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競爭激烈,企業在競爭中發展越來越慢,內部管理出現混亂,於是裁員、收縮戰場、降低薪水、降低庫存等等,能用上的招全用上了。這是現在諸多企業老闆在市場環境遇冷時通常用的辦法。結果是什麼呢?關、停、並、轉似乎沒有產生實際效果,反而每況愈下。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筆者在企業做經營管理18年,真正的原因在於--企業的源動力失去了!
一、老闆篇--你可能是造成源動力缺失的罪魁禍首
作為老闆,事必躬親,是不是所有事情一定就可以達成?不然,而且最重要的,是團隊難以建成。一個元帥,每次打仗都親自上,結果就是無將可用啊!
我們經常給員工說,大家要有老闆思維,「老闆思維」是一種怎樣的思維呢?並不是你是老闆,你就具備老闆思維?今天忽然看到許多中小企業的名字都叫有限公司(即有限責任公司),有感責任是有限的責任,權力越大責任越大,不是代表責任越多。一個組織賦予每個人一定的責任,這種責任有組織而來。如果我現在告訴你,在企業裡有些事,你要做到三點:看不見、聽不見、裝傻子!你能做到嗎?相信大多數老闆心裡肯定不認同。
當插手成為一種習慣,那麼就打破了組織的結構。這麼做有三個弊端:
1、建不成團對,因為你擔心下屬做不好啊,或者說不信任他的能力;源於你對他們太了解了,知道他們「幾斤幾兩」;所以,都把下級的工作做了,下級呢?自然更加也難以成長;
2、然後你自己呢?對自己責任範疇內的事情,無法更加專注的投入,因為你把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下級應該做的事情中了;
3、對組織不利,你的行為實際上等同於一支筆,導致組織架構形同虛設,不決策、不做為。即便職位升遷也是傀儡,沒有相信可言,因為你一支筆啊!整體組織將失去目標,失去戰鬥力,更談不上去實現企業所謂的使命和夢想了。
之所以有以上情況,無非是領導內心會有以下想法:一是,不信任下屬的工作能力,認為下屬做不好這件事情。二是,即便下屬能完成,但是如果自己出馬效果會更好!三是,擔心下屬能力太強,成績過於突出,在上級領導面前搶了自己的光彩。四是,懶的命令下屬,有那功夫我自己早做完了,費那勁!
所以,告訴大家,老闆有老闆要做的事,有兩件事情必須自己做:
一是、涉及人事和機密的工作,自己親自來,因為人事調整是大事,尤其是中高層;如果讓下屬參與進來,勢必會增加一個被拉攏的對象。
二是、危機公關一定要領導出面,比如自己公司的產品由於質量問題,在社會上造成不好影響,這個時候,應該由公司主要負責人出面公關,這樣才有信服力。。
還有三件事,請你務必讓讓下級做:
一是專業性強的工作要讓下屬去做,而且要放開手腳讓下屬去做,因為他比你更專業!
二是如果你已經輕車熟路,但需要經常去做的工作,可以讓下屬大膽去做,因為即便錯了也有你接著啊!
三在重要領導面前表現的機會,可以讓下屬多去做!特別是在自己本部門內部,更應讓有能力的下屬多表現,請你相信,這個開發的是下屬做事的源動力!
