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生命和生活脫離自然,就再無道德可言

2020-11-30 柳暗花明美文齋

道德不是一個詞一個概念。道德是兩個詞兩個概念兩種行為,卻又是一體的。這是講道德之前的一個基本認識,這個認識非常關鍵,搞清楚了,中國文化的大致思路就會清晰,個人生命如何發展就會有了根本方向。

01

道,按照老子的說法,是高於天高於地高於人的,所以,道的所在,就是人的所在。講人,就是講人生,講生活,講人性。不講人的生活,道就沒有意思了。道的最高原則就是自然。從這個終極的地方出發,如果畫一個圓圈,那麼:人~地~天~道~自然~人,這個就很有意思了。人這一輩子,就是兩個字:自然。這是生命哲學。很多人搞得人生哲學無比複雜,其實很單純,不要繞,繞來繞去,浪費口舌。單純就是自然,自然就是道,就是人應該追求的終極目標。

我們的問題是不理解這個過程,追求道,道是什麼?沒有明白,結果在道那裡打止,把人攪糊塗了。糊塗不是道,根本就不是。道是自然,道法自然。自然是什麼,秋天葉子黃了,落下來,一場雨,枯萎了,變成泥,這個就是自然。你不要說,我不要變黃。變黃是你的命運,命運很好啊,不要一想到宿命就悲涼。宿命就是走向,河流的走向一樣,你看見了宿命,就會心安理得,就會不慌不忙。

道走到了自然,一是給每個人的生命安排了一種很有美學思想的命運,一是完成了宿命的過程,每個人都平等。自然有兩個特色:變化和安靜。你看,兩個完全不同的內容存於一體,好厲害。一方面是變化,這是自然的性質,一方面是安靜,一切都接受,不做對抗。生命呈現自然的樣子,是健康和幸福的。你不自然,就是扭捏,造作,虛偽。

02

接下來是德。道是終極目標,如何達到,或者達道,就是德。這個德,是德行,德性,這是動態的東西,所以命運很有故事性,就是因為第一你懂得自然的本質是變化,第二你看見了德行是可以一步一步的改變的。修行就是改變,調理。左右都做調理,就會靠近中間,不至於太偏。德是可以修的,有了自然的終極目標,德的過程就很好處理,無非走到自然。自然是什麼?就是真實,本性。到了這裡,你就明白了人地天道自然這五層關係的連接。

所以,道德沒有先後,道德講的是內心的激情,以及對於人事的精進的反應。先懂得道,再來修德以策應人生的進步,或者日新月異,在德行上努力,一步一步走進道的世界。這個世界不屬於他人,不在遠處,就在於你每日所見的自然裡。自然本來就是自然,沒有什麼炫目的因素,不要再加一個自然在自然身上,你就完全處於當下,活在當下。

所以,我們經常在鄉下聽見一個沒有上過學的老人,講出話來,很有道德。原因就是他天天都在自然中,一切作息時間生活方式思維模式都是自然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沒有道德,失去自然,這八個維繫生命健康的字我們都做不到,其他道德就不再講了,講不下去。現在很多人不健康,亞健康,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不自然,不自然就是不道德。笑,不自然,睡,不自然,吃,不自然,愛,不自然,不生病才奇怪。

03

康德非常厲害,說接近自然就是道德的體現。維根斯坦說,除開自然,不要拿他人的例子作為自己的指南。榮格和尼採都認為生命那些偉大的覺悟都和叢林和自然息息相關。孔夫子到了最後,人生理想只和幾個得意門生分享,就是在春天的小雨裡,在曠野跳舞。天啊,現在幾個老師可以做到啊,想法都沒有,都不自然,結果,人生沒有道德,社會違反道德。

魯迅一句話就戳中人心:放他們到自然中去。所以,講道德,必講自然,講自然,道德才好講,才講得下去。

大學教授坐在書房裡資料室裡電腦前,什麼道德都沒有了。這個地方非常危險。

老子最後以身作則,實踐自己的思想。他消失在遠處起著薄霧的曠野,他就是自然。他似乎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這個問題隨著時代發展會越來越嚴重,甚至威脅到生命的存在:一旦生命和生活脫離自然,就再無道德可言。

於是,老子和他的思想成為了一個很樸素深邃的寓言。

作者:毛歌 (韶山沖人)

