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城街道為貧困戶鋪平「脫貧路」

2020-12-06 瀟湘晨報

日前,山東省利津縣鳳凰城街道在全力做好「兩不愁、三保障」基礎上,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在改善貧困戶出行、提升人居環境上再發力,大力推進貧困戶門前道路硬化工作。工作過程中,各村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的鋪設石板、有的鋪築紅磚、有的放置水泥板,打造了各村特色,不斷推進村居環境改善。

「你看這院子是街道去年幫助鋪的,今年又要對戶外路進行硬化,真是太好了!」鳳凰城街道莊家村貧困戶張豔青高興地說。據了解,為了確保貧困戶道路硬化全達標,鳳凰城街道78名幫扶責任人通過上門摸排的方式,排查出36戶貧困戶的戶外道路需要硬化,硬化長度1808米,預計投資8萬元。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鳳凰城街道全體幫扶幹部詳細了解各貧困戶的家庭具體情況,並為他們送去了糧油、棉衣等生活用品。在走訪過程中,幫扶幹部與每戶貧困戶進行交流,詳細了解他們的取暖、飲食、出行等情況,有的貧困戶家門前道路破損,雨雪天出行不便,鳳凰城街道籌集資金,組織人員為他們維修道路和房屋,解決了實際困難。

「這下好了,路修好了,心裡高興,幹活兒都有勁兒了,真是為咱們做了一件大好事啊!」張豔青笑著說。

為了改善貧困戶的生活條件,鳳凰城街道不斷深化推進「十有八達標」的標準化建設,實行貧困戶硬體「八達標」,包括道路硬化、飲水安全、住房安全、生活環境、個人衛生、基本生活必需品、貧困殘疾無障礙化改造、適老化改造等八項內容達標。去年,鳳凰城街道先後幫助貧困戶修繕房屋39處,鋪裝院內道路38處。(樊愛 鍾明)