下屬不成長?學學怎麼有效授權:
很多時候,老闆也許覺得委屈:我不是不信任他,可總得為結果負責把。這樣,我們看看史玉柱在授權上拿捏的分寸:
史玉柱說:「用人,他可能是70分,我可能是90分,我授權的時候,我就要忍受這個20分的差距。必須忍受,我也能忍受「。
你作為老闆或領導,如果你公司新研發了一款產品,雖然也能做,但是你總感覺利潤貢獻度對公司來說不大。這時候,你強制停止。
史玉柱在授權方面是比較徹底的,選中了人,然後給予授權,給予科學的一些監督,就行。如果下屬非常堅持的,而他又不是說100%有把握的,就一般不會否決下屬。他認為,我也沒有把握100%說會失敗,最後這件事也不能完全說失敗,但是稱不上成功,稱不上大成功,所以他覺得花那麼多精力比起來不太合算。
史玉柱的幾個企業,用人都是內部的老幹部,但像創業的人,他的做法是:帶一段,送一段,然後充分授權;因為員工只有在充分授權之後,成長才能更快一點。
二、團隊篇--縱橫交叉,一亂全亂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華為任正非先生的三砍理論,我個人非常的欣賞。所謂三砍,就是砍掉高層的手腳、中層的屁股、基層的腦袋
一砍:砍掉高層的手和腳
為啥要砍掉高層的手腳呢,因為他們的腦袋用來洞察市場、規劃戰略的。很多高層習慣性地扎到事務性的工作裡去了,這是不對的,他們的關鍵是要指揮好團隊作戰,確保公司方向是對的。而我們在一些企業,經常發現高層做著中層的是,中層做著員工的事,員工呢?呵呵,在討論國家大事。
二砍:砍掉中層的屁股
一個企業裡中層幹部承上啟下的作用,好比人的腰。任正非曾經大聲疾呼,華為必須要強腰壯腿,腰是中樞。為什麼要砍掉中層的屁股?
首先,要打破部門本位主義,不能屁股決定腦袋。。
其次,中層必須走出辦公室,下現場和市場,實行走動管理,答案在現場。指揮部不能在大後方,要建在聽得見炮聲的地方,要親赴一線指揮作戰。
最後,要讓幹部的眼睛盯著客戶和市場,屁股對著老闆,而不是眼睛盯著老闆,揣摩「聖意」,屁股對著客戶,不理不睬。
三砍:砍掉基層員工腦袋
你是基層員工,不管你是什麼學歷,哪怕是博士,都必須遵守公司的流程制度和規則。很多員工對公司發展指指點點,對公司發展激昂陳詞,指點江山。基層員工要做什麼?必須按照流程要求,把事情簡單高效做正確,不需要自作主張,因此要砍掉他們的腦袋。
歸根到底,高層要有決斷力,中層要有理解力,基層要有執行力,唯有各謀其位,各司其職,才能形成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狼性團隊。
三、創新篇--傳承不守舊,創新不離宗
作為老闆,有一天,你終於明白了創新的價值。好,大家創新吧,把以前的東西都推翻,我們今年要做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結果。。。很多公司不改就死,一改就亂?請恁謹記兩點:傳承不守舊、創新不離宗!
1、創新不離「宗」
先說說創新的價值。最早網絡購物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一個陌生的買家通過看一下網上的產品圖片就把錢直接打給賣家?萬一是個騙子呢?而有了支付寶,錢是先打給支付寶,在買家收到貨之前,錢是不會打給賣家的。可以說,如果沒有支付寶的體系支撐,淘寶是不可能做起來的,這就是創新。支付寶搭建起來中國網際網路的信用體系支撐,結果改變了一個社會,甚至改變了人的消費行為。創新的力量實在偉大。問題是,有很多企業,一談到創新就滔滔不絕的大談新理論、新思想,而對過去的一切都是否定的態度。
世界上有沒有千年企業呢?其實有,宗教。宗教其實就是信仰。所以說不管是多少年,想辦成一個持續永恆的事業,一方面是不斷創新,另一方面就是「宗」不能動,並且要把「宗」變成信仰。
什麼是「宗」,就是企業的核心理念、核心價值觀。但凡百年企業,你會發現他,無論他的外形、產品變成什麼樣,它的CEO換了多少人,但它的「宗」永遠不會變。
2、傳承不守「舊」
100年前,老福特先生70多歲還在掌管企業,一個人想把企業的所有事都管著,最後管理混亂,福特公司瀕臨倒閉,他的兒子小福特通過創新車型和變化營銷方式,才把福特汽車從死亡線拉了回來。老福特的做法在許多老闆身上都有發生,凡事都插手,大包大攬,這都是守舊的做法,不利於企業發展。
所以,宗是用來傳承的,無論如何創新,宗都不能動。但宗不是全部,有時候方法論是與時俱進的,改變的時候就要變,老啃著一些固有的辦法,誰都不敢觸碰,何來創新?記住,企業不死的秘訣,就是永遠保持源動力的存在,源動力在於內,不在於外!
好了,最後強調一下,本文為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