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投入無上限」,民企大佬這樣定義科技創新

2021-01-15 證券市場紅周刊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一個企業的興盛和強大,同樣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改革開放過程中,大批企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科技創新都是制勝關鍵。在這背後,是企業領導人的遠見與堅持。

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上長期佔據前三強位置的華為和蘇寧,無疑都是其中典型代表。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

任正非|如果不能堅持創新,遲早會被顛覆

8月22日,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布,華為以7212億元的營收蟬聯第一。

從一個兩萬多元起家的「小作坊」發展成為全球通信技術行業的領導者和中國民企老大,華為走的是純正「技術路線」。

今年4月發布的2018年財報稱,華為堅持每年將10%以上銷售收入投入研發,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4850億元,2019年研發投入預計超過1200億元。

2018年,華為從事研發的人員達8萬多名,約佔員工總數的45%。

長期重金投入讓華為收穫頗豐,目前華為已是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截至2018年底,華為在全球累計獲得授權專利87805件。

來自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數據顯示,2018年度,華為向該機構提交了5405份專利申請,在全球所有企業中排名第一。

在一些「硬核」技術的突破上,華為也毫不示弱。它的麒麟晶片在3G時代以「黑馬」身份入局,目前已具備與高通、蘋果、三星等巨頭分庭抗禮的實力。最新發布的鴻蒙作業系統,則有望打破微軟、谷歌、蘋果等美國公司對於這一領域的壟斷。

雖然任正非一再表示,華為堅持做作業系統、做晶片,只是為了「別人斷我們糧的時候有備份系統能用得上」,但誰都知道這背後有著怎樣的「野心」。

(華為鴻蒙作業系統發布)

如今面對洶湧而至的5G潮流,作為後來者的華為已經悄然實現超車,站在行業領跑者的位置。

在2016年5月30日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任正非表示,華為正在本行業逐步攻入無人區,處在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華為跟著人跑的「機會主義」高速度會逐步慢下來,創立引導理論的責任已經到來。

「重大創新是無人區的生存法則,沒有理論突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大量的技術積累,是不可能產生爆發性創新的。」任正非表示,為了打破困境,要進一步加強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讓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

任正非說,從科技的角度來看,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將演變成一個智能社會,其深度和廣度我們還想像不到。越是前途不確定,越需要創造,這也給千百萬家企業公司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公司如何去努力前進,面對困難重重,機會危險也重重,不進則退。如果不能扛起重大的社會責任,堅持創新,遲早會被顛覆。」

(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

張近東|對科技的投入沒有上限

在今年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上,蘇寧控股集團以6025億元的營收位列第三,同時蟬聯網際網路零售企業第一名。這已是蘇寧連續第十年入圍這一榜單。

今年蘇寧更加引人注目的兩次「出鏡」,則是因為對兩家明星零售企業的收購。

2月12日,蘇寧易購宣布正式收購萬達百貨下屬全部37家門店。4個月後,蘇寧易購再次出手:其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擬出資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

原本同樣屬於傳統實體零售的雙方,為什麼一方華麗轉身成為線上線下均衡發展的網際網路零售企業,一方則在行業轉型途中受困,一時間成了行業內外都很感興趣的話題。有媒體在深入研究蘇寧的十年網際網路轉型歷程後提出「蘇寧經驗」的概念。

所謂「蘇寧經驗」,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於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

在傳統的觀念裡,零售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科技含量不高,但身為蘇寧掌門人的張近東並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無論是感知消費習慣、預測消費趨勢、引導生產製造,還是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不斷進步的現代網際網路、物聯網技術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比如今年818大促期間在南京亮相的首個全數位化視覺無人店,因為有大量「黑科技」的應用,就讓大家早已習以為常的購物體驗變得與眾不同。

(沈騰打卡蘇寧無人店)

全程無感消費體驗,平均購物時間節省45秒,買一瓶礦泉水最快1秒鐘就能完成交付。就算你在店裡悄悄打開飲料喝幾口再放回貨架,也會被「視覺識別+重量感應」系統精準識別,離開時會被自動扣費,因此這種「即拿即走」的無人店也被稱為「非常會算計」的零售新物種。據了解,這家全數位化門店可以將運營和管理效率提升70%。

短短兩年間已迭代升級至4.0版的無人店,不過是蘇寧數位化能力建設的一個縮影,蘇寧智慧零售背後依託的,正是強大的科技支撐。「蘇寧是一家零售企業,更是一家科技企業。」這是張近東近年來一直強調的蘇寧定位。

