性的特徵。回顧人類社會發展歷程,先後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三次重大的技術革命,也先後出現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三個階段,目前正在向生態文明邁進。從本質上看,每一次文明的更迭,都是一次生產力的飛躍,而每一次生產力的飛躍,又都緣於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
  • 強化環境審判職能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十三五」規劃建設期間,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特色環境司法制度日趨完善和成熟,全國各級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審理各類環境資源案件,成為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力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為人民法院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 從人類文明演進看中國改革開放的必要性
    按照人們通常的認知,文明的演進是隨著社會實踐經驗的積累和人們所遭受挫折的總結而步步推進的。當前行動力缺失時,就需要通過較為激烈和明顯的變革去激發新動力。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在這樣的歷史關鍵時期發生的一次劇烈的社會變革。
  • 人類文明演進的重要元素 19:23【門捷列夫很忙 5】
    在提取氟的歷史進程中,眾多科學家屢敗屢戰,甚至獻出生命,才有了今天氟化工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捷與舒適。遍布在我們身邊的巖石和沙土,它們的主要成分矽,深遠地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已知的118種元素構成了世間萬物。
  • 人類史:智人是人類的祖先嗎?人類文明是如何進化而來的?
    人類是如何能進化到地球食物鏈的頂端?人類種群是如何構建秩序,從而形成社會的?從真正意義上的人類的出現到現代文明,這10萬年間的人類歷史是如何變遷的?在自然界大部分動物都存在大量表親,只有人類是孤零零的。然而,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為什麼現在只餘下智人的後代即我們呢?其他人屬物種哪去了?1萬年前的人類到底發生了什麼?
  • 人類史:智人是人類的祖先嗎?人類文明是如何進化而來的?
    人類是如何能進化到地球食物鏈的頂端?人類種群是如何構建秩序,從而形成社會的?從真正意義上的人類的出現到現代文明,這10萬年間的人類歷史是如何變遷的?在自然界大部分動物都存在大量表親,只有人類是孤零零的。然而,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為什麼現在只餘下智人的後代即我們呢?
  • 人類社會演進圖——《槍炮、病菌與鋼鐵》
    為什麼是白人發明了槍炮,並能遠渡重洋徵服紐幾內亞,而他們本地土著人卻什麼都沒有發明。這是一個發人深省但卻難以回答的問題,我們其實稍微深入思考一下,自然就會產生很多疑問。為什麼是現代西方的文化風靡全球?為什麼歐洲人佔領了美洲和澳洲?在大航海之前,為什麼各個獨立地區的人類社會差異這麼大?為什麼美洲印第安人還在用石器的時候,歐洲人已經可以縱橫大洋來屠殺他們?
  • 《全球科技通史》:從科技視角串聯歷史,系統闡述人類文明的演進
    近日,「文津圖書獎」得主吳軍博士,首次從科技視角串聯歷史,以能量和信息兩條主線,系統闡述了自智人以來人類文明的演進。全書從遠古科技、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和現代科技四個部分,詳細描述了幾萬年來農業、工業、天文、地理、生物、數學等各個領域關鍵性的人物、事件及意義,繪製了一幅科技驅動歷史的恢宏畫卷。
  • 首發:為人類重新立史,顛覆所有史觀!
    《地球編年史:第十二個天體》首探人類生命起源,為人類重新立史,關於地球的起源和人類在天上的祖先!喚醒了人們對蘇美爾文明和它所記錄的外星人阿努納奇來到地球並創造人類的記憶。《地球編年史:通往天國的階梯》再破大金字塔之謎,金字塔竟然不是墳墓,且必然不是人類建造的!
  • 全球化自古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驅動力
    故國興亡固然可供嘆喟,但是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長河中,興替輪迴是歷史的常態。縱有千劫萬難,人類文明始終生生不息,並持續向前發展。 是什麼支撐著人類文明的車輪滾滾向前?其實,答案正是當年那位東周大夫在鎬京之墟上所見的禾苗。 農業是所有文明的根基。
  • 《冰與火之歌》人物分析之五:「二鹿」,公正即真理
    彼時的另外幾個王位爭奪者——藍禮是繡花枕頭,巴隆大王率領的「鐵民」只擅長海戰,少狼主羅柏根基未穩且遺傳了老爹的不懂政治,都沒被泰溫公爵放在眼中。雖然詹姆的意外被俘曾短暫打亂了蘭尼斯特的計劃,但手握珊莎做人質的泰溫公爵,自始至終都緊盯著唯一的對手——史坦尼斯·拜拉席恩。震古爍今的泰溫公爵當然不會看走眼,那麼弔喪臉史坦尼斯為什麼會如此令人忌憚呢?
