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全長基因組序列,德國科學家牽頭完成,提供藥物設計測試方法

2020-12-03 小番健康

全球B肝新藥開發,離不開早期對B肝病毒變異突變的深入探索。來自德國慕尼黑感染研究中心(DZIF)和慕尼黑理工大學病毒學研究所3名研究人員Stoyan Velkov、Ulrike Protzer、Thomas Michler,2020年11月23日在科學雜誌《Viruses》發表了關於分析公開測序數據,發現臨床相關B肝病毒變異全球發生率。

B肝全長基因組序列,德國科學家牽頭完成,提供藥物設計測試方法

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幾種病毒因素影響著B肝病毒感染的自然過程、診斷試驗的敏感性或對幹擾素-α、核苷類似物(NAs)的治療反應。這些因素主要包括B肝病毒基因型和血清型,但也包括影響HBV表面抗原、基核啟動子/前核心區或逆轉錄酶的突變。然而,關於HBV基因型或不同地理位置之間HBV變異的分布,還缺乏全面的綜述。

因此,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這項研究調查來解決這個問題。這項研究具體內容如下:我們進行了一個公開的HBV全長基因組序列的電子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不僅是血清型頻率,而且大多數臨床相關突變,主要與特定基因型相關的。在某些地區富集的不同突變,不能用來當地基因型分布來解釋。兩個先前在體外被鑑定為核苷類似物替諾福韋具有耐藥性的B肝病毒變體,沒有被鑑定出來,質疑它們的翻譯相關性。

總而言之,這項研究調查說明了不同基因型核地理位置的B肝病毒感染臨床表現差異,並有助於確定合適的診斷測試和治療方法。研究中,德國研究人員還提到一些讓業內人士感興趣的試驗數據結果,比如,臨床相關的B肝表面抗原突變。研究人員詢問了先前描述的臨床相關突變的B肝表面抗原編碼序列,這些突變已被證明會導致隱性感染、假陰性診斷試驗或逃避疫苗誘導或被動接種的抗體。

這種突變的總頻率很低,不同的突變在基因型之間分布相對均勻。唯一的例外是P127H/L突變,與隱性B肝病毒感染相關,基因型E、F、H的野生型胺基酸(分別為96.8%、98.9%和97.7%)。正相反,R122P(與隱匿性感染相關)在任何序列中均未被鑑定,質疑其臨床意義。S136P和C139R也非常罕見(各為0.04%),僅在基因型C中被發現。

當觀察B肝表面抗原突變的區域分布時,P127H/L在非洲大陸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都很集中,大多數序列屬於E、F或H基因型。有趣的是,V177A突變在任何基因型中都沒有表現出顯著的富集;然而,在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美拉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約33%的序列中發現了該突變。另一方面值得相關研究人員注意的是,對逆轉錄酶抑制劑的耐藥突變頻率。

研究人員分析了聚合酶蛋白逆轉錄酶(RT)結構域的保守性。由於該區域是以核苷類似物標準護理療法為靶點,使B肝病毒對這種治療產生了抗藥性突變,具有高度的臨床相關性。在所有基因型中,對功能至關重要的RT的不同區域(A-G)高度保守,而其他區域則表現出更大的變異。B肝病毒感染呈現出不同的疾病特徵,除環境和宿主因素外,HBV基因型變異已被證明與某種疾病表型有關。

小番健康結語:以上科學研究對慢性B肝治療藥物開發有一定幫助。因為德國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在公開的HBV測序數據中臨床相關的HBV變異頻率概述。雖然,這種結果應該更謹慎地解釋,因為一些混雜因素可能影響這裡描述的個體突變頻率,但德國研究人員的試驗數據應該更有助於藥物設計、選擇合適的診斷測試和治療方法(以上數據結論發表在2020年11月23日 科學雜誌《Viruses》)。