818慶功當晚,張近東特意前往蘇寧科技集團慰問奮戰在大促後方的科技人員。對於今年818大促科技集團零事故的出色表現,張近東讚譽有加,「大促期間,每秒上萬個訂單的處理能力、每日700億次的雲計算調用服務能力等一系列的硬實力,彰顯了蘇寧的科技底蘊。」

「科技創新是我們所有業務發展的基石,對科技集團的投入沒有上限。」張近東表示,對科技集團要加大股權等獎勵,打造行業最具競爭優勢的薪資福利待遇。

據了解,蘇寧的科技研發人員去年底就已經超過1萬人,2018年研發投入超過100億元,在各大零售企業中居於領先地位。

張近東表示,隨著新技術浪潮的爆發,技術驅動下的企業創新發展正在走向更深的層次,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雲計算的融合,實現了對各零售場景、服務環節和管理過程的智能化改造。

他說,場景網際網路是未來智慧零售的主戰場,也是蘇寧O2O融合的主陣地,發揮主場優勢就是要結合蘇寧全品類多業態、全渠道多場景、全客群多服務的資源優勢,研發創新出豐富多彩的數位化零售解決方案,發明創造出極致體驗的智能化用戶服務產品。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源蘇寧易購,不代表本網站立場,轉載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

相關焦點

  • 加大基礎研究投入 給科技創新注入「強心劑」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進一步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導社會各界對基礎研究的投入與布局,健全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探索多元化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完善鼓勵研發投入的政策體系,提升科技經費投入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完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
  • 從《流浪地球》的飽和式救援,看科技創新與人才投入
    電影和情節雖然是虛構的,這種追求飽和、超量的投入,不計代價把事做成的方式似乎現在看來也有些極端和浪費,但如果換個視角,把目光放到如今領跑世界經濟、文化發展的高科技行業中,飽和式救援其實卻為科技創新與人才投入提供了另一面的啟發價值。
  • 金融科技的定義與辨析
    在國際層面,作為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機構,金融穩定理事會於2016年3月首次發布了關於金融科技的專題報告,其中對「金融科技」進行了初步定義,即金融科技(FinTech)是指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它能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應用、流程或產品,從而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響。
  • 科技大佬提案正確閱讀指南
    今年,他們主要聚焦新基建、人工智慧、5G、科技金融、智能教育這些關鍵詞。 稍加分析可以看出,他們的建議和提案或多或少都與其公司業務有關,例如雷軍提到的商業航天,與其手機業務、投資項目密切相關;馬化騰點名的金融科技,或將成為騰訊的下一張王牌。 另外,此次各位網際網路大佬都提到了一個詞——新基建。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劉若鵬:當民企進軍國防軍工
    晶片、半導體、雷射、通信這些高科技無一不是沿著這樣的路徑發展。縱觀歷史,飛速發展的汽車工業、飛機工業、半導體、計算機、網際網路,無一不是軍民融合的產物。正如劉若鵬所言,「如果沒有軍民融合的體系去牽引,科學家的一個科學創意,就無法以極短的周期實現工程轉化,更無法加速大規模的民用過程,激發生產力而帶來變革」。
  • 科技創新
    特稿  「科技戰線廣大幹部員工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戰略,在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戰略謀劃、完善科技創新治理、優化創新生態等多個方面實現新突破、呈現新亮點。」1月11日集團公司2021年科技委員會會議,對「十三五」及2020年的科技創新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 利率上限下調對金融科技生態的深遠影響
    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的下調,以及最近幾個司法判例,讓整個金融行業感到了寒意。雖然,最高法最新規定裡針對的是民間借貸,但是在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本就應該低於民間借貸利率的潛臺詞裡,所有金融機構都是被利率下調的對象。
  • 無接觸電梯、無接觸掛號機……這樣的「黑科技」已經在你身邊!
    第一波上線的「Hi靜安」短視頻就展現了靜安企業「像航科技」的無介質浮空投影技術。該企業聯合創始人李俊希望通過努力,把真正的全息帶進人們的生活。根據市場需求切入應用層面記者:團隊創業時怎麼會選擇靜安?你覺得靜安的創業環境如何?
  • 《創新者》:從百年科技革命中挖掘創新根源
    摘要:《知讀會》是新浪科技推出的讀書社群,致力於分享一流的科技智慧與商業實踐。比如書中用比爾·蓋茨和微軟的故事,展現了個人、團隊和創新進程之間關係:蓋茨具有冒險基因,而且對權威鮮有尊重。我們每周會從全世界的科技著作中精選出最有價值的書籍分享,並邀請到羅永浩、王小川等科技行業大佬分享他們的讀書心得和推薦書單。想歡迎加入新浪知讀會及參加我們的線下讀書會,請發郵件至zhoufeng5@staff.sina.com.cn。這幅創新者的群像沒有歌頌奇才偉略,而是在探尋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讓創新發生?
  • 科研人員盛讚公司科技創新大會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的生活福祉。這種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讓我有了一定的反思。尤其是通過聆聽毛偉明董事長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講解,我自己更深刻地領會到了加強科技創新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會上提到優化科研考核方式、對科研人員激勵方面的探索,給我印象非常深刻。研發投入方面也讓我很震撼,顯示了公司加強科技創新的決心和力度。
