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進展,生命是從小行星撞擊中誕生的?

2020-09-17 探索全頻

當您想像一個巨大的隕石時,您自然會想到一個小行星撞擊,它摧毀了6600萬年前的恐龍。但是,據推測,隕石撞擊不僅是生物大滅絕的標誌,而且是新生的機會。

1日,加拿大行星地質學家在《天體生物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發現,即由巨大的隕石撞擊造成的隕石坑為人們提供了理想的生活環境。根據該論文,在衝擊盆地中形成的火山口湖可以具有適合微生物繁殖的水和熱能。

有人提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隕石坑誕生的。©美國宇航局

地球上生命的誕生方式是科學界最大的謎團。過去,生命物質是在原始大氣中自然合成的理論很流行,但近來從太空墜落的隕石是生命起源的假說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在世界各地已經發現了含有類似於胺基酸和蛋白質的隕石。去年11月,美國宇航局和日本東北大學聯合研究小組宣布,他們在隕石中發現了生命必需的``糖&39;。這些發現支持了這樣一種說法,即隕石可能不是將其物質直接從太空帶入太空的。

西方大學地球科學與天體物理學系的戈登·奧辛斯基教授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隕石的起源。這個想法是,隕石不僅創造了生物必需的物質,而且創造了生命誕生的基礎環境。

西部大學研究團隊探索霍頓隕石坑周圍地區。©西方大學

巨大的隕石創造了「生命的綠洲」

繞地球飛行的小行星經常掉落到地面。很少有隕石大到足以形成隕石坑,但在整個地球歷史上也很常見。

西方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加拿大北部的霍頓隕石坑進行了調查。霍頓火山口(Horton Crater)是一個23公裡寬的火山口,大約在4,400萬年前創建,發現的熔融巖石為存在適合生活的熱液環境提供了關鍵證據。

「當巨大的隕石碰撞時,即使最初是具有破壞性的,它也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為生命的誕生創造一個綠洲。重要的是,這些生境在墜毀之前就不存在,並且如果沒有墜毀就不會發生。」說過。

撞擊後立即形成的火山口是一個非常惡劣的生存環境。©戈登·奧辛斯基

如果存在生命,碰撞後馬上就會發生噩夢般的情況。許多碎片溢出到大氣中,從火山口底部和輪緣流出的熔融巖石燃燒所有東西,釋放出有毒氣體。但是,巖石冷卻後,它成為微生物繁衍的理想環境。

隨著火山口湖的形成,研究小組發現水,礦物質和化學物質將結合在一起,為微生物生存和豐富的熱能提供必要的環境。條件相似的棲息地包括海底熱液噴口,優勝美地國家公園中的溫泉或間歇泉。

墜機後很長一段時間後,火山口內形成了一個湖。©戈登·奧辛斯基

奧什斯基教授解釋說,一個超過5公裡寬的撞擊坑形成了一個熱液環境。為此,一個大小超過270m的巖石小行星將不得不發生碰撞。除了大小以外,碰撞對象的類型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生命必需的有機成分主要僅存在於稱為「碳質球粒隕石」的彗星或小行星中。這種隕石僅佔總數的5%。

它還參與了對火星生命的探索。

不幸的是,數十億年的侵蝕,板塊運動和火山活動使得幾乎不可能在地球的巖石中找到生命的最初痕跡。這就是為什麼很難證明生命起源與這項研究之間的關係的原因。

但是,與地球不同,大多數撞擊火星的隕石坑都被完整保存了下來。明年二月,美國宇航局的「持久漫遊者」號將降落在傑澤羅火山口。它被選為探索火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的最佳地點。

奧什斯基的團隊說,為了在火星上創造一個熱液環境,必須在水面以下的冰區中建立至少10公裡寬的撞擊坑。Jeetro火山口寬近50公裡,可以滿足要求,因為過去曾是一個有水的地方。當然,火星生命是否確實存在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但這是確認新假設的絕佳機會。