相關焦點

  • 上海分離出H1N1流感病毒並完成全基因組序列測定
    上海分離出兩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並完成全基因組序列測定       新華社上海6月10日電(記者 仇逸)記者10日從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獲悉,中心應急檢測實驗室已經成功分離出兩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並完成全基因組序列測定。
  • B肝基因型E–I序列被低估和德國研究人員揭示對HCC影響
    來自德國慕尼黑感染研究中心(DZIF)與慕尼黑理工大學病毒學研究所研究人員分析了公開全長HBV序列,並獲得全球臨床相關HBV變異頻率。這項研究對B肝病毒感染的基因型和慢性肝病進展做了詳細介紹,並發表在2020年11月23日科學雜誌《Viruses》上。
  • B肝在研新藥Cas9,法國科學家研發,靶向基因組永久性變化
    Cas9,法國科學家研發,靶向基因組永久性變化基因編輯,這種技術能夠精準的剪斷病毒DNA片段,並插入新的基因片段,是一種對病毒DNA核苷酸的序列進行定點修飾的技術。>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微小染色體的治療方法。
  • B肝創新藥物機制,2021年後,哪些靶點值得期待?
    使用RNAi幹擾開發慢性B肝新藥,已經成為全球藥企積極發力方向。全球已有各種試驗數據表明,miRNAs通過靶向HBV基因組或調控HBV啟動子或增強子活性的HBV相關轉錄因子,參與了HBV複製的調節之中。B肝創新藥物機制,2021年後,哪些靶點值得期待?
  • 世界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完成
    同時,研究人員還識別了一些導致過敏、出血等相關副作用的物質,為安全利用蜈蚣藥材提供了有益指導。   科學家獲得甲流病毒廣譜中和全人單抗   近日,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和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抗體研究中心合作,成功獲取了甲型流感病毒廣譜中和性全人單抗。
  • 家豬基因組序列公布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與丹麥家豬育種生產委員會於6月6日在中國北京和丹麥哥本哈根發表聯合聲明:宣告家豬基因組序列對外公開。 據悉,此次公布的數據包含384萬個來自於中國和歐洲的五個不同家豬品種的基因組序列片段。
  • B肝藥物開發很好靶點,基於RNAi,對不同基因型沉默效應
    放眼全球慢性B肝新藥研發靶點,基於RNAi被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治療靶點,但是,B肝病毒基因型和亞型之間的序列變異會影響RNAi沉默效果。所以,小番健康介紹一下全球應用RNAi開發新藥時,是如何應對HBV基因型變異性的。
  • 海洋所科研人員繪製完成牡蠣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在項目組的共同堅持和努力下,研究人員針對牡蠣基因組的高雜合度問題,及時調整了項目整體思路,特別是華大基因科研團隊為此開發了針對高雜合度基因組的短序列片段拼接新算法,開闢了分級組裝新手段,使難題最終得到圓滿解決。這也為正在進行和將來要開展的高雜合度物種的基因組測序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技術。
  • B肝在研新藥幹擾核衣殼,德國科學家研發,HBV顆粒細胞內轉運
    ,德國科學家研發,HBV顆粒細胞內轉運在介紹這種B肝新藥開發靶點前,我們可以先來了解一下,HBV顆粒的細胞內轉運。這也是2020年9月2日發表於Cells雜誌上,由德國柏林病毒學系、德國斯圖加特費爾巴哈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研究人員重點介紹的慢性B肝藥物研發思路。德國研究人員介紹,HBV是一種部分雙鏈DNA基因組的包膜病毒,可以導致超過2.4億例慢性肝炎症(肝炎)。
  • 首個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完成-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9月22日電(記者李慧)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孫效文研究員牽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聯合黑龍江水產研究所、中科院基因組研究所、哈佛大學、奧本大學等單位組建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完成了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成為國際上首個完成全面解析的異源四倍體硬骨魚類基因組圖譜。
  • B肝全球藥物開發現狀,受耐藥限制,介紹主流最終藥物設計目標
