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曉號探測器在金星發現新現象,讓科學家極為興奮,究竟是什麼?

2020-12-05 小白科技遊

自從人類開啟太空時代以來,對外移民的第一顆星球就成為了天文愛好者和科學家最為關注度的事。一直以來,主流觀點都認為在八大行星中最適合人類移民的星球是火星。因為與其他兩顆太陽系的巖質小型行星相比,火星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中,晝夜溫差沒有那樣劇烈,雖然無法和地球的溫和相比,但至少不像金星和水星那樣存在幾百度的溫差而對生命極端不友好。另一方面,火星的地表以「礫石和巖沙」為主,非常類似地球的沙漠地區,把它改造成人類所需的生命家園的難度較低,而液態水留存證據的發現,讓科學家進一步從火星上看到了希望。

因為這樣一系列的原因,以美國為代表的許多國家在上世紀都開啟過「火星熱」,許多的平民百姓相信火星上居住著「火星人」,而科學家和天文愛好者則高度關注火星上與「適合生命誕生」相關的數據信息,從一代又一代火星探測傳回的數據中,找到了越來越多喜愛火星的理由。而在與「地外生命」或者「星際移民」相關的影視、文藝作品中,火星的出場率也是最高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似乎火星都註定是人類未來向著太陽系其他行星邁出第一步的那顆星球。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2018年NASA為美國政府制定的「未來太空計劃」中,竟然把金星和火星同時作為了「移民第一步方案」的考慮對象,並且為這兩顆星球量身制定了一系列「改造方案」,為什麼金星會突然在官方評價體系裡,達到了能和火星相提並論的程度呢?眾所周知,金星擁有著「地獄星球」的惡名,長期以來都被廣大天文愛好者視為「最不適合人類居住」星球中數一數二的存在。因為它那層濃厚的、包含著惡劣酸雨的大氣層,科學家一直無法從地球上直接觀測金星。在這層硫酸雲和強烈暴風的衝刷下,再加上金星那非常高的溫度,別說任何生命,就是以前技術落後時期發射的一些探測器,在金星上都很難存活下來,顯然金星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為什麼美國科學家會開始認真對待金星呢?

事情還要從2015年12月份說起,人類發射的首顆能夠穩定全面考察金星的探測器「破曉」號終於抵達了金星。由於金星惡劣的環境,雖然科學家已經往其他行星發射了無數的探測器,獲取了非常詳盡的資料,但是對金星的了解還處於較大的空白當中。隨著歐洲金星快車任務的技術,這顆「破曉」號探測器成為了唯一一顆在那地域環境中持續考察金星的探測器。在它這些年傳回的一系列數據中,有一項內容在最近引起了科學家的高度關注,也改變了科學家對於金星「不看好」的態度。

原來,「破曉」號探測器使用最新搭載的IR2高精度紅外掃描儀,發現金星的大氣層並不是人們此前誤認為的那樣「一無是處」。探測器發現,它的大氣層存在著一種獨一無二的條紋結構,這些條紋的運動狀態與金星圍繞太陽的運動緊密相關,也就是與地球上「一年」的概念緊密相關。這件事讓科學家興奮不已,因為這幾乎等於是說,金星在氣候環境和星球磁場等方面,與地球存在著高度的相似性。

神戶大學的氣象學團隊針對這些數據進行了金星氣候的深入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金星大氣層「有規律的條紋運動」來自金星上兩種氣候現象的相互影響。其中一種現象是目前唯獨在金星上才存在的「溫差漩渦」效應,科學家認為這是只有金星那濃密、酸度很高的大氣層才會出現的一種現象。而另一種現象就非常讓人驚喜了,它是地球上也存在的極地急流現象,它的出現說明金星在氣候上與地球非常類似。這兩種現象隨著金星圍繞太陽的運動,相互影響,從而在金星大氣層裡出現了有規律的條紋運動。科學家介紹到,這和地球上四季交替帶來的氣候運動非常類似。

這個過程讓科學家振奮的原因在於,要形成這種氣候運動有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水蒸氣。因此,科學家推測金星大氣層之下存在著大量的水蒸氣,並且啟動探測器前往金星進行了近距離的取證。探測器從金星地表的火山巖漿區域獲取了大量數據,顯示這些巖漿運動確實受到大量水蒸氣的影響,證明了科學家的猜測。科學家進一步介紹道,由於金星與地球的質量、體積非常接近,(不像火星僅有11%地球質量,因此無法留住自身的水蒸氣),它可以永久性保留自己的水資源。在這個基礎上,對金星的大氣環境進行適當改造,再使用人造結構遮擋部分照射到金星的陽光,就能夠把它改造成「另一個地球」。如果金星能夠實現居住改造的任務,那麼看似溫和的火星,由於質量體積過小,就不如金星那樣適合人類長期居住了。因此,許多科學家正在認真擬定未來改造金星的相關理論。

熱愛科學的朋友,你們對於金星的未來移民計劃有信心嗎?