【來源:經濟參考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安貞街道聚焦巴夏克其等深度貧困村 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為深入推進東西部扶貧發展協作,加強朝陽區與新疆墨玉縣的友好往來、經濟協作和交流,2017、2018年,安貞街道分別與墨玉縣扎瓦鎮、芒來鄉和託胡拉鄉締結為友好幫扶關係。創造性提出「1+X」扶貧思路 全面做到「四交」三年來,安貞街道貫徹精準扶貧、精準施策基本方略,聚焦脫貧攻堅,堅持首善標準、凝心聚力、勇於創新、攻堅克難、擔當有為,創造性地提出了並落實「1+X」(「1」即:提供項目發展專項扶持資金,以產業項目發展帶動脫貧;「X」即:街道廣泛動員轄區社會單位、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開展「一幫一」結對、捐資助學幫扶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貧困村美了,貧困戶笑了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貧困村美了,貧困戶笑了 2021-01-08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電建:真情灑熱土 鋪平致富路
    一腔真情灑熱土,雙手鋪平致富路,和劍川人民一道斬斷窮根,邁向欣欣向榮的好日子。  精準識別「析貧情」  助力劍川縣精準脫貧,精準識別、全局謀劃是第一步。  劍川縣位於雲南省大理市,全縣18.4萬人、391個自然村,星羅棋布地散落在橫斷山脈的高嶺深谷裡。
  • 【我的脫貧故事】從心中絕望到充滿希望|修文縣陽明洞街道新生村...
    【我的脫貧故事】從心中絕望到充滿希望|修文縣陽明洞街道新生村村民裴金昌 2020-12-30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確山三裡街道:蝸牛養殖成為村民致富的新路子
    為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和村民致富奔小康,由山東大學駐確山三裡街道老臧莊駐村第一書記於德寧和確山三裡街道扶貧辦探索的蝸牛養殖項目正在老臧莊社區逐步推廣開來。近日,在該社區村民王峰鴿蝸牛養殖房裡,記者看到一排排整齊的繁殖架上,三三兩兩伸著潔白的觸角,慢慢試探著新環境,技術人員正在手把手的傳授他們蝸牛養殖技術。
  • 一根數據線串起脫貧路
    雲南脫貧看昭通。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一根小小的數據線把東莞和昭通兩座城市連在了一起,串起了一條山區百姓的脫貧路。數據線串起資金鍊工作要做在點子上,扶貧要扶到根子上。區域經濟學中有一個「貧困惡性循環理論」,認為落後地區由於人均收入水平低,儲蓄和消費能力都不足,這就限制了資本形成,使落後地區長期陷於貧困中。
  • 湖北麻城1.9萬名幹部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麻城集老區、山區、庫區、貧困地區於一體,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市),也是湖北省脫貧攻堅難度最大、任務最重的縣(市)之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2014年底,麻城市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9096戶、159733人,貧困村178個,貧困發生率為16.68%。
  • 資料袋記錄下精準脫貧全過程 一個貧困戶的脫貧帳本(深度觀察)
    劉 坤攝圖③:郭玉發的貧困戶資料袋。 劉 坤攝圖④:產業指導員李澍(左一)上門為郭玉發提供秋收秋種指導。 鍾真君攝一個貧困戶幹活有多拼?這是內蒙古興和縣城關鎮二十三號村貧困戶郭玉發的普通一天:凌晨4點半就起床餵牛餵驢,吃過早飯,天一亮就出門把牛、驢放到河灘地,自己去收割玉米,午飯後接著收割,天黑後才牽著牛兒驢兒回家,晚飯後還要準備第二天的飼料。
  • 「我的扶貧故事」一路奔跑的「女漢子」|仁懷市蒼龍街道扶貧站負責...
    每當同事們問到我,某某貧困戶的具體情況或者脫貧攻堅中的任何政策問題,我都是信手拈來,身邊的同事也給我起了一些外號,「百事通」、「萬精油」,這些外號是我用心用情換來的,也是脫貧攻堅工作給予我的自豪。 2018年,我變成了一個「大熊貓」,每天的胎動讓我很高興又擔心,高興自己初為人母,擔心正值脫貧攻堅大戰影響到工作開展。
  • 虹霓村的多彩脫貧路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山西省平順縣虹霓村舊景(資料照片);下圖為:11月11日拍攝的虹霓村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曹陽攝)。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虹梯關鄉虹霓村地處太行山深處,是一個頗具特色的傳統村落。
  • 何華振:燈芯草點亮脫貧路(圖)
    中國江西網/撫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李 華報導:5月7日,在臨川區鑫劍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扶貧車間,貧困戶何華振正在給燈芯草捋草。二級肢體殘疾的何華振在政府的幫扶下順利地脫貧並走上了就業崗位,逐漸幸福的日子讓何華振更加自信勇敢。
  • 吸納44戶貧困戶加入,瑞昌黃金魚面燃起脫貧希望
    作為該鄉特色扶貧產業,加工廠的正式運營為該鄉的脫貧攻堅事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12月4日,記者來到專業生產「黃金魚面」的金絲惠民食品加工廠,一探究竟。  扶貧車間裡,木槌槌打聲不絕於耳,工人們正忙著加工魚面。一筐筐鮮活的白鰱抬進來,經過現場清理——魚肉分離——薯粉混合——揉搓成團——人工捶打——烤箱加熱——包裝成卷——自然冷卻——切割成片——曬乾成型,一袋袋包裝精美的魚面就製作好了。
  • 畢節市:衝出萬山 決戰脫貧
    30年前的海雀村,一位叫文朝榮的村支書從渴望溫飽的人群中挺身而出,窮盡一生,培育萬畝林海,為後人恢復了當年林茂糧豐的海雀,也給世界留下了恢復生態的英雄傳說。  如今,走進烏蒙山主峰韭菜坪,山勢連綿,令人興嘆,蒼翠林間,路網延伸,車輛馳騁。到達韭菜坪山頂,延綿幾萬畝的韭菜花競相綻放。  「路通了,出家門給鎮上送新鮮的山貨,就是一腳油門的事,落雨都不用穿膠鞋。」
  • 杜爾伯特縣杜爾伯特鎮和牛養殖鋪就貧困戶脫貧致富路
    本網訊(郝李心)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杜爾伯特縣杜爾伯特鎮利用產業扶貧資金,成立和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引導和帶動貧困戶發展和牛養殖,增強他們自身「造血」功能,為穩定脫貧夯實基礎。日前,杜爾伯特鎮萬福盛和牛養殖合作社前往大慶杜爾伯特元盛和牛養殖示範場購進和牛犢牛,這已經是該合作社第四次批量購進和牛犢牛。
  • 貴州脫貧攻堅專題片《黔路花開》將亮相央視
    貴陽網訊 由省委宣傳部、貴州廣播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聯合製作的貴州脫貧攻堅專題片《黔路花開》,將於12月28日、29日21:20在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播出。該片採取故事化表達方式,講述了貴州省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全省幹部群眾團結奮進、苦幹實幹,推動貴州大地發生千年巨變、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絕對貧困標籤、書寫減貧奇蹟精彩篇章的生動實踐和取得的偉大成就。
  • 重慶秀山:脫貧攻堅尋新路 油桐產業助增收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記者12月12日在雅江鎮了解到,從今年11月份開始,該鎮聯合重慶菲博爾科技生物有限公司對已成熟的油桐果進行集中收購,價格為0.5元/斤,截止目前已收購200噸。收購點開秤收購當天,門口排滿了從各個村居前來賣桐果的群眾,工作人員正忙著進行油桐收購,喜悅的笑聲更是此起彼伏。
  • ...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退出,預計今年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17010元
    從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紮實推進精準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預計今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17010元,88個貧困村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25.8萬元。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黨對脫貧攻堅的全面領導,市級財政共投入扶貧專項資金5.66億元,聚焦貧困對象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有保障的脫貧標準,堅決補齊短板,全力破解貧困戶致貧返貧的難點堵點問題。
  • 走訪貧困戶子女 站好脫貧攻堅戰最後一崗——修文縣第二實驗小學...
    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家長對教育資助政策的了解,做好教育資助政策宣傳工作,更好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同時了解貧困學生在疫情期間學習網課的情況,修文縣第二實驗小學在4月16日—4月20日開展了貧困學生走訪活動。圖學校教導主任楊再平和辦公室宋世平老師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杜俊毅、杜美嫻一直以來,我校把貧困戶子女有學上、上好學作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內容和重大政治任務,隨著扶貧工作的開展,學校全體教師一致都在關注自己所包保的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以及包括農村建檔立卡戶子女、農村低保戶子女、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在內的「四類」人員的生活學習狀況,即便是在疫情期間,走訪活動也從未停止
  • 「我的扶貧故事」願為群眾好生活盡一份力丨望謨縣平洞街道納朝村...
    我叫楊應剛,是望謨縣平洞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工作員。2019年,在街道黨工委、街道辦事處的安排下,我來到納朝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成為納朝村納朝組的網格員。 剛到納朝村,我對納朝村工作一點不熟悉,只能挨家挨戶走訪入戶了解情況。
  • 舉非常之力完成脫貧攻堅硬任務
    疫情期間,綏化市從貧困人群就業需求出發,超前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建三江等地區進行勞務對接,變農民自行分散外出為政府有組織有規模輸出。通過包機、專列、直通車等方式,點對點、門對門、一站式輸出農民工84.2萬人,其中包括農村貧困勞動力9812人,並為8003名貧困勞動力發放外出務工交通補貼、生活費補助。此外,通過發展扶貧載體使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