  • 文明演進的差異,各大洲的人類從什麼時候開始走上起跑線
    人類歷史上不同的地區都獨立發展出了地域特徵明顯的獨特文明,其中最主要的幾個出了西方文明以外,還有東亞的漢文化圈、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印度次大陸的恆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以及亞歐之間獨特的阿拉伯文明等。以希臘和羅馬作為雙源頭的西方只是眾多文明的一支,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不先進。
  • 腳註史即學術史
    它作為一種學術規範的現象,又為何不早不晚剛好誕生於19世紀的蘭克時代?這背後的原因恐怕是:這原本就是現代一系列因素綜合變遷的結果。在前現代社會,毫無疑問是很難有腳註的——口耳相傳的史詩只能是連貫的故事、在手抄編年史的時代也最多只是出現夾注,而不會是現代的這種腳註形式。
  • 不可思議的古代文明遺蹟!盤點人類文明的金字塔建造史
    人類歷史上,不同地區的古代文明先後建造了許多嘆為觀止的建築。其中,分布最廣的無疑是各類金字塔,即建築學上的角錐體建築物。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各種金字塔的建造史。一、埃及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歷史上可以考究的、保留至今的最古老的金字塔。
  • 知子先生:人類的「文明進化史」
    如果拋開教科書式的定義,自己給人類的文明進化史做一個本質上的歸納,那麼我的觀點是:源頭的大道文明、支流的天道文明、下流的人道文明以及末流的物道文明。那如何解釋呢?簡而言之:1大道文明:尊道貴德、天人合一、知曉大道、精於天道、無欲無求、物質生活簡單但健康長壽;這是如一個人的嬰兒階段。2天道文明:尚存大道、知曉天道、精於人道、法天則地、以人為本、農業生產開始出現並興盛,人的私慾開始出現;這如人的青年階段。3人道文明:不懂(或不尚)天道、以人為尊、以物為貴、自尊自貴、工業崛起,科技迅猛發展、物質較為豐富,人的私慾隨著膨脹;這如人的壯年階段。
  • [法治中國]公正司法(上)
    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我們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 人類文明的最早起源 人類的早期文明
    從公元前5508年到公元前2750年,庫庫特尼的黎波裡文化是歐洲最早的大規模文明,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人類是殘忍的,彼此的殺戮還不夠。他們還將與親屬聯合作戰,甚至建立國家間的攻防同盟,從而引發大規模戰爭。人類文化應該相互促進、相互配合。為什麼要互相殘殺?一位學者曾經分析過:人是弱小的動物,年幼時需要父母的保護,成年後沒有自衛能力,不夠強壯,指甲不硬,牙齒受小嘴的限制,不能爬樹、不能飛,但從經驗上看,他們知道團結就是權力。只有群居才能有生存的希望。
  • 意識進化史,就是人類認知史,即巫術、宗教、哲學、科學的由來
    人類主流認知體系是人類意識從模糊化、隨機化(原始經驗)到固定化、系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與作為人的個體從誕生、成長的意識進化走的是同樣的過程。而科學理論的誕生,也是同樣的從靈感突現到觀念系統化,再到工具化過程。
  • 古人類學家告訴你:老人帶孩子,間接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母親,這個自人類誕生以來便充滿愛與付出的身份,在古人類學家李相僖的新書中,更是被賦予了「動物界最難的母親」之定義。在這本直譯為《與人類的近距離接觸》(中譯本名為《想太多的人類學家》)的書中,與我們同屬東亞文化背景的李相僖還提出:老人幫忙帶孩子,雖然如今看起來像是年輕父母們不夠「負責」,但在很古老的過去,祖母或外祖母照料孩子,間接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