  • 如何定義一家科技公司?
    其實,所有的質疑都可以集中到一個問題上:究竟它是屬「科技」,還是「金融」?說到底,一個核心的命題是:我們如何定義一家科技公司?1Ben Thompson的5個標準「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關於科技公司的定義,也有無數種解讀方式。在這個言必稱「科技」的時代,房產中介、聯合辦公、餐飲物流等等幾乎所有行業都有「科技公司」湧現。
  •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主任梁永生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市科技創新委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六屆十六次全會相關部署要求,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投入力度,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生態鏈,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一批一流科技基礎設施和科研機構,努力培育創新創業創造新活力
  • 微信調整公眾號註冊數上限;網信辦約談客戶端自媒體平臺
    原標題:微信調整公眾號註冊數上限;網信辦約談客戶端自媒體平臺 今天,微信調整微信公眾號註冊數量上限;民營幼兒園遭遇上市禁止令,在美上市中概股紅黃藍遭遇重挫,股價下跌超50%;遭做空機構質疑,拼多多回應:指向性內容與事實完全不符。
  • 德陽市「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
    科技創新方面投入結構單一,多元化投入體系尚未建立;科技創新相關人員的勞動與其收入不匹配,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不完善;全市的擴權強縣較多,科技資源比較分散,不能有效統籌;缺乏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環境,良好的孵化機制和風險投資機制還不健全,支持創新創業的科技金融發展相對滯後。
  • 朱俊生:科技將重新定義保險業商業模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在論壇上指出,科技對保險而言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已經成為重要生產要素、行業的重要基礎設施。未來科技一定重新定義保險市場的特徵,也會重新定義整個市場競爭格局,甚至科技會重新定義接下來保險市場的一些商業模式。
  •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之源
    兩位先生取得的卓著成就,得益於他們對科學研究的真誠摯愛和無私奉獻,得益於他們在科學追求的好奇心驅動下,幾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不懈探索、大膽創新。他們的探索歷程和輝煌成就印證了這樣一條道理: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之源。
  • 上海研發投入佔GDP的4%,《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新鮮出爐
    上海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4%,高於2.23%的全國平均水平;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3.5件,較五年前增加一倍。11月26日,《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新鮮出爐。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執行副主任彭崧介紹,《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記錄了2019年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奮鬥足跡,不僅僅局限於科學技術本身,還囊括創新主體、創新產業、創新生態等重要內容;聚焦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重點舉措和重大成就,突出眾人矚目的年度事件,比如科創板開板、世界首張黑洞照片發布、
  • 神秘的東方信仰:賈伯斯找尋自我,矽谷科技大佬沉迷《道德經》
    本期推介medium網站的文章《科技大佬對道家思想的熱愛是怎麼回事?》(What’s up with Tech’s Love of Daoism?),作者Jacob Kozhipatt為我們解釋了這一現象。佛教是一種反對世俗和財產的宗教,在矽谷這個為現代資本主義提供動力的地方,信奉佛教是有些諷刺意味的。
  • 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會上,省科技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宋志恆介紹了《浙江省科學技術廳 金華市人民政府科技工作會商制度議定書》主要內容。宋志恆與邢志宏作為雙方代表籤署《議定書》。何杏仁在講話中指出,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特別是近年來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注重頂層設計、加大科研投入,創新型省份基本建成,創新能力居全國前列。取得這些成績,金華作出了重要貢獻。
  • OPPO舉辦未來科技大會2020 以科技躍遷戰略推進致善式創新
    他認為,科技創新如果沒有自我約束機制,沒有更高的理念做支撐,很可能成為一種負擔。通盤思考中國哲學「致良知」和西方人性哲學之後,陳明永提出「科技為人,以善天下」,意以給公司經營和科技創新提供一條校驗準繩,以糾偏各種追求短期效益的創新。同時,他提醒科技創新過程中要注意規避因恐懼落後對手而不關心人的需求的盲目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