(最初的好奇心不應在繁瑣的日常中湮滅,歡迎關注小白科技遊,讓我們一起探索未知的星空與遠方)

相關焦點

  • 日本探測器第二次飛向金星—新聞—科學網
  • 繞行金星的日本破曉號星空船目擊一道閃光,可能為金星閃電謎團畫下...
    並未參與這項新研究的伊森伯格表示:「這很有趣,他們正努力排除其他因素。」但是「空談不如實證,再度偵測才能見真章。」 如果這道閃光真的是來自閃電,那麼這項發現將是破解金星濃厚雲層詭秘本質的主要一步──包括為這種環境是否能夠維持生命提供線索。牛津大學的行星科學家柯林.威爾森(Colin Wilson)表示:「閃電可以分解原子,並提供自由基,重組形成預料之外的分子。」
  • 2010發射的金星探測器,在金星有了重大發現,讓科學家高興不已
    阿波羅11號在1969年成功實現了載人登月,由於月球只是一顆非常普通且非常小的衛星,並沒有什麼太多的秘密需要我們去探索。所以,人類在實現了載人載月之後,對月球的關注度也就沒有那麼高了。而真正讓科學家有興趣的還是各個行星,尤其是和地球同處宜居帶的金星和火星。
  • 歐美科學家在金星發現生命的跡象,蘇聯曾發現金星遺蹟果真存在?
    但是,就在最不可能的地方,近日,卻被歐美科學家爆出,金星可能有生命活動的跡象!相關論文發表在權威雜誌《自然天文學》上,此舉得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認同,他們表示會在2023年向金星發射探測器,去那裡一探究竟!
  • 金星空氣中發現磷化氫,為什麼科學家們如此興奮?
    最近,金星空氣中被發現可能有生命標記物磷化氫,咱就聊一聊為什麼科學家們如此興奮?地球有兩個鄰居,金星和火星。從表面來看,金星實在太好了:處在太陽系內宜居帶上,能接收足夠恆星能量,可能存在液態水。毫無疑問,人類在1950年代邁入航天時代後,立即把目光投向了金星,尤其是蘇聯。最著名的就是金星計劃,共計發射了27個探測器,加上後來兩個維加號,總共發了29個探測器,其中有10個著陸成功,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即便這些成功的探測器,最長的一個也僅存活了127分鐘(金星13號)。這是因為,金星的實際情況實在太惡劣了!
  • 科學家發現金星有生命存在可能怎麼回事 科學家在金星發現了什麼
    14日發表一項行星科學最新發現,英國科學家團隊首次於金星大氣中探測到了磷化氫氣體。這一發現表明,金星上可能存在未知的光化學或地球化學過程。在地球上,磷化氫被認為是由厭氧生物產生的氣體。金星的地表條件對生命很不友好,但上層雲蓋(地表上方約53—62千米處)的環境較為溫和。不過,雲層的組成偏強酸性,磷化氫在這種條件下會迅速分解。
  • 探測器在火星峽谷中發現了奇怪黑色條紋,看到它們科學家興奮不已
    火星可以說是人類近半個世以來,探索最多的行星,也是科學家重點關注的星球。為什麼科學家對金星如此關注呢?一個原因是火星離地球比較近,探測器在時間窗口出發,只需要半年左右就可以到達。金星和火星一樣,也是宜居帶的行星,而且金星跟地球不管是是體積,質量還是結構也是最想像的,所以科學家稱金星為地球的姐妹行星。正是由於金星跟地球太像了,所以人類在走出地球之後,第一個探測的行星就是金星。只不過,當探測器到達金星卻發現,那完全是一顆煉獄星球:厚厚的大氣層之下是一個溫度高達465攝氏度以世界。而且金星大氣層還有一層比較厚的酸雨層,雖然金星也有閃電,也會下雨,可下卻的是酸雨。
  • 金星上發現了生命?別高興太早
    科學家利用望遠鏡在金星大氣層中發現了「磷化氫」的痕跡,根據他們對金星的了解,這種氣體不應該存在於在那裡。至於為何地球上的微生物能產生磷化氫,科學家還不清楚,只知道它與微生物的位置有關。利用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天線陣望遠鏡,科學家發現金星上磷化氫含量是十億分之五到二十,這個數字看上去很小,但相比地球大氣層高出幾千倍。
  • 重返金星:尋找人類未來家園
    「如果這顆行星是活躍的,正在產生磷化氫,而且在金星大氣層中有什麼東西在製造磷化氫,那麼,萬能的上帝啊,忘記關於火星的廢話吧,」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行星科學家保羅·伯恩(Paul Byrne)說。
  • 23年發射18架探測器,金星藏有什麼秘密?前蘇聯極為在意
    金星的表面溫度高達500度,大氣壓值更是地球的90倍以上,相當於深海900米環境的壓力,這裡沒有水也沒有氧氣,而且到處是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以及酸度超高的二氧化硫。人類向金星發射過不少探測器,但大都只能在金星的外圍進行觀察,因為一旦在這顆地獄星球上登陸,就算是金屬製成的儀器也會被融化或者壓扁。
  • 金星發現磷化氫,新研究讓人失望,可能根本不算所謂的生命跡象
    鑑於磷化氫在地球上與微生物有關,所以科學家猜測,金星發現的磷化氫可能是金星微生物的產物。不過,根據現在的研究,我們也只是發現了金星的磷化氫,只能說是發現了疑似生命的跡象,至於金星磷化氫的來源是否與微生物有關,目前不得而知。而且,金星大氣中的磷化氫含量非常低,大約每10億個大氣分子中才有20個磷化氫分子。
