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發表聲明,因研究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獲獎的昆明小學生,其父母系本所研究員。該研究所已對此事展開調查。
在2019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有1名昆明小學生憑《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獲大賽3等獎。該研究項目還曾在省級大賽上獲1等獎。而在公示的研究者1欄,只有該學生陳某石1人的姓名。獲獎名單一經公布,引起網友質疑。
網絡配圖,與事件無關
網友認為,這個科研項目已經達到了碩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水準。有人為此感到"震驚",評論說,小學生的科研水平能達到醫學碩士生的水平,都可以去中科院讀博了,這孩子的父母一定是研究這一方面的。
但更多的網友對此提出了質疑。
某985大學的在讀博士生李玲(化名)說,一個剛開始連基因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學生,是如何清楚基因片段與癌症的關係的?
網絡配圖,與事件無關
有網友表示,陳某石在研究日誌上寫的PCR,只這個實驗就要做一天,小學生有能力和體力從事如此高強度的工作?
有網友鑑於對陳某石能力存在質疑,找出了陳某石父母的相關信息,發現其父母不只是涉事研究所的博士,而且研究課題也和陳某石的研究有關。因此網友猜測,陳某石可能是在父母的"幫助"下完成研究的。
隨後有網友舉報了此事,涉事研究所對此作出回應。
陳某石在科研日誌中寫道,2018年1月6日,他想研究腫瘤,他的輔導老師便將他帶到了研究所,與陳老師、楊老師商量參與研究工作。
網絡配圖,與事件無關
2018年1月9日,陳某石日誌中寫,在明確研究內容時他還不知道基因是什麼。
在搜索了基因相關知識後,他仍不太了解。但後續連著幾天時間,他已經可以闡述研究的相關知識。
在大賽項目簡介中,陳某石對C10orf67基因有關研究發現進行了闡述。涉事研究所研究員陳某彬的研究課題恰好與陳某石的研究內容相重合。有網友質疑,陳某石日誌中提到的兩位指導老師,有一人或許便是陳某彬研究員。
來源:央視新聞、都市時報、上遊新聞、遼瀋晚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