分享人類探索新知識,帶你領略未知的魅力, 歡迎訂閱關注「探索全頻」 。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表明,生命可能在銀河系中很常見
    20世紀後半期以來,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人類對於宇宙和自身的認識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特別是現代天文學的發展,深刻改變了人類探索宇宙奧秘思路和方法,也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其中之一,就是科學家現在普遍認為,即便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地球生命是一種極其偶然的存在,但是在廣袤的宇宙空間,生命絕非地球的天賜之物,因此,宇宙中應該有無數多的行星存在各種形式的生命,最近,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結論,科學家現在相信
  • NASA歐西裡斯號OSIRIS-Rex探測器的最新研究:「貝努」是顆含有生命成分的古老小行星
    歐西裡斯號團隊在10月8日出刊的《科學》(Science)與《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發表了六篇論文,介紹探測器自2018年抵達貝努小行星後所收集到的最新高解析度測繪數據。整體來說,這些研究提供太空船曾繞行最小天體的嶄新細節,填補了科學家對小行星理解的關鍵空白。
  • 最新研究顯示,恐龍殺手小行星以「最致命的角度」撞擊地球
    根據計算機對6600萬年前的那場災難最新進行的模擬結果顯示,那顆把恐龍滅絕的小行星以一個釋放最大破壞力的角度撞擊了地球。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這顆恐龍殺手小行星從東北方向以45~60度方向撞向地球。
  • 研究表明生命的誕生條件,可能需要小行星和彗星的撞擊才行
    一個有生命星球的「配方」是什麼?天文學家還不確定,但除了地球之外還沒有發現其他任何星球上有生命。但也有一些有根據的猜測:生命可能需要水、碳和足夠的光和熱來驅動一個星球,而不是把星球燒成碎片,引力不應該太高,大氣也不會造成傷害。但一項新的研究提出了另一個關鍵因素:需要適量的主要小行星和彗星撞擊。
  • 推翻之前的數據,最新研究確定:月球誕生於44.25億年前
    最新建模的研究結果表明,年輕的地球是在45.67億年前太陽系誕生約1.4億年後被一顆原行星撞擊。地球 VS 忒伊亞根據計算,這發生在44.25億年前(不確定性為2500萬年)那時月球就誕生了。當時,地球剛剛發展成為一顆行星。
  • 如果同樣數量的彗星撞擊火星後,火星會像地球一樣誕生生命嗎
    目前各種火星探測器並沒有在火星表面發現任何水源的存在或生命存在的證據,對於地球水源的來源,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是來自含水量較高的天外彗星連續撞擊地球後留存在地球形成的,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假設有同樣數量眾多的彗星密集撞擊火星後會不會形成地球初期的環境,並且最終也能誕生生命呢?要回答這樣的疑問,我們可能需要先討論以下這幾個因素。
  • 地球生命起源如何,是來自於彗星撞擊嗎?科學家又提出了新的觀點
    地球是一顆生命星球,誕生於46億年前,對於地球生命的起源,科學家一直都在研究探索。科學界的普遍觀點認為地球的生命起源可能來源於早期的彗星撞擊。水是生命之源,彗星帶來的生命種子在水中不斷孕育,並最終誕生了早期的簡單原始生命。那麼有關此地球生命起源說是否正確呢?雖然這是一個普遍的觀點,但是仍有不少的科學家仍然在探索地球生命新的可能起源,對此據一項最新的研究表面,科學家對地球生命起源提出了新的觀點。新的觀點仍然是起源於大撞擊,只不過不是彗星的撞擊,而是行星的撞擊。
  • 《我的世界》起源:億萬年前人類是怎樣誕生的?一顆行星撞擊地球
    如果我們把《我的世界》當作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世界,那麼mc的「起源」以及人類的誕生將會是怎樣的呢?01mc龍族時代的滅絕!近日據英國的科學家研究發現,恐龍真正滅絕的主因是小行星撞擊地球,而不是傳言的火山噴發等因素。大約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宇宙中的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
  • 《我的世界》起源:億萬年前人類是怎樣誕生的?一顆行星撞擊地球
    如果我們把《我的世界》當作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世界,那麼mc的「起源」以及人類的誕生將會是怎樣的呢? 01 mc龍族時代的滅絕!
  • 地球生命是如何起源的,是來自於彗星撞擊嗎?科學家給出猜想
    現在我們知道地球在太陽系中,誕生於46億年前,對於地球生命的起源,科學家一直都在研究和探索,科學界的普遍觀點認為地球的生命起源可能來源於早期的彗星撞擊,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太陽系還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星系,那個時候有很多的彗星從太陽系邊緣而來,它們來到內星系之後,和各個行星發生了碰撞,地球也遭到了彗星的撞擊,那個時候地球剛剛形成不久,還沒有水,彗星的撞擊給地球帶來了大量的水資源,同時將生命的種子也帶到了地球上