  • 明明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為什麼全世界都趕著去探測火星?
    當前正在火星表面工作的有2個探測器(人類總共發射了47個探測器),分別是「好奇號」和「洞察者」,前者是能跑的,後者則是落地生根的火星地質勘探者,不過在火星軌道上可還有6個探測器哦,包括印度的曼加利安號火星探測器,那麼金星探測呢?
  • 日本探測器發現金星大氣層神秘弓型結構
    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16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拂曉」號(Akatsuki)探測器,在金星高速移動的大氣層中發現了一個巨型靜態結構。這一意外發現表明,金星的大氣動力學情況比人們之前預想的更為複雜。金星環境嚴苛,但大氣層某一部分的氣壓與溫度卻與地球非常類似,因而一直是科學家極感興趣的對象。不過,金星大氣也有匪夷所思之處,其比地球大氣層更為厚重濃密,上層大氣中的雲能以每秒100米的速度移動,幾乎是金星緩慢自轉速度的60倍。而地球最高風速也只有自轉速度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
  • 最成功的星際探測飛船「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失聯
    1994年10月12日,被譽為最成功的星際探測飛船「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10月12日與地面失去最後的無線電通信聯繫,在過去的5年5個月時間內一直跟蹤這艘無人駕駛宇宙飛船運行的美國科學家為此而在手臂上戴上了黑紗。
  • 金星13號探測器:讓世界如此近的了解金星
    而前蘇聯也是最早想金星發射一枚宇宙探測器的,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前蘇聯甚至為金星專門制定了一個金星計劃,就連發射的探測器也命名為「金星號」系列探測器,當然,最開始的探索都是失敗的,儘管如此,卻為蘇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 帕克號太陽探測器剛剛第二次飛過金星!
    據消息稱,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剛剛第二次飛過金星。帕克太陽探測器於2018年8月發射,計劃花7年時間繞著太陽飛行,希望能解開關於太陽千古未解的謎團。但要做到這一點,真的很難!帕克號飛船已經預先計劃執行一個精心設計的軌道,其中包括七次飛越地球的孿生兄弟金星。
  • 進入未知世界:蘇聯「金星7號」探測器
    不過,「金星3號」成功著陸金星,成為第一顆著陸其他行星的地球探測器,但通訊系統未能傳回任何訊息。 直到1967年「金星4號」的發射,蘇聯才開始為其努力獲得一些回報。該探測器成為第一個將數據從另一個星球的大氣傳遞迴地球的太空飛行器,此後不久它就在金星表面的巨大壓力下崩潰。
  • 科學家發現了金星上的生命跡象,恰恰反映的是人們浮躁的心
    不過,今日卻有一個好消息傳來,引得無數人們為之興奮:金星上發現了生命!金星上出現了生命。不過很多人會不相信,怎麼好端端就出現了生命了呢?金星環境惡劣,金星上也沒有探測器在表面上巡邏和研究,人們是怎麼檢測到金星的生命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人們在金星上發現了一種物質——PH3。
  • 歐洲探測器發現金星大氣中存在類似海洋波動
    據科學新聞網站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金星大氣層極地區域存在著較強的大氣重力波。這是歐洲航天局「金星快車」探測器2014年6-7月勘測發現這一現象。「金星快車」探測器於2006年抵達金星,它用了8年時間從太空軌道勘測金星。該探測器逐漸下降,接近金星大氣層,2014年11月它與地球失去聯繫。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因戈-繆勒-沃達格(Ingo Müller-Wodarg)博士稱,之前我們對金星極地大氣層的理解是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宇航局「先鋒號」金星探測器。
  • 日太空探測器首破解「金星微笑」由山脈高地造成
    資料圖片:縱貫金星南北的弓狀雲層,橫看猶如一道微笑。中新網1月19日電 據外媒報導,日本金星探測器「破曉號」2015年12月進入金星軌道後,觀測到一道縱貫金星南北的弓狀雲層,橫看猶如一道微笑。研究團隊日前發表報告,稱這個「金星的微笑」可能是由山脈高地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