    B肝全球藥物開發現狀,受耐藥限制,介紹主流最終藥物設計目標個性化藥物,一般指需要充分地了解患者的遺傳、免疫或代謝特性,目的是把個體患者和最適合治療這部分患者的原料藥相匹配,也就是「一把尺不適合所有人」。精準療法,主要指控制原料藥向目標輸送或選擇具有極端靶向特異性的原料藥。
  • 科學家首次測出初代青黴菌的基因組序列
    據外媒報導,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最初發現青黴素的黴菌在經過冷凍乾燥後其樣品的基因組的序列已首次被測出,此舉可能為抗生素生產帶來新創新。在醫療史上最偶然的時刻之一,1928年的一次簡單的事故導致了一項發現,而這項發現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激發了現代抗生素工業並幫助改變了醫學的發展進程。
  • B肝在研新藥應用RNAi,靶向cccDNA,使抑制成為可能
    RNAi應用廣泛,其中不乏針對B肝病毒(HBV)新藥開發的抗病毒藥物。可以說,目前RNAi幹擾技術已經發展比較成熟,那麼怎樣來理解當前全球藥企積極使用RNAi這項技術開發全球B肝在研新藥呢?小番健康向您細細道來。
  • 蒙古族人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
    2011年12月19日,由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開展的第一個蒙古族人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工作已經完成。科學家們將此圖譜譽為「天驕一號」,這標誌著我國的人類學、民族學、人類遺傳學及醫學健康研究進入基因組水平。    基因採樣的成年蒙古族男子系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34代孫,具有完善的家族系譜記錄,且沒有和外族通婚史。科學家們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採取了從頭測序和重測序兩種方法分別獲得全基因組序列。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完成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與破譯
    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宣布完成了世界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與破譯,該研究成果於2012年11月25日在國際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影響因子為35.53)上在線發表。
  • 人類基因組序列圖完成 六國政府首腦共表祝賀
    轉自搜狐  2000年6月,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了人類基因組序列的「工作框架圖」,2002年2月又公布了人類基因組「精細圖」,在包括中國在內的有關國家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人類基因組序列的「完成圖」現也已經完成。轉自搜狐  人類基因組學是生物技術產業和健康產業的知識核心,蘊涵著無比巨大的產業化潛能和商業利益。
  • B肝在研新藥CRISPR/Cas9和EASL2020法國研究員發布基因編輯藥物
    2020年歐洲肝臟學術研究年會(EASL 2020)上,法國研究人員提出新型治療慢性B肝藥物CRISPR/Cas9(基因編輯)。研究單位分別有裡昂癌症研究中心(CRCL)、法國裡昂INSERM U1052、法國埃沃泰克ID、裡昂民用醫院(HCL)、法國裡昂裡昂大學(IUF)、法國裡昂UCBL等研究人員共同完成並發表。B肝在研新藥Cas9,法國科學家研發,靶向基因組永久性變化基因編輯,這種技術能夠精準地剪斷病毒DNA片段,並插入新的基因片段,是一種對病毒DNA核苷酸的序列進行定點修飾的技術。
  • 甲型H1N1流感病毒被分離並完成全基因組序列測定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記者崔靜)記者18日從中國疾控中心獲悉,根據我國內地確診的首例輸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標本,國家流感中心日前成功分離出我國內地第一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並完成了全基因組序列測定。
  • 科學家初步完成人類與黑猩猩基因組比較
    由美國、以色列、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的67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黑猩猩基因測序與分析聯盟8月31日說,他們初步完成了黑猩猩基因組序列草圖與人類基因組序列的比較工作。科學家稱,將黑猩猩與人類基因組進行比較是一個「歷史性成果」。       研究顯示,黑猩猩和人類基因組的DNA序列相似性達到99%;即使考慮到DNA序列插入或刪除,兩者的相似性也有96%;人類與黑猩猩有29%的共同基因編碼生成同樣的蛋白質。科學家說,人類與黑猩猩在600萬年前由共同的祖先分別進化後,其蛋白質體系只經歷過一次主要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