  •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為何只有地球誕生了生命?
    宇宙因什麼而精彩,也許是因為生命。地球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由近到遠排第三的行星。太陽誕生於46億年前,地球比太陽稍晚一些時間才誕生,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出現於35億年前,人類及其直系祖先已經在地球上生存繁衍了上千萬年。地球是目前已知太陽系中唯一擁有生命的天體,太陽系有八大行星,為何生命偏偏誕生於地球?地球又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 火星新研究證明:宇宙中生命出現可能比想像的更容易
    不過,科學界一致認為,水是生命的先決條件。地球上第1個細胞在大約35億年前先在水中出現,然後再進化成多細胞生物。那麼,水又是從哪裡來的呢?關於行星上水的來源,現在有2種假設。其中一種是,當含有水的小行星與行星相撞時,水就偶然地到達行星上。而另外一種假設,最近獲得了令人驚喜的新進展。這種假設是,水的出現與行星的形成本身有關。
  • 火星曾經被撞擊,地球也遭遇到碰撞,為什麼火星就不能誕生生命了
    火星,太陽系的第四顆行星,離地球平均距離5,000萬公裡,這和金星離地球的距離基本上是一樣的,因為這三顆行星的存在,不得不驚嘆太陽系或許是宇宙最奢華的生命搖籃,這是一個幾乎是無懈可擊的生命工程的結構,似乎宇宙把所有失敗的可能性都考慮到了,因為它用三個星球的細微差異,把這個工程失誤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 恆星撞擊可能為行星宜居性提供燃料
    在外星生命的探尋中,地球作為唯一已知的宜居行星始終為搜尋的起點。「我們在尋找能夠讓人想起家的行星」,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天文學家 Natalie Batalha說。這意味著巖質行星與其恆星——類似太陽的恆星——之間的距離恰到好處,使行星能夠吸收足夠的恆星星光,從而令其表面的水以液態形式存在。
  • 黑洞中有行星?行星中有生命?
    浩瀚宇宙中,黑洞猶如一隻吞噬猛獸,沒有任何物質能從它的巨大引力「魔爪」中逃脫,就連光也不例外。 近日,有研究團隊提出,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存在類似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這類行星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普遍存在?它們又是如何被發現的?這些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 人類誕生的起因:或許與44億年前,火星撞擊地球有關
    我們今天一起來討論一下,人類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大家應該都知道人類的祖先就是猿類,那麼猿類又是怎麼到達地球上的呢,目前還沒有人能夠給出比較好的答案,但是有科學家表示,在44億年之前火星的行星撞擊過地球,科學家認為,也許是這樣的撞擊導致地球上生命的誕生,但是這種說法現在還並不能被認同, 或許說只能作為一個參考。
  • 彗星觸發地球生命的誕生嗎?有機分子是關鍵
    長期以來這類看上去朦朦朧朧的雲霧狀天體一直帶有某種神秘色彩,並在很多文化中被賦予各種象徵意義。而隨著對彗星本質認識的加深,科學家們開始懷疑這類天體可能與地球上生命的最初出現存在著某種關聯。  生命的起源  大約46億年前,一團旋轉著的塵埃氣體盤中逐漸誕生了今天我們生活的太陽系。初生的地球是荒蕪而乾燥的,最早的生命究竟是如何出現的?
  • 最新研究發現:太陽系早期存在一個神秘天體,會是「第九行星」嗎
    據報導,在近日的《自然天文學》雜誌上,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團隊發表了一篇最新的研究論文,表示在太陽系早期,曾經存在著一個大小和穀神星一樣的神秘天體,而且這個神秘天體上還曾擁有大量的水,那麼,如今它在哪裡呢?會是第九行星嗎?
  • 地球上十大小行星撞擊奇觀
    宇宙由恆星,行星,星系和星際空間等許多內容組成,宇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約5500億光年,宇宙在誕生時產生大量熱量,後來開始膨脹。 許多科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不同行星運動背後的原因。小行星存在於太陽系內部,他們圍繞太陽和木星運行,它們可以是各種尺寸,也可以用肉眼觀察。
  • 地球是珍貴的,生命是寶貴的:宇宙中生命的誕生條件太苛刻!
    因為生命演化同樣需要時間,在生命演化過程中地球需要保持近乎不變的環境,同時要避免受到其他天體的撞擊。這就需要地球與其他天體如木星、月球的距離適中,這樣一來地球內部環境穩定下來生命才有了演變的穩定環境,而木星引力大大強於地球也可以將原本衝向地球的隕石、小行星等吸引過去充當地球的「保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