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諺云:「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可見,盛夏時節吃雞進補早已成習慣,其中又以頭伏最為隆重。究其原因,原來進入三伏後,天氣炎熱,人的體能消耗相對較多,這就需要給身體適當補充營養;對於平時陽氣虛,畏寒怕冷的人來說,三伏天吃雞,還可以起到溫補、祛寒溼的作用,正好也符合中醫倡導的「春夏養陽」「冬病夏治」的理念。
伏天吃雞,尤以童子雞最為鮮美。童子雞是指還不會打鳴,生長剛成熟但未配育過的小公雞。雞肉鮮香清雅,細嫩不肥膩,是極具營養的健康食品。三伏天吃童子雞,有健脾養胃、防暑祛溼、養陽氣補虛損的功效。
買了只童子雞,來做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菜——醬油雞。醬油雞屬於粵菜系,以雞為主料,料酒、醬油和糖為調味料,配以多種香料製作而成。成菜外皮色澤醬紅、肉質白嫩,皮酥香肉嫩滑,口味鹹鮮香甜。
記得第一次吃就被驚豔到了,真真太美味了。於是,討要秘方,下廚實踐。居然也做得有模有樣,感覺一點也不複雜。想吃就做,特別方便。其實,做這道菜的關鍵就是要掌握好湯料的配比,我們要把食用油、料酒、生抽和冰糖按照1:1:1:0.5的比例調好,把整隻雞放進調好的湯料裡煮熟就可以了,就是這麼簡單,快和我一起來做做吧!
【醬油雞的家常簡單做法】
需要食材及調味料:童子雞750g、香蔥、生薑、八角、桂皮、花椒、紅辣椒、鹽、料酒、生抽、老抽、冰糖
製作過程:
1、買回來的童子雞都是殺好的,洗洗乾淨後,先撒點鹽,輕輕給雞皮來個按摩,再用清水衝洗乾淨,晾乾水分後備用。用鹽按摩可以起到深度清潔的作用。
2、剁去雞頭和雞爪,蔥結和薑片塞入雞肚子裡去去腥味。倒點老抽在雞身上,用手塗抹均勻後,醃製半個小時。中途可以把雞翻個身,讓雞表面均勻上色。
3、鍋裡倒入兩勺食用油,燒熱後,下入薑片、八角、桂皮、花椒和紅辣椒爆出香味。
4、加入兩勺生抽和兩勺料酒,燒開後,放入一勺冰糖,邊燒邊用勺子攪拌,直至冰糖融化。
5、放入醃好的童子雞,大火煮開後轉小火,蓋蓋燜煮5分鐘。
6、開蓋把雞翻個面,用勺子不斷地舀湯汁淋在雞身上。如果感覺湯汁太少,可以加適量的冷水從雞身上淋入,這樣做的雞皮更加脆嫩。
7、或者就不蓋鍋蓋,全程舀湯汁往雞身上淋,隔5分鐘給雞翻個面。
8、大約需要煮30分鐘,雞肉就熟了。可以用筷子試著插一下,輕鬆能戳得動就可以關火了。
9、盛出來放涼後,再切塊裝盤。煮過雞的湯汁過濾出渣後放碗中,撒點蔥花,澆在切好的雞肉上,或者就用雞肉蘸著湯汁吃吧!
這道醬油童子雞就做好了,營養豐富,香鮮脆嫩,越嚼越香,還特別簡單吧?喜歡就趕緊試著做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