相關焦點

  • 《被偷走的那五年》關於生病、生活和生命
    一個因車禍而導致片段性失憶的女孩想盡辦法苦苦追尋過去五年的記憶——從新婚蜜月的美好、職場升遷後的爭吵不休到夫妻的不歡而散各奔東西,再到終於追回失落的時光有情人終成眷屬,最終卻悲情逆轉以女主角的撒手人寰結束……這是一個關於情義、關於生活、關於生命、關於死亡的悲情故事。
  • 沒有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
    看花不那麼喜歡的詞語裡,一直有「勝利」和「成功」,並不是因為勝利不好,成功不好,只是對於我們的人生,我們的生活來說,什麼才是勝利,什麼才是成功呢?現實是公平而又殘酷的,它給每個人的生活都注入了苦難、不快樂、不順心,誰的人生裡,都沒有什麼徹底的勝利,沒有什麼超越一切的成功,誰都會有一個結局需要面對,在生命歷程中,每個人都要經歷一次又一次身和心的挑戰。借用奧地利著名詩人《裡爾克》的一句詩說:「哪有什麼勝利可言,挺住就意味著一切。」
  • 論採摘:自然精粹脫離母體的微妙時分
    這個連接人類生命與自然精粹的古老手勢,如今可能在城郊的採摘園裡被實踐,在自家窗臺的一盆青蒜間被實踐,也可能在引申和比喻的意義上生動地活躍於日常語用之中。但總體而言,我們太習以為常地享用採摘的成果,卻幾乎不曾好好關注這個古老的手勢本身,以及那些或柔弱或粗蠻,或生死疲勞或豐裕閒暇,或爐火純青或人工智慧的面貌各異的採摘者。
  • 習近平:人與自然是個生命共同體
    原標題:人與自然是個生命共同體 ◎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我們要認識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系統性破壞。
  • 一旦日本沉沒,上億民眾將會搬到哪國生活?原來早就有所打算
    眾所周知,日本是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該國曾經上映過一部災難片名為《日本沉沒》,從電影內容中可以看出,由於地殼運動比較劇烈,日本民眾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日本「深受其害」日本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正好處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我們都知道,板塊之間的運動是沒有規律可言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板塊之間也會發生一定的偏移,甚至還有可能發生相撞事故,板塊相撞將會直接導致某個國家發生地震,而日本就是其中一個「受害者」。
  • 伊朗核科學家被暗殺 金一南:無底線無道德,觸犯國際政治底線
    目前沒有任何組織和個人宣布為這起刺殺事件負責。那麼,此次暗殺行動發起的時機有何蹊蹺?伊朗方面會如何報復?中東局勢是否會因此進一步惡化?就相關話題,記者周宇婷專訪軍事專家金一南,敬請關注中國之聲國防時空《一南軍事論壇》。
  • 南昌有望「合併」的2個區,一旦成功,南昌將「脫離」二線城市
    億,是江西境內經濟最強悍的一座城市,未來發展很被看好,但小編今日想說的不是這座大都市,而是內部兩座有望合併的轄區,這兩個的地方一旦合併成功,南昌將有望脫離二線城市,躋身新一線之列。想必眾多網友已經猜到小編說的是哪裡了,不錯,這兩座轄區就是網友常說的西湖區和東湖區,西湖區是一座歷史古城區,而東湖區則是南昌的旅遊勝地,這兩都是南昌的主要城區,是省內最被看好的2個地方,下面我們就來看下這兩座城區。
  • 生命靈數的計算和意義
    生命數字不僅僅是對自己的認知和生命狀態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也發現,生命數字本身真是代表了一個人很多的生命特徵和身份特質,以及這些數字也仿佛揭示了人此生的生命功課,數字是能量,也揭露出關於生命目標的潛藏意義。更發現,作為人與人之間的了解和連接,生命數字也是一個很好方式和橋梁。
  • 放棄的專業名詞叫做:目標脫離,脫離無效目標只需四個步驟
    生活中,總有一些讓我們很難放下,卻又不得不離開的人和事兒。TED演講中有一則名為《不要公開宣布你的個人目標》的演講視頻中說到,一旦你的目標公開後,你就會收到很多人的讚賞和支持,讓你自己誤以為已經實現了,就不會再積極的去行動了。
  • 自然教育:讓自然回歸日常生活
    待調查完成,再引導孩子從環境關懷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  「雖然我們最後呈現出的科學調查結果包含鳳頭蒼鷹的形態及它在都市裡的分布,但我們的最終目標並不是這些,而是如何引導孩子和家長在生活中思考環境的預警信號,讓他們了解我們所面臨的環境問題。」臺灣中華環境教育學會項目經理林佳青表示。
  • AUM·吾愛自然|自然在生活裡,生活在自然裡
    #建議橫屏觀看,體驗更佳#將生活紮根於土壤聽自然的歌,學自然的事從自然中認知世界,讓成長在探索中天然發生#自然在生活裡,生活在自然裡#Put your life into the soilListening songs
