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兜鈴為馬兜鈴科植物北馬兜鈴或馬兜鈴的乾燥成熟果實。因其形如馬頸下的響鈴而得名。有「南馬兜鈴」「北馬兜鈴」之分。性微寒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清腸消痔。用於肺熱咳喘、痰中帶血、腸熱痔血、痔瘡腫痛。
【別名】
馬兜鈴、鬥鈴。
【來源產地】為馬兜鈴科植物北馬兜鈴或馬兜鈴的乾燥成熟果實。
前者習稱「北馬兜鈴」,後者習稱「南馬兜鈴」。北馬兜鈴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陝西、山西等地。馬兜鈴(南馬兜鈴)主產於浙江、安徽、江蘇、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採收炮製】
秋季果實由綠變黃時,連果柄摘下,曬乾,曬時注意翻動,防止黴變。
【性味】
苦;辛;寒、
【歸經】
肺經。
【性狀性味】
(1)北馬兜鈴呈卵圓形或長卵形,長3~7cm,直徑2~4cm。表面黃綠色、灰綠色或棕褐色,有縱稜線12條,由稜線分出多數橫向平行的細脈紋。頂端平鈍,中央微凹。基部有細果柄,長2~6cm。果皮輕而脆易裂為6瓣,果柄也分裂為6條。果皮內表面平滑而帶光澤,有較密的橫向脈紋。果實分6室,每室種子多數,平疊整齊排列。種子扁平而薄,鈍三角形或扇形,長6~10mm,寬8~12mm,邊緣有翅,淡棕色。氣特異,味微苦。
2)南馬兜鈴與北馬兜鈴相似,但果實較小而稍圓。
均以個大、結實、飽滿、色黃綠、不破裂者為佳。
【功效】
味苦;性微寒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清腸消痔。用於肺熱咳喘、痰中帶血、腸熱痔血、痔瘡腫痛。蜜馬兜鈴偏於潤肺止咳,多用於肺虛咳嗽。
【化學成分】
1、北馬兜鈴成熟乾燥果實含馬兜鈴酸A、C、D,β-谷甾醇和木蘭花鹼。
2、馬兜鈴果實和種子含有馬兜鈴酸A和季胺生物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