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倒眾人推的下一句是什麼?來頭相當之大,兩句話卻道盡人生真諦
「牆倒眾人推」的下一句就是「樹倒猢猻散」,這句話的來由還與南宋相國秦檜有關。秦檜在當官之前,其實是一個屢考不中的書生,為了謀士,只能在一間私塾教書。當時的教書先生收入並不高,加上秦檜已經成家,上有老下有小,只能勉強維持溫飽,這樣的日子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秦檜開始厭倦了這樣的生活。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一群猴子在猴王的帶領下去尋找吃食,於是發出了感慨:「若得水田三百畝,此番不做猢猻王。」這猢猻王就是他自比自己了,可是這水田三百畝,去哪裡找呢?
秦檜其實還是有真才實學的,只是時運不濟,一旦時來運轉,也還是能翻身的,水田三百畝也是簡簡單單的。後來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秦檜不僅得以走上仕途,更是官運亨通,坐到了令他遺臭萬年的官職,當時人稱秦相國。當然了,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秦檜貴為宰相,趨炎附勢的人自然也多了。在這群趨炎附勢的人裡有一個人名叫曹詠,這個人沒有什麼真本事,但是秦檜身上的一樣「品質」他倒是學得有模有樣,那就是溜須拍馬。
按道理來說一般人看到旁人身上都自己身上的缺點時,會覺得非常厭惡,但是秦檜與曹詠就不一樣了,兩人簡直是臭味相投。因此曹詠也深得秦檜的器重,在朝中也是如魚得水,升官速度也是很快,官大了巴結的人自然也多了,這曹詠也算混得有頭有臉了。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就比如朝中大臣多巴結秦檜,但是嶽飛就看不起他,這曹詠也有人看不起他,這個人還是他的舅哥,名叫厲德新。
當時厲德新還有一個小官,但是對於這個妹夫曹詠依靠溜須拍馬得來的官職很是看不起,因此就算二人是親戚也不親近。對於曹詠利用職權之便收取大量不義之財的行為,厲德新出於好意,還是跟他說了,讓他收斂一些,小心駛得萬年船。但是曹詠不聽,在他看來自己這位舅哥不識時務,要是他能來捧捧自己,自己肯定也要看在親戚的面子上助他升官,可是厲德新不但不給他拍馬屁,還經常說他的不是,這讓他很不爽。於是他就在秦檜面前說厲德新的壞話,將厲德新發放到邊遠地區做一個小芝麻官。
但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後來宰相秦檜因為朝政風波死了,並且死後還要背負千古罵名,這也算是秦檜作孽多年的懲罰了!嶽飛得到平反昭雪,而昔日高高在上的秦檜一時間成為過街老鼠,原本巴結他的人也成為唾棄他的對象。曹詠見風頭不對,也想像旁人一樣唾棄秦檜,然而作為秦檜多年的「狗腿子」又如何能夠因此洗白呢?本來曹詠並沒有太高的真才實學,卻因為討好秦檜身居高位,如今秦檜一死,曹詠就如無根之萍,最終就也像多年前的厲德新一樣,被發放到邊遠地區做一個小芝麻官。而厲德新反而因為剛正不阿又有才學得到重用,連連升官,二人的命運就此反轉。
後來厲德新寫了一篇文章寄給曹詠,文章講述的是一顆大樹倒了,生活在樹上的猴子們紛紛逃亡,厲德新是將秦檜比作大樹,將曹詠比作猴子,這也就是「樹倒猢猻散」的由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厲德新所寫的這篇文章,與秦檜早年教書之時的自比是多麼的相似,但是歷史的車輪卻從不會停止,更不會倒流。
「牆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這兩句俗語就是為了告誡後人,有權勢的人在他得勢的時候就會有很多人巴結他,但是一旦失勢,就連原來巴結他的人也會唾棄他。這是一個貶義詞,用於諷刺那些趨炎附勢的人,做人應該要有原則,不能因為榮華富貴而卑躬屈膝,這就是為人之理。諸位看官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並幫小編點讚、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