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4日的第八個「世界腎臟日」,把關注焦點對準了「急性腎臟損傷」。日前,我國著名的腎臟病專家、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腎內科主任侯凡凡院士在腎病日宣教活動上指出,急性腎損傷是一種常見的臨床危重症,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國居高不下,因此應受到重視。她特別提醒,造成國人急性腎損傷的一個常見原因是濫吃藥,包括西藥、中草藥、中成藥等,腎臟對藥物特別敏感,需要注意。
部分患者可發展成慢性腎病
急性腎損傷也叫急性腎衰竭,其危害到底有多大?侯凡凡院士介紹,一旦發生,死亡率可高達45%以上,重大疾病、生孩子分娩時大出血、車禍等,都有可能造成急性腎損傷,是很多危重病的併發症,同時也增加危重病死亡率、致殘率。這屬於急性腎損傷的急性高危因素,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史偉還介紹急性腎損傷的慢性高危因素,首先是年齡超過65歲的老年人、以前有腎血管性疾病(腎動脈粥樣硬化、腎動脈狹窄等),以及已經存在慢性腎功能不全者、糖尿病患者,還有高血壓、心力衰竭和肝功能不全者,正在服用二甲雙胍藥物等。急性腎損傷的臨床表現有尿量減少,全身水腫、腦水腫、厭食噁心嘔吐、多尿等。
侯凡凡院士和史偉談到,一旦患上急性腎損傷,有的是可逆轉的,有的則不可逆轉,進而發展成慢性腎臟病。「急性腎損傷患者中約有25%-30%屬於不可逆轉。」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梁馨苓補充說。
現在發現,部分急性腎損傷會發展成慢性腎病,年輕人5%-6%會發展成慢性腎病,老人發展成慢性腎病的比例可達16%。慢性腎病的發展會變成尿毒症,需要透析治療或換腎。因此,必須重視急性腎損傷。急性腎損傷恢復時間越長、越慢,越容易變成慢性腎病。
含馬兜鈴酸中藥腎毒作用強
侯凡凡還談到,急性腎損傷的常見原因之一是濫吃藥,包括西藥、中草藥、中成藥的藥物引起的急性腎損傷,這樣的情況在我國發生率很高,人對吃藥太隨意,把吃藥當保健,不在醫生指導下服藥。
亂吃中藥引起的急性腎損傷完全是人為造成,完全可以避免悲劇發生。史偉在此介紹臨床遇到兩個病例:一位是剛畢業的女大學生,因為牙痛找中醫開了一劑草藥方子,連續吃了一周,突然感覺身體異常,排尿減少,來醫院檢查,結果已是尿毒症,且不可逆轉。原來治牙痛的草藥方中有一味藥是硃砂蓮,含有馬兜鈴酸。還有一個女孩,為治臉上的青春痘,吃了一種叫龍膽瀉肝丸的藥,造成急性腎損傷。
史偉特別強調,廣東人對中醫藥情有獨鍾,認為中藥溫和毒副作用小,然而實際上像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一類中藥有較強的腎毒性,短時間大量服用可造成服用者急性腎損傷。早在多年前,腎臟科醫師就已經明確,部分中草藥中含有一種「馬兜鈴酸」的物質會引發腎損傷,臨床稱之為「馬兜鈴酸腎病」,馬兜鈴酸腎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臨床上不應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歐美等國已全面禁止使用該類藥物的使用。
亂吃抗生素可致腎損傷
小方竟因為感冒吃藥而吃出了大禍!本以為感冒是小事,但吃了感冒藥未有改善,小方又吃了好幾種感冒藥,為了療效好,他乾脆三四種感冒藥一起吃。生病期間,他因為胃口差,幾乎沒吃東西。才幾天,他就感覺到眼腫、尿少,接著全身水腫,便馬上就醫。一查便發現他肌酐很高,是發生了急性腎損傷。南方醫院腎內科副主任王國保教授稱,小方吃的看起來不同的幾種感冒藥,其實是一類藥,再加上他幾乎沒進食進水,大劑量的藥在血內,損傷了腎。