  • 敬畏自然,感悟生命!班主任談疫情下的生命教育
    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美麗星球,既是人類的,也是地球上其他生命的!無論哪一種生命滅絕,對地球都是傷害。一旦生態被人類自己破壞,所有的惡果,最後也將由我們人類自己承擔!人類短暫的快樂,不應建立在其他生命的痛苦之上!敬畏、善待每一個生命,應該成為我們最大的善意!
  • 科學家成功破譯外星人信號 來自萬年之前科技再發達也敵不過自然
    科學家成功破譯外星人信號 來自萬年之前科技再發達也敵不過自然我們在好萊塢的影視作品裡,看到過很多的外星人的特徵,但他們都脫離不了和人類相似的四肢和軀幹,那麼在現實中真的會有外星人嗎?外星人是否存在一直是個存在爭議性的話題。
  • 北京筆記:生命對於宇宙的意義是什麼
    但是,我們的終極使命是保護好整個自然、大自然、自然界和的所有的宇宙,並讓它們和我們一起永遠的存在下。那麼,我們須要首先保護好地球、生命和自己,之後是保護好太陽系,再之後是保護好銀河系,最後才是保護好整個的自然、大自然、自然界和所有的宇宙,這就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和使命。
  • 人與自然是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
    「共生」就是共同生活或者共同生存,強調了人與自然之間形成的緊密互利、不可分割的關係。「生命共同體」強調了人與自然彼此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相互關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人離不開自然,自然界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棲息地,為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提供了基本場所,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自然界離不開人的存在,自然是人的無機身體。
  • 「讓生活走進自然」青島市中小學生作文大賽
    「讓生活走進自然」青島市中小學生作文大賽  2014年4月25日,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將在青島舉辦。青島世園會以「讓生活走進自然」為主題,始終堅持自然創造,依託自然條件,因勢造景,儘量避免對周邊山體及綠化植被的破壞,做到園藝和自然景觀結合的渾然天成,本次青島世園會充分展示了愛護自然之美,同時,讓我們體會生活的人文之美。為了展現青島全市人民喜迎世園會的風採,營造世園會舉辦的良好氛圍,發掘中小學生優秀作文人才,特面向青島市廣大中小學生舉辦「和地球媽媽來一個擁抱」徵文大賽。
  • 清潔工打掃衛生時被潑灑氫氟酸 未脫離生命危險
    原標題: 清潔工打掃衛生時被潑灑氫氟酸 未脫離生命危險▲孫師傅背部燒傷面積大。孫師傅目前已經在醫院搶救半個月了,仍未脫離生命危險。  每天僅有半小時探望時間  妻子劉女士告訴記者,她和丈夫是從安徽滁州來鎮江打工的,在鎮江待了近9年時間,丈夫孫師傅這些年一直在化工廠工作,已經工作5、6年了。平時,孫師傅在廠裡面打掃衛生,劉女士在戶外從事綠化工作,兩人合起來每個月能拿到三四千元的工資,三口之家在鎮江諫壁鎮租了三間瓦房。
  • 敬畏自然 珍愛生命
    人類生活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之上,享受著陽光雨露,藍天白雲,鳥語花香,四季分明的宜人景色;享受著瓜果蔬菜,五穀雜糧,山珍海味的可口食物;享受著江河湖泊,高山沃土,森林礦藏的豐富資源,在大自然的養育下,人類告別了童稚,告別了蒙昧,走向成熟,走向文明,擁有了空前的智慧,成了地球的「主人」。於是,人類憑藉這點智慧開始向自然進軍,要徵服自然。
  • 「自然筆記」今晚頒獎,看孩子們對生活和大自然的感悟與愛
    當晚的第五屆自然筆記大賽頒獎晚會上,孩子們通過日常的觀察記錄,分享自己對於生活和大自然獨有而美妙的體驗。從選手到頒獎嘉賓,她學會了擔當「2014年暑假,我即將升入高中二年級。」何玉芬回憶,當時參加學校組織的一次野外科學考察活動。
  • 人與自然:請給生命鳴叫的自由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人類若是只給自身留下舞臺,而罔顧萬物的存在,最終失去的將是對萬千生命本體的尊重。尊重生命,就請給生命鳴叫的自由。不久前發生的兩件事都透視出了人們對生命的漠視。在前一個事件中,沒有人性的兒子,埋葬自己的母親,也許是讓自己的生活質量更好些,也許是不堪照顧母親的痛苦,也許是心中有這樣醜惡的想法,終於找準了時機……歷史上,殘害親人的例子並不在少數,有的為了生活,有的為了政治,甚至被敵人以吃其父親之肉相威脅的大將,也會厚顏無恥地向對方說「請分我一杯羹!」困難時期,易子而食的災民並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