西藥造成的急性腎損傷,主要包括抗生素、造影劑、退燒藥等,如青黴素、磺胺類、克林黴素、非甾體抗炎藥等,均有導致腎臟急性損傷的可能,一是因為個體對該藥過敏,另一個是藥物對腎臟的直接毒性。王國保說,藥物過敏與個人體質有關,有的人對一類藥過敏;有的人是對藥物的添加劑、雜質過敏。梁馨苓表示,從臨床病例看,藥物過敏的人日常看不出有何特別,所以比較難防備,但這個群體非常少見。
-相關報導
增強CT檢查易出現急性腎衰
60多歲的李大爺去年到醫院做了一次體檢,在做了增強CT檢查之後,回到家很快出現無尿,這可把李大爺急壞了,家人知道後立馬陪他去醫院做檢查,檢查後居然發現,李大爺的腎小球濾過率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血肌酐明顯升高,腎臟功能已經嚴重損害。醫生診斷李大爺患了急性腎功能衰竭,而造成腎衰竭的原因就是增強CT檢查中造影劑的使用,這種病例在臨床上稱為造影劑腎病。
史偉談到,增強CT檢查在臨床運用越來越廣泛,在檢查過程中造成的急性腎病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通常正規大醫院,在做增強檢查前,都會充分了解患者身體情況,進行評估。對於高危患者,如必須要做增強檢查,醫院會提前對患者進行水化治療,以減少急性腎損傷的發生。雖然水化治療不能完全100%避免急性腎損傷,但該手段是公認的重要預防措施,梁馨苓補充說。
據介紹,造影劑腎病就是在使用造影劑後,短時間產生的急性腎功能衰竭。普通CT是指不用造影增強或造影的普通掃描。增強CT是指經靜脈注入水溶性碘造影劑再行掃描,可讓病變顯影更為清楚。
-健康提醒
簡單尿檢便知腎臟基本狀況
腎臟一旦發生嚴重急性損傷,會出現尿量減少、顏面或下肢浮腫、面色蒼白、血壓升高、頭暈頭痛、胸悶心慌、噁心嘔吐、刷牙出血、便血、女性月經過多等。不過要明確診斷,還有賴於血液、尿液和影像學檢查等,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時進行相關檢查。
史偉和梁馨苓都建議,普通人每年一次的常規體檢最好增加「尿常規」一項,簡便又有效,這是評估腎臟功能的基本指標,大部分腎病問題都可通過此反映出來,還有尿檢要用「晨尿「。
●常見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
關木通、廣防已、青木香、淮木通、硃砂蓮、細辛、通城虎、尋骨風、假大薯、逼血雷、管南香、青木香、馬兜鈴果、天仙藤(莖葉)、青木香(根)、南木香(白防己)
●常見含馬兜鈴酸的中成藥和方劑
龍膽瀉肝丸、排石衝劑(排石湯)、分清止淋丸、婦科分清丸、甘露消毒丹、複方珍珠暗瘡片、耳聾丸、當歸四逆湯、玄珠狼瘡丸、冠心蘇合丸、跌打丸、獨活寄生湯。
急性腎損傷早期症狀隱匿,即使尿量開始減少,也容易被忽視。典型急性腎臟損傷會出現從少尿到多尿的症狀,直至腎功能完全恢復,少數患者腎功能不能完全恢復,遺留永久性腎損害。對於少尿和多尿期飲食生活的調整,專家給予了以下建議:
少尿期:首先要臥床休息,保持環境安靜,以降低新城代謝,減輕腎臟負擔。儘量利用胃腸道補充營養,可進食清淡、低鹽、低脂、低磷、高鈣、優質低蛋白飲食,如牛奶、魚。少吃動物內臟和易過敏的食物等,並酌情限制水分、鈉鹽和含鉀食物攝入。
多尿期: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以不感到疲勞為宜;準確記錄24小時尿液出入量,補充適量液體,保持液體出入平衡;監測生化指標動態變化,及時發現誰電解質紊亂;同時給予高糖、高維生素、高熱卡食物;尿量大於3000ml/d,可多吃含鉀食物,如桔子、榨菜等;此外注意增加機體抵抗力,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